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卖一头猪亏1000元的温氏,2022年是否会边际改善?| 一解财报
2022-04-16 15:00

卖一头猪亏1000元的温氏,2022年是否会边际改善?| 一解财报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7:41

出品|妙投APP

作者|丁萍

头图|东方IC


2021年,在消费者实现“猪肉自由”之际,温氏股份却遭受猪周期冲击,交出了一份上市以来最惨的成绩单。

 

2022年4月16日,温氏股份发布了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1年,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49.63亿元,同比下降13.31%;归母净亏损高达134.04亿元,去年归母净盈利74.26亿元。

 

分业务来看,温氏股份2021年收入下滑主要是其生猪养殖业务萎缩所致。温氏股份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养殖业,包括生猪养殖和黄羽鸡养殖。2021年,温氏股份生猪养殖收入为303亿元,同比下降34.56%,收入贡献比达46.69%;黄羽鸡养殖收入为295亿元,同比增长21.4%,收入占比达45.51%。

 

从利润源看,温氏股份2021年同比亏损高达208.3亿元,主要源于其生猪养殖业务出现深度亏损。

 

2021年,温氏股份生猪均重118公斤,销售均价为17.39元/公斤,完全成本在26.2元/公斤左右,根据以上数据推算,温氏股份每卖一头猪就要亏损1040元,2021年出栏1322万头累计亏损137.49亿元。

 

但与业绩形成反差的是,2021年8月以来,温氏股份的涨幅超70%,领先于全行业,主要由于投资者看重其边际改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温氏股份2021年生猪养殖业为何出现深度亏损?2022年能否实现困境反转?

 

本文核心看点:


1.温氏股份2021年生猪养殖业出现深度亏损的原因:生猪价格暴跌和养猪成本过高;

2.“公司+农户”不再是主流模式,温氏股份目前正升级模式,向“自繁自养”模式靠拢;

3.温氏股份成本和出栏量已然得到改善,但问题是,在饲料成本上行、生猪价格低迷的背景下,温氏股份出栏越多,亏损越多,这也直接加大了其现金流压力。

 

为何卖一头亏1040元?


根本原因有两个:生猪价格暴跌和养猪成本过高

 

一方面,2021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探

 

2018年中旬,环保政策收紧叠加非洲猪瘟大范围爆发,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加速去化,猪价一路涨至2019年10月份的40元/kg。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范围内交运管制导致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但伴随非瘟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叠加各地支持复产的政策推出,生猪产能迅速恢复,猪价震荡下行,从2021年1月的36元/kg一路下跌至2022年2月的12元/kg。2021年,温氏股份合计销售肉猪1321.74万头,同比增长38.43%;毛猪销售均价是17.39元/公斤,同比下降48%。

 

另一方面,温氏股份生猪养殖成本过高

 

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测算,2020年温氏股份生猪完全成本在26.2元/公斤左右,较“非瘟”前提高约14.3元/公斤,较牧原股份高约10.4元/公斤,2021年一季度为30.7 元/公斤,基本是上市猪企里最高的。

 

为何温氏股份2021年养猪成本如此高企?

 

温氏股份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新兴县簕竹鸡场。1993年7月26日,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设立。1997年,温氏股份把养鸡模式套用养猪,率先采用"公司+农户"模式。

 

这一模式下,农户无需承担饲料、仔猪、疫苗等费用;公司则无需承担猪舍等固定资产投入,能够实现快速扩张。1999年-2019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从8万头增长至1853万头,一直领先市场,被冠以“养猪大王”的称号。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局势却在2020年发生了逆转。2020年,温氏生猪出栏仅有955万头,被牧原股份反超。

 

2018年8月非洲猪瘟全面暴发,复杂的外部疫情环境和模式问题,使得温氏股份的防疫压力大幅加剧,由此倒逼其采用了哈兽研研发的疫苗,但疫苗发生变异导致疫苗毒出现,基本摧毁了温氏股份的核心种族群体,使其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

 

能繁母猪的骤降,也大幅增加了温氏股份猪场的折旧成本。同时,为了提高产能利用率,温氏股份只能高价外购能繁母猪和仔猪来稳定生产规模(当时市场供应不足,能繁母猪和仔猪的价格均处于市场高位),但猪价下降带来高额的资产减值。财报数据显示,温氏股份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初步计提了减值准备约20亿元。

 

此外,出栏量减少也使得温氏股份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其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总部费用摊销等固定成本都有所提升,叠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由此推高了其完全成本。

 

在财务报表的直观体现是,2021年,温氏股份毛亏损率为8.32%,归母净亏损134.04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由此可见,“公司+农户”模式在“非瘟”中的防疫压力剧增是温氏2021年出现深度亏损的起因

 

“公司+农户”不再是主流模式


规模化生猪养殖主要包括“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也是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分别代表的两种最典型的商业模式。

 

在非洲猪瘟之前,“公司+农户”模式一直是业界主流模式,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一是该模式符合商业扩张逻辑;二是政策引导方向。

 

而自繁自养模式较重,扩张缓慢。这一模式下,牧原股份需要自建标准化养殖厂,自聘养殖厂负责人、技术人员、养殖工人,前期资本投入高,资产折旧多。持续的资金投入导致牧原股份的资本性开支从2013年的6.5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51.22亿元,七年CAGR达82.98%。

 

虽然温氏股份晚于牧原股份5年才开始养猪,但前者在出栏规模上很快就赶超了后者。

 

但全面爆发的“非瘟”凸显了自繁自养模式的优势——过程可控,具备管理标准化特征,抗风险能力较强。同时,也进一步放大了“公司+农户”模式的问题——管理难度大、风控能力弱。受“非瘟”影响,部分“公司+农户”生猪养殖场安全防控较差,损失惨重。

 

这让市场重新审视并认可了“自繁自养”模式,原本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的诸多猪企业开始向自繁自养模式靠拢。

 

经历过较大打击后,温氏股份也开始调整经营模式,从“公司+农户”模式逐渐发展成“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目前正升级“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在保证合作农户总体效益的前提下,温氏股份进一步降低其总体养殖成本。

 

此外,自2021年5月,温氏股份就已停止外购仔猪,外购仔猪于同年11月基本出栏完毕。

 

2021年年底,温氏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下降至17.4元/公斤。温氏股份也在调研会上透露,2022年1月份完全成本为16-17元/公斤,符合公司前期预期。

 

成本降低,困境反转在即?


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测算,2017年,温氏股份商品肉猪完全成本约11.9 元/公斤,仅略高于牧原股份(11.35元/公斤),但领先行业内其他猪企1-2元/公斤。

 

考虑到生猪养殖行业具备规模不经济的特性,以及温氏股份采取的“公司+农户”模式通过给付代养费的方式部分让利给农户,意味着温氏股份在“非瘟”前的生猪养殖成本极具竞争力,即存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且从经营情况看,2021年二季度开始温氏股份已经走出经营底部,其经营活动活动现金流净额在三、四季度转正。2021年底,温氏股份高性能能繁母猪约100万头,预计2022年达到140万头,2022年生猪出栏量目标为1800万头左右。

 

可见,温氏股份成本和出栏量已然得到改善,但问题是,在饲料成本上行、生猪价格低迷的背景下,温氏股份生猪出栏越多,亏损越多,这也直接加大了其现金流压力

 

截至2021年末,温氏股份账面资金(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累计115.59亿元,能覆盖85.29亿元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

 

但目前行业产能尚未完全出清,未来行情走势主要看产能去化的时间长度和深度。乐观估计,2022年三季度后猪价有可能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悲观估计,2023年猪价才能迎来反转。此轮磨底周期越长,温氏股份的现金流压力越大。

 

长江证券研究所通过对经营性现金流进行测算:温氏股份2022年出栏量目标为1800万头左右(体重115公斤),养猪综合成本目标为16-17元/公斤。如果按照生猪均价12元/公斤,现金成本16.5元/公斤的悲观预期,温氏股份2022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3.15亿元。

 

如果融资不顺利,温氏股份或许会通过售卖仔猪、肉猪、母猪及其他资产等多种方式, 增加资金回流,减少饲料原料消耗带来的资金支出。但由于母猪恢复周期较长,难度较大,此举虽然能缓解资金压力,但会影响产能扩张速度,从而造成其经营规模萎缩

 

至于温氏股份能否实现边际改善,建议投资者跟踪以下指标:

 

(1)能繁母猪月度环比下降幅度,如果4月下降幅度在0.5%以内,市场恐慌情绪会爆发,投资者要谨慎风险;如果二季度能繁母猪的环比下降幅度在3.1%以上,则可以择时布局;

(2)温氏股份的月度经营数据,包括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和生猪养殖成本变化;

(3)温氏股份的现金流状况,融资进展等。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