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钧达股份,留不在牌桌了
2025-03-27 08:00

钧达股份,留不在牌桌了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03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AI制图

 

光伏太卷,行业普遍陷入亏损。而具备先进产能的企业,更容易穿越行业周期,企稳回升。

 

在光伏价格周期下行时,2023年钧达股份凭借TOPCon电池的产品优势,依旧盈利,成为TOPCon电池的龙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钧达股份开始扛不住了,亏损了。

 

近日,钧达股份开始发布2024年业绩年报。2024年钧达股份实现营收99.52亿元,同比下滑46.66%;实现亏损5.91亿元,同比下滑172.47%。

 

这也是,钧达股份上市以来,出现最大亏损的一次。


(数据来源:Choice)

 

在这次亏损的背后,妙投似乎感觉到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一、先发优势被抹平了

 

对于这次的亏损,钧达股份在2024年年报表示,受制于行业处于去产能周期,产业链价格下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在TOPCon价格方面,据Infolink数据显示,TOPCon(182mm)电池片的主流成交价格从2024年1月3日的0.47元/W,下滑到2024年12月底的0.28元/W,降幅达到了40.42%。

 

而妙投认为,钧达股份最大的困境就是,TOPCon先发优势被抹平了。

 

在PERC电池转换效率见顶之时,光伏电池厂商纷纷开始考虑向TOPCon、HJT、XBC等技术押宝。

 

而钧达股份率先押注TOPCon电池技术,开始扩产,尝到了先进产能的甜头。正因如此,2023年钧达股份的毛利率达到了14.74%,而2021年、2022年钧达股份毛利率分别为11.97%、11.69%。


(数据来源:Choice)

 

要知道,2021年、2022年光伏产品价格仍处于上升周期,2023年光伏产品价格已经处于下滑周期了。

 

这个好日子没持续多久。不少光伏厂商也开始向TOPCon电池转型。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底我国TOPCon电池产能约为100GW,到2024年底,国内TOPCon电池和组件落地产能合计达到779.3GW。

 

由于TOPCon可以兼容PERC的产线且技术壁垒不高,各大厂商也均有TOPCon技术的储备纷纷开始加入TOPCon的阵营。

 

在竞赛中,钧达股份虽然占据了TOPCon的先发优势,但没有保持住在电池转换效率的领先。

 

在转换效率方面,钧达股份的电池转换效率突破了26.3%。而大部分企业的电池转换效率也到达了这个水平。

 

比如:晶科能源TOPCon认证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6.89%,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6.1%+;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i-TOPCon电池,量产转换效率为26.2%;阿特斯对外公开表示,其TOPCon电池最高量产转换效率26.5%。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规定,新建N型电池效率不低于26%。26%的量产转换效率,也只是未来扩产的“入场券”。

 

由于先发优势被抹平,钧达股份的TOPCon电池也陷入同质化的境地,价格直线下滑。2024年,公司的毛利率为0.73%,净利率为-5.94%。

 

卖得越多,也就亏得越多。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44GW全N型电池产能,电池产品出货33.74GW。据行业第三方调研机构InfoLink数据统计,公司电池产品出货排名全球第三,其中N型电池产品出货量保持行业领先。

 

因此,钧达股份创出了近几年最大亏损的成绩单。

 

 二、裁员“难救”企业

 

钧达股份也意识到,公司在TOPCon电池领域失去了优势,开始降本增效,裁人了。

 

钧达股份在年报中表示,经过近两年时间对TOPCon电池技术的持续优化升级,使得TOPCon电池工艺技术不断成熟及稳定。

 

2024年,钧达股份开始减少了关于TOPCon电池的研发投入,并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有意思的是,2023年钧达股份大规模招聘研发人员,研发人员从574人提升至1348人。2024年,公司又开始大规模裁人,研发人员从1348人降至324人。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人员增减的年龄段主要是30岁以下的。


(数据来源:Choice)

 

妙投认为,钧达股份的高层没有战略眼光,押宝了门槛较低的TOPCon技术。而年轻的研发人员成为了“弃子”。

 

2023年年底,钧达股份可不是这么说的。在2023年报上,钧达股份表示,公司重点工作要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研发人才。


(资料来源:2023年公司年报)

 

仅仅1年,公司高层就“食言”了。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2024年年报上,钧达股份居然还说,将扩大研发人员的培养及引进。

 

虽然钧达股份进行了裁员,但这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的改善相对有限。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的金额为1.98亿元,较2023年下降了1.05亿元,仅占营收比例的2%。在产品同质化的当下,产品创新走出差异化的路线,才是度过行业低谷的重要手段。

 

妙投不得不怀疑,钧达股份降低了创新能力,未来要靠什么和对手去竞争。

 

三、转型BC是“双刃剑”

 

不过,我们发现钧达股份正在考虑转投BC阵营。

 

在年报上,钧达股份表示,公司已掌握基于TOPCon的BC电池技术,但由于当前BC电池相较TOPCon电池并不具有综合性价比优势,择机推动TBC电池量产。

 

裁员雷厉风行,战略转型还在犹豫。

 

现阶段,BC电池主要有爱旭、隆基等在做,成本也略高于TOPCon。不过,从组件效率来看,爱旭的光伏组件效率为24.2%,高出了TOPCon组件1.2个百分点。

 

转投BC阵营,这意味着钧达股份从TOPCon的先发者,变成了BC的追赶者。

 

不过,妙投认为,转投BC阵营一定要趁早。

 

一方面,相关部门正在引导光伏行业的产能出清,对TOPCon电池新建已经设立了门槛,不达标无法扩产,而对BC、HJT等技术并没有明确的设限。

 

现阶段,其他厂商也开始考虑转型BC技术。而BC电池的扩产限制性条件可能会出台,到时候想要扩产会更为严格。

 

另一方面,隆基、爱旭也正在搭建自己的BC生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共同解决降本的问题,以提升成本优势。

 

最让人担忧的是,钧达股份的财务状况还能否支持再押宝BC产品。

 

从财务状况来看,钧达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76.38%,公司的货币资金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其偿债能力也较为吃力。

 

而扩产BC产品,公司还需要在设备、人才进行投入。另外,公司在BC产品、生态、市场渠道等方面,并不占优势。扩产后,一旦效果不及预期,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将进一步恶化。

 

现阶段,裁员、转投BC阵营,无法直接帮助公司走出困境,无法解燃眉之急。

 

目前来看,公司的现金流无法保证能够熬过这个低谷期。公司还得找到救命稻草,要不然就被淘汰了。


—————▪ 作者粉丝群招募▪ —————

各位读者如果对本篇文章有疑问,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与作者一对一沟通。

此外,对新能源、机器人、锂电和通信等板块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与作者进行深度交流。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更多上市公司、热门赛道的详细分析文章,帮你看懂公司、看懂行业,做投资投得明明白白。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