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躺赢的公司都长这样
限免 2019-11-05 17:25

躺赢的公司都长这样

文章所属专栏 成为超级投资者

虎嗅注:硅谷大神彼得·蒂尔在《从零到一》中写道,所有不幸的公司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无法摆脱竞争,而所有幸福的公司也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建立起了某种形式的垄断。


无论是创立PayPal,还是投资SpaceX和Facebook,企业能否建立起一定意义上的垄断,是彼得·蒂尔非常看重的。


同样的,我们在二级市场投资中,通过发现寡头垄断型企业并进行投资体系的搭建,是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


本篇中,作者杨旭然将会介绍如何发现这些寡头垄断型企业。


体系化是一个我们平时并不会经常使用,也很少出现的词汇。但是它的对立面——或者说反义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文章中:碎片化。

 

在信息传播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人们有机会接触到无数的信息知识,但如果过度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并形成碎片化的思考,就会有很多明显的弊端显现出来。

 

在投资中,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在碎片化信息和思考的影响下,无法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随波逐流式的投资最终给投资者本身带来困惑和亏损。由此,我们先要明确清晰、正确投资体系的重要性。

 

拒绝碎片化

 

碎片化的信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篇幅短,而在较短的篇幅中,结论就无法得到充足的论证。没有充足论证过程的结论,往往就意味着真实性存在疑问。

 

例如,我们打开微博,发现某家自媒体发了一条微博“震惊,个头过大的番茄可能含有膨大剂”,我们会记住了一个结论“个头大的番茄里有膨大剂”,这个结论背后的隐藏含义就是,个头太大的番茄含有膨大剂,对身体有害不能吃。

 

等到下次我们再去购买番茄的时候,就会对个头大的番茄心生警惕。但事实的情况是,截至目前,也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膨大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另外,碎片化的思考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使人们更容易陷入到简单的因果判断中,降低其思考和行动的层次感,更容易忽视主要问题以外的次要问题,也忽视了各种后续影响和衍生问题。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就是在网上看到可爱宠物的照片,就会驱动人们养宠物,让人们忽视了养育宠物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和负担,特别是租房住的年轻人;看到大家都去奶茶店排队,加上人们普遍对甜食的喜爱,最终会让人们忽视摄入过多糖分对身体的危害影响。



高糖吸引消费者,同时也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接收碎片化信息、形成碎片化思考所带来的简单因果判断,会带来更大的问题:人们会将辛苦工作累积下来的财富轻易的投出去。

 

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和思考,其投资决策、理论来源依据实际上都是碎片化思考。毫不夸张的说,其购买股票的决策过程,和在网上看到可爱的猫狗照片,就去不计后果的购买宠物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

 

投资者通过财经媒体和投资平台等渠道,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财经新闻和分析内容,从宏观,到各个行业,再到国际形势,再到科技新闻,这些内容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联,但似乎又都很有用。

 

再加上各种类型的公司财务信息、股票价格信息等等,投资者如果没系统性的投资体系,就很容易陷入到碎片化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最终造成投资时依据不充分,或者因为某些相信信息导致简单联想,从而陷入泥沼之中。

 

例如看到某新兴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就去购买股票,却没有想到这些收入是否是因为大规模折价补贴换来的,最终财务风险会在某一时刻全面爆发;看到某个产业支持政策公布,就立刻去买相关的公司,却最终遭遇“一日游”行情惨遭套牢,因为这些产业政策无法在短时间内对企业业绩产生正面影响,改变的只是人们心里的预期。

 

如果投资者能够增加自己的系统性思考的能力,就可以从市场上和舆论上筛除掉95%以上的无用信息,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

 

真实的二级市场

 

对二级市场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和定位,是建立自己投资体系的第一步

 

和大众固有的印象不同的是,二级市场投资原本应该是一种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虽然和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理财相比,股票投资的风险偏好相对较高,但是相对于VC、PE等风险投资,或者是更靠前端的天使投资,以及各种类型的期货、衍生品、另类投资相比,是属于低风险、高安全系数的投资方向。

 

如果按照企业发展的经历顺序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相对应的投资类型就分别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

 

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做森林中树木的成长过程,要经历树种、树苗和大树三种形态的变化。其中树种的风险最大,每一棵树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树种,但到了真正能够找到合适的土壤、在嫩芽期躲过动物昆虫的取食、能够孕育成树苗时,绝大多数的种子都被最终淘汰掉,这时对于大量“树种”的投资,就是天使投资。

 

等到树苗逐渐成长,经历动物的啃食、气候的变化,与成年大树抢夺水分和阳光,逐渐长高,这就是成长期。这时对细小的树苗进行投资,下注其会成长为成年大树,这时的投资,就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所面对的风险要比天使投资弱一些,但仍属于高风险区域。

 

当树苗成长为大树,但尚未成为栋梁之才,可能会遭遇雷击的风险,也可能在森林大火中被烧毁,甚至有可能因为蛀虫导致空心坏死,但这时如果这时对根正干直的大树进行投资,就已经具备了比较明显的确定性。

 

虽然其成长的速度相比树苗期已经变慢了很多,但其成长的确定性已经显著提升,可以在数年的时间里越长越粗,最终成为优质的建筑材料甚至是工艺品原料,这时对应的投资,应该是二级市场投资。

 

二级市场投资并非是风险投资,而是一种对于确定性有非常明确要求的投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寻找的是那些已经经历过较长成长周期,已经显示出明确竞争优势的企业,而非那些暂时还看不到未来的小树苗甚至是“种子选手”。

 

因此对于二级市场而言,凡是成功的投资体系,基本上都是寻找具备竞争优势的确定性机会,而不是去和风险投资一样,去押注那些尚未变得强壮的树苗。

 

不论是看重清算价值的格雷厄姆,还是希望能抓住更早期机会的费雪,或者是博取两家之长,自称“85%格雷厄姆,15%费雪”的巴菲特,都从未去挑选那些幼嫩的树苗,他们所投资的都是那些栋梁之才。

 

抓住最成功的企业

 

经典的价值投资理论认为,价值投资是“以适当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股份,并通过长期持有获得合理回报”。在这个纲领性的定义中,解决“买入优质公司”这一部分,是投资者需要明确的第一步。

 

当我们明确了买股票=买企业这个清晰简单的道理之后,系统性的投资体系就打好了坚实的地基,这可以帮助投资者屏蔽掉数量众多无用的碎片化信息。

 

将内在价值作为信仰的价值观明确后,投资者可以更少的关注到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面对市场的震动与不安时,就有了更多的从容和淡定,甚至会因发现具备真实价值的股票被人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而欣喜。

 

当投资者将目光再聚焦到那些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在各自行业占据统治地位,拥有定价权企业的时候,其关注面就会进一步收窄——这时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碎片化信息已经被过滤得差不多了,投资者可以更加敏锐的发现那些能够真正对股价产生影响的有利因素。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构筑成熟投资体系的基石。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投资体系的全部内容,但纵观历史上能够获得投资成功的伟大投资者,都在遵循着这些简单的道理。

 

当通过上述原则,明确了市场中可供投资的标的企业之后,投资者就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投资体系,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图形分析、技术分析或者是行业分析的投资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正确投资体系的建立,并非是一个极其艰难,或者是必须掌握高深经济学、金融学知识才可以形成的过程,而是以“道”为主,以“术”为辅,也就是说,定性比定量重要得多,明确原则比复杂的数学计算更加重要,找到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要比每日计算适合买入的最低价更为重要。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定性”的坚持,减少对“定量”方面的依赖。在A股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在上市后的几乎任何一个时间点买入茅台、海天味业、电器三巨头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都可以获得投资的成功。

 

当然,即便是最优质的企业,也应该在出现安全边际的时候进行投资,特别是对于那些受到清盘线限制的机构投资者来说。

 

即便是对于资金没有时间限制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不在被高估的时候买股票,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关于买入时机和安全边际方面的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讨论。

 

垄断带来利润

 

寡头或垄断者这些词听起来似乎是“不太好听”,因为在现实中这总是和各种阴谋诡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伤害和暴富、挥霍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市场中有太多的寡头垄断型企业。他们就像细菌一样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空间,但是并非每一种都会引起人们生病。

 

有些人对于寡头企业、垄断企业充满敌意,大多是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这些企业看起来会因为在供需关系上的强势而不太好打交道,有可能不会给消费者提供足够好的商品和服务,所谓“店大欺客”。

 

实际上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证明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产业经济学的大师,芝加哥大学的Harold Demsetz教授就指出:高效率的企业可以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优秀企业的良好绩效是因为效率而不是因为市场垄断造成的。

 

更高的效率让企业占据行业内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成为寡头,获得规模优势市场品牌知名度方面的认可。其长期来看,具备强大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可以跑赢任何一个国家的GDP增长速度。

 

例如1964年底到1981年底的17年间,美国GDP增长幅度为370%,但同时期,《财富》500强的销售额则增长了近六倍。

 

当这些作用庞大市场份额的企业规模越发扩大之后,它就有机会成为某一个领域最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占据该行业的大多数市场份额,拥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进而获得持续、有保障的盈利能力。

 

目前活跃在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大经济体中的寡头企业和垄断企业,大多数都是经过高强度的市场竞争之后,从一片混战的产业发展初期摔爬滚打而来,能够推动其获得如此成功,大多数都如Harold Demsetz所言,具备非常高的效率,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即便是在有很多行政垄断的中国,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才称霸某个领域。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的地方国企。

 

硅谷著名的投资家、Founders Fund基金创始人彼得·蒂尔对于垄断企业的研究非常深入,他不仅是PayPal的创始人,还是Facebook的第一个外部投资者。他曾经在其著作《从零到一》中写道,所有不幸的公司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无法摆脱同一个诅咒——竞争,而所有幸福的公司,他们也都是一样的,都是与众不同或者都是很独特的。他们特别成功,是因为建立起了某种形式的垄断。

 

各国市场中,此类企业都能够赚取超过同行业企业的利润,其股票也资本市场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涨,这不仅证明了对垄断型企业投资正确性,也给人们寻找竞争优势企业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此,通过发现寡头垄断型企业并进行投资体系的搭建,是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的垄断投资体系

 

“寡头垄断”是巴菲特式价值投资体系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在他看来,优质的投资标的,一定要有护城河来保护自己免受外部竞争者前来掠夺利润——这实质上就是垄断思维的体现。

 

经过早年“烟蒂股”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在观察和投资大量质地较差的企业后,他接受了芒格对于优质企业的推崇,并且能够以更深邃的思想去对其进行理解。

 

他用很形象的语言描述护城河是“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位诚实而高贵的首领。最好有个神灵守护着这个城池,护城河就像一个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

 

在巴菲特看来,护城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保护“城内”的财富,所以这意味着两个关键点,即这是一座可以创造财富、并且愿意分享财富(有较高的分红比例)的城市,并且有足够的壁垒效应,来阻碍竞争者夺取利润。

 

通过观察伯克希尔·哈撒韦历年来的持仓,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具备强大壁垒效应的寡头垄断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是巴菲特在弱市或被低估的环境中,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手的。

 

例如可口可乐一直保持60%或者更高的毛利率,穆迪在债券评级业务中的寡头地位,也让其保证了73%的毛利率,箭牌口香糖的毛利率长期在50%以上,就连相对传统、估值更低的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的毛利率也高达60%左右。

 

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之强,配合上各自的壁垒效应(可口可乐的品牌壁垒和文化壁垒、穆迪的权威性、箭牌口香糖的品牌壁垒、铁路公司的网络效应和唯一性),可以让投资者在较长的周期中获得稳定的股价涨幅和分红收益。



可口可乐的长期历史走势

 

反观一些激烈竞争中的行业,即便是其中的知名企业,也无法获得足够利润,哪怕是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行业也不能幸免。很长时间之内,美国的航空公司毛利率都仅有10%左右,直到几十年之后才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实现盈利的大幅度增长和股价上涨。


一度陷入破产保护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很长时间内都被日本韩国的汽车企业压制,毛利率20%左右(在2014年巴菲特买入了财务数据好转的通用汽车),而曾经的垄断霸主美国钢铁,则是在全球范围内无数低成本竞争对手的冲击下长期惨淡经营,毛利率15%左右。



 



2008年之后美国航空业业绩全面改善,西南航空和达美航空股价大幅上涨

 

除了能够衡量产品竞争力的毛利率之外,净利润率也是企业壁垒效应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一家企业的净利润率能够长期保持在20%以上,那意味着这家企业在行业中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而如果其净利润率无法超过10%以上,那就说明其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之中。

 

巴菲特的持仓中除了极少数的个案之外,几乎没有净利润率低到10%以下的企业,例如2018年富国银行净利润率22.44%,身处瓶颈期的可口可乐净利润率仍然有14.92%,美国银行25.22%,高盛20.17%。

 

另外,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资产——非上市公司体系,我们看不到其财务数据,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这些业务同样具备极强的盈利能力。

 

例如1986年巴菲特收购的斯科特-费策尔公司。这一年这家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为1.726亿美元(其中现金1.25亿元),净利润为4030万美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3.3%,几乎没有有息负债,而这家企业所生产的柯比牌吸尘器,是全美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等早年收购的地方性企业,也都在不同的区域内实现了对行业的统治,并拥有极佳的品牌效应。

 

2015年,巴菲特还动用了372亿美元的巨资(当时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大的一笔投资),收购了飞机零部件以及能源生产设备制造商精密机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 Corp),并将其做退市处理。

 

这家成立于1949年的企业,客户几乎涵盖了波音、空客、庞巴迪、赛斯纳、罗罗等主流的大型飞机和飞机配件制造企业,而能够进入到这些异常精密的飞行设备的供应体系,是一件极难的事情,这可以保证公司长期保持稳定的利润来源——当然也就是伯克希尔自己的利润来源。

 

当一个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投资者,以这样的要求和高标准投资体系,去买入公司时,就给了所有投资者一个清晰的指引:去投资那些拥有巨大竞争优势甚至脱离了竞争的企业, 和它们一起赚取更多的利润。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