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5-21 10:32
Android商业模式里的真相与谎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O会员计划(ID:io_subscriptions),作者:赵赛坡,标题图来自东方IC


周一,路透社的独家消息称,Google已经暂停与华为在Android领域的合作。报道称,华为下一代安卓智能手机也将不能使用包括Play Store、Gmail和YouTube等应用程序服务。


此事引发全球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在许多人看来,Android作为一个开源免费的系统,理论上不存在所谓禁用或不禁用的问题,要搞明白这件事情,我们不妨从Google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去探讨Google如何构建了Android这颗摇钱树以及所谓“开源免费”的Android的真实面目。


Google为何开发Android?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Google本质上就是一家广告公司,这也是Google自1998年成立之后一直坚持的商业模式。即便是在2015年Google重组之后,新Google旗下的的主要业务,如下图所示,除了 Apps(就是现在云业务)外,YouTube、搜索、Android、Adsense等产品,无一不是广告展示平台或者让广告更好展示的平台。



Google的商业模式极端简单粗暴,在用户和广告商之间,在信息和广告之间,搭建了一个可以“对话”、“沟通”的桥梁。Google成为PC时代的“看门人”,用户通过Google获取信息,广告商通过Google免费或付费推广自己的广告,Google强大的技术能力,能够让用户和广告商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需求匹配,最终形成一个三赢局面。



上述商业模式也是一种网络效应Google必须触达到更多的用户,才能掌握与广告商博弈中的议价权,同时海量的用户覆盖,还能带来数据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广告匹配的精准度,这是一个无论是商业还是技术层面都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不难理解为何Google当初要千方百计进入中国,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巨大的用户规模和正在爆发的互联网广告市场,当然,我们还能领会到Google退出中国时的巨大压力,放弃这样一个巨大市场,其勇气和决心也令人敬佩。


对早期的Google来说,微软始终是一个无法摆脱的阴影。一方面,不管是推出自己的Chrome浏览器还是与各大浏览器合作推广Google搜索框,Google的核心产品必须“寄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


另一方面,随着2004年以后移动互联网大幕徐徐拉开,Google又要面临如何将自己产品融入到当时看似无敌的微软移动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之中,2003年6月,微软发布了Windows Mobile

2003,这是第一版以Windows Mobile命名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提供了键盘、图片浏览、移动版IE等多项功能,下图是采用WM 2013 Edition操作系统的HP iPAQ H6300。



为了应对新的挑战,Google在2005年做出或许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笔收购,他们买下了Android公司。


从一部手机到一个平台


一直到2006年年底,围绕Google是否会推出智能手机的传闻始终在各大媒体发酵,但当乔布斯带着“半成品”的iPhone亮相2007年的MacWorld大会,整个世界——包括Google内部的Android团队——都震惊了,这是一个在过往看似不可能的产品,但却如此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手缔造Android的安迪·鲁宾果断放弃了已经接近完成的研发方案,转而开始“借鉴”iPhone的设计理念。


由于几乎是重新开始,Android的研发被严重推迟,在外界普遍猜测Google是否需要用一个全新的智能手机品牌来回应苹果公司的产品时,Google最终在2007年11月,用一系列眼花撩乱的发布表达了Google的移动互联网策略:


  • 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使用开放免费许可证,大部分代码以Apache开源,内核部分采用GPL许可;


  • 发布第一款Android手机,由HTC代工的G1;


  • 成立开发手持设备联盟,首批成员包括HTC、LG、三星等。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Google初步具备了移动互联网Windows的雏形。


首先,Google没有涉及任何硬件生产,通过操作系统来“控制”下游硬件厂商,这也是微软在Windows上采用的策略,微软在PC市场的影响力,是与其庞大的PC硬件生产商所分不开的。


其次,Google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将Android包装为一个所谓免费开源的操作系统,试图与Windows高昂的授权模式进行区分,如上文所言,Google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触达更多用户,通过用户使用Google产品的行为来赚钱,也因此,Android所谓免费开源的模式,本质上是Google构建了一个分发Google服务的硬件产品通道。


当然,如今去复盘Android商业模式的成功,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味,但Android被成功塑造成了对抗iOS封闭系统的“特立独行者”,却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行业共识,科技博客主Ben Thompson援引风险投资人Bill Gurley的一段话,展现出在2011年整个主流科技行业是如何看待Android的:


Android, as well as Chrome and Chrome OS for that matter, are not “products” in the classic business sense. They have no plan to become their own “economic castles.” Rather they are very expensive and very aggressive “moats,” funded by the height and magnitude of Google’s castle (search advertising). Google’s aim is defensive not offensive. They are not trying to make a profit on Android or Chrome. They want to take any layer that lives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consumer and make it free (or even less than free). Because these layers are basically software products with no variable costs, this is a very viable defensive strategy. In essence, they are not just building a moat; Google is also scorching the earth for 250 miles around the outside of the castle to ensure no one can approach it. And best I can tell, they are doing a damn good job of it.


事实上,在Android发展历程里,Google从未让这个系统脱离出自己的控制。



科技媒体Ars Techinca在一篇长文里,列举了Google在过去十年如何一步步揭开“Android 开源免费”的真实面目。


Google在操作系统之外,又开发一系列属于Google的移动应用,比如音乐(如今叫Google Play Music)、键盘、相机以及短信息服务,这些所谓“Google原生应用”底层都由Google Play服务驱动,在功能和体验上都远远超过“Android原生应用”。的确,任何厂商都可以不经许可就使用Android系统,但绝大多数厂商不具备进一步优化Android应用的能力,如果要引进Google原生应用,那么必须得到Google许可才能使用。


严格控制 Android,终成摇钱树


某种意义上说,Android这个系统类似于一个毛坯房,但Google指定自己唯一物业服务商,厂商能做的,要么撸起袖子自己重新开发系统应用,比如三星,基本上开发了一圈系统应用,但对绝大多数厂商来说,只能将Google引入自己的硬件里。


为了应对Android的各种分支,Google在各个Android版本里强化Google Play Serive的功能,Arts的文章中写道:


Google's strategy with Google Play Services is to turn the "Android App Ecosystem" into the "Google Play Ecosystem" by making a developer's life as easy as possible on a Google-approved device—and as difficult as possible on a non-Google-approved device.


Ars也进一步谈到了Google对“不听话”的开发者的惩罚:


If you use any Google APIs and try to run your app on a Kindle, or any other non-Google version of AOSP: surprise! Your app is broken. Google's Android is a very high percentage of the Android market, and developers only really care about making their app easily, making it work well, and reaching a wide audience. Google APIs accomplish all that, with the side effect that your app is now dependent on the device having a Google Apps license.


这种惩罚和压力,也让Android开源分支几乎不可能运作下去,除了亚马逊这样级别的公司还在异常艰辛地维护一个分支之外,越来越多的开源分支陷入停顿,或者开始与各大手机硬件厂商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Ars将Android的开放描述为一个种“look but don't touch”的开放,或者中文理解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开放,厂商当然还可以拿来使用,但Google牢牢掌控着你使用Android的不同方式,你所能做的,除了臣服于Google设置的行为模式,别无他法。


2018年7月,欧盟向Google开出一笔高达50亿美元的巨额罚款,其理由主要包括两点:


Google 要求搭载Android的设备预装谷歌搜索和浏览器,作为使用Google Play store的条件;


为了在设备上预装搜索应用,Google向某些大型制造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付费等。


Google CEO皮查伊的官方回应中,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是对Android商业模式的挑战:


今天,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针对Android及其商业模式的竞争决定。该决定忽略了Android手机与iOS手机竞争的事实……它还忽略了Android为数千家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提供操作系统选择,以及数以百万计的Android开发者提供移动开发平台的事实......


这段话当然不假,只是说出了故事的一面而已。Google借助Android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2016年,Oracle公司曾披露了Google在Android上的收入,自2008年到2016年,Android为Google带来了31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220亿美元的利润,除了搜索广告的收入之外,Google还和苹果一样通过Google Play应用商店出售的内容和应用程序中抽取提成去赚取收入。


尾巴


由于诸多原因,Google的这套商业模式并没有在国内出现,过去几年,数不胜数的企业和产品也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形成了中国独特的Android生态,但对中国Android手机厂商而言,随着越来越多地开始在海外市场扩张,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Google始终是Android的真正控制者。


而此次华为与Google停止合作,虽然华为官方已经声明不会影响中国市场用户,但在海外市场里,尤其是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将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O会员计划(ID:io_subscriptions),作者:赵赛坡,标题图来自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