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QDII基金投资宝典:如何把握海外股市的机会?
2024-01-30 16:29

QDII基金投资宝典:如何把握海外股市的机会?

文章所属专栏 基金研究精选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27:01

出品:妙投

作者:刘国辉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日本的利率是每年0.5%,为期10年。你可以提前10年借到所有的钱,你可以买股票,这些股票有5%的股息,所以有大量的现金流,不需要投资,不需要思考,不需要任何东西。就像上帝打开了一个箱子把钱倒进去一样。这钱太容易赚了。”

 

芒格在解释为何2020年与巴菲特大规模投资日本股市时,曾经这样表示。如今他们的百亿美金投资已经赚得丰厚收益,因为在他们入股后,日本股市有不错的涨幅。尤其是2023年日经225指数上涨了28%,今年以来依然在涨。最近有消息称,巴菲特一直在增持日本股市。

 

因此日经225ETF在我国被买爆了,甚至在场内出现了20%的溢价率,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申购限制,在场外按净值申购日经225ETF,在二级市场卖出,可以获得20%的收益。

 

其实不只是日经225ETF。近日海外一些股市迭创新高,而国内投资这些市场的方式只有通过跨境QDII产品,于是近期大量资金流向投资海外热门市场的QDII,其中以ETF产品更受欢迎。日经ETF、纳指ETF、美国50ETF等均较基金净值出现了高溢价。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风险提示,苦口婆心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不过市场买盘依然在涌入。

 

国外资本市场确实在出现一些机会,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高涨,印度股市刚刚取代香港股市成为世界第四大资本市场,美国欧洲这样的成熟市场延续着强势,日本这个经历了深度调整的经济体,也迎来了经济的恢复以及股市34年以来的新高。

 

在2023年,有多只QDII产品收益率位于股票基金收益率前列。2024年以来,这些QDII基本都在延续着上涨走势。

 

投资并不是简单地买哪个股票、哪只基金,而是做资产配置,在不同的周期阶段,把资金配置到更有相对收益或者安全边际的资产上。对于海外的机会,确实不应该视而不见,也不应该不作研究就一股脑杀入,而是在充分了解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做好配置计划,制定买入与卖出的原则规范。

 

在去年的文章《现在“定投纳指”,是好的赚钱策略吗?》中,我们已经系统盘点了国内可以投资美股市场的QDII产品,包括ETF和主动权益基金。对美股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这篇。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来看一下除了美股QDII外,还有哪些市场的QDII产品值得关注。

 

发达国家QDII基金中,日经225ETF目前最火爆,德国法国基金略平淡

 

股票型QDII产品中,从投资区域看,既有针对全球市场的跨市场基金以及全球性的行业基金,也有只投资单一市场的基金;从基金类型看,既有跟踪市场指数的ETF基金,也有靠基金经理选股的主动管理基金。

 

聚焦单一市场的基金,如投资于日本、印度、亚太、欧洲等地的基金,多以ETF基金为主,此外有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这类基金投资起来难度相对小一些,主要就是看当地的经济增长水平、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以及估值等因素,对趋势做判断。

 

目前这类单一市场的QDII基金中,最受关注的除了美股外,莫过于跟踪日本、欧洲、越南、印度等市场指数的产品。日本、欧洲市场属于成熟市场的走牛,越南、印度市场则代表了新兴市场的潜力。

 

日本市场有边际改善

 

日本股市涨幅惹人羡慕。日本有日经225和东证指数两个主要指数,其中日经225指数接受度更高。该指数2023年涨幅超过28%,2024年以来截至1月25日又涨了8.85%。目前已经创出34年来新高,如果涨势延续,有可能创出历史新高。

 

长周期视角的日均225指数走势(来源:东方财富)

 

长周期来看,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股市经历了大幅下跌,本世纪前十年里又经历了多次触底,2012年开始反弹,至今经历了较大涨幅。中期来看,2015年至2020年中,股市经历了长时间的震荡行情。转折点是2020年巴菲特对日本的投资。

 

近十年日经225走势(来源:东方财富)

 

2020年8月,伯克希尔·哈撤韦入股了五大日本商社,分别是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和住友商事,分别持有股权约5%,之后不断增持,最新持股比例已经提高到7.4%。当初这几家公司的市值都低于账面价值。


巴菲特对这些投资的解释是,跟这些公司有业务往来,了解其商业模式,能很好地理解他们所拥有的业务,而且这些公司能够支付不错的分红,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回购股票。在此之后日本股市经历了外资的涌入,2023年日本股市海外投资者净买入3.1215万亿日元,创2013年以来新高,指数稳定上涨,一直至今。

 

分红与公司治理的改善是投资者比较看好日本市场的重要原因。虽然是发达经济体,但长期以来日本上市公司治理较弱,公司分红并不积极,董事会对外沟通也较少,透明度不高,对公众股东的利益保护也不足。这使得日本上市公司治理改革一直呼声较高。自岸田文雄上台后,改革逐渐展开,东京证券交易所带头推出了上市公司董事会透明、股价低于净值的上市公司提交改善报告、提高女性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比重等政策,日本上市公司治理的形象得到改善。分红逐渐增加,数据显示日本上市企业2023财年分红总额预计将达到16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薪酬委员会等治理构建也得到改观,独立董事席位增加,都提升了投资者信心。

 

另外日本作为一个成熟经济体,新上市企业数量不多,2021-2022年新上市公司分别为126家、112家,这还是近十几年里的新高。而东京证交所的监管新政又促使一部分破净的公司通过管理层收购等形式退市,根据并购咨询公司Recof统计,日股2023年MBO总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日元,远高于2020年创下的3050亿日元的历史高点。这使得市场资金供需状况较好。

 

经济层面,日本经济在消费与出口的带动下,有所修复,2018-2019年GDP增长低于1%,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了4.5%,2021年开始修复,增长到1.7%,2022年为1.1%,2023年预计增长1.5%-1.7%,与过去20多年的低增长相比,虽然没有大幅改善,不过显现了向好的迹象。


更重要的是通胀、工资、汇率方面的改善。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经济结束通缩,全年除生鲜食品以外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核心CPI同比上升3.1%,是41年来的最高值,预示着需求的改善以及消费的增长。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为31万8300日元(约合人民币1.54万元),继2022年后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与上年相比上涨2.1%,涨幅也创出继1994年增长2.6%以后,29年来的新高。此外日元在2022年底开始改变了单边贬值的趋势,日元比美元的汇率从曾经的 150:1一线回到了140:1左右,也稳定了外资的信心。

 

综合经济基本面与上市公司层面的变化,日本市场出现了较好走势,而这种趋势在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行情很难嗄然而止。预计后市还会有所表现。当然日本经济增长并不出众,后续涨幅可能会弱于新兴市场。

 

国内投资日本市场,主要是通过跟踪日经225指数和东证指数的ETF产品,如华夏野村日经225ETF、易方达日兴资管日经225ETF、工银大和日经225ETF、华安三菱日联日经225ETF、南方日本东证指数ETF等。日经225指数主要跟踪225家规模较大的公司,东证指数覆盖面更大,成分个股达到2159只,因此持仓均值更低。从历史表现来看,近三年里东证指数涨幅要略高于日经225。


此外也有针对日本市场的主动管理基金,如摩根日本市场精选,由摩根资产国际投资部总监张军管理,不过从2023年至今的表现看,没有跑赢指数,且差距较大,因此投资性价比不高。

 

欧洲强国中德国股市投资价值较高

 

除了日本股市,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作为发达国家,也有QDII产品跟踪,不过目前产品少,只有华安基金的产品在跟踪德国、法国市场,分别是华安德国(DAX)ETF产品及其场外的连接基金,以及华安法国CAC40ET,均由基金经理倪斌管理。建信基金、华宝基金管理了国内跟踪英国富时100指数的QDII基金。

 

法国CAC40指数长期走势(来源:东方财富)

 

英国富时100指数长期走势(来源:东方财富)

 

德国DAX30指数长期走势(来源:东方财富)

 

这三国都是欧洲老牌强国,股市走势长周期来看比较相似,都在2008年经历了巨幅下跌,此后长期来看是上涨的,不过上涨斜率明显不同,其中德国因为经济实力最强,到2014年指数就超过了2008年前的高点,而法国和英国指数超过金融危机前的高点分别要等到2020年以及2017年。在2015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启动货币宽松,欧元贬值,三国股指也都大跌,相对来说也是德国更快走上反转之路。

 

基本面来看,也是德国相对占优。从经济总量来看,英法相差不大,排名分别在世界第六和第七,德国与日本体量相当,处在第三的位置,GDP规模较英法高出30%以上。从增速来说,长期来说德国增速好于英法,最近几年里略逊色于英法。如德英法在2022年增速分别为1.9%、4%、2.6%,2023年上半年分别增长-0.3%、0.3%、0.9%。主要因为俄乌冲突带来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于工业来讲成本大增,影响了产值增长。而德国相对于英法而言在经济结构上工业制造业比重更高。

 

英国、法国、德国GDP增速比较(来源:快易数据)

 

总体来说德英法作为传统强国,经济基础较好,资本市场成熟完善,虽然近年来经济增长较为乏力,不过各国上市公司中都有出色的全球性龙头,使得相关ETF具有投资价值。

 

华安德国(DAX)ETF2023年末持仓(来源:天天基金)

 

建信富时100指数(QDII)2023年末持仓(来源:天天基金)

 

华安法国CAC40ETF2023年末持仓(来源:天天基金)

 

如德国DAX指数权重股中有西门子、SAP等公司,伦敦富时100指数权重股中有壳牌以及多家全球知名药企,法国CAC40指数权重股中有多个全球知名奢侈品龙头,在全球均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相关指数长期来看有上涨潜力。不过与日本股市相比,边际改善不足,所以近期表现比日本股市逊色一些。

 

新兴市场中印度与越南QDII走势较好

 

新兴市场中,印度与越南股市的表现给了国人较大的心理冲击。最近,印度股市市值超越港股,成为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场,展示了蓬勃的生机。从1994年的659点一路暴涨到近期高点73424点,30年上涨了111倍。就近十年来看,涨幅也有3倍。至2023年,印度股市已经连续8年上涨。

 

印度孟买SEBSEX指数长期走势(来源:东方财富)

 

经济潜力+完善的资本市场管理,带动印度股市走强

 

印度股市的强势表现,也是由经济基本面与资本市场制度两方面促成的。经济层面,人口超过14.26亿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而且年轻人占比很高,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68%;产业层面,印度本身IT行业发达,莫迪上台后推动大规模基建,推动了经济增长,也逐渐改善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提升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另外印度也在利用人口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制造业,目前以电子行业为主,通过关税的手段迫使国外产业链在印度建设生产线,目前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7%-18%。以手机为例,印度产手机在世界的占比从2014年的 3%迅速上升到2020年的11%,份额仅次于中国。

 

多种因素影响,印度GDP增速较高,2016-2017财年、2017-2018财年、2018-2019财年、2019-2020财年经济增速分别为8.2%、7.2%、6.8%和4%。受疫情影响,印度2020-2021财年的经济增速为-6.6%。不过2021-2022财年增速又攀升到8.7%,2022-2023财年也有7.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2024财年经济增速为6.3%,在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经济基本盘带来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国家交易所主要指数Nifty 50的成分股公司的利润预计将增长约15%,连续第四年实现两位数的利润增长。

 

经济基本面是股市上涨的基础,而资本市场建设也极大助力了印度股市的飞升。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无疑是退市制度,使得市场出清较为成功,劣质公司的退出不占用市场资金,保证了资金面的稳定。数据显示,2000年-2023年,印度孟买交易所新上市3267家公司,退市3305家公司,累计净退市38家公司。印度国家交易所2008-2023年新上市874家公司,退市387家公司。

 

在交易制度上,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做得较好。印度实行T+1交割制度,散户可以T+0回转交易,设有10%的涨跌幅限制,并且有做空机制,纳入两大交易所的指数成分股,均需要有对应的衍生品合约。

 

这些都增强了印度股市对外资的吸引力。高盛数据显示,2023年外资净买入印度股票超过150亿美元。

 

总体来说印度股市潜力较大,虽然印度经济也面临自身的诸多问题,如腐败、基础设施依然较弱、政策变化影响投资环境、大量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等,但不至于影响印度基本盘。在经济成长空间较好的情况下,不排除长牛依然持续。


现在主要问题是经过连年上涨,估值已经较贵,在新兴市场中最高。野村在对印度市场的展望中认为,印度股市远期市盈率的合理范围在18-21倍。过去三年(2021-2023财年),Nifty 50市场交易价格在17-23倍间。相比之下,疫情之前(2017-2019财年)平均值为17.7 倍,那时市场的交易区间为16-19倍。长期有潜力,短期有估值风险。

 

国内投资者投资印度市场,目前工具主要是两个QDII产品,宏利印度股票和工银印度基金,二者都不是指数基金,而是主动管理基金,基金经理分别是师婧和刘伟琳,近几年业绩来看,与印度sensex30指数年度表现差距不大。相比之下,工银印度基金业绩稳定性更强一些。

 

越南市场弹性较好

 

越南也是新兴市场中发展很快的国家,只不过国家的经济与人口规模比印度小不少,所以影响力没有印度大。不过越南的经济表现与资本市场回报也都是非常出色。越南有河内和胡志明两个证交所,因此也有两个主要指数:胡志明指数和河内指数。胡志明指数(VN30指数)是更重要的指数,因为胡志明证交所市值占到越南股市的七成以上。2021年该指数大涨43%,不过2022年下跌了约30%,2023年又回归涨势,全年涨幅约12%。河内市场规模更小,弹性更大,2021年河内指数涨幅达到133%,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第一。

 

胡志明指数长期走势(来源:东方财富)


越南股市的主要魅力来自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南可以看做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目前经济以外贸为主,从国外引进原材料加工,出口到欧美等市场,制造业的优势在于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越南人口过亿,35岁以下人口占比过半达到52%,人口红利显著。作为一个较小的经济体,有这样的突出优势,因此增速很快。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越南GDP年均复合增速维持6%以上,2022年越南实际GDP同比增长8%,2023年增速为5%,规模达到4300亿美元。这样的经济高增速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基本面支撑。如果参照我国当年走过的路程的话,越南应该未来一段年限内还会有稳定的成长。

 

不过越南市场也有自身的问题。越南国内市场本身规模不大,外贸对经济影响很大,2018-2020年间外贸依存度达到200%。遇到全球经济不景气或者进入到去库存阶段时,越南经济难免受影响,因此经济增长会有起伏。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作为有较高弹性的新兴市场,受外资影响大,当美元进入加息周期时往往有较大调整。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市场规模不够大,目前越南股市总市值在3000亿美元左右,上市公司数量在2700家左右,很多公司只有几亿美金的市值,流动性较差。超过1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就是大公司了。规模较大的公司以金融和地产为主,不过政策上对于金融股的外资持股比例有30%的限制,因此市场目前对于外资的容纳程度有限。可能也是因此,曾有两家国内头部公募在2020年申报越南市场ETF基金,监管部门并未批准。

 

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可以投资越南的公募产品是天弘越南市场股票QDII,并非ETF,而是主动管理基金,基金经理胡超自2020年初开始管理该产品,持仓主要以金融和地产为主,2021-2023年中有两年战胜了胡志明指数,表现较好。规模从2020年初的1.16亿元涨到了2023年底的29.11亿元。

 

除了印度和越南,在新兴市场方面还有去年底新发行的东南亚科技ETF,主要是投资于在新加坡交易所的ETF基金,指数成分股的注册地为东南亚和新兴亚洲市场,包括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投资者可以适度关注。

 

投资全球市场的QDII产品投资难度较大

 

相对来说,跨多个市场投资的基金投资难度会大一些,这类基金多为主动权益基金,受基金经理操作风格影响很大,因此不确定性也较高。以李耀柱管理的广发全球精选为例,2023年业绩非常好,收益达到66%,不过2022年跌幅达到38%。从持仓来看,2022年之前持仓中概股较多,2022年至今以美国的互联网、半导体、软件等科技股为主。投资者很难有稳定的预期。牛市中可能有很高的超额收益,熊市中跌幅也可能大于指数。

 

再比如李博涵管理的建信新兴市场基金在2023年以前主要持仓中概股,2023年下半年逐渐增加了美国、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公司,往年业绩不好,今年以来业绩相对出色。类似的基金还有中银全球策略、摩根全球多元配置、易方达全球优质企业混合、华宝致远混合、嘉实全球价值、摩根海外稳健配置、交银环球精选等。

 

这类基金,对于下一步基金经理会买什么领域,买什么地域的公司,投资者很难有所预期。

 

相对来说行业主题基金更好投资一些,这些基金虽然也是跨多个市场进行投资,但行业较为集中,投资者可以依据对行业的判断来选择相应的主题基金,投资的可控性更强。如李湘杰管理的华夏全球科技先锋,主要是买美股的半导体、软件、互联网等公司,投资者可以根据行业逻辑去判断投资机会。类似的基金还有天弘全球高端制造基金、长城全球新能源车、景顺长城全球半导体芯片、创金合信全球芯片、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鹏华美国房地产、创金合信全球生物医药、富国全球消费精选、富国全球健康等,目前覆盖了半导体、互联网、软件、医药、消费、新能源等热门行业。

 

配置海外市场QDII基金,应坚持长期、低比例原则

 

综上所述,在布局海外市场时,如果想要追求长期增长以及高弹性,可以逢低布局印度与越南市场的QDII基金。如果要追求稳定成长,可以布局德国市场的QDII基金。不过前提都是较长周期的投资,因为投资者对于海外市场大多不够熟悉,很难准确把握短期走势。

 

这段时间里海外股市多数涨势较好,A股处在盘整期,因此投资海外QDII产品的热情高涨。这些资产确实可以在我们的组合中,起到平衡不同市场周期表现的作用。不过对于这类产品,配置比例不宜过高,少量比例为宜。

 

投资还是要按照“不熟不投”的原则来进行。如果要投资海外市场QDII,需要做较多的功课来了解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但即使如此,也很难做到对海外市场的充分了解,一方面有信息不够丰富、及时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天然的认知门槛。如越南股市在经历了2021年的火爆上涨之后,2022年跌幅很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年开启了金融、地产等领域的反腐败,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次行动,行动会持续多久,产生多深或者多浅的影响,我们在事前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因此投资起来难度很大。

 

国内公募作为机构投资者,有较好的研究资源,但对于这些海外市场的覆盖面和深度也不高,毕竟认知壁垒是天然存在的。个人投资者想要准确认知越南、印度等市场的买入与卖出机会,当然会更难。

 

现在涌入日本、印度、越南等热门市场QDII产品的资金,无疑是看到了之前的大涨才追进来的。但此后是否还是长牛,什么时候迎来调整,并不能简单线性外推。就像没有几个人能预测到高度景气的美国在2008年竟然出现金融危机一样。

 

除了认知还有汇率波动的问题。汇率走势跟股价一样是很难有精准判断的,可能在QDII上有了一定收益,但外币汇率贬值,会将产品收益抹去一部分。这也是必须面对的风险。

 

实际上QDII产品自2006年就开始获批发行,至今规模也非常有限。截至2023年底,只有4169.82亿元,在27万亿元的公募基金中只是个零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业绩不佳,早期多数产品投资美股,在发行时赶上了2008年的海外市场大调整。此后多数QDII产品业绩也并不出色。有的产品十年收益也只有个位数。


其原因比较复杂。海外市场跟国内在政治、经济、资本市场制度等方面有很多的差异,去调研也不方便,研究是有较大门槛的,如果要深度布局QDII产品,就需要较大投入。但国内对于购汇又是有额度限制的,并不能随意增加对海外市场的配置,很多QDII产品在行情好时不能将投资者的资金换汇,只能暂停申购,规模不能有效增长,给基金公司的收益就一般。比如在当下日经225ETF资金流入较多,但外管局并未批新增额度,基金公司只能在公司总额度中从别的产品额度挪到日经225ETF来使用,总规模并未增加。就2023年来说,外管局分别在1月和7月两次发放新的额度,总额近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金额并不大。分散到各家公司量更少,如截至去年底华夏基金累计额度为66.8亿美元,博时基金获批QDII累计额度则为36.7亿美元。即使额度全部用尽也不能增加多少规模。

 

因此虽然QDII市场火热,但带来的管理费有限,加大对海外市场的研究显得性价比并不高,对海外的投资水平很难有所提升。将大比例资金用在QDII上,并不是好的投资策略。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