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马哈投资(ID:damahatouzi),作者:我叫大马哈,原文标题:《聊几位正热的小而美型基金经理》,头图: 视觉中国
选基金经理就像选秀,随着每一年行情快速轮换,投资者偏爱的基金经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长江后浪推前浪,每年都会有新的基金经理因业绩出挑而走向台前,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来聊聊市场当前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小而美型的基金经理。
江峰:信诚多策略
此前我对信诚多策略混合(165531)的江峰并不熟悉,最开始了解他是从民工老师那儿了解到的。江峰在2020年4月14日开始担任信诚多策略的基金经理,截至二季报该产品的管理规模仅3.11亿元,典型的小而美型基金经理。
在江峰管理的产品的三年多时间里,其投资理念及策略在持续不断进化,这跟不少新生代基金经理们对投资热情饱满别无二致:
在2022年四季度之前:信诚多策略在持仓方向上偏向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及电力设备等成长型大市值公司;此外他也会阶段性配置一些银行、非银及交运等低估值板块。持仓整体估值居中,属于比较典型的均衡偏成长型基金经理。这期间尽管业绩不算十分拔尖,但同样可圈可点的,在2021年2月以来的抱团股下跌行情中,他的业绩回撤控制较好。
至于原因,江峰与很多基金经理不一样的是,他加大对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等成长型个股的配置比例,并非在2020年从众追涨进行配置的,而是选择在2021年及之后,随着这些板块股价及估值不断得以消化,他才不断逐渐加大了对这些板块的配置比例,属于市面上比较少见的逆向型基金经理。在2020年年底2021年年初Wind茅指数的最高点之时,他持有的前两大行业分别是非银金融和银行这样的防守型板块。
在2022年四季度之后:他对投资策略进行了迭代升级,持仓由此前的大市值公司为主逐渐变为以100亿市值以内的小市值公司为主,而且持仓高度分散化(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比例跌到10%以内)。对于这一转变,江峰表示自己对A股做过20多年的深度复盘后,认为除非小盘股表现得特别贵,否则大部分年份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具有超额收益,而且小市值股票由于市场覆盖度较低,相对更容易挖掘出Alpha,基于深入研究。
当然,除了在产品投向的市值风格发生变化外,江峰底层的投资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遵循着PB-ROE的投资框架,只不过将此策略运用到了小盘股上面来。经优化后的投资策略在2022年四季度之后表现得如鱼得水。截止今年二季末,信诚多策略近一年上涨了8.71%,而同期沪深300及国证2000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4.33%和-0.26%(统计时间区间:20220701-20230630),超额收益明显。
对于小市值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我跟江峰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我不太赞成为了小市值而小市值,忽略了个股的基本面,从过往投资经历来看,江峰在选股上有一套相对自洽的投资策略,注重个股基本面,相对让人比较放心。
当然这类策略投资容量可能也是相对有限的,在他当前管理规模偏小的时候,或更为值得关注。
杨景涵: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
说到最近几年金融地产板块的表现,着实让人一言难尽。2019-2020年的抱团股行情,金融地产作为低估值股票的代表,与红利指数一样完全错失了那两年气势如虹的结构性行情。
如果说这可以理解,而2021年至今随着低估值板块开始表现,红利指数重新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可作为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因政策等方面原因,依旧被投资者抛弃,2021-2023年300金融指数的分年度收益分别为-11.78%、-14.98%和0.57%;显著落后于同期上证红利指数同期7.62%、-2.42%和5.23%的分年度收益(截至8月22日),过去这些年,金融地产可谓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典型。
那金融地产后市有没有机会?金融地产尽管是旧经济的代表行业,但整个板块的估值被压缩得如此极致,所谓“野百合也有春天”,未来这个板块大概率存在着阶段性表现的可能。像深度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姜诚最近就逆势买了银行股和地产股。说到专注于金融地产主题投资的公募基金,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工银金融地产,其成立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管理规模也是最大的。
前一段我在对金融地产主题基金进行盘点时意外发现了华泰柏瑞杨景涵管理的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005576),这只产品成立于2018年,一直由杨景涵管理,该产品与工银金融地产一样也聚焦于金融地产行业的投资。
2020年之前杨景涵管理的这只产品表现与业绩基准300金融指数基本持平,但落后于工银金融地产;在2021年及之后杨景涵似乎逐渐找到了感觉,2021年至今(截至8月22日)华泰柏瑞金融地产取得了22.54%的正收益(分年度收益分别为1.53%、11.4%和8.35%),而同期300金融以及工银金融地产分别下跌24.56%和11.15%,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无论相对于基准还是同行的超额收益十分明显。得益于此,该产品的管理规模由年初的1亿快速上升至二季度末的3.7亿。
我粗粗读了下杨景涵的季报,能感觉到他是一位有着特别看好金融地产情节的基金经理,而且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否则要是没有这样一份内心的热爱,也很难坚持到现在,希望最近市场给他的正反馈能给他的坚持带来更大信心。从投资来看,2021年以来他比较好的把握了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1)2021年上半年他大幅降低了对于地产板块的配置,将持仓比例由40%的中枢降低至10%以内,较好的规避了地产股暴雷带来的股价下杀,通过选择配置了中国建筑这样的中字头建材公司,给组合带来明显超额;
(2)他基本回避了近几年表现更弱的券商股和保险股;
(3)在银行股上他着重配置了质地相对较优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这同样对其组合贡献不少。
整体来看这几年杨景涵在金融地产股票的投资上还是颇有章法的,业绩取得并非偶然。
考虑到目前杨景涵目前仅管理当前一只产品,而且其坚持多年下来也逐渐得到了一些投资者的认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未来能够在这只产品上继续倾注相当多的精力并取得不错的投资业绩,值得大家加个关注。
程琨:广发逆向策略
程琨是广发基金价值投资部的基金经理,目前管理规模61.25亿元,这一管理规模在权益大厂里并不算大,因此我也将他归到小而美型基金经理之列。
程琨的代表作为广发逆向策略(000747),投资策略如同产品名字本身,不抱团风格。这只产品在2021年以来的下跌行情中,表现得非常抗跌,截至8月24日广发逆向策略最新净值相对历史最高点的跌幅仅12.57%。分年度来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该产品的业绩分别为12.47%、-12.42%和2.93%,尤其是2022和2023年,业绩远超大盘。
在投资策略上,2018年及以后程琨的投资风格开始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不进行择时,单一行业持仓比例不超过20%,对于看好的个股则保持高仓位长期持有。像他持有过的很多重仓股票如紫金矿业、山东黄金、三一重工、分众传媒及欧派家居等持有时间都非常长,是一位典型的行业分散个股集中的均衡选股型选手。
程琨持仓的个股相对非主流而且在卖点上把握得很好,像他曾经长期持有过的牛股如三一重工及洽洽食品,都是在股价的高位进行卖出的,具有符合价值投资者所特有的逆向风格。对于这样的基金经理,可能在牛市中锐度不够,但适合用来作为底仓或者防守的品种。
之前点拾投资对程琨做了访谈(广发基金程琨:价值投资中的“道”与“术”),他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谈了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徐彦),结合具体持仓,也能够感受到他的知行合一。
然后在点拾的这篇访谈中也顺带解释了我对他在2016-2017年投资操作的一个疑问,当时他出于对市场的担忧,将仓位降到半仓以下,然后满仓黄金股,这样的操作让他在2016年取得了3.61%的正回报,颇为靓眼。不过这一操作也给他2017年业绩不理想埋下了伏笔,2017年为大盘蓝筹的牛市,黄金股反而表现不佳,他因低仓位以及在黄金股上的重仓使得他的业绩并不理想,全年基金仅上涨8.41%,表现得比较落后。原文访谈如下图:
这样的一得一失让他在2017年下半年之后开始放弃了对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择时的判断,形成了当前比较稳定的投资风格。当前市场不理想,很多投资者都在寻找防守能力强的基金经理,程琨还算是比较契合的。
提云涛:信诚量化阿尔法
相对于中信保诚基金的江峰,我更早知道的是提云涛,他是中信保诚基金量化投资部门的负责人,目前管理规模为22.34亿,在此之前他曾做过申万金工的负责人,是A股量化投资行业的一名老兵,对外发布过不少影响力很广的金工研究报告,获得了不少关注,据说现在被大家广泛采用的申万行业指数就是他设计研发的。
现在说到量化,大家通常会第一时间想到微盘股策略,提云涛并没有投资类似策略的基金产品,在这里我更想跟大家提及的是信诚量化阿尔法(004716),一只非常稳健的类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下图为信诚量化阿尔法相对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超额收益图,可以发现该基金相对于沪深300全收益的超额收益非常稳定,如果对照市面其他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在前几年量化投资不那么work的背景下,这样的业绩是屈指可数的。
2017年至今信诚量化阿尔法在每一年均战胜了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期间相对沪深300全收益的年化超额收益为5.2%,年化跟踪误差为3.2%,信息比率(IR)高达1.62,在偏大市值股票的沪深300指数中能长期做出这样稳定的超额收益是非常非常难得的。目前这只产品的管理规模为9.71亿,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在80%以上,整体规模并不算大,非常适合作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底仓。
我没有听过提云涛对外的路演,不过据一些朋友说他在路演时显得颇为保守和自谦,在这样一个略显浮躁的年代,基金经理能够有着清晰客观自我认知显得殊为不易,让我顿时生出几分好感。在具体投资上,根据他在季报中的描述,他更为偏向盈利、偿债能力、盈利增长及估值等基本面因子,至于交易层面的因子则作为辅助,换手率偏低,2020年以来的年化双边换手率甚至在2倍以内,这样的换手率不仅低于量化基金,还低于绝大多数主动基金。
结合提云涛采用的投资策略及其换手率,不难理解,他是一位将主动选股所遵循的基本面逻辑采用量化指标进行刻画并以此进行选股取得不错收益的基金经理,这与当下的新生代量化基金经理动辄采用AI进行选股有着显著的不同。
正是因为他这样基于基本面的投资风格特点,可以预见他不太可能推出那种微盘股量化的基金产品,不过我倒是建议他可以尝试做做上证50指数增强,毕竟这样基于大盘股指数且能稳定战胜的基金经理太稀缺了。
整体来看,提云涛的量化投资思路经历了过去6年长时间投资业绩考验,而且这六年市场风格多变,而他的量化模型似乎都能从容应对,每一年都战胜了沪深300指数。因此我觉得未来除非他的管理规模变得过大,否则他这样的历史业绩继续复现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马哈投资(ID:damahatouzi),作者:我叫大马哈,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