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这三个领域,为什么会是华为未来的突破点?
2019-05-24 18:28

这三个领域,为什么会是华为未来的突破点?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本文所属虎嗅Pro精选专栏《前沿技术情报所》


最近这段日子,大家最关注的公司莫过于华为。本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要求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特批。这样,英特尔、高通、博通、美光、思佳讯、科尔沃、西林克斯和新飞通等华为在美国的供应商,以及谷歌、ARM等产业链上游企业,对华为的供货都会受影响。华为的芯片、服务器、手机等重要业务将受到威胁。

 

虽然华为技术力量、组织力量强,综合实力毋庸置疑,但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业务难免受影响。风暴之下,华为的未来在哪里?

 

华为心声社区在5月22日发布了一篇此前不久的任正非内部讲话邮件。在这封邮件里,任正非表示,未来五年将投资10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通过网络架构重构来解决可信的问题。要向为我们服务的零部件、向我们需要的大部件去做一些扩张,掌握设计和生产工艺。横向看,车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是华为未来的三大突破点。华为的产业组合要均衡。

 

本期周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华为的这三个突破点,看一下这三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以及华为已经有了哪些布局,又要面对哪些竞争。

 

行业纵览

 

1)资料显示,任正非的这封内部讲话邮件,内容是任正非在今年4月17日的ICT产业投资组合管理工作汇报时的讲话。虽然发生在本次风波之前,但对于判断华为未来走势很有指导意义。

 

任正非在电邮中表示:

 

纵向看,要向为我们服务的零部件、向我们需要的大部件去做一些扩张,掌握设计和生产工艺。但是,我们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并不一定生产,还是要找零部件厂家去生产、购买。

 

横向看,车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是我们未来的三大突破点。联接产业调整出来的工程师,允许这几块业务来挑人。

 

车联网可以成立商业组织,加大投入。面对智能汽车的联接、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都是车联网的重要方向,要作为战略坚决投入,激光雷达等要聚焦在ICT核心技术相关的方向上。坚决不准做电池,电池的生产方式很复杂,人工消耗大,我们还是要聚焦在算法和数学相关的方向上,化学、物理的东西还是要谨慎一些。

 

人工智能,我们整体上还是落后世界的,要多投入一些。可以分成两块来看,一块是为内部生产管理的改进服务,一块是为产品服务,这两块人工智能可以互补。第一块可以划出去,以智能制造为中心,把供应链、财务的问题一起解决。不要认为人工智能全是博士,也要划一些业务人员给他,博士懂数学,但是如果不懂业务,还是做不好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我们只做基础平台。应对不同的业务就有不同的边缘计算,未来会出现几十种边缘计算的东西。边缘计算应该是很多种形态,而这些形态下的软件,其实算不上完整的操作系统,是一个精简的“嵌入式软件”,尽管形态很多,也尽可能收敛,太多的软件版本,会造成很大的管理成本。

 

由此来看,车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是华为未来重点投入的方向。华为为什么看准这三块呢?

 

2)先来看看车联网领域的基本情况。车联网有时候也成为汽车智能网联,指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构建汽车服务新业态,从而改善汽车驾乘感受。车联网有智能化和网联化两大发展方向,前者让车更加智能,操控体验更好,后者改善车与车之间的连接,也在车内增添更多的娱乐设施。

 

车联网总体框架


车联网技术主要集中在终端、通信网络、云三个层面

 

终端包括车载终端、路侧终端以及手持终端等。终端设备一般都会有软件和硬件,软件主要是车载操作系统和控制软件,车载操作系统可以看做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作用在于有效分配车机的硬件资源,对车内各种任务功能进行协同管理,并控制各项任务优先级别。常见的车载电子操作系统有QNX、Linux(Android,AaliOS)、Windows CE、iOS等。

 

硬件主要是高性能环境感知传感器以及微处理器,从市场格局看,博世、英飞凌、恩智浦分别以 20%、12%、10% 位列汽车传感器收入份额前三。在处理器方面,搭载人工智能的 GPU 芯片推动自动驾驶发展。由 ARM、Qualcomm 及 Imagination 所主导的 SoC 阵营,在 GPU 技术中应用最广,市占率达到 70% 以上,英特尔、AMD、Nvidia 紧随其后。汽车领域正成为芯片厂商新蓝海。

 

车用传感与雷达市场情况

 

通信网络方面,通过智能联网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侧单元(RSU)以及车与云的互联互通和相互协同,其主要技术包括 V2X 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 3G/4G/5G 的蜂窝网技术

 

V2X 是车车通信(V2V:Vehicle to Vehicle)、车路通信(V2I:Vehicleto Instruction)、车辆与行人通信(V2P:Vehicle to Pedestrian)等统称。通过 V2X 可以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是实现主动安全、自动驾驶等一系列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

 

云服务为车联网提供云端算力和服务内容。当下车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平台功能逐渐多样化,公有云提供各类信息娱乐导航服务,例如视频、音频、地图导航、社交等服务,互联网公司将是主要的服务提供商;私有云则运行着用户个人数据、政府监管、行业、企业等私有数据,例如用户的位置信息、运营车辆车内音频或视频监控信息、汽车厂商收集的相应 CAN 总线信息等。

 

在市场规模方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与用户洞察白皮书》显示,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在全球占比高达四分之一。

 

高通的数据也显示,从2018年开始,60%的新车将通过移动技术联网,到2020年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将超过4000万。

 

车联网产业链上的参与主体非常丰富。四维图新有关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车联网整个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这些部分:

车厂,包括日系、德系、美系、欧系、韩系和国产品牌等。

 

车机厂商,是车厂的tier1(一级制造供应商),目前国内主要的公司包括路畅科技、博泰科技、远特科技、华阳通用电子等,国外知名厂商包括哈曼、parrot等。

 

操作系统提供商,主要包含WinCE(微软),QNX(黑莓)、Android(Google)、Linux及国内Ali OS for car (阿里斑马系统)、GKUI(吉利车载系统),其中前四个都是底层操作系统,Ali OS for car 和GKUI 是基于底层包装的系统(类似MIUI)。

 

车载智能硬件相关产品,如导航,后视镜、OBD等,前装导航厂商主要是四维图新和高德,后装导航厂商主要是凯立德、瑞图万方、四维图新。

 

TSP服务商,即内容服务提供者,前期主要是指基于呼叫中心的形式提供车载信息娱乐服务(比如导航,车辆救援,酒店机票预订等),国内目前最大的两家是安吉星和G-BOOK,其中安吉星主要服务于通用旗下车型,包含雪佛兰,凯迪拉克,通用等等,G-BOOK主要服务于丰田旗下雷克萨斯等部分高端车型;后期通常指各种车载CP/SP,这块基本上是一些互联网厂商占据,比如天气、电台、音乐、新闻等各大应用及服务供应商。

 

通信运营商,也就是即将应用于物联网的5G网络,这块国内厂商主要是中国移动、华为等。V2X等车辆间通信及数据交互都离不开这些底层通信运营商。

 

车载方案芯片提供商,主要厂商包括英飞凌、恩智浦等。

 

车载语音供应商,主要有百度、科大讯飞及国外的Nuance等。

 

基于手机车机互联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苹果的Apple Carplay、Google的 Android Auto、百度的Carlife,四维图新的welink等,这些方案把车载屏当成手机的外接设备,目前定位是车联网成熟之前的一个过渡性方案。


3)华为在车联网方面已经做了全方位布局,在终端、通信管道、云方面都有涉及。

 

终端方面,华为通过自研AI芯片和基于AI芯片的计算平台,推动汽车终端智能化。2018年10月,华为发布AI芯片昇腾310和昇腾910以及能够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计算平台——MDC600,该平台基于8颗昇腾AI芯片,将集成在奥迪在华生产的汽车上。2019年4月,华为推出基于昇腾AI芯片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华为正依托自研AI芯片和计算平台加速汽车终端智能化落地。

 

网络通信方面,2018年2月,华为发布4.5G基带芯片Balong765,并成功应用于自身LTE-V2X车载终端和RSU产品上。2019年1月,华为发布5G基带芯片Balong 5000,预计支持5G通信的车载单元和路边单元也即将落地

 

云方面,依托华为云,部署云端算力并打造车联网生态联盟。2017年9月,华为发布智能云硬件平台Atlas,该平台面向公有云、AI(人工智能)、HPC(高性能计算)等场景。2018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华为发布了OceanConnect车联网云平台,致力于为车企转型提供“四个使能”:联接使能、数据使能、生态使能和演进使能。2018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搭载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的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新车型DS7 Crossback亮相华为展台。华为正在通过搭建车联网平台,推动车联网生态落地。


华为云目前在推广的一套车联网解决方案,依托“端-管-云”优势,提供包括IoT、大数据分析、应用使能以及安全管理等服务,面向汽车行业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业务场景包括新能源监管、车队管理、UBI保险、T-BOX安全辅助驾驶、OBD安全辅助驾驶、智慧停车等

 

任正非要求华为在智能汽车的联接、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方向上,作战略坚决投入。联接、车载计算都已有不少产品,自动驾驶看似布局不明显,实际上在已有的技术在车路协同、汽车算力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去年12月,华为联合首发集团、奥迪中国完成全国首例实际高速公路场景的车路协同测试,包括时速达到80km/h的L4级自动驾驶和提升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在其中,华为通过提供路侧感知终端和包含路侧单元RSU、路侧计算设备RSS、V2X Server的C-V2X解决方案,把延崇高速打造为智慧高速公路。同时,提供车载单元OBU和移动数据中心MDC,并利用在自动驾驶系统上的技术积累,帮助奥迪打造智能网联汽车。

 

4)深度学习兴起后,人工智能非常火,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涌现了不少明星企业。华为在这些领域没有突出的成绩,现在来看华为主要在为AI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包括算力和数据处理平台等。日前,华为刚刚在北京发布了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数据库GaussDB和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 8.0,可以理解为华为在做AI所需要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方面的基础设施

 

而从任正非的表态看,加大AI投入,主要还是为了服务华为本身的业务。任正非所讲的华为人工智能,一块是为内部生产管理的改进服务,以智能制造为中心,把供应链、财务的问题一起解决。也就是通过数据智能来驱动产品制造过程,并打通供应链、ERP系统。华为本身也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华为云为基础,叠加华为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形成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的服务体系,实现工业技术和经验知识模型化。

 

另一块是为产品服务,预计是开发AI技术来促进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提升体验。

 

5)边缘计算最近也很火,虎嗅精选前沿技术专栏也曾推出过相关文章,解析边缘计算的实现路径、落地难题等前沿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


业界普遍预计,边缘计算将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因为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计算在终端设备上或者边缘网关上进行,对于芯片、智能网关、通信设备、综合解决方案的需求会逐步释放。举例来说,在线下门店零售场景下,摄像头需要实时识别二次进店的客户,并提醒商家进行针对性的营销。这就需要在终端有算力和算法,去识别客户,而不是将图片传达云端进行处理后再返回到实体店。这就是典型的边缘计算应用。在边缘计算这个市场,已经云集了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厂商、CDN厂商、传统IT服务厂商等主体。

 

华为布局边缘计算很早,在2017年已经牵头组建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今年年初又在欧洲组建了边缘计算联盟,旨在为智能制造、运营商、企业与IoT等领域的厂商与组织提供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

 

在具体的产品上,华为已经发布了边缘云服务KubeEdge,以及边缘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另外还发布了针对边缘计算的芯片产品Ascend 310。KubeEdge可以实现对容器以及进程的支持,并以此做到将未来软件和已有软件建立连接,同时华为对KubeEdge提供函数支持,从而有助于实现边云一体开发模式。华为还推出针对关键场景的解决方案,如智慧园区等。华为提供基础的芯片能力、智能算法和第三方智能应用等,为边缘侧的应用部署提供便利。

 

行业解析

 

 1)华为选择边缘计算和车联网,当然看中了潜在的市场规模,足以形成巨大体量。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华为在做这些方面有足够的优势。


无论是边缘计算还是车联网,芯片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为终端设备提供算力保障。华为海思芯片,虽然还依靠ARM架构等技术,但就其集成能力和研发制造能力而言,已经具备了相当好的基础。


另外网络通信技术更是华为的强项,5G的到来,无论是车联网还是物联网边缘计算,都被看做是主要的应用场景。在5G技术上,华为优势明显。在5G基站上有一整套非常具体、且明显升级的解决方案。主要突出系统集成度更高,支持5G全频谱,直接将传统基站AC、机架等部件集成到天线中等特点,可以实现“极简5G”的目标。其“5G刀片式基站”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可以让5G基站的搭建和维护更加简单,也便于基站未来的进一步升级改造。另外,通信基站中往往会包含上百颗芯片,华为针对5G基站中的数据处理,专门推出了“天罡”芯片,运算能力2.5倍于之前型号,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这样,无论是在汽车场景下部署还是在网络边缘侧部署,都可以实现更加简捷的部署,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支持。


华为5G基站还融合了微波技术,可以“无线”部署5G网络,在铺设光纤很困难的地区,可以加快络建设的进程。这样,在偏远地区可以部署边缘计算,不必将数据传达云中心进行处理。

 

有在5G和芯片方面的技术储备作为基础设施,华为做车联网和边缘计算就有根基。另外在车载操作系统、网络终端设备等方面,华为都有相关的储备。发展起来也算顺理成章。华为做边缘计算和车联网,更多是自身技术优势的延伸。


除了技术实力,华为还有服务B端的经验,包括项目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都有流程和执行能力做保障。


任正非高明之处在于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所以不造电池,只关注算法层面的事情。在自动驾驶技术中,华为更侧重感知和网络通信,路线规划、决策和执行并不是华为的强项。在高清地图、车联网内容服务、语音交互方面,华为追赶的难度比较大。找准切入点比较重要。

 

2)在人工智能方面,华为似乎比较保守,发展AI主要是为服务内部,包括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以及打通供应链与ERP系统,实现生产制造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使设备管理更加精准实时,用制造环节生成的数据去驱动制造的高效率,以及产业链的协同,更精准地匹配资源。另外AI技术可以增强终端产品的吸引力,例如智能手机上的拍照功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对大量图片进行学习后,识别所拍摄的场景,当用户拍摄时,通过AI能力来提供针对性的调节,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目前来看,华为还没有大规模发展AI技术对外卖解决方案的计划。华为的安防、智慧城市等业务,主要的卖点也是在于高清摄像头等硬件产品,而不是AI能力。华为在这些领域目前也只是新进入者的角色,没有展示出过人的实力。任正非要求在人工智能领域“多投入一些”,更多还是用AI强化已有的业务


本文所属虎嗅Pro精选专栏《前沿技术情报所》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