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K线图的正确用法
2019-12-17 20:31

K线图的正确用法

文章所属专栏 成为超级投资者


看K线图买股票其实是一种降低投资门槛的分析方式。不用研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也不用去熟悉产业发展规律,甚至是宏观经济也可以不用太在意,只要出现合适的图形形态,就可以买入或卖出。

 

但这一定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最典型的后果就是买入高估值股票,最终遭遇亏损甚至是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且行情的快速转变可以很快扭转看似规律的K线形态,比如被视为经典的买入信号的颈线回调、红三兵、突破历史新高、底部放量涨停、MACD背离等等,都随时可能会因为行情的变化而出现逆转,瞬间转化成卖出信号。


由此,技术面的分析确实被很多价值投资者所摒弃,例如雪球CEO方三文甚至曾表示,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过K线图了。

 

但实际上技术面分析并非全无用处,如果能够以理性的方式去看待的话,仍然可以获得一些有效的信息,对投资者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情绪(狂热或者恐慌或者过度谨慎)主导市场行情的时候,分析K线有一定作用。

 

因为K线图本身就是大量投资者用资金堆砌出来的,这些交易中就蕴含着投资者的情绪,因此在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K线观察资金背后的市场情绪。但技术分析的作用也仅限于此:除了用来分析市场情绪之外,其作用和价值不应该被无限放大。

 

而市场情绪变量,正是企业和行业基本面研究分析中所欠缺的部分。因此,那些能够体现出市场情绪的K线形态和K线组合,应该让价值投资者重视起来,用以更好的把握市场情绪,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本篇就将挑选其中最典型的,在狂热、恐慌与过度谨慎的市场情绪下形成几种K线形态来分析。

 

喇叭口形态

 

这种K线形态往往要耗时很长时间,因为市场情绪绝大多数是经过缓慢的发展过程最终积累形成。

 

观察喇叭口形态的K线,我们可以看到行情最早开始于窄幅震荡,股价不断上涨之后,参与者越来越多,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渐放大,股价的波动越来越大,并呈现出阶梯状放大,顶点越来越高,低点越来越低。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意味着市场上投资者对于股价的掌控能力已经丧失,只能在波动的过程中随波逐流并且加剧震荡,最终形成一个向上或者向下的喇叭口形态,伴随着成交量进入“天量”状态,最终跌破这个喇叭口下轨的时候,震荡的行情终结,股价下跌。

 

这种形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宝万之争”过程中的万科A股价,由于受到了几个大机构和社会资金的热烈追捧,万科股价从小幅震荡逐渐走向失控,最终轰然崩塌,伴随着宝能出售股份退出的消息,万科股价累计下跌50%以上,甚至一度跌破了2008年高点的价格。


“宝万之争”期间,万科A股价K线非常清晰的喇叭口走势

 

另外2018年8月之前青岛啤酒的走势也是类似的情况,股价从小幅震荡到宽幅震荡,历时半年之久,并在2018年世界杯之前受到了无数散户的关注,进入了量能最高、波动最大的巅峰,在这些人离场的过程中,该股累计下跌40%以上。


青岛啤酒的喇叭口走势稍显隐蔽,最终在世界杯期间市场狂热达到巅峰

 

严格来说,这两家企业都是各自行业内的领导企业,质地优良,市场占有率高,但在大规模社会资本炒作的过程中,股价仍然会陷入到狂热情绪的控制当中,如果使用技术分析作为辅助,就可以更好的看清事态的进程。

 

三角形

 

和喇叭口形态相反,三角形是一种收敛形态,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股价走势进入了两难境地,向上缺乏动力,向下又有所支撑,投资者出价越来越谨慎,买方不愿去支付向上突破的价格,持有者则不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手中的股票。

 

这种矛盾而纠结的情绪反映在K线形态上,就会在盘面上清晰的画出一个三角形,或大或小,逐渐收敛,大多数时候还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

 

K线显示的是价格的波动。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的谨慎,体现在认定高了就卖掉,认定低了就买入,当市场普遍认为价格过低的时候,买入机会造成股价向上走,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价低了,那买入会造成K线一路向上走。

 

相反,如果投资者一直认为股价高而选择卖出,并且在压低价格之后仍然没有买盘将股价拉升,那么就会造成K线一路向下走。

 

如果两股力量相差不大,股价就会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状态。在双方力量越来越接近的情况下,K线会出现底部不断抬高,同时顶部逐渐下降的形态,最终形成一个三角形。

 

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鲜明的犹豫情绪的体现,在上涨的行情中,犹豫的情绪会逐步演变成进一步的乐观,在下跌的行情中,对于向上买入的犹豫最终会逐渐演变成对未来的悲观,最终让三角形整理演变成下跌的蓄势。

 

2018年的A股市场行情并不理想,在这一年出现了非常多的典型的三角形走势,一般都从一波快速下跌见底开始,出现反弹,然后行情反复,反弹的顶部空间被逐步压缩,虽然底部也在逐渐抬升,但整体的犹豫就意味着向上的动能不足,最终股价或者指数会出现又一波下跌。

 

这种三角形的走势很有欺骗性,很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是在做筑底行情,但实际上三角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延续之前行情的走势,并非是一个能够预示反转的K线形态,特别是在长期下跌的行情中。

 

在牛市行情中,三角形整理则会形成买入的机会,特别是当这种技术面与企业的基本面形成“共振”的时候——企业业绩表现良好,估值较低,同时K线组合也表现出了相对乐观的状态。最典型的就是2014-2018年之间贵州茅台的大行情,在整个2015年都处在一个大的三角形整理的状态下,此时买入仍然可以获得一波较大的涨幅收益。

 

2015年,贵州茅台进行了大规模的三角形整理,随后继续上涨

 

在具体应用上,如果投资者准备买入一只股票,遇到了三角形整理的情况,那么可以在其下轨道处买入,或者等到其出现一波下跌之后再行买入。在三角形的上轨道处买入时风险最大。

 

双顶和W底

 

这种形态意味着投资者不愿意支付比此前最高价更高的价格,导致在下跌之后的反弹,始终无法突破其上一个最高价,最终形成一个左边高,右边低的M型双顶,这大多预示着顶部的到来,特别是当行情刚刚经历过一波超越了基本面的非理性上涨之后。

 

这种对于价格非常坚定、保守的心态,往往会给市场带来非常清晰的指示作用,最终让更多的人选择抛售,导致股票或者是指数进一步大幅度下滑,纵观历史,不论个股、大盘、绩优股还是垃圾股,有太多M顶之后形成的大幅下跌。

 

M顶的最佳使用环境,是在业绩支撑之下的一大波涨幅之后,市场形成情绪惯性,推动股价不断上涨以致超过业绩上涨对股价的影响,最终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高估局面。这时出现的双顶往往具备比较高的确定性。

 

2007年上证综指的历史大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530”印花税大幅提升,意味着监管和政策层面已经不支持股指和个股的进一步上涨,行情对于大企业业绩提升的反应也已经非常充分。

 

但是在情绪惯性的作用下,短暂暴跌之后大型蓝筹股仍然在不断大幅度上涨,冲顶行情非常迅猛,6124之后,沪指的日K、周K都形成了明显的双顶形态,此后A股所有重要指数不断下挫,上证最终下跌至1664点才止住下跌。



2007年牛市顶峰的双顶结构,日K线和周K线都非常清晰


个股方面也有非常多叠加了基本面的高估和技术面M顶的例子,例如2017年11月-2018年1月,国产剃须刀的领导企业飞科电器,形成了一个日K、周K都非常清晰的M型双顶结构,此后股价下跌50%。

 

本身业绩表现非常好的中药企业片仔癀,也在2018年6月到7月之间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双顶。但它在此前半年的时间上涨了接近80%,市盈率估值上升到35倍以上,虽然业绩等各方面表现非常好,但仍然无法阻止高估值所带来的抛压压力。

 

和M型双顶相对的,是股价或者指数在经过一波下跌之后,出现一个双底的形态,和字母W的形状接近。特别是那种右边的底稍高一些的,经常有机会成为这一波下跌行情的结束。

 

需要强调的是,W底的出现,绝非意味着底部就肯定会出现了,这只能作为股价见底的判断依据之一,并不能凭借一个W底就做出鲁莽的买入决策,因为一个双底随时可以转化为“三角形”或者是矩形区间震荡的形态。

 

真正支撑投资者进行买入决策的,最重要的仍然是对企业内在价值和估值水平的判断。

 

跳空缺口

 

这是市场中经常会出现的典型极端情绪体现,因为投资者迫不及待的选择在集合竞价时间,就大幅度的挂出高于市价或者低于市价的价格,甚至不愿意等待正式开盘。

 

因为只有最迫切想达成交易的人才会选择如此操作,这种相对少见的挂单买卖方式,所以跳空缺口往往代表了市场上最为极端的情绪。

 

长时间上涨之后的跳空高开,往往意味着风险,而长时间下跌之后的跳空低开,却经常意味着机遇。这是由情绪背后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正常来说,具备理性的投资者不会选择在一波上涨之后的高位,再度选择高价买入,敢于这样操作的一般是市场上最不理性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入场买入后,市场上就再也没有后续买入的力量了,因此股价自然很难获得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下跌就很自然的出现了。

 

反过来也是一样,在经历了大幅度的下跌,估值风险得到充分的释放甚至是被严重低估的时候,仍然有部分投资者以极端的方式卖出股票,意味着最不理性的空方力量也出现了,股价进一步下跌的动力就会因此消失。


2013-2014年,万科下跌60%之后出现向下的跳空缺口,下跌结束

 

至于很多技术派分析人士所推崇的“跳空大涨代表上涨起点”,则并不在我们对市场情绪的观察范围之列,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一种短期内做多情绪的宣泄,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另外,跳空缺口一般发生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之下,不会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情绪酝酿。而没有经过酝酿的情绪,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过于激烈的,随时可能因为情绪的冷却而转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其并不能真正反应出真实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只是操控的结果。

 

很多投资者都曾经听说过“缺口必补”的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因为几乎所有的非理性情绪最终都会回到理性状态,所谓“利好消息”虽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刺激企业股价,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企业自身业绩增长驱动股价上涨的模式。

 

情绪是一时的,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股价的反方向运动。但是企业业绩的增长、盈利能力的提升却是实打实的,这两股力量的对比,最终会将亢奋情绪所带来的上涨,拉回到业绩增长的航道上,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这不仅是缺口分析存在的意义,也是几乎所有K线图技术分析存在的意义。

 

成交量

 

虽然并不是K线图本身,但大多数投资者已经习惯于将成交量视为技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市场上也有相当多的人试图去揣摩成交量被后所蕴含的投资机会。

 

和K线图一样,我也认为成交量是价值投资者了解市场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对成交量变化的分析,了解到其他投资者对我们所选标的(或者是整个大盘)的看法和行动。

 

成交量的体现方式主要是增加或者减少。增加意味着参与某只股票或者是大盘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人类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只有在看到“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去参与某件事。因此可以明确的是,成交量的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参与投资可以带来利润。反之也是一样,成交量的稀松代表人们不再相信参与投资可以赚到钱。

 

当然最终的结果并不会如人们所预期的那么顺利,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交易机会,大量参与到交易中的时候,股价涨幅就很容易在短期内就被透支掉,最终导致股票的高估和下跌。

 

A股市场散户占比90%以上的投资者结构决定了,市场上大部分的成交量和换手都是由没有定价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贡献的,而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频繁买入卖出。因此持续增长的高成交量意味着没有定价能力的投资者源源不断的入场,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易状态不健康的表现,也会让股票和大盘指数越发偏离基本面

 

相比之下,竞争优势型上市公司在低估值的基础上,如果出现大幅缩量,往往意味着长线投资的机会。

 

一方面是因为缩量意味着无人参与,大多数人认为无利可图。这时投资者更有机会在较低的估值水平上买入股票,而不至于买入估值过高的股票导致安全边际不足。

 

另外一方面,如果在上涨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低成交、低换手,往往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和成熟的投资人,这些人在买入之后大多数时候是锁仓不动的,这会减少市场上股票交易的供给,使得“筹码”变得稀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上涨。

 

因此总的来看,相比放量状态,缩量更值得投资者去密切关注

 

可以说,对不断上涨成交量的回避,和对持续稳定的成交量、低换手的关注,是成交量分析最核心的部分,适合价值投资者去感受市场的“温度”,当然,这也是建立在选取竞争优势上市公司进行交易的基础之上。


#下篇预告:


下篇我们将详细解读如何判断股票的最佳买入时机点。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