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姬老板(ID:falanxiqs),作者:姬老板,原文标题:《一口气赎回了200亿,同业的爱从来都是有代价的》,头图:视觉中国
2022年四季度,权益资产的表现还算不错,好运延续到了2023年1月,截至1月31日,上证指数全月上涨5.39%,创下2010年以来最强开局。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月涨幅分别为8.94%和9.97%。
权益市场红红火火,我看见朋友圈的有私募开始刷牛市了,讲真,我都麻了,牛市不牛市重要吗,反正权益我永远满仓,永远热泪盈眶。倒是最近关注度更多的是债券市场。
从去年4季度的“债灾”后,我都在密切关注债市情况及相关基金的收益/规模,来,给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享。
一、银行理财替代,并不那么好当
债券基金规模在四季度环比下滑了7.69%,是大类品种中降幅最大的。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在四季度确实比较难受。我们再看看具体单品的情况。
1、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作为去年冲销量的利器,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2022年的网红产品,当初诞生的定位就是“货基替代”、“现金管理神器”,但现在咋样了呢?我挑了成立日在20220930之前的基金,看看他们的份额变化情况。
尽管四季度整体来说都没亏钱,但持有中的回撤对于投资者和客户经理来说都很难受。而在债灾环境中,回撤控制的好就会有嘉奖。比如份额增加第一名的国泰,他们家在债市动荡的那一周,是唯一保持正收益的产品。业绩好了,宣传跟上,钱自然就流过来了,这规模蹭蹭蹭的上涨。
另外,虽然我经常没事点名下鹏华,但U1S1他们的债还不真是不错,万家表现也可圈可点,永赢的成立日稍晚,还需要再观察一下。我又拉了净赎回较多的同业存单基金,发现基金大厂也不一定靠得住,瞧这名单中,好几只都是大厂的。
2、债券型基金
再看看债基。债基机构很爱买,但机构买的多同时也意味着他们要绝情起来,那不是拔X无情而是直接捅你一刀。
比如华夏鼎茂A、博时富瑞纯债A这两只机构持有比例较高的债基,因为去年那波回撤,于是单季度直接被赎回超200亿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可能是我国中等偏上发展水平的一个县全年的GDP吧。
更有意思的是,人家业绩很差吗?也不是,比如博时富瑞纯债A,长期业绩不错,持仓正常没有踩雷,画风也比较谨慎。
但能咋地?同业之间根本没有惺惺相惜的爱,眼里只有钱,上次那一波回调,有52只FOF基金选择了跑路,剩下20位站在那左右为难。
除了这两只,还有基金机构的60多亿资金划走,就只剩35314.25元,应该比大家账户里的钱还少,就只等清盘了。所以为了更有实操性点,我挑选了2022年中报机构投资者占比小于50%的基金。
在规模增幅TOP10的图中,我想说一下王亚洲。他这两年的规模增长迅猛。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他的策略比较有意思,会加入国债期货模型(听朋友说的,我自己不是太懂,留言有同业的话求补充)。其次是他的产品之前接入互联网平台,特别是支付宝,对于回撤的要求极高。
这就让他的这只债基在四季度依然高歌猛进。
天弘弘择短债也表现不错。话说今天在支付宝上领红包,还看到有推荐,大概率支付宝对它的回撤也有要求。另外,鹏华丰尚这只产品比较有意思,虽然四季度跌了不少,但是规模蹭蹭涨,事出反常必有妖,回头等出了年报我再细细分析一番。
债基排后面的就更惨烈了,而且不乏名将。其中财通资管的两只产品上榜,这规模降幅都影响了基金公司排名。但从季度回报来说,貌似也没那么差。
另外我们还看到张清华、马龙等老将的明星产品份额也下降了不少。
对于纯债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等,我的感受就是买这类基金的都是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的,而不少基金公司在渠道的宣传都是什么银行理财替代、货币基金替代等,让人感觉不太会亏钱,所以当波动来临,很多人就经受不了这样的波动,也不管后面有没有未来,管理人做的到底好不好了,先跑为敬。
二、理财赎回压力对债市冲击还有多大
2022年债市的这轮大调整可能是不少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继P2P爆雷潮后的新一轮创伤期。
目前还持有债的人,心情估计不会和股一样好,甚至还会有点担心债市会不会再来一波调整。
其实是会有一点点余震,但不会有特别强烈的冲击。第一在于随着股市转好+债市企稳,目前银行理财的破净率逆转,由12月23日的24.3%降为13.8%(截至1月20日),净值往上后,负债端算是先稳住了。
而根据广发固收团队预测,对于接下来理财产品到期对债市的冲击来说,定开型理财产品,由于产品始终存续,定期打开,因而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期限错配等,导致其打开之时容易对债市形成负反馈影响。
所以银行理财的赎回压力,或许对债市仍有冲击,不过很难再出现2022年12月那样大的调整幅度,那么对于大家来说,那一波调整没有跑的,要是不急用钱的话,切换其实也没啥意义了。
最后发自肺腑的再唠叨几句:
1、我很少说纯债或者短债一方面是对这类产品不太感冒,因为这类基金是典型的“长长长长期持有”,而且一旦有了较大回撤(大于1.5%)修复起来的时间就比较漫长了,对于资金量不大的普通人来说,其实真没必要。
2、有段时间基金想抢银行的客源,和银行理财较劲的厉害,什么虎狼之词都敢说,说纯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货币替代”“现金管理”,结果买的后,发现尼玛的还是要亏钱的。其实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亏钱不怕,怕的是根本没搞懂或者误导买了产品而导致的亏钱,这种哑巴亏是真的窝火。
3、不要以为机构持有比例越高越好,通过本次的巨额赎回你就真的要相信,要说无情,没人比的过他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姬老板(ID:falanxiqs),作者:姬老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