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7

2023-01-04

智远来了 智远来了

换位思考,怎么换?

主理人:
你的换位思考,是否仅停留在“对方层面”?如何换位思考?换位思考需要运用哪些思维模型?

1. 第三方故事思维

两个人之间发生冲突,沟通不畅,观点不仅有两面,还有“第三方故事”(third story)。


道格拉斯·斯通(Douglas Stone)、布鲁斯·佩顿(BrucePatton)和希拉·汉(Sheila Heen)在《高难度谈话》(DifficultConversations)一书中详细探讨了这个思维模型。


简单讲,你不仅需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还需要站在一个第三方立场视角考虑;怎么才能敞开心扉,做到这一点?


就像:


公司茶水间,你在跟同事A放一段录音,录音中提到同事B,并且还在批判他,结果同事B接开水刚好听到,你该怎么跟对方解释?


关键是学会描述你和别人讲述的事,之间的鸿沟,或者说是差异,而并非直接告诉对方,我跟某某在的录音中聊到你哪些。


不论你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至少可以赞同一点:你和另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有所不同,同事B可能会想,是不是他们在说我坏话。


‍所以,如果能从“第三方视角”表达,对话的内容涉及同事B的部分,他就不会对你有所戒备,这是因为,你表达了自己从客观角度的思考。


2. 最善意的解释

另外我还用到一个,有助于感同身受的战术模型是 “最善意的解释”(most respectfulinterpretation,简称MRI),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某人行为。 


这种思维,主要要求你用最善意的方式解释对方行为,给人做出“无罪推定”(the benef i t of the doubt)。 


好比: 


作为家长,你给孩子学校发了一封邮件,询问下月期孩子课程相关信息,但好几天都没收到院内回复,你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解释可能是,校方无视了你的请求。 


相对善意的解释是,他们正在积极准备资料,准备和你取得联系,但还没有完成这项工作,或许他们在回复前,需要等待某些关键信息(例如教师人选尚未最终确定),所以才拖到现在。 


关键在于,你目前还不知道真正的答案。 


但如果你以“最善意的解释”应对这种情况,就能渐渐与相关人员建立信任,而不是破坏信任。 


运用“最善意的解释”看起来似乎很幼稚,但就像“第三方故事”一样, 这个模型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请你从善意的角度考虑情况。 


你还是可以接受其他解释, 只是在问题真正出现反馈前,先不要妄下评判。 


前段时间新冠感冒流行期,一女子答应给小区内另一家租户“送退烧药”,但因为时间太长,造成男生见面直接发火辱骂了对方,得知具体情况后才知道,女生也在发烧中,行动难免有些迟缓。 


如果,你用“最善意的解释”思维,也许,就能把灾难降到最低,心想“对方是不是有事耽误了?我要不要打电话关心下情况”,就不会造成矛盾出现。 


3. 汉隆的剃刀

一种给别人的行为,做无罪推定的方式称为“汉隆的剃刀”(Hanlon'srazor),具体指, 永远不要将能合理解释为粗心、大意的事,视为恶意。


在网络中跟人交流时,该模型特别有用。 


例如: 


我们每个人在网络上都发生过误解,由于缺少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发出的信号,人们很容易对本无恶意的话语,做出负面解读。 


“汉隆的剃刀”指出,对方可能只是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琢磨自己发送的信息。 


因此,下一次你发出信息,别人只回一句“OK”的时候, 请考虑一下,对方可能只是正好在忙别的事(这个解释更有可能),而不是懒得跟你多说什么。 


4. 基本归因错误

第三方视角、最善意的解释、以及汉隆的剃刀,三者都在试图克服心理学家所说的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具体什么意思?


别人犯错,你常常将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内在、或根本动机上,而不是外部因素上;当然,你可能也会以相反方式,看待自己的想法。


如果自己是某事件的负责人,就会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解释看法,当你是旁观者时,往往会指责对方的内在动机。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模型有时被称为“行为者-观察者偏差”(actor-observerbias)。


举个例子:


下班走在十字路口,你看到外卖小哥闯红灯,会下意识觉得“此人这么不守纪律,天生鲁莽、没文化真可怕”,而不会考虑,他的订单是否超时,或有其他紧急事情。


反过来,当自己有一天因为特殊缘由闯红灯时,你就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进一步而言,行为观察者偏差主要从从自我视角,审视别人,认为他们犯错是因动机不纯,当自我遇到此类事情时,就会急于辩解,把动机归因到外部,要警惕这种归因。


5. 无知之幕

当然,还有另一个有助于你,在换位思考时,提升同理心的战术模型叫“无知之幕”(veil ofignorance)。


此概念提出者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认为,在沟通问题时,应该想象自己是一无所知的,大脑会被从小到大各种信息的沉淀,它会给你笼罩上一层有色眼镜,你需要把这双眼睛摘掉,处于“原初状态”(original position)。


就像:


街头看到一名乞丐,正在和别人吵架;他为什么和别人吵架、你为什么要把他定义成乞丐、无赖,都是有色眼光给我们笼罩的一层迷雾。


他过的不幸福、穿着比较烂,并不能因为这些特征,就否认对方吵架不对,给他贴上各种标签。


所以,原始状态鼓励你,各类情况下摘掉有色眼镜,同情他人,以便做出更准确的道德评判。


如同:


这两年,许多公司都在倡导远程办公,你作为决策者也在考虑,因为你相信团队面对面效率,没有自己灵活掌握时间更高。


那么,如果你想改变政策,就不能用有色眼光评价员工,不能把他们会偷懒、工作效率拖沓,作为考虑元素,毕竟你没有真正实行过远程。


换言之,你应该以真正实施后的“原始状态”,重新对每个人形成评价。


如果,你不能放下原始状态,即便开展后,也很可能给员工造成麻烦;不信,想想看,为什么有些居家办公的公司,还要求员工每个1-2个小时,视频报备下自我状态。


6. 公平假说

你相信公平吗?有人相信,有人不信。 


你肯定听说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坏事不降临在好人身上,反之,若某人遭遇不幸,则他可能做了坏事。 


美国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把该观点称为“公正世界假说”(just world hypothesis)。 


这句话,虽然有讽刺意义,但告诉我们, 如果遇到问题难以解决,你要相信世界是公平的,你的领导会妥善处理,最后也能得到合适的方案。 


但是,这也会造成“指责受害者”(victim-blame),从而妨碍现实生活中的公正性。 


就像: 


看到性侵的新闻,有人认为男人就该被处置,而有人相反觉得,那位女生穿着不那么性感,就不会有此类事情发生。 


或者,有些人,看到贫穷地区的人被救助,就把他们归属到“不努力,就是懒”的类别中。 


从个人层面,这些批判都是不准确的,我们应该牢记,习得性无助,会让某些人在缺少帮助下难以进步。 


也就是,这个人犯错可能并非有意, 若我们不伸出援助之手,他可能会陷入艰难环境中,即便想摆脱困境,也很难。 


7. 做下总结

换位思考过程中,不仅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还要基于第三方视角看问题。然后用最善意的方法理解对方的反馈,不把往负面去想。

如果是对方错误,也不要直接指责,那些能够合理解释的事情,不应该视为恶意行为。

相信自己是带着“有色眼光”在处理问题,需要转变到“最原始状态”给予评价。

抱着世界是公平的心态,顺势而为。

若对方的错受到惩罚,要谨防他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环境内,该帮一帮,就帮一把。


聊的有点多,尤其是“名词”,主要因为以前可能没接触过,或者只接触单一思维,没有被科学化管理,你可能需要慢慢吸收。


把它们牢记心中,你的同理心、对别人参照系的理解,都会大幅度提高,并且会不断收获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