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距离SpaceX,中国民营航天真的只差一个马斯克吗?
2020-07-23 10:05

距离SpaceX,中国民营航天真的只差一个马斯克吗?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SpaceX的扩张步伐正在加速。


根据最新融资消息,今年3月和5月,SpaceX分别获得5亿美元、3.462亿美元的投资,筹资标定股价为220美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目前相关机构对SpaceX估值高达440亿美元。在过去7年里,马斯克原先在邮件中定下的目标均已实现:2016年完成猎鹰9号一级火箭海上回收、2020年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除此之外,SpaceX于2015年启动的Starlink计划正如火如荼——截至今年7月,星链卫星在轨总数达到538颗。


与SpaceX高速扩张相呼应的,是被马斯克点燃的全球商业航天经济。根据Statista预计,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约6000亿美元;其中,基于卫星互联网的卫星宽带市场将增至460亿美元、2020-2030年之间增长5倍,衍生应用市场将增至990亿美元、2020-2030年增长约100倍。


以国内为例,自2015年以来,形成了以星际荣耀、科工火箭、蓝箭航天及长征火箭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和以银河行业、微纳星空、天仪研究院及九天微星为代表的商业卫星企业,与SpaceX涉及航天全产业链所不同的是,国内商业航天赛道的玩家普遍起步较晚,融资轮次前倾,项目方向大都以产业链的单个环节为主,分散在卫星的发射、制造、遥感及通信模块。 



今年4月20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围,商业航天的热度被进一步催化。“若从SpaceX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商业航天的确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市场,但就因为是商业航天,纳入了市场因子,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它,要知道SpaceX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美国航天产业链的成熟度和原有的政治、资本土壤,还取决于马斯克本人突出的能力——将晦涩、复杂的物理概念和商业计划相结合,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营利性产品。SpaceX模式的未来成长性如何,它的可复制性又如何?这些都要我们进行深入探究的。”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张辉对虎嗅Pro表示到。


中金公司曾在《商业航天:谁能成为中国的SpaceX》报告中提及,“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我们认为国内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但也要考量到相关风险因素,比如商业发射订单不及预期,下游卫星应用的商业化不及预期,商业火箭及卫星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不及预期等。  ”


作为全球商业航天中为数不多涉及全产业链并拥有多个业务模块的企业,SpaceX是国内该赛道玩家们毫无疑问的标的。为此,这篇深案例我们将着重分析:


・从公司出发,SpaceX 440亿美元估值的背后因子分析,从SpaceX估值历程看国内玩家未来的机会;

・从市场出发,促使SpaceX的成功因素有哪些?对照SpaceX早期成长环境来分析国内航天赛道有可能的演进方向;

・从产业出发,SpaceX引以为傲的低成本秘诀是什么?对照SpaceX的方法论,看国内玩家有可能的突破方向。



一、如何给商业航天企业估值?


“商业航天是一个全新的赛道,目前该赛道玩家仍处于从0到1的阶段,大量的研发投入是现阶段的重点,缺乏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多数企业尚未有现金流入,订单也多以意向订单为主,因此很难采用主流的以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来估值。”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张辉对虎嗅Pro表示。


这就意味着商业航天将不再局限于将产品推向商业市场,而是采用全新的模式重构商业要素和商业模式。在北京千域空天咨询CEO蓝天翼看来,“对标SpaceX,采用其事件里程碑式估值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一方面,SpaceX所呈现的商业模式相对成熟,有国际市场对其买单作为背书;另一方面,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对标SpaceX可以增加市场的接纳和认可度,降低认知成本。


“对于SpaceX,我的目标是把上市公司和私营公司的好处都带给你们。当我们做一轮融资的时候,我们的股票价格将和公开交易时一样高(除去非理性的市场繁荣或萧条因素)。如果你想知道具体数字,如果我们的猎鹰9号和龙飞船发射成功的话,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诉你,长期股价将超过100美元。”2013年6月,埃隆・马斯克在主题为“上市”的内部邮件这样写道。


接下来,我们来复盘SpaceX的估值变化历程:


・2002年,估值2700万美元;事件:公司成立;

・2008年,估值5亿美元;事件:发射猎鹰1号获得NASA发射合同;

・2010年,估值10亿美元;事件:发射猎鹰9号;

・2015年,估值100亿美元;事件:宣布星链计划;

・2017年,估值208亿美元;事件:首次发射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FCC授予星链Ka/Ku频段在美国的落地权;

・2018年,估值250亿美元;事件:发射重型猎鹰,发射Microsat-2A及Microsat-2B实验星,FCC批准星链第一期(4425颗)、第二期计划(7518颗),累计1.2万颗;

・2019年,估值305亿美元;事件:开展猛禽Raptor发动机的系列测试,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首飞,成功以1箭60星发射第1、2批卫星;

・2020年,估值440亿美元;事件:载人龙飞船发射成功,获得NASA登月合同,按计划于年底前发射完成1600颗卫星,计划成为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客户提供服务。


以国内商业航天赛道所处阶段而言,2008年-2015年SpaceX的里程碑事件进展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系。针对火箭发射领域,SpaceX在2008年完成D轮融资后,投后估值为5亿美元,在猎鹰1号成功发射并进入地球轨道后,获得了NASA价值16亿美元的商业补给服务(CRS)合约。2010年,SpaceX完成F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0亿美元,猎鹰1号完成第5次发射,SpaceX成为第一个将商业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私人企业。


而SpaceX估值大增至100亿美元是在马斯克宣布星链计划的2015年,这也印证了马斯克在《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中所述:航天工业中最赚钱的部分,是制造卫星以及提供与其配套的系统和服务,美国在这方面一直保持着竞争力。每年,美国制造的卫星大约占全世界的1/3,卫星营收占全球的60%左右。


火箭发射只是整个商业航天的一小部分,真正大头是在卫星互联网。中金方面认为,卫星互联网后将激活系列性商业机会:一、卫星互联网+电动车,加速智能驾驶发展;二、卫星互联网+传感器,加速能源、工业等行业物联网发展;三、政府、海事、飞机等企业专网的宽带数据升级,


也就是说,马斯克在SpaceX的布局,和他在Solarcity和Tesla上的布局,在未来是可以链接起来的。


“反观国内,类似SpaceX这种覆盖航天全产业链的企业几乎为0,更多的是聚焦在某一块业务上,比如火箭发射或者卫星制造。我不能理解的是,国内部分业内人士将SpaceX拆分来看部分业务的ROE,甚至还就通信业务模块给公众算起了账,这是极其不科学的。”蓝天翼对虎嗅Pro表示到。


“单以星链计划而言,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对频谱资源的占有,要知道,在通信领域,频谱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卫星频率需要在卫星使用前3-5年区间申请,申请后7年内不启用将会被注销,而且通信卫星向高频段发展的趋势明显,这很有可能是马斯克和NASA进一步谈判的砝码。”


张辉对此也持类似观点,“通过复盘SpaceX的成长和估值历程,你会发现它在市场上的接纳度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斯克轻盈化了传统航天经济,就国内该赛道玩家而言,无论是火箭发射领域还是卫星制造领域,我们距离50万美元/颗的卫星造价、6200万美元的发射成本以及一箭60星,还有很大一段的差距。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国内完备的航天产业配套,以火箭发射领域而言,能否打造出具备自主可控的试车台和总装厂等研制生产核心保障设施,是否拥有优质的供应链体系,这将是决定着企业能否完成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关键信号。”


二、是什么成就了SpaceX?


“SpaceX的成功,以及商业航天赛道的火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斯克采用做电子产品的思维和方法,颠覆了美国原有的航天产业,这种方式和特斯拉如出一辙——通过自研和寻找配套的最优解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北京千域空天咨询CEO蓝天翼对虎嗅Pro谈到。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在美国原有的航天产业,意味着SpaceX生长的外部环境对其有利,这是充分条件;其二,SpaceX独有的方法论,这是必要条件


基于第一层,对美国商业航天市场历程的溯源是必要的,我们首先从溯源美国商业航天开始。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冷战和海湾战争的结束,美国遗留下规模庞大的航天及防务资产。由于不再有现实威胁,高昂的开支和战略地位转变成为了当时美国航天产业的主要矛盾。为此,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对航天领域的开支进行削减,一时间,大量企业不得已进行结构调整,一些中小型企业难以为继,行业并购层出不穷,甚至引发了一轮航天工业的寒潮。


寒潮之下,科研进展疲软、工业生态渐趋暗淡,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这种向下的发展趋势和美国航天强国的定位相背离。彼时的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已有的航天政策的封闭性会导致托拉斯的诞生,而巨头垄断会进一步阻碍航天市场的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根据公开资料,美国航天飞机总计发射了135次,花费了1960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费用高达15亿美元,如此高昂的成本让这门生意难以持续,于是乎,航天飞机于2011年7月正式退役,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因预算高达990亿美元而流产。


到了21世纪,美国的国家航天政策开始有所调整,逐步关注通过刺激商业航天的发展及国际合作。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认为,处在自由竞争市场中的商业公司比政府机构更有效。2005年11月,时任NASA局长的格里芬曾明确表示到:“随着国际空间站建造的稳步进行,将首次出现对低轨道运输服务的市场需求。”


紧接着,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为了进一步鼓励航天发射市场的商业发展及合作,推出了《国家航天运输政策》,这直接触发了美国商业航天的第二波浪潮,使得SpaceX、Blue Origin、Virgin Galactic等私营商业航天企业获得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人力及物力的支助。其中,以SpaceX最为明显,猎鹰9号火箭和龙飞船在COTS(商业轨道运输服务 )协议中获得3亿9600万美元的投资,对于一家航天领域的创业型企业而言,这种体量的支持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COTS(商业轨道运输服务 )协议是美国政府与NASA推出的系列投资协议举措之一,该计划主要针对航天器/运载器的设计开发,而商业补给服务计划主要针对产品/服务的交付。“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包含了一批与“里程碑” 计划紧密相关的资金与合同。 这就意味着,承包商想要拿到合同则必须完成NASA制定的合同目标,一旦违约则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航天运输政策》只是美国商业航天市场政策与管理制度其中的一个具体表现,早在1984年,美国就颁布了《商业航天发射法》,并由此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商业航天发射基础法律,用于指导和约束企业和个人的商业发射行为。


不同于其他领域,航天发射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个小小的故障往往会导致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为此该法案规定了三个实质性领域:许可及监督、保险责任要求,主要用于对故障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赔付、保险机制及政府在其中承担的责任范围进行了明确,同时也对商业公司使用政府制造、资助、维护和操作的发射设施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说明,涉及到发射活动的固有风险的分担等问题。


SpaceX成立于2002年6月,到2008年发射猎鹰1号获得NASA发射合同,中间有着7年的静默期


当我们梳理SpaceX在2008年之前(猎鹰1号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的融资情况时,发现只有两笔:2006年3月,由马斯克注资的10万美元天使轮;2008年8月,由创始人基金投资的2000万美元的A轮。铱星事件告诉我们,高技术带来的高风险即使在摩托罗拉这种跨国巨人面前也显得残酷无情,“产品沾上商业航天,一方面意味着这将是门极度烧钱的生意,另一方面,则代表着产品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盲目的发展和对市场的错误估价,代价将是惨痛的。”


蓝天翼告诉虎嗅Pro,“马斯克在美国创办SpaceX,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一方面,美国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航天产业基础配套;另一方面,资本方面对于成功的商业雏形保持着极高的热情。要知道,在2008年成功发射之前,猎鹰1号曾因为各类原因失败过三次,这对于商业航天的创业者来说,打击是无比沉重的,当时马斯克创业Zip2和X.com的获利已经所剩无几,如果第四次仍然失败,SpaceX很有可能面临破产。猎鹰1号,是马斯克和SpaceX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槛。


幸运的是,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并由此快速吸引了一大批资本方的亲睐,SpaceX的发展正式驶入快车道。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SpaceX成功的必要条件,即SpaceX独有的方法论是什么?这也是SpaceX领先OneWeb、BLUE ORIGIN等其他玩家、玩转“持续生意”最为关键的部分。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和SpaceX同样出名的OneWeb的发展路径。2012年,Greg Wyler成立OneWeb。2014年,OneWeb收购SkyBridge,2015年,OneWeb 获得Virgin Group和高通等的A轮投资,合计5亿美元;OneWeb 与阿里安及维珍银河签订了火箭发射合同。


OneWeb主要采取轻资产的模式,发射服务外包、卫星研制则由与空客集团设立合资公司 OneWeb Satellites来负责。2016年12月,OneWeb 获得软银10亿美元的投资,原始股东追加投资 2亿美元,OneWeb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彼时软银持股比例约 40%。2017年6月,FCC 批准 OneWeb进入美国市场(Ku 及 Ka 频段)


然而,这种“速度”在今年3月份戛然而止。据彭博社今年3月20日报道,OneWeb目前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及高昂的卫星组网成本。 7天后,OneWeb向纽约南区破产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与SpaceX相比,OneWeb的发射组网进展稍显缓慢,直至2019年2月,OneWeb才实现了首次卫星发射(首批6 颗),“债务累累的软银已数次遭受重创,无力承担OneWeb运营的高昂成本。”金融时报在当时写到,外部分析师认为,OneWeb想要部署完650颗卫星组网,还需要约75亿美元。


中金方面研究认为,OneWeb目前的困境主要在于:


1)面临了较大的成本压力,我们测算 OneWeb 完成组网需要 23 亿美元资本开支(仅包括卫星研制及发射成本)。


2)低轨卫星竞争激烈, 包括来自 SpaceX、Amazon等新兴卫星星座计划,以及已有在轨的卫星通信服务(如铱星、 国际海事卫星等)。


3)目前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OneWeb 现金流主要依靠融资,公司尚无其他业务可以产生收入,在 OneWeb 规划的完成组网日期之前(即2021年),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和OneWeb遭遇截然相反,正如前文所述,同样是在疫情期间,SpaceX先后在今年3月和5月分别获得5亿美元、3.462亿美元投资,估值达到440亿美元。问题来了,同样是商业航天领域玩家,为什么SpaceX会比其他企业更受到资本的亲睐,它的能力侧是什么?


虎嗅Pro在对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相关的研究学者访谈后发现,支撑SpaceX成功的背后原因源自“火箭研制+卫星研制+发射服务”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这种对航天产业链上下游的把控,让其形成了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价格只有阿里安5号(其主要竞争对手)的30%,而星链计划正以每2-3周进行一次60颗卫星发射的速度稳步推进。


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在短期内很难被复制。”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张辉对虎嗅Pro表示,“根据中金测算,按照SpaceX 50万美元/颗的卫星制造成本,单次发射6200万美元(参考猎鹰9号发射报价),预计完成2020年部署1600 颗星所需要的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为25亿美元,完成 4425 颗卫星的部署,需要投入 68 亿美元,这跟相关分析师预估OneWeb部署650颗的成本为75亿美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注:“星链”计划的投入测算(卫星制造+卫星发射)


“并且,即便是这样的成本仍然有下降的空间,针对火箭发射部分而言,目前猎鹰9号已实现一级火箭回收,若实现二级火箭回收,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针对卫星制造部分,SpaceX 总裁格温•肖特维尔曾公开表示到,目前每颗星链卫星制造成本已经低于50万美元,远低于其他同样重量级别卫星价格,随着SpaceX继续深化批量生产和标准件,进入工业化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三、SpaceX“低成本”的秘诀


“SpaceX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提高发射频率,公司从来不指望一次发射大赚一笔,我们宁愿每一次发射只赚一点并通过多次发射形成良性循环。”SpaceX的第7号员工肖特维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到。


“以猎鹰9号为例,它的飞行成本为6000万美元,公司希望通过规模效益和改进发射技术将这一数字降至约20万美元。我们总共花费了25亿美元将4个龙飞船送到国际空间站,执行了9次猎鹰9号和5次猎鹰1号的发射任务,每次发射的价格是同行业中其他公司无法理解的,更难以企及的。”


“这是马斯克本人一贯的作风,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马斯克要做的就是找准方向、做可持续的生意。”在银河航天合伙人、卫星技术专家张世杰看来,SpaceX超低成本控制主要得益于“星链”卫星充分借鉴了特斯拉汽车的底盘构型、产业链和制造产线,有效提升了卫星产线的产量。通过借助先进的汽车制造生产线赋能卫星生产线,以达到大幅度缩减组网时间。


典型的航空航天公司会提出发射系统所需要的零件清单,然后把设计和规格交给众多的第三方制造商,由他们负责制造。而SpaceX倾向于尽可能自主制造(SpaceX自己完成了80%-90%的制造工作,包括火箭、发动机、电子设备和其他部件),减少采购,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为了省钱,另一方面是为了不用过度依赖外部供应商。


这种做法在当时看来是令人难以理解的,这无异于全盘重新生产火箭上的每一台计算设备和机器,出错率会大大提升。“成熟的产品往往意味着议价空间较小,这对于马斯克是难以接受的。”张世杰对虎嗅Pro表示到。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策略会成为如今SpaceX最难以复制的护城河。除了制造自己的引擎、火箭箭体和太空舱,SpaceX还设计了自己的主板、探测震动的传感器、电路、太阳能板以及飞行计算器。在这个过程中,SpaceX的工程师们发现,仅仅是精简一个无线电装置,就可以将设备的重量减少20%。而自产的无线电节省的成本更让人诧异,市面上采购需要花费5-10万美元的设备,SpaceX仅需要5000美元,约为前者的1/10不到。


“传统航空业一直以同样的方式做事,而且做了很久。”前SpaceX工程师Drew Eldeen表示,“而SpaceX的最大挑战就是说服NASA给新生事物一个机会,并整理书面记录来证实那些不见的质量足够好。


以龙飞船为例,SpaceX花了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工作。马斯克很懂得如何将员工的价值最大化,招揽高水平人才只是基础部分,在人才管理上马斯克经常要求员工提供极为详细、写明项目将如何完成的提案书。在设计初期,他们借鉴了过去的宇宙飞船,阅读了NASA和其他航天机构发表的关于“双子座”和“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的所有论文,在SpaceX第22号员工戴维斯看来,”SpaceX的工程师们很清楚如何运用更强大的运算技巧来提高运算能力。比如,在PICA隔热材料的生产工艺上,龙飞船通过自己采购金属原材料,将它辗平、焊接,正是因为几乎所有配件都在内部生产,所以龙飞船的总成本才是其它公司飞船的1/10-1/30。”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和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曾在《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SpaceX公司 :火箭低成本分析及启示 》论文中对SpaceX火箭低成本原因做过详细分析,文中强调到“SpaceX 公司火箭低成本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低成本战略、产品化生产的模式、可重复技术的应用、低价获租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设备、丰富的融资渠道等方面,这些都是国内玩家可以效仿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细分采购类别,控制制造成本。针对普通原材料及元器件,由于美国航天工业拥有雄厚的基础, 此类商品的供应商数量较多,是典型的买方市场,买方议价能力较强,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 SpaceX 公司采取直接采购方式压降成本;部分单机设备,如电气单机、 阀门等产品,由于运载火箭研制对其需求量较小,外购成本明显高于自身研发制造成本,因此SpaceX 公司采取自身研发的方式控制成本。 占运载火箭硬件成本大项的 发动机及箭体结构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供应商数量少的鲜明特点,SpaceX 公司坚决地选择了自研生产,一方面在技术上掌握了核心科技,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采购价格受制于供应商,成本难以压降的情况;


产品化的科研生产模式。在研发设计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批量生产是降低单个产品生产费用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1、大量大批同种材料的采购可降低单位材料采购谈判等成本;2、标准化的生产可以减少工艺装备投入,降低专用性费用;3、大量组批生产可以减少机器设备调试次数, 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从而节约生产制造成本。;


运载火箭可重复技术的应用。 SpaceX 公司最新型的“猎鹰”9号火箭在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的基础上,每次飞行后的维修工作大幅降低,同一枚火箭重复使用的时间间隔将从以往的几个月缩短到几周,这将能显著提升其发射密度,大幅提升火箭产品的周转速度,可有效降低单次发射分摊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费用;


低价租用国家基础设施,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火箭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 测试控制及发射都需要前期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建设完成后形成固定资产,需要在后续长达几十年的寿命期间里计提折旧,从而以固定资产使用费的形式分摊计入单发火箭成本。针对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使用需求,SpaceX采取了租用的模式,这跟时下的SaaS服务有些类似。


资本投入的模式驱动着成本压降。随着资本的入局,从外部有效迫使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减少由于项目推迟完成、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成本上升。


四、国内商业航天玩家们的进击方向


“研制任务高度整合”、“高度产品化”、“突出的创新能力”、“重视工艺的可实现性”以及“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这些是SpaceX区别于其他商业航天企业的显著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特点正是SpaceX能够把传统航天重做一遍的原因。


美国商业航天公司在私营这条道路上深耕已久,其市场化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充分有效的经营激励明显区别于以国家为主导的航天发展模式。通过复盘SpaceX,不难得出其成功离不开“国家支持”、“技术和人才优势”、“高效的市场机制”三个方面因素。


反观国内,目前我国航天项目资本投入渠道普遍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于政府财政拨款,依然延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宗旨。相对而言,决策周期缓慢、 经费投入有限、经营机制不够灵活。


“结合我国航天领域特点,提出适合国情的商业航天指导政策。”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牟宇这样认为,美国等国家的商业航天的本质在于,以低成本、高效率满足了用户购买服务的需求。在业内人士看来,“考虑当前我国航天发展状况和运行体制,在技术、产品及管理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商业化的技术及市场基础还比较薄弱,建议采用由国家主导、循序渐进的方式探索商业化运行模式。


一方面,国家应该在航天精英人才培养、航天器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可靠性、元器件、原材料等基础领域加大投入,提高航天器设计水平,提升技术及产品成熟度;


另一方面,国家应制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的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和商业航天项目牵引,吸引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航天,最终在市场、技术成熟时启动商业化运营。


对于商业航天玩家们而言,拆解SpaceX并单拎出某个业务模块来对标,是效率较高、也容易出圈的明智做法。比如说在卫星制造领域,我们能否复制SpaceX流水线式的卫星生产,并大幅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如何跑通一套独特的民营航天新商业模式,这些都是需要企业方深入思考和实践的。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