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振鑫
头图|视觉中国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谓是政策领域的“春晚”,下一年的宏观政策走向基本都能在这里找到线索。比如,2019年提到“稳地价、稳房价”,2020年就看到了三道红线等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2020年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2021年就看到了新能源的全面崛起。2021年提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2022年就看到了全面注册制的落地。2022年提到财政“赤字”工具,2023年就看到了扩大赤字,增发万亿特别国债。
今年的“春晚”又有哪些值得市场关注的信号?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大家解读一下最重要的十大信号。
1、更加重视预期引导
从2022年以来,各领域的政策都在不断加码宽松,所以现在很多政策已经在执行,这次会议并没有太多新变化。相对明显的一个增量在于强调“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首次提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算是直接回应了市场的一些悲观论调,尤其是外资的唱空声音。预期引导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美国尤其是美联储就极度重视,我们下一步也会把这个短板补上。
2、从不破不立到“先立后破”
和128政治局会议保持一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用“先立后破”定调宏观调控。这和过去的政策思路有明显变化,2023年之前更像是先破后立、不破不立,2023年之后更倾向于先把增量打出来,把经济稳住,再去化解存量风险。比如房地产,以前是先主动去杠杆,等到地产扛不住了再放松限购限贷,现在是先支持优质房企、支持合理购房需求,等地产稳定了,再谈去杠杆和打击炒房的事。
本文为妙投会员专享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或扫描二维码,领取七天会员,即刻加入妙投会员解锁音频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