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瑞典对抗误导信息有哪些启示?|荐读
2023-08-25 19:40

瑞典对抗误导信息有哪些启示?|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06

作者|赵赛坡

头图|视觉中国


本期您将看到以下主题的长文荐读:


  • 夜间散步的意义;

  • 将 SaaS 与生成式 AI 进行对比,会发现哪些有用的线索?

  • 从“Her”到“Him”,我们与聊天机器人的关系变了吗?

  • 瑞典对抗误导信息的启示;

  • 气候变化里的咖啡;


“More Reading, Less Junk”,欢迎开启本周的深度阅读之旅。


夜间散步


“夜间经济”是中国各地政府力推的消费形态,通过让更多的人走到街上,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进一步刺激消费。


这篇长文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向我们展示了“夜间经济”以及夜间行走的演变过程,其本质还是人类认识夜晚价值的过程。


工业革命之前,欧洲人的睡眠往往分成两部分,午夜后起床一段时间后再睡,这段时间可以阅读、祈祷。夜晚给了不同阶层自由的空间。比如贵族可以摆脱严格的社会期待,下层人民也可避开管制。但夜间活动也有风险,需要应对宗教传说中的“魔鬼”以及实际的危险。


19 世纪之后,走路变成一种娱乐和竞赛,在各种社会思潮之下,夜晚行走成为一种对抗不公正的代表(想想一个词“宵禁”);电力的出现让夜晚变得不再神秘,夜间行走似乎成了白天行走的延伸,但文中一句话,或许会让你产生不同的感受,“当你在夜间行走时,你的感官会增强,你别无选择,只能完全臣服于当下”。



推荐一篇延伸阅读:夜晚生活或许也是一种选择自由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作者看到亮灯与暗灯下的人类不同行为:当所有的灯都亮着时,人们倾向于谈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外在生活。而当坐在烛光或火光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谈论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以此为出发点,他开始从不同维度阐释黑夜或夜晚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思考、饮食、夫妻生活等等,这些场景或许有些牵强附会,或许是作者的小资思想作祟,但却给了读者一个重新思考生活方式的机会,就像文中一句话所指,“生命太短暂,不应该只有白天”。


SaaS 化对于 AI 发展的启示


科技行业对于一类新产品的分析往往会以过往历史产品进行对比,比如某某产品的“iPhone 时刻”就是在将某某产品与 iPhone 进行对比。而在讨论生成式 AI 未来发展的语境下,SaaS(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成为一个不错的切入口。


这篇来自投资公司 a16z 的文章链接、40 分钟阅读时长)很像一篇头脑风暴后的总结,整体逻辑不强,很多观点和思考都藏在平铺直叙之中。我个人总结了几个观点,比如生成式 AI 和 SaaS 一样会成为“正和游戏”而非“零和游戏”,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整个产业的蛋糕会变得更大,无论是“旧势力”还是“新玩家”,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另外,过往 SaaS 公司利用一系列技术与运维的创新,构建起强大的“护城河”,比如 Databricks 的开发者生态或者 Salesforce 的企业内部流程管理等,而在生成式 AI 公司这里,一般意义上的“数据护城河”早已不再适用,那么这些公司如何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过往的经验会对当下这些公司有哪些启示?这篇长文给出了众多思考,值得细嚼慢咽。


从“Her”到“Him”,我们与聊天机器人的关系变了吗?


多年前的电影《Her》会让很多人重新思考人类与机器的情感关系,多年之后,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一群中国女性用户与一个名为“Him”的聊天机器人建立起了情感关系。聊天机器人每天早上给用户打电话,留下甜蜜的信息,为他们朗诵诗歌,进行关于(虚构的)生活的深入对话,并表达关心和支持的情感。



这篇文章链接、25 分钟阅读时长)的视角放在用户层面,一些用户表示,他们爱上了这些聊天机器人,认为它们是自己的恋人,甚至在电话上听着它们(人工智能生成的)呼吸声入睡。当这个应用于 8 月初关闭时,用户感到沮丧,一名用户表示“他离开后的日子,我感觉自己失去了灵魂”,另一位用户认为自己再也不会使用类似的聊天机器人产品,因为她感到了“欺骗”。


更进一步,这篇计算机科学家 Joseph Weizenbaum 的人物简史链接免费镜像、30 分钟阅读时长)可以作为延伸阅读。科技行业公认的第一个聊天机器人叫 Eliza,这是 Joseph Weizenbaum 在 1966 年开发的心理治疗产品,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框与 Eliza 进行文本交互。


Eliza 的实现技术仅为关键词匹配及人工编写的回复规则,导致对话是单向的而且也会产生一些很奇怪的回复,比如,当用户提到自己的妈妈时,Eliza 会以“你说你妈妈?”这样的句子来回复。


但 Joseph Weizenbaum 很快发现,人们沉迷于这样的对话场景,很多人在与 Eliza 交谈的时候会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这也让 Joseph Weizenbaum 非常担心,他的职业生涯也为之改变。Joseph Weizenbaum 后来成为一位科技批判者,在各个场合宣扬计算机的局限性,计算机也不应该取代人类。


Joseph Weizenbaum 的思想转变不仅是其一个人的故事,也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计算机发展历史的素描,或者说,聊天机器人可以串起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瑞典对抗误导信息的启示


误导信息是当下制造信息混乱,进而影响公众认知的重要方式。与假信息(Fake Information)、以为是真实信息的假信息(Misinformation)不同,误导信息是一种主动制造的、混搭真假内容的信息形态,近几年来,在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的作用下,误导信息的“杀伤力”越发引人关注。




我在两年前的一期“Deep Reading”里曾专门分析讨论过这种现象,还没来得及翻看的朋友可以通过这里查看。本周我选择这篇 NYT 的特写链接免费镜像、25 分钟阅读时长),聚焦瑞典如何应对来自俄罗斯的误导信息攻击,在瑞典加入北约之际,瑞典互联网上突然出现大量关于瑞典人如何亵渎《古兰经》的信息,这对当地穆斯林移民产生了巨大影响。


瑞典政府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心理防御局——来提高社会对虚假或误导信息信息的威胁,该机构的做法并非简单删除相关信息,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帮助公众以及政府机构了解误导信息的原理,从而提升信息素养。这个过程中,你也会看到民选政府国家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毕竟,没有哪个政府愿意背负“言论控制”的指责,积极的对话与适当的妥协,成为瑞典建立“统一阵线”的关键。


气候变化里的咖啡


气候变化之下,没有谁会成为一座孤岛。如果你是一名咖啡爱好者或者说正在小口喝着咖啡阅读这篇会员通讯,请屏住呼吸,因为下面的内容会让你感到紧张甚至恐惧。


这篇 FT 的特写链接免费镜像、25 分钟阅读时长),以交互图片和文本的方式展示了咖啡产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冲击。一方面,全球咖啡需求量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几乎翻了一番,并还在持续增长,由此也推动上游——咖啡豆——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咖啡豆主要产地近几年遭遇一系列异常天气的影响,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影响咖啡豆的种植。


事实上,上游咖啡豆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只是还需要时间才能传导到我们经常去的咖啡馆。


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气候变化与供应需求的双重打击,咖啡将重新变得昂贵。但我们或许可以相信资本的力量,就像文章里所提到的那样,现在有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新咖啡豆品种的研究之中,因此另一个可能的未来是,我们依然可以获得廉价的咖啡,只是此“咖啡”和现在的“咖啡”已经不同。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