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姬老板(ID:falanxiqs),作者:姬老板,原文标题:《兴全基金到底还有多久老本可吃?》,头图:视觉中国
兴全的营销一向比较低调,但要做起来,就和老房子着火似的,不可救药。
也不能怪我这么说,最近打开支付宝,这几个字硕大的出现。
我还以为是支付宝做的什么白皮书,还饶有兴趣的点看打算看看有什么研究成果,结果简直就是标题党!
标题党就算了,误导能力也是一流:
“一只靠谱的基金”,“为持续超越市场而生”-----一只FOF基金,给极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引导这样的产品,是不是有点不妥?
在财富页面,换了种套路,消费、科技、医药,一键打包-----到底基金这词是有多埋汰,所以才用的是“方案”?
实际上,也就中证偏股基金指数的收益。
更绝的是,买完别的基金,占据屏幕的大图还是它。
此外,这只基金明明是双基金经理,结果出来营销的只有林国怀,所以丁凯琳,不配拥有姓名?
这么凶残的营销,不知道兴全这一把烧了多少钱?但我听说,貌似转化不高,效果不好,出师不利。
讲真,兴全这一波用力过猛的营销,是令人有些不舒服,但在我心中还是有滤镜在的,不好意思过于攻击它。
不过比起他们这波让人体验不算太好的营销,我更想问的是,兴全现在还是那个“小而美”吗?
一、杨东时期的“精品策略”
不乱发基金、不做ETF、用超额业绩来吸引投资者,这种最大限度实现资管本质的做法,让兴全基金在业内一直被当成“清流”模板来崇拜。
这种模式和兴全创始人杨东有莫大的关系。
2007年,杨东不仅自己公开喊话劝投资者赎回基金。
而且兴全旗下多只权益类基金也宣布暂停申购。还有不少权益类基金在二季度报告中示警,比如兴全全球视野二季度报告显示:
2007年三季度报中继续示警:
因为兴全的这一集体行动,使得兴全基金被很多基民称为“最有良心的基金公司”数年。
但这并非巧合,创始人杨东本身就是投资奇才,1996年杨东作为证券自营业务的负责人,通过交易10年期的“696”国债,为直营投资赚了1个多亿。不仅如此,他曾在1992年到2001年连续十年间,他为兴业证券自营部门创造了持续盈利、无一年亏损的辉煌战绩。
投资能力彪悍,三观也特别正,他说"基金公司依靠渠道刺激规模是毫无意义的,依靠业绩带动的有机增长才是自己追求的。"所以才会有杨东时代的兴全,平均每年只发行1.4只基金的“克制”,才会有他在高位高喊风险。
我们以为这个举动很难很复杂,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说:“提示风险其实没什么复杂的,我们做基金管理人的,最怕被客户骂,我觉得事先提醒持有人,起码是尽到管理人的责任了。
而且那种时候的气氛,你根本没必要担心规模会被赎回很多,即使客户这次赎回了,以后还会回来。长远来说,对公司的发展只会有好处。当然,价值观上我们也认同即使损失掉客户,也比损失客户的金钱要强”。
正确的价值观是会通过收益回馈给基民的,截至2016年中期,兴全累计为基民带来回报476亿元,排名全行业第12名,而累计收取的管理费为52亿元,意味着兴全基金每收取1元管理费,为投资者赚取超过9元的盈利。
二、后杨东时代,和小而美渐行渐远
杨东时代,兴全是基金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存在,那时候的兴全,人才济济。不仅有“兴全五绝”,而且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在这条轨道上诞生,包括谢治宇、乔迁等。
但超豪华阵容停留在了2016年前后。
2013年新《基金法》正式施行,公募基金股权激励浪潮开启,新《基金法》规定允许公募基金公司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中欧基金抓住了这一波实现了大翻身,但兴全却错失此机遇,由此大量优秀人才出走:2014年王晓明创立兴聚投资,2015年杜昌勇开创睿郡资产,陈扬帆创立上海猛犸资产;2017年杨东设立了宁泉资产,2018年傅鹏博和东方证券陈光明共建睿远资产,2021年董承非加盟杜昌勇的睿郡资产。
后杨东时代,接棒杨东的是庄园芳。
庄园芳曾是杨东的最佳搭档,为人低调且投资和管理都很有经验丰富。但杨东始终只有一个,虽然庄园芳投资理念和杨东较为契合,且希望延续杨东的路线,但很明显,时代已不允许。
在中欧、易方达、广发高举高打大举圈地的时候,兴全要完全保持“清流”状态,那就意味着有可能被时代抛弃。
杨东走后,兴全打破了完全“精品路线”策略,开始有计划地圈地活动。从2017年-2022年,兴全基金平均一年发行6.3只基金,速度是之前的近6倍。
扩张速度加快后,兴全的规模从2016年底1111亿元增长至2022年四季度5863亿元,规模排名从21名提升至14名。
但规模提升后,业绩却开始拉胯,从海通证券评价来看,最近一年、三年、五年的业绩,均处于大型基金公司中垫底位置。
再细分来看几只爆款基,怎么说呢,只能说一般。
当然,业绩差我们可以分成几个维度来分析,比如是否是市场原因?是否是个别基金经理的原因?或者是投研团队的原因?
如果说前两项还能救的话,那最后一项就很要命了。兴全基金权益部分团灭的背后,其实原因之一就是团队“口味”高度一致,比如在股票,兴全系基金经理们投资的个股有比较多的重合。
虽然仓位和卖出时点会有不同,但因为风格过于一致,直接的后果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QQ姐和大白的基金,这净值走势基本一模一样。
三、再见了,小而美
有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说兴全基金的产品,第一是我发现兴全创造超额的能力越来越弱,第二是他们已经不再是我心目中那家“希望通过运营好现有基金获取超额收益,吸引基民的买入”的基金公司了。
现在的兴全基金很大程度上是在透支杨东时代留下来的口碑,在后杨东时代,虽然他们营销方向始终是“客户”“温情”,但我已经渐渐的感受不到兴全的独特性了,在写这篇的时候,我顺手看了一眼,除了现在高举高打卖的FOF基金,3月份兴全还会给童兰发一只混合型的基金。
童兰当前仅有一只和谢治宇合管的基金,任职回报如下。
兴全基金发展到现在,规模和品牌确实是越来越大了,但作为老粉的我,却有点难过,在我心目中,兴全基金以前做的最对的事情是“建立了和投资者正确连接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某种价值观,能够帮助投资者正确理解我们能给他们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应该回避什么、应该期待什么、不要遗憾什么。
这种连接是我对资管行业的所有的美好想象。
现在兴全有点泯然于众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方向逐步从以前的“没有先发优势就选择走精品路线,甘愿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转成了超额收益努力争取,但可遇不可求的状态。
但我无法苛责他们,现在的选择或许是他们最优的选择,因为,杨东始终只有一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姬老板(ID:falanxiqs),作者:姬老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