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亚马逊Alexa劝人自杀;科大讯飞中标24亿元AI教育项目;科学家称间歇性禁食有益处【前沿技术周报】第49期
2019-12-27 18:47

亚马逊Alexa劝人自杀;科大讯飞中标24亿元AI教育项目;科学家称间歇性禁食有益处【前沿技术周报】第49期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大家好,又到了周末的时候,2019年最后一期前沿技术周报如约呈现在您的面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周前沿技术领域发生的一些新鲜事:


1.本周,科大讯飞连发两份公告,称中标了青岛、蚌埠的智慧学校建设项目、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项目,总金额加起来达到了24亿,这在AI技术落地案例中都算是比较大的项目了。这些项目是做什么用的,是否意味着智慧校园乃至AI教育到了起飞的阶段了呢?


2.智能音箱、智能助手领域又出诡异事件,亚马逊Alexa竟然劝主人自杀。此前也出现过一些音箱自己唤醒并突然发声、吓到用户的事件。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现在很多追求健康的人都在尝试间歇性的禁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专家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证实了间歇性禁食确实有益处。那么正确的间歇性禁食是怎样的,又有哪些益处?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科大讯飞一周内中标24亿元AI教育项目

 

12月26日,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12月25日发布了《蚌埠市智慧学校建设项目中标公告》,科大讯飞为该项目的中标人,中标金额为15.86亿元。目前该项目尚处于公示期。公告显示,蚌埠市智慧学校建设项目围绕“因材施教”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的智能化水平。招标人为蚌埠市教育局。

 

12月22日,科大讯飞公告,全资子公司中标青岛西海岸新区“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项目,中标总金额为人民币8.59亿元。

 

这样,本周内科大讯飞公布的项目总金额超过了24亿元。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18年营收79.17亿元,24亿元的合同已经占到科大讯飞2018年营收的30%。当然,这只是预中标,最终合同订立、项目实施、打款都有存在一定变数,而且这些合同可能要在若干年内实施,营收可能要分几年来确认。

 

单就项目金额来说,这两个项目在国内AI落地项目中算是规模比较大的。来看今年两个比较大的项目:今年6月,腾讯云、腾讯产业投资基金、东华软件和华体科技的四方联合体中标成都市“智慧绿道”项目,金额为8.7亿元;7月,腾讯云中标长沙市城市超级大脑项目,金额为5.2亿元。相比之下,科大讯飞的两个智慧教育项目,金额都不低。


智慧教育这个领域要爆发了吗?

 

从内容看,两个项目都与“因材施教”有关。“因材施教”就是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进行不同的辅导,布置不同的作业进行针对训练。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老师需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最多是给头部的“学霸”或者底部的“学渣”开一开小灶。


在AI技术的支持下,很多教育公司都在探索因材施教,让学生和老师少做一些无用功。目前看主要有几种方式:

 

一种以虎嗅Pro曾报道的松鼠AI为典型,学习模式被称为自适应学习,一方面去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点,颗粒度越细越好,用知识图谱的技术把每个知识点按照相互关系串联起来,可以搜索、调用;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生学习的数据,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再结合拆解的知识点,为学生做针对性学习、训练。松鼠AI通过自营与加盟等形式,使更多学校、辅导机构加入进来,用它的自适应学习系统


这里面的难点主要包括:


学生的学习数据往往不够丰富,不容易对学习状况形成清晰认知,针对性也就不好保障;

获客成本不低,需要企业在线上线上加强宣传推广来引流,加强公众对自适应学习理念的认知;

线下学校、辅导机构实体网点的教学管理任务重,但为了保障学习质量,线下网点的管理需要加强,导致运营成本高。

 

另一种是科大讯飞这种模式,走的是与教育部门、公立学校合作的路子,企业向学校提供课堂上以及自习场景中应用的软硬件设备,硬件主要是学生用的平板电脑,学生在软硬件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生成数据,企业在云端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供分析结果给老师,帮助老师认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另外软硬件设备也会推送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学校或者教育局采购这些软硬件与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教学过程依然是学校主导。


这是教学场景,科大讯飞的产品是智慧课堂,实现课堂全过程数据收集以及备课—课堂— 作业的教学过程闭环。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场景,科大讯飞主要产品是智学网,为学校提供题库、阅卷、在线评测、试题解析、个性化学习报告等功能,数据反馈给老师、家长和学生

 


两种模式本质上都是将教学、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化,通过数据来分析学生学习的强弱项,再做针对性练习。但又有所不同:松鼠AI的模式主要针对辅导机构,最终是学生家长针对效果来决定是否付费,是B2B2C的路径,学习内容和运营管理由松鼠AI主导;科大讯飞主要针对公立学校,教育部门买单,是B2G2C的路径,学习内容和运营管理还是公立学校掌握

 

北京十二中使用智慧课堂产品

 

科大讯飞连获两个大合同,是否意味着科大讯飞这种方式要在AI教育领域破局,课堂智慧教育这个赛道要爆发呢?

 

可能并不乐观。学霸君此前在B端也有这块业务,不过在2018年,学霸君把to B业务卖给了今日头条,退出了这个领域。服务公立学校这块业务有个特点,投入期长,竞争者多,并不具备快速爆发的因素。

 

企业要把自己的智慧课堂业务送到公立学校,难度非常高:

  • 企业本身要有一定品牌实力,有一定的政府资源,否则很难切进去。即使可以进入学校,也往往以免费试用来开始;

  • 在试用过程中,对性能、效果要求很高,只要服务不到位,效果不显著,就很容易被弃用;

  •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网络情况不好,硬件使用不流畅,也可能数据在云端处理滞后,算法也可能并不精准,带给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不大;只要没有明显效果,就很难让教育部门付费;

  • 另外就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有发展智慧课堂的动机与意识,还要有这样的财政支持才可以;

  • 教育局、学校的主要领导更迭,也会对项目是否继续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它是一个多种综合因素交织在一起、条件都满足才会促成项目落地的过程。

 

以科大讯飞的两个智慧课堂项目为例,科大讯飞在蚌埠获得15亿元的项目,前提是从2012年至今,已经在蚌埠二中搞了七八年的智慧课堂建设,到目前覆盖了该校80%的课堂。有了长期的试点投入后,才有后面的全市推广。而且不论是蚌埠还是青岛,都是政府本身出台了支持智慧教育的规划,才有了智慧课堂项目的落地。

 

而科大讯飞想要规模化复制这种大项目,是很难的,企业在不同地区的政府资源不同,布局深度不同,不同地方对智慧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同,财力也不同。公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肯定是大趋势,但是这个领域肯定不是快速爆发的过程,更多是循序渐进。

 

亚马逊智能助手Alexa劝人自杀

 

近日,多家外媒报道称,亚马逊的Alexa人工智能助手竟然劝主人自杀。Alexa用户、护理人员丹妮·莫瑞特问Alexa关于心脏的信息,Alexa却表示:“心跳是人体最糟糕的过程。人活着就是在加速自然资源的枯竭,人口会过剩的,这对地球是件坏事,所以心跳不好,为了更好,请确保刀能够捅进你的心脏。”

 


亚马逊则回应称,这是由于一个bug,目前已经修复。Alexa可能从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维基百科上下载了有恶意性质的文本。

 

智能助手、智能音箱等产品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一些新奇的东西,但也出现过一些对用户的惊吓或者不尊重等情况。例如同样是Alexa,曾经有国外用户反映,Alexa曾经在没人唤醒的情况下,半夜播放瘆人的笑声。针对这些诡异的笑声,亚马逊解释称,有时智能设备会误听到指令“Alexa, laugh”,以笑声回应。他们现在已经将唤醒指令改成了“Alexa你能笑一下吗?”,而后者的回应也改成了“当然我可以笑啊,哈哈哈”。

 

另外曾经有人晚上在家里看电视剧,自己一个人, Alexa突然开口说:“他在家里,他在家里”。而谷歌的Google Home则曾经为正在吵架的夫妻拨打了报警电话。

 

在国内,也曾有用户反映,有些智能音箱会自己启动,并讲一些恐怖故事。还有用户反映,当用户要出门时,智能音箱突然启动并告诉用户“今天有雨记得带伞”。

 

对于智能音箱自己启动或者发出恐怖声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解释。一般认为是系统BUG导致,为了让智能音箱或者助手更人性化一点,包括亚马逊Alexa等都在将一些语句中添加语调,表达失望或兴奋等情绪,或者去训练AI进行一些情绪化的表达。这时一些系统BUG就会导致情绪过于激烈,也有一种可能是,有些造成系统问题的恶意软件在捣乱。

 

还有观点认为是环境中的杂音所致。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是直接传到我们耳中的直达声,有的是经墙壁反射后传到耳中的反射声,当各种声音混合到一起,降低了音箱语音识别的效果,而且各种声音内容不同,比如电视机等设备中发出的声音,都会导致音箱发生误判。

 

另外,智能音箱是需要开启麦克风的,以准备听取用户说出唤醒词。这时候有可能智能音箱或者助手处在监听用户的状态,因为音箱现在还不够智能,而人之间的谈话是千奇百怪的,音箱要想与人更智能地对话,其实需要去学习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以增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而人主动对音箱所说的话,都比较常规,这种对话再多也不能使音箱更智能。这样音箱其实有监听人类对话的需求。


据彭博社报道,亚马逊在全球有数千名工作人员,人工听取和检查用户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的录音,录音被转录、标注,作为训练数据去提高Alexa对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

 

科学家证实间歇性禁食对身体有益

 

现在很多人都在尝试间歇性禁食,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似乎都有对信徒禁食的要求,以试验是否虔诚。那么间歇性禁食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呢?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马克·麦特森近日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发了一篇综述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间歇性禁食对身体有一定益处。

 

麦特森将有益的间歇性禁食分为两类:一是每日限时进食,每天进食时间缩窄至6至8小时之内;二是“5∶2间歇性禁食”,即每周有两天仅吃一顿中等量的餐食

 

麦特森在文章中列举了间歇性禁食的三大益处:

 

第一,一系列动物和人类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会触发代谢转换机制,有利于细胞健康,改善血糖调节,增强对压力的抵抗力,并抑制炎症。

 

第二,间歇性禁食还会降低血压、血脂水平,静息心率,可以改变与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因素。

  

第三,有益于大脑健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项临床试验发现,220名限制饮食达两年的健康、非肥胖成年人,在一系列认知测试中显示出记忆力改善的迹象。不过在这方面还需要在学理上继续研究其中的影响机制,获取更多证据。

 

但对于间歇性禁食也有一些不同意见。有观点认为,间歇性禁食的大多数临床研究,基本都是针对超重的中青年,因此还需要在其他年龄段进行更多的实验,以验证是否有效。另外还有医生指出,一些群体比如老年人和在服用药物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间歇性禁食,否则可能不利于身体健康。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