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2023年酒店板块能迎来爆发吗?| 行研
2023-01-04 09:00

2023年酒店板块能迎来爆发吗?|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47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核心看点:

  1. 疫情三年源于市占率集中的逻辑,酒店龙头的股价已经大涨;在管控放开后第一波上涨源于情绪推动,后续增长大概率来自经营实际修复,即赚确定性业绩的钱;

  2. 后疫情时代重点发展经济,消费者需求逐步恢复,酒店业或将随之呈上升趋势;且叠加供给侧出清、结构升级等,2023年有望“量价齐升”,步入上升通道;

  3. 中国酒店三巨头中锦江规模最大、华住各项经营数据仍保持领先从而享受更高市值,首旅则需努力拉近与前两者的差距;

  4. 酒店龙头股当前已处于较高点位,建议保持关注。


“新十条”发布后,消费者出游热情被点燃;第一波疫情高峰过去,元旦出游旺季高星酒店预订量环比增超7成,这些传导至资本市场,推动酒店板块延续了近一个多月的上涨趋势。

 

第一波酒店板块反弹主要来自情绪面,投资者认为疫情管控放开后,酒店业会出现困境反转。但涨了一个来月,很多个股的估值已不低,2023年是否能迎来爆发?未来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以及有哪些个股值得关注?


爆发的可能性与未来增长动力


事实上在疫情三年间,中国酒店业龙头如锦江、华住等,其经营和股价走出了截然不同两条曲线,这边业绩仍在亏损,那边股价却再创新高,至今股价甚至已翻倍。这与它们在疫情之下逆市扩张,加速提高市占率有关,资本市场也充分认可疫情加速酒店龙头市占率集中的逻辑。

 

这导致疫情管控放开后,相比餐饮等被极度压制的板块大幅反弹,酒店板块的上涨显得有些温吞。

 

且在旅游消费第一波热情释放,及投资者押注反转利好兑现后,酒店板块之后的增长大概率来自经营实际修复,即赚确定性业绩的钱。

 

那么2023年酒店板块是否能爆发就要看酒店业绩能否猛增。

 

参考国外,在放开后最快恢复的是餐饮,其次是酒店,周期在半年左右。落到国内,虽然Q1有元旦和春节出游旺季,但疫情会时不时抑制消费者出行需求,从而影响酒店业绩,预计到暑假才能真正复苏。

 

而就国内酒店业来说,疫情后也站在新周期的起点。

 

从供需角度来看,酒店前期筹备资金投入较高、建设时间较长,且退出限制较大,因此行业供给增速较为可控;整个酒店行业较长时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其供需差主要取决于需求端波动。而酒店需求明显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从而导致酒店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后疫情时代全社会重点重新回归经济,消费者需求逐步恢复,酒店业理应跟随呈上升趋势,尤其疫情后还有些新的变化:

 

1、供给端:疫情三年加速淘汰了中小酒店,尤其是单体酒店,这使得整个行业的连锁化率有所提升,行业龙头有望提高市占率而受益。

 

2021年全国酒店比2019年少8.6万家,客房总数共减少415.1万间;2022年较2020年又减少2.7万家。2021年我国酒店连锁化率已经提升至35%,有望在2025年达到38%。

 

 

2、需求端:参考海外酒店需求端在释放后带动ADR(日平均房价)领先于OCC(实际售出客房数量/可售房数量)率先恢复;待入住率恢复至一定程度,将带动酒店实现“量价齐增”;

 

截止2022年12月10日这周,中国酒店业RevPAR(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环比小幅回升3.4%;度假休闲需求领先商旅需求修复,一线城市商旅需求恢复好于二线城市。

 

3、结构升级:中国中等收入人群为酒店业升级提供了基础,中高端酒店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更好,有望带动Revpar提升;

 

根据欧睿数据,到2026年中国酒店业市场规模将达10518亿元(2020-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主要以产品中高端化升级带动市场规模扩容。

 

从经营数据来看酒店业也站到新的周期起点。2022年Q3,A股酒店板块营收总额为53.8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5.6%,边际持续改善趋势较为明显;且出现了单季扣非归母净利自去年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综合来看,酒店业供给端出清,结合需求端复苏,2023年有望“量价齐升”,重新步入上升通道。


锦江华住首旅哪家更优秀?


酒店业中长期向好,板块中龙头逆市扩张提升市场份额、修复基本面,这也给股价留下一定的弹性空间。中国酒店业三巨头分别是锦江酒店、华住集团和首旅酒店,它们在疫情期间均进行了扩张,CR3由2018年的37.80%上升至2021年的48.14%,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

 

就规模来看,锦江酒店最大,其次是华住,首旅近两年呈追赶姿势

 

锦江酒店截至2022年Q3开业酒店数量11251家,储备酒店超过4000家;近两年净增酒店中中高端酒店数量占比均在90%+。

 

华住发布“千城万店”计划,截至2022年Q3有8276家在营酒店,Q3新开业酒店429家,新签约酒店有一半以上来自下沉市场。 

 

首旅酒店则以轻管理酒店的模式扩张,2021年新开店1417家,截至2022年Q3共计运营或管理全国5888家酒店;直营门店占11.9%(比锦江华住高),储备店达到2046家。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就经营业绩来看,锦江华住Q3已有好转迹象,首旅盈利情况仍不佳:

 

锦江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80.94亿元,同比下滑3.06%;归母净利0.42亿元,同比下滑56.71%;但Q3单季营收30.52亿元,归母净利1.60亿元,同比增长73.54%,扭转上半年亏损。 

 

华住Q3营收40.9亿元,同比增长16.2%;整体营业利润达到5亿元,同比、环比均有大幅改善;经调整EBITDA为4.91亿元,同比增长27.53%。

 

但首旅酒店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8.38亿元,同比下降18.79%;实现归母净利-3.3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3.96亿元;Q3单季实现营收15.07亿元,同比下降4.72%;实现归母净利0.53亿元,同比下降11.64%,扣非归母净利0.39亿元,同比下降12.10%。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再来看酒店业最核心的指标RevPAR,

 

锦江2022年Q3整体的RevPAR为135.95元,恢复为2019年同期的80.4%,ADR为224.23元,OCC为60.63%;细分的话,中端酒店RevPAR为2019年同期的75.7%,经济型酒店RevPAR为2019年同期的67.15%。

 

Q3华住中国RevPAR为193元,同比增长9.1%,恢复至2019年的90%;ADR达到254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4%,OCC达到76%,同比增长4.2%。

 

首旅的2022年Q3首旅整体RevPAR为116元,同比下降5.9%,恢复至疫前67%;ADR为192元,同比下降 4.0%,OCC为60.5%,同比下降1.2%。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综合来看,这三家中虽然锦江规模最大,但华住凭借更优秀的经营表现获得了更高市值;而首旅与两者的差距却有点拉大。

 

原因简单来说,酒店营收增长主要来自规模扩张;相比自营,加盟的重要性愈发重要。三家酒店中首旅酒店的自营占比更高,而其轻加盟面对的是70间房间以下的单体或小连锁酒店,虽其自己说这种模式的综合收益率能达到7.5%,但这块市场的盈利模式未能很好跑通。

 

另外,酒店市场增量还来自结构升级(中高端)和海外市场。海外市场锦江和华住已有激进布局,首旅境外仅1家酒店;对比锦江(中高端酒店占比2022年Q3已提升至54.98%)和华住(在营酒店中中高端占比41.5%,待开业酒店中中高端占比达58.3%),首旅Q3中高端占比25.4%,显然还有不少追赶的空间。


都已经涨过,后续还可关注谁?


后疫情时代,各家酒店经营上有“量价齐增”的红利,但其实股价均已在高位,还有多少增长空间需要仔细考量。

 

假设2023年年底各家酒店的关键指标(RevPAR等)能恢复到2019年平均水平,则锦江加盟与自营部分营收约能达到130亿元,按照整体毛利率39.65%,费用率31.26%来计算,则2023年至少有20亿净利产生。根据多家券商给到的PE值,折中采用30倍,则锦江对应的估值为600亿元,当前其市值已达618.2亿元(1月3日),暂时不在击球区

 

根据华住给出的Q4业绩指引,预计其中国业务RevPAR的恢复可能在70%到75%之间;收入将较2021年Q4增长7%至11%,或下降1%至5%(不计入 DH)。可见,短期内对于华住业绩恢复的持续性不宜过度乐观。考虑到近期华住的股价已大幅上涨,短期投资有一定风险

 

首旅酒店直营门店以10%+的数量(700+)占比贡献了超7成的营收,从过往扩张情况来看,未来直营店的总量很可能不升反降,经济型直营店数量继续减少,中高端直营店数量略有增加;直营店固定成本不变,经济恢复后盈利应该具有更高弹性。

 

由于首旅业绩恢复较慢,假设2024年RevPAR能回到2019年水平,则直营收入可达到50亿左右,加盟营收预计可达40亿元,加上比较稳定的景区业务营收5亿左右,其营收预计在百亿左右;在门店结构改善、轻资产占比提高、总部降本增效的作用下其归母净利润率或将高于疫情前水平。

 

根据以上估算,首旅酒店从2022年到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或可达44%。若按照疫情前首旅酒店的毛利率水平(90%以上),整体费用率在60%左右,则其2024年盈利预计在20亿左右,若采用多家券商给到的不到20倍PE,其市值400亿为上限。

 

不过由于首旅产品结构和区域分等问题,其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营恢复情况落后于锦江华住,这也压制了其估值提升。若首旅后续在往中高端和下沉市场发展不顺,业绩无法按上述估算得到提振,则其当前估值已处于高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