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36

2023-09-15

ESG进步观察

中国光伏赴美建厂;国人把代糖吃涨价了;多方呼吁预制菜的知情权;国内碳价大涨

主理人:
本周(9.8-9.15),已经能感到一点秋天的感觉啦。我们距离国庆假期又近了一些,希望大家都抢到了自己想要的火车票/机票。
下面是本周我们在ESG领域看到的有意思的资讯。

又一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

天合光能9月11日发布声明,宣布将投资超2亿美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造太阳能光伏生产厂。声明称,该厂将使用在美国和欧洲采购的多晶硅,年产约5吉瓦面板,预计2024年投产。建成后,预计该厂将为当地提供1500个工作岗位。

 

陆琳LL:

中国光伏制造企业投建美国工厂并不是个案,2023年上半年,晶澳科技、隆基绿能两家国内一线光伏制造企业也赴美投资设厂。

 

国内本土光伏企业纷纷赴美设厂有着诸多原因。

 

首先,美国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单一国家光伏市场。并且美国头部光伏企业在占全球光伏产品市场95%以上的晶硅光伏产品中,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去年美国发布了通胀削减法案(IRA),其中对在美投资设厂的光伏制造企业有较为明确的补贴激励政策。

 

另一方面, 随着美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旨在提升本土国家光伏制造能力的计划,这在一定意义上 对于中国的光伏制造业会有所冲击,所以中国光伏企业纷纷赴美设厂也是全球化布局重要的一环。过去一两年,中国企业对美光伏产品出口并不顺利,美国一方面对中国国内的一部分硅料出台了封锁法案,还对以中国企业背景为主的东南亚光伏产品实施反规避调查,导致组件运输延迟。所以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会将赴美设厂作为规避风险的一项策略。

 

不过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受地缘政治动态的影响,对美投资政策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都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密切关注中国和当地的政策动向。

 

 


减糖、无糖成大势,代糖产品密集上调价格

据财联社报道,从多家A股代糖企业获悉,由于需求的增长以及成本的上涨,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等代糖产品,正在密集上调价格。其中,一家代糖企业的三氯蔗糖产品近两周两次调价,价格已从13万元/吨涨至18万元/吨,涨幅近40%。国内行业头部企业主要是金禾实业、保龄宝和百龙创园。

 

陆琳LL:

过去五年里,代糖的消费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天风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甜味剂市场中合成甜味剂占比达52%,位列第一,天然甜味剂占比为29%, 糖醇类甜味剂占比18.21%。

 

这其中,元气森林的市场教育十分关键,“0糖0脂0卡”逐渐成为标配。

 

这股低糖、无糖的风一路从气泡水刮到了今年夏天开始走红的无糖茶。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等到了风口,近三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速,交出迄今为止最好的业绩。

 

在饮料品类之外,越来越多的品类也低糖、无糖了。比如主打0添加的简爱酸奶、强调“0白砂糖”为卖点的每日黑巧。

 

这些品类兴起的共同背景是,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

 

丰富的无糖茶产品。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预制菜进校园引发争议,考验行业透明度

最近预制菜进校园引发不少家长担忧,尤其是很多学校食堂开始用加热料理包来制作学生餐,而此种预制菜中含有增稠剂、防腐剂等添加剂成分,引起家长的极大不满。近日,青岛市教育局长出面表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没有使用预制菜,也不准备使用这种预制菜(指料理包)。

 

大众消费端的预制菜同样引起争议,消费者开始要求预制菜的知情权。江苏省江苏省消保委9月12日通过官方微信公号呼吁,商家应提前主动告知是否使用预制菜,行业协会应探索建立规则、标准。

 

陆琳LL:

预制菜进校园引发食安担忧,一部分原因是行业内尚无统一的生产加工标准,多为地方性、团体标准。

 

当前,预制菜行业已有大企业布局,比如粮油领域龙头企业金龙鱼。2021年9月,金龙鱼成立央厨食品事业部,投资建设中央厨房园区,通过中央厨房来生产学生餐、营养餐、便当、预制菜等产品。

 

截至2022年年底,金龙鱼旗下多个中央厨房已顺利投产。其中,周口央厨以学生餐为主,杭州央厨主要产品是预制菜、便当、酱料包等,重庆央厨则主打火锅底料。

 

周口央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丰厨周口中央厨房”每周一都会发布当周的食谱,并公布每道菜的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成分的含量。不过丰厨的学生餐虽由中央厨房配送到学校,实际上是现制热链。

 

这或许正是目前家长期待的“预制菜”模板之一,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透明化过程才是更重要的。

 

图:预制菜工厂。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碳市场碳价涨幅明显,碳价达75元/吨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全国碳市场上的碳价从5月开始抬头,从长期稳定的55元/吨,涨至9月中旬的75元/吨,涨幅超过1/3。

 

碳交易的活跃度也显著提升。上半年总的成交量为800吨,而7、8两月的总成交量高达1600万吨。

 

陆琳LL:

75元/吨是国内强制碳市场的碳价。碳价和交易量之所以开始活跃,是因为全国碳市场的第二履约期履约清缴工作,开始在7月启动。

 

碳价的提高,意味着企业碳排放成本在提高。目前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只有火电和供热企业。未来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将逐步纳入钢铁、电解铝、有色、建材等高排放行业。所以碳价对于这些行业衡量排放/减排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杆。

 

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欧盟比较成熟的碳市场数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欧盟的碳价为87欧元,2023年的最高价为105欧元。整个2022年,欧盟碳市场的总成交量为125亿吨碳,交易额达8650亿欧元。基本上可以称为一个万亿美元市场了。


前沿项目

本次“前沿项目”,虎嗅ESG组要给自己打一下广告啦。

 

很多人把企业ESG信披,当作一种“对监管者交代”的事。然而,很多企业也实现了让公众能感知到的善举。他们又做对了什么呢?虎嗅ESG希望通过一个评选项目,寻找出那些做到“市场可感,价值可见”的ESG成绩的企业。

 

 

这就是虎嗅2023“可持续品牌典范”评选。

 

ESG治理良好的企业,本来就要倾听消费者、社区、NGO、媒体、环境等等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且回应这些诉求。虎嗅ESG将各行业的此类诉求收集起来,形成一套评选标准,并且结合ESG数据、案例分析和专家评审,来确定2023“可持续品牌典范”。

 

对评选细节和申报感兴趣的企业朋友,请移步:

2023年的“良心企业”,长什么样子?-虎嗅网


研报速递

Moody’s Analytics的白皮书《野生动物走私的泛滥》(The Proliferation of Wildlife Trafficking)。

 

据估计,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每年的金额在70亿—230 亿美元之间。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是继毒品贸易和假货之外,交易额第三大的非法经济活动。当今,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依旧呈现增长趋势,它在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同时,也催生政治和经济腐败。

 

驱动了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三大需求,是异宠需求、药材需求和商业需求。代表性的被贩卖动物(动物制品)是穿山甲和象牙。

 

涉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印度、越南、津巴布韦、泰国。中国排在地7位。

 

报告援引美国国务院数据,有六个国家存在严重的政府参与的野生动物贸易腐败,即柬埔寨、喀麦隆、刚果、老挝、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

 

报告指出,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主要环境影响有二。首先,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栖息地丧失。第二,野生动物贸易也带来物种入侵风险,这不仅包含野生动物本身的入侵风险,也包含野生动物携带植物种子、真菌、细菌等风险,以及流行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