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硅料价格反弹后,光伏的景气度还能回升吗?| 行研
2023-08-17 08:00

硅料价格反弹后,光伏的景气度还能回升吗?|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5:23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1. 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有阶段性企稳迹象,下跌空间不大;

  2. Q3光伏组件排产环比提升,光伏景气度阶段性回暖;

  3. 海外政策不利于国内光伏产品的出海;

  4. 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增速放缓,投资性价比降低。

 

近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阳光电源相继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快报,业绩表现亮眼。其中,2023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实现归母净利润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2023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实现归母净利润40.0~45.0亿元,同比增长344%~400%。

 

虽然两家光伏企业的中报业绩均超出市场预期,但其股价并没有出现持续性亮眼表现。与此同时,整个光伏板块的股价也较为低迷。

 

那么,当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光伏行业呢?接下来,我们将光伏行业长短期趋势、产业链供需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光伏景气度阶段性回暖

 

目前,光伏景气度正在回暖,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光伏装机量等产业链数据有所提升;

 

2.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有所反弹。

 

在国内市场方面,2023年国内上半年光伏装机量为78.42GW,同比增长154%,接近2022年全年装机量的87.41GW。其中,受硅料降价、装机成本下降的刺激,6月国内光伏装机量达到17.21GW,较前几个月出现大幅度增长。


(数据来源:CPIA)

 

在出口方面,2023年1-6月组件累计出口24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5%。2023年1-6月电池片累计出口25.27亿美元,同比增长43.26%。2023年1-6月逆变器累计出口61.57亿美元,同比增长94.89%。另外,据CPIA数据显示,相较3-4月,5-6月硅片、电池片的出口量也出现了环比提升的情况。


(数据来源:CPIA)

 

此外,据最新产业草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7月组件排产计划数是46.3GW,同比增长81.5%,环比增加15%;8月组件排产48.8GW,同比增长79.8%,环比增长5%。

 

从产业链数据来看,下游光伏装机的景气度逐月呈现出改善的趋势。

 

除了装机景气度的改善,光伏产业链价格未来再次大跌的可能性较小。

 

2023年上半年,硅料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的供需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带动整个光伏产业链降价。

 

在经历了大幅度下跌之后,近期光伏主产业链价格有企稳的迹象。硅料价格已经从6月28日的64元/千克,反弹至8月2日的69元/千克。与此同时,硅片、电池片的价格也有企稳反弹的迹象。而组件因竞争加剧,价格还未出现企稳的迹象。



近3年,硅料价格波动是影响整个产业链价格的重要因素。因供需关系,硅料涨价,会将涨价压力向下传导,整个产业链会涨价;而硅料降价,也会整个产业链开始降价。

 

因此,妙投认为硅料价格的波动是影响光伏产业链价格的重要因素。

 

在硅料价格大幅下跌之后,6月之后多晶硅料已经进入“微利”的阶段。因此,硅料未来将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的空间,除非多晶硅料企业亏本甩卖。



在库存方面,多晶硅料库存有所去化。7月份后,在装机量需求提升的情况下,多晶硅料的库存

有所下滑。



此外,据PV Infolink表示,因头部企业已投产的部分新产能环节也出现爬产进度不理想和不及预期的情况,Q3硅料环节新投产能规模有限。

 

另外,从8~9月的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的排产来看,根据PV infolink统计,8月各环节排产硅料12.67万吨(对应50.7GW组件产出),环比提升0.4%;硅片56.3GW,环比提升6.2%;电池53.2GW,环比提升6.9%;组件52.0GW,环比提升12.2%。

 

据PV infolink预期9月排产硅料13.34万吨(对应53.4GW组件产出),环比提升5.3%;硅片61.5GW,环比提升9.2%;电池54.5GW,环比提升2.4%;组件53.9GW,环比提升3.5%。

 

综合排产数据、硅料库存、硅料利润变化、硅料产能增加预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妙投认为,2023年Q3硅料没有大幅度降价的可能。

 

而硅片、电池片是硅料的下游,其价格变化与硅料变化相关度较高。硅片、电池片环节因供需关系,价格仍会波动,但下跌空间也不大。

 

妙投认为,Q3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不会出现类似上半年大幅度下跌的情形,部分环节的价格会出现阶段性企稳。当下,资本会对因价格下降对光伏产业链盈利影响的悲观预期有所改善。


二、内忧外患,产能过剩

 

虽然,短期光伏产业链景气有所回暖,但未来2年光伏硅料、光伏硅片仍处于名义产能过剩的阶段。同时,欧美海外市场鼓励光伏产业链本土化,不利于国内光伏产品的出海。

 

在经过近3年爆发式增长之后,2024年光伏行业将从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健增长。据CPIA预测,2024年、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为330~360GW、324~386GW。即便,2024年光伏装机量也有望超预期,光伏行业也会因2023年光伏装机量基数较大,出现增速放缓。未来2年,我们不能将光伏赛道定义为高成长的赛道。


(数据来源:CPIA)

 

在供给方面,由于国内光伏企业疯狂扩产,据机构预计2023年底硅料名义产能分别可达220万吨。全年硅料有效产量预计可达160万吨+,可支撑下游500GW以上组件装机需求。而CPIA预测的2024、2025年的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为330~360GW、324~386GW。

 

妙投认为,若2024年、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不超预期,光伏产业链仍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另外,光伏国内企业的竞争不仅在扩产“内卷”,也有欧美扶持本土化光伏产业链的威胁。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格局也将重构。受市场内生需求与制造业激励、贸易壁垒政策共同驱动下,海外光伏产业的规模将有所提升,也会增加供大于求的缺口。

 

自2022年以来,美国、欧盟陆续颁布《通胀削减法案》、《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等系列文件,鼓励光伏产业链本土化。中国光伏出口商为了回避贸易壁垒,纷纷在

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区进行产能布局。

 

据CPIA统计,2022年以来光伏产业资本不断在欧洲、美国等海外地区布局。其中,中国印度的光伏产业资本在美国布局的组件产能分别超过14GW、5.5GW;欧洲光伏产业资本布局在本土布局的组件产能超过了42GW。

 

整体来看,海外光伏产能正在加速布局;但中国仍在全球光伏产业链处于主导地位。据IEA等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分别占全球光伏相关产能的93%、95%、88%、83%。


(数据来源:IEA、CPIA等)

 

值得注意的是,据IEA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的名义产能已经超过1000GW,远超CPIA测算2024年的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330~360GW。

 

不过好在,中国光伏产品在成本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据欧盟委员会测算,中国光伏制造总成本相较欧洲低35%、较美国、印度分别低20%、10%。在组件制造方面,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制造成本较美国、欧洲低50%以上。而下游终端客户在建电站时,仍会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考量。

 

妙投认为,未来2年中国本土企业受海外厂商的威胁并不大,威胁更多的是海外市场对国内企业的开放程度以及海外政策所产生的贸易壁垒。

 

而海外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较高,但从趋势来看,海外政策不利于国内光伏产品出海,而国内光伏企业的成本优势未必能发挥出来。

 

妙投认为,未来2年光伏产业链仍会产能过剩,产品出海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且行业增速将会放缓,投资的性价比也较前2年有明显下滑。

 

三、小结

 

2023年Q3,光伏产业链的景气度出现阶段性回暖,下游组件排产提升、产业链价格触底回升,资本会对光伏产业链的悲观预期有所改善。

 

从未来2年的角度来看,若光伏装机需求不能超出预期,光伏产业链将仍会产能过剩,行业增速将会放缓,投资性比价也将下降。

 

在Q3期间,若指数再次上行,市场流动性增加,提升整体市盈率水平,光伏行业可能会出现短期的估值修复,即反弹。未来2年,光伏行业的翻盘点仍有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