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投资动力电池要看到这五大关键|Q4策略会
2022-10-08 14:52

投资动力电池要看到这五大关键|Q4策略会

文章所属专栏 活动实录

妙投注:在9月28日妙投Q4季度策略会上,我们进行了8小时超长直播,邀请了10位行业专家,探讨了当前的市场发展与前景,为投资者四季度的投资方向提供参考。


本文为策略会其中一环节的精编文字稿。本场为主题演讲环节,邀请跃为资本副总裁、新能源组负责人李云鹏先生,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做分享。



查看策略会直播原视频请移步妙投APP的【解读-推荐-直播-查看更多】(点此直接观看本场嘉宾演讲),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领取嘉宾演讲PPT。


新能源车产业链这个话题很大。今天,核心围绕着动力电池这个方向跟大家交流一下现在一级市场的一些看法状态,以及从我们视角下看到的产业链当中的一些变革和这个方向。

 

之所以选择动力电池,因为它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不仅直接关系到续航以及安全性,而且也整个影响着整个电动车的寿命和购车成本。同时,随着整个新能源车的全球化发展,对整个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近一年时间,动力电池产品和技术能力确实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产业的变动也会非常的大,比如今年欣旺达汽车电池业务的分拆上市,可以算得上是今年上半年一级市场的一个年度性项目。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今天,对多维度得来梳理产业链,希望能给咱们行业当中的伙伴带来一些这些收获和思考。

 

总体上来看的话,其实为缓解动力电池给电动车带来的相关的焦虑,整个锂电产业链的都是围绕着四个点在做能力提升:提高能量密度,提高它的安全性,降低里程焦虑和低成本。

 

在Q3到Q4过程当中的话,对于我们从一级市场的角度,其实看到了以下几个关键词:

 

第一,头部集中,这一趋势正在进一步地显化。我们预计在可能未来的大概三年左右,头部集中化就会有非常明显的结果。

第二,供需错配

第三,主机厂的在往这个方向进行全产链布局。

第四,电池回收,在今年一整年这个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投资热点,这部分其实也是在之前给大家做过一些专题的一个分享,但是这一侧上面其实也是非常典型的现在的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我今天也会简单再提一下这个点。

第五,警惕产能过剩,这个其实就是在刚刚其实大的这4个核心点之下的话,给大家提示一点风险,因为现在各厂扩增的话其实都太过于明显了。

 

第一个关键词:头部集中

 

整个全球动力市场来看,其实在国家维度是非常集中的,就咱们中日韩三国。宁德时代和LG,分别得益于咱们中国的本土市场和欧美市场的需求,连续多年据了全球出货量前二的位置,双寡头的格局已经非常稳定,二者市场份额加在一起的话,占全球层面其实已经达到了50%。

 

而且从未来估值来看的话,宁德时代和LG这样的一个领先优势其实还会继续的保持。未来整个动力电池的大格局,基本就会分为这样的一个梯队队形:第一梯队是宁德时代和LG,往下的话其实就是三星、松下、SK,然后还有像比亚迪、国轩、蜂巢我们这些比较智能强的企业。

 

在上市公司里,大家可能比较关注比亚迪,那我们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其实会非常关注中航锂电,也就是中创新航10月份左右在港股上市,它的一个估值表现。

 

第二个关键词:供需错配

 

从产业端其实非常明显能感受到电动车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挺超预期的表现,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面对着动力电池的供需错配,再加上今年全球疫情叠加俄乌爆发冲突影响,导致供需错配,对上游原材料和正极材料的影响其实非常的巨大。

 

就像是正极材料当中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以及镍,这三个材料体现得是非常明显。我们看看大宗商品相关的数据,甚至不用拉到2021年,对比20222年1月初到8月底的变化,氢氧化锂和碳酸锂其实分别增长了有110%和75%,尤其是锂价重新回到了50万/吨,这样的一个上游的材料的价格,使得价格直接体现到了三元锂等主流电池的升级材料上面。正极材料的价格上面分别增长了30%~47%之间这样一个数字。

 

然后大家就能感受到这个价格压力其实是在逐级地往下传导。大家能在终端感受到不少车企其实已经经历了多轮的价格上调,包括像特斯拉、小鹏,零跑,尤其零跑,它t03那款车平均售价涨幅应该在2万块钱左右。就是,车场车厂不得不把这个价格往下去传导了。

 

随着这一波涨价,行业当然也是有点担心的。涨价会影响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终端销量,但是同时考虑到现在近期油价同时上涨,以及今年是补贴的最后期限,所以涨价的影响其实有一定的对冲。我们来看今年1~8月份新能源车的整体销量来看的话,影响确实也还好。不过价格的影响因素,已经非常明显的影响到了下游主机厂的一些行为动作,甚至催生出了动力电池回收这样的一个行业。

 

第三个关键词:全产业链布局

 

刚刚聊到动力电池涨价,电池涨价其实相当是给了整个电动车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这促使很多的主机厂开始想要入局去做动力电池这个事情。因为它的整个价值占比能达到40%,在三电系统当中也是它占比量最高。

 

为了更多地掌握电池主动权,整车厂其实非常有动力去推动各种资源来做动力电池,这个趋势在今年其实非常明显,比如说大众入股了国轩,目前在国轩高科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6%,成为后者实质上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就是吉利,和欣旺达合资建厂,大众和奔驰也分别在做自主研发。广汽也在八月份分别公布了两项很直接的对外投资,一个是投资109亿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第二,同意旗下参股的公司去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快速推动量产。

 

我们也发现,其实多家的主流整车厂已经基本就是形成了从原材料到动力电池研发,再到生产制造端,以及电池回收的全产业布局。

 

相对来说,海外的主机厂它的布局其实会更加的超前一些。国内的像比亚迪、上汽、广汽这类的机构,在各个环节都通过投资或者自由体系孵化来去做这个事情。但是海外,比如大众这边,虽然说它电动化推的并不算是特别的快,但是围绕电动化的相关的布局其实非常多。

 

比如在原材料方面,其实大众已经深入布局的镍和钴,还有三元锂这些电池核心材料,而在电池开发这个方面,大量推出标准化的方形电芯应用,就是磷酸铁锂加高锰加三元里,固态电池4种材料。这个完全走在整个电池研发方向的前列,甚至是激进的。官方公告表示,希望在2030年,它旗下搭载的80%的车型用到这4款电池。同时在欧洲,它也是要在2030年建好240g瓦时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产能数量其实说实话已经非常高了,因为我们国内的电池动力电池出货量,去年的数字其实也没有比这个数字高太多,这已经算是非常激进的预期。

 

国内代表比亚迪,它在原材料这边,已经拥有了青海和西藏两个非常重要的盐湖提锂资源基地,并且还在通过外购的形式进一步扩充,以及通过旗下的动力电池回收和仓储子公司来进行电池回收。同时,它自己本身也是非常好的电池企业,刀片电池其实非常出名,在电池回收这方向,比亚迪已经在国内设了大概40多个网点,覆盖了就整个华东和华南,以及它在西北这边的生产基地去做这样一个从原材料到电池回收,再到整个电池生产过程以及延伸到电池制造,甚至说整车制造以及整车制造当中需要的这些芯片制造,比亚迪都有全系布局。

 

大家能明显感觉到当车企去往这个方向布局的时候,其实资本市场上的反应也是非常的明显。红利在向电池这一侧的上游或者是材料侧去倾斜。所以就我们判断下来的话,一方面电池这些企业当中的话,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的深化,产业一体布局化会是一个大趋势。第二,就是整车厂其实也会变成一个下游去布局的核心玩家和主要势力,所以在这些多方因素的促使之下,市场一定会进一步的体制扩容,行业景气度也会进一步的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在这个时间点我们能在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这些领域看到很多的跨界投资者身影。大家其实要核心去关注到一些这个方向当中布局的电池材料。比如说我们要去看电池正极材料的话,那么优先去看有磷酸锰铁里这方面布局的,以及比如说我们去看一些三元的电池厂或者是正极材料厂,你的优先去看它是否有一些高镍的产品或者这方面的研发,因为这两方面都是处在一个产业革新和格局当中更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甚至在一级市场当中也有很多的这些设备制造型公司以及他们的正极材料提供公司,非常能明显的看到更下游对他们的这种材料需求的提升。

 

第四个关键词:电池回收


注:关于动力电池回收,详情可参看此前嘉宾的分享纪要,《动力电池回收,专家分享纪要(上)》、《动力电池回收,专家分享纪要(上)》,点击回看。

 

电池回收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相当大的热点?一方面确实到了回收和报废周期的起始点了,是我们大家可能基本都有一个共识,从2020年国内逐步进入了电池退役的一个时间点,然后随着我们保有量逐渐的提升,到2025年会变成一个爆发起来真正关键时间点。而现在这样的一个上游材料价格的提升,非常明显地催生了电力电池回收的再利用。

 

像今年一季度就是宁德自己披露,今年旗下邦普公司一个季度的时间就回收了2万多吨的废旧电池,这个体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然后他这些回收电池又生产出了1.8万吨的电池前驱体,这就意味着什么?这2万吨的对应的1.8万吨的电池前驱体,它不需要再通过前端的可能像赣锋锂业这些企业去采购。回收是帮它实现上游材料端大幅减成本的手段。

 

这里面的话里面的最重要的材料其实就是近期涨价涨得非常凶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这些回收效率在宁德的前置布局下(因为宁德的邦普公司做这个事情非常长时间了,然后16年他把邦普控股之后,其实更进一步的帮他在做全产业的革新以及一体化的操作),它的整个金属回收效率都做到了90%以上,所以这部分所有产品都可以高度去服用,而本身也是在宁德体系之下,所以就这块,邦普其实贡献了非常大的一些收入和成本的。

 

在回收端也稍微提一下一些外资厂的布局。

 

像大众这边它整个电池回收工厂现在已经投入使用,工厂就是在斯萨尔斯特,他采用了非常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去做回收。年回收能力对外披露的数据是做1200吨,这个回收体量相较于国内,整体上是比较小的,但是它是作为一个大众这样一个全球级的整车厂,对于电池回收这样的一个态度,就是明显已经开始下场布局了。

 

另外,从供需这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当下会有这样一个错配,以及为什么大家如此看重电池回收?其实核心上来讲的话,就是当下的锂加工能力没有跟上现代电池和电池材料的这样一个爆发式的需求增长。

 

电池和重力材料一般的产能的扩展周期大概是12~18个月,但是锂矿的开采周期你只要扩的话,它的设备它的运营至少就是持续到3~5年,然后卤水提锂的话更长需要做5~8年时间,就供需的周期上面这么大的错配导致即使现在上游价格提得这么高,但是在矿石料这一端的话,他的公司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去匹配这个需求,所以大家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这些废旧电上。然后进一步,随着整个咱们新能源车趋向爆发式增长,叠加着现在的大概能感受到一个趋势,现在全系的电动化就变得非常明显。

 

第五个关键词:警惕产能过剩

 

在说了四个积极的关键词后,最后一个点,给大家提供一些理性的东西,就是:一定要警惕产能过剩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我国的十大电池厂扩产基本都是就10G瓦时起步。比如说中航锂电最新的这样一个江门的新厂,它甚至在新厂规划当中直接对外披露上到50G瓦时。其实非常可怕,50g瓦时是什么概念?在去年的装机量数字来看的话,只有宁德一家公司的实际装机量超过这个数字。

 

在大规模投资过程当中的话,其实我们一定要千万小心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这样一个风险。因为当前动力电池的大部分的环节都其实多多少少会存在这种低端的供给过剩的风险。而从产量的供应安全角度来讲的话,各环节的布局和提前技术储备是有必要的。

 

动力电池企业如果就是没有独特的技术,然后成本又缺乏竞争力,有些产能其实是很尴尬,因为它不像是整车厂的一些产线,它是可以共享的,电池的产能过剩,尤其是低端产能过剩,一旦真的出现,那么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