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进入2023年下半年,妙投团队将推出投资策略系列,与《绿到发慌,给你一颗定心丸》不同的是,本系列梳理了各细分板块的投资指引和潜在风险,推出的板块包括农林牧渔、医药、新能源、消费、科技等。
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二篇,分析了光伏行业中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辅材五个细分领域,在2023年下半年的机会与风险。
核心看点:
硅料价格下降明显,已逼近硅料企业成本价区间,有望于下半年开始筑底;
下半年硅料价格筑底时,具有石英砂保供能力的硅片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较P型电池,TOPCon电池有溢价空间,渗透率不断提升,值得看好;
组件“内卷”严重,下半年需靠出货量拉动业绩增长;
胶膜等辅材有望紧跟组件排产提升放量,有望业绩修复。
2023年初至6月30日收盘,光伏ETF下跌幅度达到9.20%。其中,不少光伏企业的股价下跌幅度超过20%。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分别为3.65%、-0.75%。可见,上半年,光伏板块的整体表现明显弱于大盘。
妙投认为,上半年光伏持续低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硅料降价带动硅片、电池、组件降价,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2.欧美的政策对国内光伏企业并不友好,给国内光伏企业的出口带来不确定性;
3.光伏主产业链环节竞争者增多,竞争格局恶化,各产业链环节扩产力度较大,资本市场担心产能过剩。
与2022年不同,2023光伏产业的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供给转变为需求。
2022年,上游硅料产能不足,成为制约光伏产业放量的最大因素。随着硅料的供给增加、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扩产,光伏产品供给持续增长。硅料、硅片等已经出现了名义上的产能过剩。
与此同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价格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截至2023年6月30日,多晶硅致密料、单晶硅片-182mm/150µm、单晶PERC电池片-182mm、182mm单面单晶PERC组件较2022年底变化-73.33%、-43.43%、-23.91%、-26.12%。
目前,光伏产业链价格处于底部区间。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且已经在上半年的股价下跌中有所反映。
经过上半年的回调,光伏板块整体估值处于近3年底部区间。那么,光伏各板块的利空是否出尽吗?以及下半年哪些赛道值得关注呢?
一、TOPCon电池、胶膜等辅材的机会更大。
对于2023年下半年,妙投认为光伏板块会呈现出分化的行情。其中,TOPCon电池、胶膜等辅材的机会更大。接下来,我们先从TOPCon电池片、胶膜进行展开讨论。
电池片:看好TOPCon电池从“1”到“10”
今年是TOPCon电池量产的大年。经历1年多的市场验证,TOPCon逐步得到行业性的认可,近期部分国内招标项目N型份额已由此前10%提升至近50%。
在海外市场,欧洲市场目前对TOPCon产品的性价比也有了充分认知,头部企业所接组件订单中TOPCon占比可达60%-80%。
在价格方面,TOPCon电池较同尺寸PERC电池片有一定的溢价,主要因下游电站对N型电池的需求优先级更高,带来高效N型电池的议价能力更强。此外,TOPCon电池出现结构性紧缺的情形。
在TOPCon电池投产进度方面,据Infolink统计,23年6月部分产线爬坡调试均不顺利,产量集中落地节点预计延缓至23年Q4,TOPCon投产不及预期。
而TOPCon投产进度快于此前公告的有晶科、钧达、仕净等少数厂商,投产节奏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6-9个月,且净利处于0.06-0.07元/W,较二三线厂商超额盈利0.03-0.04元/W。
展望下半年,钧达、仕净等厂商具备先发优势,在量产规模、生产工艺、经验上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有望充分受益TOPCon投产不及预期带来的红利。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美国RETC警告TOPCon存在退化风险”的传闻,但其测试环境并不是真实的应用场景,TOPCon电池也未封装。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电池处于封装状态(氧气受阻隔,TOPCon使用POE类封装,阻隔效果更好),受紫外照射的衰减程度将小于测试环境。
对于TOPCon电池环节,妙投认为,TOPCon电池与PERC电池的价差可以重点跟踪的指标。据Infolink统计,2023年5月TOPCon电池片(182mm)的价格比PERC电池片(182mm)的价格多0.11元/W。而2023年7月6日,TOPCon电池片(182mm)的价格比PERC电池片(182mm)的价格多0.07元/W。
可见,7月TOPCon电池片与PERC电池片的价差有所收窄。若下半年,TOPCon电池片因产能供给紧张,仍会有涨价的空间,与PERC电池片的价差将重新扩大。这样一来,TOPCon电池的毛利率将会有所提升,资本市场对TOPCon电池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更为乐观。
在2023年TOPCon电池片规划方面,前三的玩家分别为晶科能源(16.88%)、钧达股份(14.57%)、晶澳科技(12.83%)。其中,晶科、晶澳是一体化组件企业;钧达股份是专业化电池企业,业绩弹性更高。
前段时间,钧达等TOPCon电池企业的股价上涨,已经反映了业绩改善的预期,也是收益风险比最优的阶段。此外,妙投在“TOPCon电池规模化落地,有望引领光伏反弹行情”一文中,也对钧达等TOPCon电池企业的估值进行了分析。若钧达等TOPCon电池企业的业绩有望超出预期,其估值有望被拔高。
辅材:看好下半年胶膜“量利齐升”
光伏的辅材种类较多,有胶膜、背板、玻璃、焊带、接线盒子、边框等,与光伏组件的景气度呈正相关。
在光伏产业链中,市场资金对TOPCon电池最为关注,这里我们选取与TOPCon电池相关度较高的胶膜环节,进行探讨。
下半年,产业链价格逐步接近底部,下游电站因装机成本具有吸引力,装机积极性将提升,组件排产有望持续提升,直接带动胶膜等辅材的需求。
据产业链消息显示,7月组件头部企业排产环比提升约10%,胶膜头部企业排产环比提升10%~20%。
除了下半年辅材出货量有望提升,TOPCon等N型组件大规模的应用也将带动POE胶膜、EPE胶膜渗透率提升。由于POE胶膜具有更加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和更高电阻率,为保障组件寿命,避免PID现象和组件失效,N型组件将主要采用POE胶膜。
在盈利方面,上半年EVA粒子价格回落,胶膜价格跟跌叠加福斯特压价稳固市占率影响,胶膜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妙投预计,下半年随着POE类胶膜占比提升,胶膜企业的盈利将结构性改善,毛利率有望回升。相较于上半年,胶膜企业存在“量利齐升”的可能。
目前头部企业均有POE胶膜产能布局,POE粒子采购能力将成为各胶膜企业拉开差距的主要因素。
福斯特等头部胶膜企业,长期与海外陶氏,LG等粒子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有望通过POE粒子供应链优势与二三线企业拉开差距。福斯特2023年产能预计扩产至25亿平,市占率有望达到47%。此外,福斯特凭借规模优势,其成本控制能力更为优秀,其毛利率高于赛伍技术、海优新材等。
展望下半年,下游装机需求量能否持续提升,是影响胶膜等辅材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需要持续跟踪。若下游需求量持续提升,胶膜粒子等环节可能再度出现供需紧张,胶膜有望跟随胶膜粒子涨价而涨价。因此,相较于上半年,福斯特等胶膜企业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二、硅片、硅料、组件的机会并不大
相对于TOPCon电池、胶膜等辅材赛道,妙投认为下半年硅片、硅料、组件的机会并不大。其中,硅片可能会有阶段性行情;硅料、组件还需持续观察。接下来,我们再从硅片、硅料、组件展开讨论。
硅片:价格见底后,或有阶段性行情
由于新进入者较多、各企业疯狂扩产,硅片名义产能也出现过剩的情况。随着上游硅料新增产能的快速释放,硅片产能也会紧跟着释放。因此,近2年硅料、硅片的价格走势趋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硅片因高纯度石英砂紧缺出现供给紧张,硅片价格并未跟随硅料的下跌而下跌。随着硅料降价幅度进一步扩大,硅片的价格维持横盘1个月之后再次下跌。
(数据来源:InfoLink、国泰君安)
可见,下半年硅料价格见底之后,用于石英坩埚内层的高纯度石英砂的供需关系,仍有可能成为支撑硅片价格阶段性回暖的因素。
在硅片“内卷”的背景下,硅片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成本的把控,即高纯度石英砂保供能力、硅片薄片化。其中,高纯度石英砂保供能力可以提升硅片的良品率,硅片薄片化可以提升单位用料的产量。
在硅片企业中,TCL中环在硅片薄片化有优势,具备高纯度石英砂保供能力;隆基绿能、双良节能也有不错的高纯度石英砂保供能力。
展望下半年,由于竞争格局加剧,硅片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存在不确定性。硅片价格的变化,是值得跟踪的环节。
在下半年硅料价格见底之后,如果硅片价格因高纯度石英砂紧缺,硅片价格有望重新上涨或涨幅超过其他环节,保供能力强的硅片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有所提升,资本市场对硅片环节的预期将有所改善。
硅料:价格下跌收窄,筑底尚需时日
作为产业链的最上游,2022年硅料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也导致主产业链的价格不断抬升,同时降低了下游电站的装机积极性,限制了光伏装机量的释放。
然而,2023年硅料的供需格局将扭转,即产能过剩。
在硅料供给方面,据机构预计2022、2023年底硅料名义产能分别可达130、220万吨,同比增速69%。全年硅料有效产量预计可达160万吨+,可支撑下游500GW以上组件装机需求。
在硅料需求方面,据机构预计按照2023年全球直流侧新增光伏装机382GW,组件出库量458GW计算,2023年硅料需求约为115万吨。
虽然不同机构对2023年硅料的供需预测会有所不同,但多数机构都一致认为2023年硅料会供大于需。
随着硅料新增产能不断释放,硅料供给充足,价格也从2022年最高点的303元/公斤下降至现在的64元/公斤。当前硅料价格已经触及二线企业现金成本线、一线企业生产成本线。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存量产能开工率下调,硅料跌幅也有所收窄。
展望下半年,妙投认为硅料价格仍会下跌,但下跌空间较小,硅料价格可能于下半年进入底部区间,并筑底。在硅料价格明确底部之前,硅料企业盈利能力仍有不确定性。若下半年硅料价格出现筑底情形,硅料企业或有反弹,但硅料价格筑底尚需时日,还需谨慎看待。
组件:“价格战”拉低盈利水平,机会不明显
组件也是光伏产业链中“内卷”严重的赛道。从组件的市占率来看,2022年隆基、晶科、天合、晶澳的市占率分别为16%、15%、14%、13%,相差不大。而2021年隆基、天合、晶澳、晶科的市占率分别为20%、13%、13%、12%。可见,组件的竞争较为激烈,竞争格局仍存在很大的变数。
另外,后起之秀通威加快产能与渠道布局以及海外市场的相关认证,凭借硅料到组件的一体化布局,将会对组件的竞争格局造成冲击。
由于组件企业的竞争格局还存在变数,资本市场对组件竞争格局也较为敏感。例如:2022年,通威切入组件环节的消息开始发酵,天合、晶澳、隆基的股价均出现大跌。
因此,我们单纯从组件的角度来发现挖掘优秀的组件企业,仍然不够。
头部组件企业都是一体化组件企业,在硅片、电池片也有布局。而押注TOPCon电池的企业(如:晶科能源),能更受下游电站的青睐,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组件价格方面,从近期的开标价格来看,组件企业订单竞争激烈,价格屡创新低,个别企业投标价格跌破1.2元/W。
对于组件企业来说,组件价格维持在1.3-1.4元/W,没有太多毛利空间。鉴于竞争激烈,妙投认为下半年组件的价格将在1.2-1.35元/W之间波动,不排除有短期反弹的可能。因此,组件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多是靠出货量来拉动。
展望下半年,妙投认为,因组件内卷严重,组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将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组件企业来说,各企业的组件出货量、组件价格能够回升至1.4元/W以上,是值得跟踪的指标。从战略布局上来看,下半年晶科能源的赢面会大些。
三、小结
对于下半年,若产业链价格企稳,妙投认为整个板块或有反弹行情;若产业链仍处于下跌趋势,妙投认为光伏板块会呈现出分化的行情。其中,TOPCon电池、胶膜等辅材的机会更大,可持续关注。而硅片能否有结构行情,还需观察高纯度石英砂的紧缺是否会对硅片有挺价的效果。硅料、组件赛道的机会并不明显,需后续持续观察。
如果您错过了第一篇《农林牧渔出现估值底,下半年能V起来?》,请点击标题链接一键直达,接下来本系列还将推出消费、医药、科技等板块的投资策略,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如果看完文章有所收获,希望点击的点赞按钮,或者分享出去,前20名小伙伴可以免费读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