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进可攻退可守,银行股机会该重视起来了
2023-12-28 19:39

进可攻退可守,银行股机会该重视起来了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5:00

出品:妙投

作者:刘国辉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A股行情可谓焦灼,市场在经历了政策底和估值底后,正在等待经济底部的到来。经济数据起起伏伏有上有下,趋势还是不能有效确认,在这种阶段,主题投资成了最主流的投资方式,不过主题轮动太快,投资者又很难跟上。

 

如果没有精力参与主题投资,可以选择一些低波红利类的资产或者有反转预期的资产来布局,等待经济底部的确认再寻找机会。如银行这类估值低同时派息率较高的行业,可以在目前行情下具备相对来说高一些的安全边际。

 

目前银行股已经全部破净,无论PE估值还是PB估值,在A股各大行业中都是最低的水平,估值的历史分位点也非常低,处在全市场的后三名之列,在估值上已经将负面因素充分预期。

 

银行股中,国有大行2023年涨幅较大,目前投资性价比较年初有所减弱。而成长性强的城农商行2023年大多下跌,估值急剧收缩,这些体量较小的银行受益经济复苏的弹性更强,目前投资性价比已经比较突出。如果经济出现较好恢复,这些中小银行会有较好的业绩与股价弹性。实际上在2023年7月下旬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预期较强时,中小银行中的龙头如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等就在一个月内实现了两三成左右的涨幅。

 

当然,这些中小银行数量不少,接近20家,良莠不齐,哪些银行是更能受益经济复苏的良好标的呢?

 

银行有配置价值,中小银行当下性价比更优

 

2023年银行板块跌幅在2.8%左右,上半年涨幅较好,10月份以来跟随大盘有一定下跌。总体来说跑赢了主要的大盘指数。板块上涨主要归功于国有大行,之前估值较好的股份行和城农商行面临降估值的挑战。

 

基本面上,2023年银行有较大的经营压力,降息叠加降费为实体经济让利,营收与利润增长受到限制。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同比减少0.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

 

客观来说银行基本面还没见底,23年降了两次LPR,24年初房贷等资产需要重新定价,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24年净息差还会有下跌空间。中间业务收入受到资本市场调整、居民理财意愿下降影响,手续费收入存在较大压力。另外市场也担心楼市与城投债务对银行的不利影响会持续。

 

不过好消息在于,24年Q1重新定价后,因为2023年为实体经济已经有较多让利,因此降低净息差的空间不大,机构普遍预计2024年净息差降幅会小于2023年。2023年银行业的净息差平均下降了约25bps,中信建投证券预计2024年降幅为12个BPS。包括化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LPR带来的重新定价、信贷需求偏弱导致新发贷款利率持续降低等因素都包括在降幅里面,因此有较好的边际改善。

 

更重要的是,这些负面因素都已经体现在银行股估值中,截至12月15日,银行板块PB估值在0.5倍左右,历史分位点为0.41%,也就是几乎达到历史最低点,在A股的所有行业中分位点仅高于房地产和建材。目前所有上市银行股价均已破净,包括之前比较热门的招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等。另外银行板块截至12月15日市盈率在4.57倍,历史分位点在5.59%,也是A股所有行业中的倒数第三位。

 

这样的估值将可能的负面因素都考虑在内了,除非有黑天鹅事件,否则下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目前上市银行有42家,其中国有行6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17家,农商行10家。在银行中投资机会大致有两类,一种是国有大行为代表的股价稳定、派息率较高的银行,另一种是以优质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成长性较高、股价弹性更高的资产。在券商的2024年投资策略中,基本就是主要推荐这两类机会。

 

如浙商证券银行研究团队(2023年新财富评比银行组第一)认为,未来银行行业可能进入到消灭“资产红利”的阶段。市场竞争当中,大银行享有成本优势,小银行追求特色经营,中型银行承压。因此选股优选:“大而稳+小而美”的“哑铃组合”

 

大而稳: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国有银行具负债成本和客户基础的双重优势,且可以通过下沉对冲经营压力。推荐“大而稳”的国有银行,以类债股思路进行择时和选股,优洗股息率高、拨备厚、渠道下沉的农业银行、邮储银行,

 

小而美:未来金融竞争中,大部分中小行基本面弹性/持续性有限,小银行需要“选美”。1资产质量改善空间大、利润弹性大的银行,如浙商银行,关注渝农商行,2业务模式平衡、区域质量占优的银行,如江苏银行。商业模式优异、客户粘性高的银行,如常熟银行,关注瑞丰银行。大行下沉普惠的影响边际放缓,随着经济企稳,具有客户基础优势的农商行有望迎来转机。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研究团队(2023年新财富评比银行组第二)认为,当前正处于政策底和经济底之间,预计板块以震荡为主,经济底确认后启动板块beta行情,业绩底确认后进入alpha选股阶段。标的选择上建议大小兼备,一头紧扣国有大行为主的板块beta主线,另一头精选优质区域性银行,此前受到经济悲观预期压制,三底确立后预计有较大涨幅空间。

 

相对而言,目前布局中小银行会有更高的性价比。国有大行受益于中特估和低波红利行情,23年有较大涨幅,如中国银行今年以来截至12.18已经涨了37%,农行涨了34%,建行涨了27%,工行涨了18%,估值有所提升,股息率下滑。而今年多数中小银行经历了杀估值的行情,上涨空间更大。从基本面来看,大行继续走出上涨行情,需要宏观经济走出低谷走向全面复苏。

 

中小银行则与区域经济的表现关联度更大,且受益经济复苏的弹性更高。就2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长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增速分别为0.1%、-3.8%、2.1%、1.8%。净利润增长方面,国有行2.5%、股份行-0.5%、城商行10.5%、农商行12.5%。也是中小银行增长更好。因此中小银行接下来的机会可能会更大。

 

中小银行中,这些银行最具业绩弹性

 

对于中小银行,主流的选择思路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与农商行,虽然宏观经济增长不够强劲,但一些地方增长强过全国大盘,因此带来银行的增长机会,主要是江浙与成渝地区的中小银行。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地域中,北京银行增长较为乏力,且已经是全国布局,跟宏观经济关联度更高。上海银行与沪农商行近年来也都业绩一般,广东则还没有城农商行在A股上市。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与利润增长看,增速较好的银行基本集中在江浙。从资产质量看,不良率低同时拨备覆盖率高的银行,大多也集中在江浙,意味着未来有更多的空间来释放利润。

 

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对比(图片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如营收或利润增长较好的常熟银行、江苏银行、瑞丰银行、苏州银行、苏农银行、宁波银行、无锡银行等,均是来自江浙地区。

 

与利润增长相比,更需要看营收增长情况。今年一些城农商行营收增长减速明显,但利润增长还可以,主要是因为过往业绩好,拨备覆盖率高,达到500%以上,可以在2023年经济形势一般的情况下少计提拨备,从而让利润数据好看一些。如苏州银行、杭州银行都是如此,营收增长个位数,利润增长超过20%。


另外看银行的成长性,除了看营收与利润增速,还要看二者的匹配度,看拨备覆盖率。由于银行大部分收入来自贷款利息,净息差是决定收入的重要指标。此外也要观察资本充足率,资本状况决定了银行资产运营规模的上限,如果较低会影响资产扩张,需要补充资本。也要看资产质量,如果不良率较高,需要计提拨备来覆盖不良贷款,从而影响利润。在考察成长性的时候,这些指标要综合考量。

 

常熟银行是较为稀缺的小微金融标的

 

相比之下,常熟银行依旧保持了较好的营收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2.5%,净利润增长21%。拉长来看,近五年除了2020年业绩较弱外,常熟银行一直实现了双位数的营收与利润增长。

 

常熟银行近五年营收与利润增长情况

 

常熟是江苏省辖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民营经济发达,长期处于全国经济百强县前列。常熟银行的特色是服务当地小微客户能力强,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等客户的获取与风控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反映到资产上,2022 年末,公司户均贷款为 43 万元。贷款客户中,贷款金额低于 100 万的客户占比达到 94%。小微金融特征非常明显,这样就增强了业务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某个大客户的信用问题而出现较大损失。且这个领域未满足的金融需求较大,成长潜力较大。在此基础上,常熟银行在省内扩张,并在其他省份通过入股、收购村镇银行的方式扩张版图,复制在小微金融领域的经验,由此带来了较好的业绩增长。

 

由于一直增长较快,常熟银行定价较为充分,此前估值一直较高,2019年时市盈率达到14.8倍,到2022年初时还能维持10倍的市盈率,到现在则已经下降到5.68倍,投资价值逐渐显现。

 

江苏银行在省内布局广泛竞争力强

 

江苏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了9.15%和25.21%。近五年的增长看,也是多数年份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成长性在银行股中位于前列。

 

江苏银行近五年营收与利润增长情况

 

与常熟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常熟附近不同,江苏银行业务遍布省内各县市,在江苏各县都有营业网点,在江苏省内有很强的布局深度,更能获取江苏省域经济增长的β,这源于江苏银行是省内各市的城商行合并而成的。

 

除了省内布局广泛,江苏银行的特色是对公业务中先进制造业信贷、小微信贷业务较强,同时在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上也有较好的上升势头。小微信贷业务规模在江苏省份额居于首位,客群上与大行聚焦大企业做批量信贷不同,也与常熟银行做下沉客户不同,江苏银行小微贷款客群为中小企业,户均信贷规模在700万左右,有比较清晰的市场定位。


此外江苏银行在零售业务也发展较快,目前零售业务占比达到37%左右,在城商行中属于较高比例。财富管理方面苏银理财产品规模在城商行中居于第一位,带动零售AUM高速增长,突破万亿,在城商行中也位居首位。

 

公司治理与管理层的稳定性为江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江苏银行股权结构分散,最大股东持股也不到10%,且前十大股东基本都是江苏本地国企,董事长与行长也都是在江苏银行任职十年以上,战略上稳定且清晰。

 

总体来说江苏银行是分享区域经济成长的良好标的。一点瑕疵在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江苏银行拨备覆盖率达378.1%,与城商行318.5%的平均拨备覆盖率相差不大,与其他优质城商行500%以上的拨备覆盖率差距较大,后续如果增加拨备覆盖,可能会让利润减速。

 

苏州银行相对来说缺乏特色

 

江苏省中经济最优的无疑是苏州,2023年刚刚升级为特大城市,投资于苏州经济的β,最好标的无疑是苏州银行,其贷款总额中有62.5%位于苏州本土,充分受益苏州经济发展。同时也在江苏多数城市建立了分行进行异地拓展。

 

苏州银行近4年营收与利润增长情况


苏州银行零售与对公贷款方面的占比分别是1/3和2/3,对公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建等。苏州银行目前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不良率较低,拨备覆盖率很高,没什么包袱,未来可以充分释放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只增长了1.8%,净利润却增长了21.36%,就是源于此。

 

不过无论是2023年还是过去两年,苏州银行的营收都陷入疲态,增速不及同区域的江苏银行和常熟银行。直接原因在于息差收窄,到2023年上半年降至1.74%,而城商行均值为1.85%。实质原因在于苏州银行竞争力一般,α能力不够强。而苏州作为经济重镇,金融竞争激烈,使得苏州银行业绩增长不够强。数据显示,苏州银行贷款在苏州市的市占率约3.26%,而上市城商行在各自大本营平均市占率在6.4%左右,这表明苏州银行未来还有提升空间,同时也表明公司的竞争力相对来说不算强。与江苏银行聚焦中小企业、常熟银行聚焦小微企业不同,苏州银行缺乏特色,缺乏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宁波银行规模大,受全国宏观大势影响更深

 

浙江也是上市城农商行汇聚之地。宁波银行是公认的优质成长股,杭州银行也展现了较好的成长性。

 

宁波银行近五年营收与利润增长情况


宁波银行是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爱股,从财务表现来看,宁波银行非常优秀,营收与利润多年维持双位数增长,在今年前三季度依然分别实现了5.45%和12.55%的增长。风险控制也非常出色,0.76%的不良率以及481%的覆盖率,都是上市银行中的顶级水平。不过自2022年2月至今宁波银行股价已经下跌超过40%,处于业绩增速与估值双降的阶段。从2022年至今,其营收增长降至了个位数。

 

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依然持续了双位数增长,营收增速却下滑了,一方面源于净息差不断降低,2023年Q3已经降至1.89%,与城商行均值1.85%相差不大。另一方面作为零售与财富管理转型非常成功的银行,宁波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已经占比36%,高于多数银行,而2022年至今资本市场调整带来基金代销等财富管理业务的下滑,对宁波银行的冲击也很大。

 

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宁波银行资产规模巨大,业务多样,完成了全国重要区域的布局,拥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以及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等十几个利润中心,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利润增长迅速。经济弱复苏时,也难免受到宏观增速的影响。业绩与股价的反转,也需要宏观经济的助力。

 

杭州银行更能体现浙江本地经济增长

 

杭州银行近五年内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基本都是双位数增长,不过今年营收增速也下降明显,从22年的12.16%降到了23年前三季度的5.26%,与宁波银行接近,不过利润增速达到26%,远高于宁波银行。0.76%的不良率以及高达570%的拨备覆盖率,意味着资产质量较好,利润释放的空间大。

 

杭州银行近五年营收与利润增长情况


过往较高的增速使得市场给予杭州银行很高的估值,自2021年初以来,杭州银行一直在降估值的过程中。市盈率已经从2021年初的15.7倍降到了现在的4倍,市净率也从1.36倍降到了0.53倍。

 

杭州银行70%的网点与信贷资源集中在浙江,杭州的比例超过40%,可以充分享受浙江特别是杭州的经济成长。虽然杭州是国内科技创新重要城市,不过杭州银行在科技企业贷款方面规模不大,贷款占比仅为6%左右,贷款约六成集中在基建方向,更加受益于杭州为亚运会、G20等重要活动而推进的城建投资,城建类国企资质较好,一定程度上助力杭州银行资产质量优良。这也跟杭州银行大股东是杭州财政局有一定关系。

 

市场对杭州银行比较关注的风险点在于,净息差较低,2023年前三季度净息差1.54%,低于城商行平均值。这跟基建类贷款占比高有关;另外杭州银行在地产和城投方面的贷款的占比均有6%左右,在银行中占比较高。这类贷款不一定带来风险,但市场会对此比较敏感。

 

成都银行与长沙银行受益于强省会战略推动

 

除了江浙地区的城农商行外,其他经济发展势头不错的城市,其城农商行也值得关注,包括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等。二者都是强省会的典型代表,受益于省内优质经济资源在省会的汇集。

 

成都银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明星股,业绩持续高增,多年维持双位数增长,2023年增速出现下滑,不过营收依然增长了9.6%,在上市银行中居于前列。净利润增长了20.08%。不良率处在0.71%的低位,拨备覆盖率达到516.5%,均处于A股上市银行中的领先水平。

 

成都银行近五年营收与利润增长情况


成都银行业务上以对公为主,对公贷款在贷款总规模中占比接近八成,按理说不太符合投资者大多偏好给零售业务高估值的审美,不过成都银行成长性如此之强,自然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成都在省内虹吸效应显著,同时也是国家规划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近十年来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城市建设都有大力度的推进。2022年,成都迈入“2万亿GDP俱乐部”,而2026-2021年成都的人口年复合增长率也是达到了5.89%,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长沙。成都银行在其中显著受益。


与其他银行相比,成都银行在本地政府资源更强,作为成都国资委控股的银行,在本地的基建投资中提供了大量信贷资源,自身也靠成都基建的扩张实现了资产规模的飞升。2018年以来,成都银行贷款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同时成都银行在承接政府部门存款方面也有较强竞争力,存款成本低,从而确保了较好的净息差水平。在营收与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基建贷款本身的低风险以及受益本地经济较好的增长,成都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处在行业较好水平。

 

由于良好的财务表现,成都银行股价在2020-2022年涨了2倍,这样的高弹性在银行股中是不多见的。不过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成都银行的营收降速也是事实,2022年就从22%降到了13%,2023年又降到了10%以下。资本市场也在调整对之前高增长给出的高估值,成都银行PE从2022年9月高点的8.87倍降到了目前的3.63倍。

 

基本面上成都银行有一些隐忧值得关注。成都经过近十年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基建快速增长的阶段逐渐过去,逐渐进入竣工期,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2%。成都的投资结构正向产业方向转移,2022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6%。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主要由航空航天、文体娱乐等产业投资来拉动。而且在本地基建投资上的优势在异地不好复制。成都银行需要适应这样的变化,稳定基建投资基本盘的同时,在产业投资相关的信贷方面增强竞争力。


另外成都银行在零售与财富管理上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业务占比不高,零售贷款占比始终在25%左右,还需要进一步破局来提升成长性。


此外成都银行较快的信贷增长也对资本金形成消耗,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0%、9.03%、8.23%,在中小银行中均处于较低水平,限制资产的进一步扩张,需要补充资本。

 

长沙银行近五年营收与利润增长情况

 

长沙银行也是受益于强省会建设的银行,长沙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好,2015年以来多数年份GDP增长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人口复合增长率在省会城市中居首位,作为网红旅游城市,消费表现也较好。


与此相呼应,长沙银行在零售信贷上占比较高,2022年零售业务在营收与利润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9%和45%,处于上市银行中的较高水平。财富管理方面的客户数与管理规模在2022年也有20%左右的高速增长。对公贷款方面,长沙银行虽然也是本地政府控股,有较强的本地政务资源,不过长沙基建不像成都那样大规模,长沙银行在对公贷款上行业分布比较均匀,除了基建外也重点分布在制造业、科教文卫、房地产等行业,业绩的爆发性也没有成都银行那么强。

 

总结来看,中小银行中的优质龙头在估值压力释放后,安全边际改善,股息率也较高,如果经济有更强的信号,会更有业绩向上的弹性。因此目前的投资性价比较好。其中区域经济不错的江苏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预计会有较好的业绩与股价弹性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