扫码打开虎嗅APP

No.5

2022-12-27

大志聊职场 大志聊职场

人到中年,能力不差却成就不大,除了运气不好,还有什么原因?

主理人:
生活中,总是有人能力不差却成就不大,除了运气不好,还有什么其他原因?答案是:认识差距是如何拉开的,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积累,明白到底拼的是什么。

1.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答:此处,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对互联网的态度,其二是工作之外的时间怎样度过。


如果从互联网上吸收信息,是为了学习和进步,那互联网就是我们的工具。如果我们用互联网,只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快乐,比如说刷视频或者玩游戏,很快会在网上迷失。我们会成为互联网的工具被它控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就拉开了。


有些人工作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用来学习并投资自己,有些人则是在互联网上各种刷消息、刷视频。
如果我们有空就学习,过上三五年与不学习的人差距就很大。如果我们有空就玩游戏、刷视频,那估计不用三五年就会与普通人拉开差距。


玩游戏刷视频确实不用动脑,而且会让人比较舒服,但是生而为人还是要时不时挣扎一下,尤其是人到中年。


2. 为什么有些人能力不差,却始终很痛苦?

答: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他们总选择那个容易的选项,二是抱着学生思维不放,三是被完美主义所害。


举个例子,玩游戏和学习哪个容易?多半是玩游戏,至少玩起来轻松。学习还得定计划和日程,太麻烦。于是,他们选择玩游戏。


这种人其实不笨。大学毕业之后走入社会,找份工作不难。此时选择又出现了。一个是攻坚任务,做起来比较难,不会多给钱,但能有成长;另一个是容易完成的任务。他们又选择了后者。一年两年效果不明显,十年、二十年之后就是天壤之别。


如果每次都选容易的选项,多半在35岁左右遇到重大困难。如果每次都选困难和充满挑战的选项,虽然不能保证我们每次都能赢,但在挑战中总能有所进步,时间会给出答案。


其次,抱着学生思维不放。寒窗苦读让我们拥有书本知识,接下来就需要理解社会生存法则。社会打拼是真正的弱肉强食,没有同情和怜悯,全凭结果说话。能看懂其中门道,才能走得远。
很多人出了校门,还是按“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逻辑办事。


在学校努力学习,我们的成绩多半会提升。可是走入社会,你会发现努力跟最终取得的成就往往没有太大关系。最终取得的成就是源于综合因素,比如大环境、领导栽培,偶然出现的机会,努力估计要排最后一个。没有人是不努力的。想清楚这一点,也许我们就能活的不那么纠结,一路向前就行了。至于成不成,看命。付出努力没有回报才是常态。


第三,被完美主义害了。


完美主义者喜欢说:“等我准备好就开始!”真相是他们恐怕永远都不会开始,他们在等待一个完美的开始,完美的过程以及完美的结局。可世上就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时间在等待中荒废。这就是拖延症的根本原因。


解决方法也是一句话:“现在就开始做。”


我喜欢说:"做不好,还做不坏吗?咱就先做一个没那么好的,之后慢慢改,慢慢进步。“
如果真有什么是完美的,那必然经历过多次调整与修改,并非一蹴而就。


3. 为什么有些人故意不升职,不加薪,不做中层?

答:他们看清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到中年之后,如果爬不到顶,只到中层,结果就是失业。中层人员工资高于基层,所谓管理职能务虚成分多,公司如果生存困难,先开除这些人,他们又贵又不好用。


于是有些聪明人就是要留在一线做基础工作,不要求加薪,也不要求升职。反而在中年时能稳稳当当。


如果被开除,他们更容易找到新工作,一来薪水要求不高,二来没有“我曾是管理者做不了基础工作”的包袱,反而更容易找到机会。


反观过往,那些主动放弃加薪、不升职的人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保持身体健康。我个人觉得挺好的。


4. 什么是“船长思维”?

答:古代航海天气预报系统不发达,身为船长就得有危机意识。


前一分钟风平浪静的大海,可能马上变得暴风骤雨。船长要随时准备着迎接风险和挑战。拥有船长思维的人,在工作当中能够居安思危,不会满足于当下的安稳。


有的时候大环境不行,行业未来三、五年都是下降趋势,你所在的公司说黄就黄了。如果我们不能居安思危、提前准备B计划,身处风暴之中多半手忙脚乱。


5. 热爱的事变成事业之后,也会变得琐碎无聊。怎么办?

举个例子,有位网络作者叫唐家三少。他坚持写作十几年,每天发一万字,据说有一阵儿还直播写作过程。


如果你写过东西就知道,能坚持每天写一千字就已经很难。保持水准,每天更新一万字就更难。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想取得点成就,就得面对每天的琐碎。如果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就不亏,你我得坚持。


6. 想成功就要远离失败者派对。为什么?

答:在网上看到有些人有点能力,但是言论比较偏激的人。这种人觉得社会不公平,自己怀才不遇。这种人是失败者,虽然小有能力,但是到最后一无所成,多半喜欢在一起抱团取暖,形成“失败者派对”。失败者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的东西,比如他们失败的经验、踩过的坑,我们要避免。同时,也要远离充满抱怨的失败者,不要被负面情绪影响。


即便失败,抱怨也没什么用,虽然抱怨比努力更简单。


7. 人在职场,突然没有干劲儿,怎么办?

答:此处分享“三重比较法”。首先,没有干劲儿就往下看。跟我们一样努力、一样背景出身、地位不高的人很多,只不过是机缘巧合你人位置高些,不能停下来;其次,志得意满时就往上看。出身比我们好,比我们更努力的人也不少,不要自满;最后,想进步时往周围看。看与自己平级的人,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的地方。


掌握合理的比较方法,我们既不会过度自卑,也不会过度自信,刚刚好。


8. 中年之后,我们到底拼的是什么?

答:首先,不能再拼精力和体力,这是年轻人的长项。35岁之后,人的身体机能会出现系统性衰退,我们得承认这一点。如果中年人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拼一下体力。能这么想的人多半会决策错误,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无法产生更多价值的地方,比如:开完全没有效果的会。


第二,做减法,更少社交、更少做事。


年轻时,我们要认识更多人,做更多事,因为他们时间很多,需要尽量尝试,努力之后才能确认谁是朋友以及到底适合做什么。中年人刚好相反,精力有限不必认识更多的人,也不必再做更多尝试。找到喜欢的事,让心有所安。


从想做更多事到尽量少做事的过程像我们的阅读经历。估计大部分人刚开始读书都会追求数量,希望提升 读书的速度。年纪增长,我们会把重点转向运用从书所学到的内容。追求质量而不再追求数量。


据我观察,有效的阅读方法是:读新书之前,我们已经建立知识体系。阅读的过程就是用知识体系扫描新书,看哪些内容能给我们启发,值得我们记住的。阅读过程是在丰富知识体系,这样读书又快又好。


人到中年,采取的策略与有效的阅读有相通之处。不再追求更多,而是丰富体系,在脑力、体力精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少社交、少做事。


相对于漫长的历史,个人的生命时光短暂且有限,能做成一件或者两件事情已经很棒。中年人经历了年少轻狂和社会的毒打,更愿意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年轻人觉得自己很行,想去做的事情太多,中年人不会这样,后者已经看清楚能力的边界。


第三,只做有时间壁垒的事。这意味着新人入局需要投入相同的时间,谁先起步谁有优势。举个例子,我2019年开始讲《史记》和《资治通鉴》。到2022年,我已经把《史记》讲到“天官书”,《资治通鉴》讲到了“汉纪十二”。有朝一日我把这两套书讲完了,大概会超过1000期。如果新人来讲这两本书,想达到相同的效果,他就需要投入同样多的时间,没法速成。


此外,我后半生准备以讲书为业,而年轻人选择很多,他们未必能像我一样坚持。即便愿意坚持,他们也要投入同样的精力和时间。


不能速成,只能脚踏实地去做的事就是有时间壁垒的事。总之,人到中年选一两件自己喜欢、值得长期投入的事深耕。10年或者20年之后,运气好说不定能有小成。相当一部分人只有到了40岁,人生别无选择了才愿意踏实地实践。人到中年做事,拼的就是沉得住气。


9. 人到中年,什么才是正确的积累?

答:有些中年人整天抱怨社会不公,抱怨机会不平等,却很少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他们的时间就如此被虚度,自己不开心,别人也不开心。

如果没有正确积累又是什么样子呢?


那估计是我年轻时的样子。平均一年换一个方向,人到中年体力下降,越来越折腾不动了,变得非常心慌。正确的积累不只是在行业里混资历、认识几个小总监、手里攒一堆资料,更不是你放在收藏夹里的文章或者视频,以上种种都是假象。


我个人觉得正确的积累是“输出的内容”,在网上讲课、写文章、发布录制的视频。开始一两年,别人和自己都觉得没什么。积累五年回头一望,成就感真的不同,这是经常换领域换方向的人无法体会的。


我们也不必在意企业中给我们的头衔,这是基于平台本身的,一旦离开平台,头衔带不走,所谓能带走的价值听着就很虚。打工是做一天工拿一天钱,辞职之后老板绝不会多发一分钱给我们。与此相对,如果人到中年之后能创造“数字资产”,比如持续更新视频和文章,那么这些资产就能在之后源源不断带来收入。指望这个发财可能很困难,始终心里踏实是真的。


每个年过40岁的人,也许都该认真想一想,人生道路上你我到底积累了些什么?已经不年轻了,别以“我积累不够”为借口,而是找到方向正确积累。


10. 有些道理很早就明白,可很晚才做到。为什么?

跟朋友聊起我最近的困惑,比如不合适的项目迅速放弃,应该正确坚持。朋友很奇怪,“你45岁才想明白这些,是不是有点儿晚。”


我的想法是相同的内容,不同年龄感悟不同。比如我20岁时说要快速放弃不合适的项目,那估计就叫自大。怎么知道项目不合适,努力了吗?我45岁说不合适的项目就快速放手,那多半是经过历练之后的选择。之前20多年也吃了很多这方面的亏。


同样坚持也是。我20岁时要正确坚持。别人会说:“你见过什么呀?什么叫正确坚持,你知道吗?只是从书本上看的吧?”我45岁说要正确地坚持、走对的路意思就不一样。人到中年,已经经历过现实的锤击,还没有被完全打倒,也许就是源于走了对的路。


有句话叫“知易行难”,这话20岁说、40岁说和60岁说,感觉会有很大不同。


11. 要比想骗我们的家伙努力一点。为什么?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某研究生三个小时让人骗了70多万。能考上研究生的人应该不笨,还是被骗原因无非是坏人天天研究怎么骗人。研究生被骗的钱估计想追回来难度很大。


人到中年,手里可能有几个钱,此时更要注意防骗。此处,我提供两个思路。


首先,如果你足够努力,除了睡觉之外,就是学习工作,没空接骗子电话估计也不会上当;其次就是熟悉骗术,有些事不必自己栽了跟头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可以看看网上受骗人的真实经历分享。我之前看过一位60岁的老太太,在网上做刷单返利,做了一周任务,然后半天不到就被骗100多万。


社会纷繁复杂,什么人都有。只有比那些想骗我们的人努力一点,才有可能活得下去。


12. 年纪越大时间越贵,经不起浪费。为什么?

上个月有点儿沉迷看直播。刷几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我本人特别容易沉迷,网络游戏都不敢碰。而且人生后半程,40岁之后的时间越来越贵,有些事情不要做。


与此相对,可以考虑花钱买别人的时间帮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健身教练或者网球陪练。一个好的教练或者陪练,能减少受伤几率、提升锻炼效果。如果年纪还小可以自己摸索,其中说不定有不同的乐趣。40岁之后则应调整策略,如果有可能还是花钱买别人的时间,让自己省时省力。


网络上买课学习也是一个道理,不过别陷入误区,认为买到就等于学会。听完课程要用起来,否则就成了买安慰剂。只是自我安慰,实际效果不大。


此外,只买名师的优秀课程也是节省时间的方法。我们要承认别人在相关领域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


总之,人到中年的我们需要体力、脑力、精力都会不同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需要勇于实践、进行正确积累、小心不要被骗,在有价值的地方多投入精力和时间。时代进步太快,不必非要在风口,中年人只是保住现在的位置就已经需要竭尽全力。 进行了正确积累,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必跟年轻人拼体力,中年不啃老,老了不指望儿女。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临的困难,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