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18 11:38
A股理财图鉴:半年花1495亿,有公司豪掷30亿募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记者:彭斐、宋可嘉、汤辉、张海妮,编辑:张海妮、汤辉,实习生杨煜对本文亦有贡献


当再融资新规于今年2月落地,当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席卷大部分行业,在复杂多变的2020年上半年里,A股上市公司录得了一份1495.41亿元的理财账单。


疫情之下,在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较去年上半年下降背后,谁仍是“财大气粗”的理财新力量?谁在用募集资金买银行理财?谁又因购买理财产品程序问题而被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使用Wind统计发现,2020年上半年,认购了理财产品(仅含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理财产品)的A股481家上市公司中,超半数为中小板、创业板公司。


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披露有程序性要求,并执行事后监管。记者发现,自2001年以来,A股共有35家上市公司因购买理财产品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其中8家为国有企业,其余皆为民营企业。此外,被处罚的企业中,有20家为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 


谁热衷于买理财产品?中小创公司占比过半 


对A股上市公司来说,购买理财产品被认为是一个常规操作,不过也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热衷于投资理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公司合计为481家,涉及理财产品共3182只,累计发生金额1495.41亿元。


具体来看,在481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公司为122家,创业板公司134家;其他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包括: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公司合计207家,深交所的主板上市公司18家。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主板公司,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理财热情更高一些。在481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合计占比为53.22%。


其中,122家中小板公司购买理财产品737个,认购合同金额为327.33亿元;134家创业板公司购买理财产品954个,认购合同金额为323.19亿元。



对此,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高层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之所以青睐购买理财产品,与证券市场的再融资政策变化有关。


距离公开征求意见逾三个月后,再融资新规于今年“情人节”这天正式落地。2月14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调整涉及的相关规则”,与此同时再融资新规也一并发布。


“取消创业板定增需连续2年盈利,锁定期限缩短一半,发行价可打8折,延长批文有效期至12个月……”修订后的再融资规则,全面放宽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再融资要求,对发行条件、锁定和定价机制等进行了大松绑。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资本市场行业协会人士看来,从资金来源来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基本上来自于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其中,将部分暂时闲置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也是上市公司的常规做法。


政策松绑,直接推涨了A股市场的再融资规模。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5日,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包括增发、可转债、配股和优先股)金额合计6228.2亿元,其中增发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同期。与此同时,证监会对增发项目的审核进一步提速,仅7月份就有32家公司增发获发审委审核通过。


在上述行业协会人士看来,“募投项目不可能将资金进行一次性投入,进而会造成部分资金闲置,这些钱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买理财产品来达到钱生钱的效果”。


理财本金来自哪?超募资金是个必选项 


作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资金处理方式,除了自有资金,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也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常规操作。


山东一家正在用募集资金投资理财的上市公司的人士表示:“我们的募投项目二期还没投产,这部分钱暂时用不到,所以就买了理财产品。而且相比于银行存款利息,理财的收益相对高一点。”


不过,相比将拟用于募投项目的资金进行理财,同样来源于募集资金的另外一部分——超募资金,也是上市公司理财的另一大资金出处,这也成为一个必选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对于理财目的,上市公司一般会在公告中提到: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公司拟利用超募资金购买短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以增加公司收益。



前述行业协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股发行开始“市场化”以后,由于新股定价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超过投资项目计划实际所需资金,由此出现“超募”现象,尤其是融资政策宽松的时候,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超募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如今,超募也不仅仅出现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中。一年前,对于首批科创板企业的募资情况,安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拟融资规模为310亿元,实际募资规模达370亿元,超募6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超募2.37亿元,平均超募比例达到35%,整体超募比例约20%,发行溢价明显。超募成为科创板IPO的普遍现象。


“他们(募投项目)需要得少,但募集得多,这都是政策原因,不是他们的初衷。”在多位资本市场再融资领域的人士看来,除利用超募资金投资主业外,超募资金普遍未能摆脱众多超募资金的必选项目——投资理财。


9月11日,朗科科技(300042,SZ)发布《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及超募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公司决定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1亿元、部分超募资金6000万元,共计1.7亿元购买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对公结构性存款挂钩汇率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朗科科技自进入8月份以来,第三次发布用超募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此前,朗科科技在7、8月份分别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使用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择机购买银行短期保本理财产品的议案,决定继续使用额度不超过5.3亿元的公司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含利息和理财收益)择机购买短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政策要求,为控制风险,额度内资金只能用于购买一年以内的短期商业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不得用于证券投资,不得购买以股票及其衍生品以及无担保债券为投资标的银行理财产品。


这96家超百亿市值公司不差钱?超500亿募资买了银行理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A股2020年半年报,发现共有96家市值超百亿(市值统计时间为9月9日)的上市公司明确披露,用募集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累计发生金额超过500亿元。在这96家上市公司中,还有72家公司同时使用了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超百亿市值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时出手更为大方。在96家半年报中披露了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委托理财发生额最大的为维生素龙头企业新和成。其2020年半年报显示,新和成在委托理财方面,使用了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委托理财发生额达38.2亿元。


此外,光启技术、华数传媒等市值过百亿的上市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发生额都超过了30亿元。


不菲的资金投入也带来了可观的理财收益。新和成、光启技术、华数传媒3家公司在半年报中也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收到的理财及结构性存款收益分别达7349.18万元、1130.2万元和6545.8万元。



不过,当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积极进行理财投资,不乏其中一些公司2020年上半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


其中,今年上半年委托理财发生额达15亿元的美年健康,其同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82亿元,较去年同期由盈转亏。


对于业绩亏损,美年健康表示,受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旗下第一家体检中心于3月底开门营业,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5月、6月公司各体检中心到检人次、客单价、收入等都已逐步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部分甚至已超过历年水平,但上半年度公司总体收入、利润水平仍受到较大影响。


而上半年亏损的美年健康也在今年6月降低了未来用于进行现金管理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金额。公告显示,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6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期限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至2021年5月31日止。在此之前,美年健康可滚动使用的资金额度为不超过15亿元。


理财只要赚钱就行?35家上市公司被处罚


从收益上看,理财投资虽比银行利息要高,但出于“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考虑,上市公司在热衷于理财的同时,也必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性。


“时间一般很短,资金可能随时就得用,我们所选择的理财产品都属于短期,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都有。”华东地区一家从事畜禽养殖的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称。


不过,除了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外,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除了赚钱,还要遵守监管定下的规矩。


比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包括委托理财在内的对外投资,就被列为应披露的交易,并明确了披露的标准:“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10%以上,该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同时存在账面值和评估,以较高者作为计算数据。”在发生“提供财务资助”和“委托理财”等事项时,“应当以发生额作为计算标准,并按交易时的类型在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计算”。


事实上,在上市公司的理财投资中,单个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运用超募资金投资的品种为短期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一位山东A股公司副总裁分析称,作为上市公司,审计会进行严格把关,理财产品到期后,要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再履行程序,主要是期限,“一般是一年内,到期了必须要回来,这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


不过,除了时限要求,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上,上市公司也经常在算总账时“犯错”,并因超出标准未做披露而被“事后监管”。


以柘中股份(002346,SZ)为例,该公司2018年度使用自有资金、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累计发生额3.13亿元,超过柘中股份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0%,但柘中股份未按要求披露临时公告。2019年12月2日,柘中股份被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出具监管函。


此外,也有上市公司因为“超标”被警示。2016年1月18日,道森股份(603800,SH)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使用不超过3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期间,公司两次购买理财产品总额超过3亿元,分别超出授权额度5139万元和3500万元,但公司未及时就超额部分履行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2017年12月21日,道森股份被上交所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曾进行理财投资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向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常规业务,权限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就能通过,然后交易所进行事后监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自2001年以来,共有35家A股上市公司因购买理财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其中8家为中央或地方国有企业,其余皆为民营企业。此外,被处罚的企业中,有20家为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


也分淡旺季,上市公司理财热将重新升温? 


“理财本身的初衷也是为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因为资产闲置也就闲置了,倒不如买理财产品,带来一定收益。”在前述行业协会人士看来,处罚也基本以书面或口头警告为主,一者这种超出范围很轻,二者就是在发现问题后,能够迅速纠正,情节比较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公司因理财被处罚的违规事件,监管部门均是在事后发现,而处罚手段多为书面警示、通报批评、监管谈话等。


“这方面最多就是一个程序违规,上市公司的违规是分类别、分性质,本身钱没有跑出去,只是一种理财,理财本身的初衷也是为了上市公司的盈利。”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通过理财盈利,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在做,而从被处罚信息来看,A股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也有“淡旺季”。


事实上,闲置募集资金可买理财产品的限制,直到2012年底才正式放开。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以下简称2号要求),从政策层面放松对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的限制,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包括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2号要求出台之前,圣达莱(002473,SZ,现为ST圣莱)、深圳惠程(002168,SZ,现为惠程科技)、闽东电力(000993,SZ)、中农资源(600313,SH,现为农发种业)、金陵药业(000919,SZ)、华东医药(000963,SZ)6家公司曾因“募集资金理财不规范”被通报批评或被行政处罚。


相比于政策开闸前的谨小慎微,2012年至2019年,有29家A股公司受到处罚,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上市公司对理财的热衷。


在多位资本市场人士看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源自政策的放宽,尤其与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政策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底“闲置募集资金可买理财产品”新规出台后,上市公告购买理财产品呈暴发状态。


自2012年政策开闸,A股上市公司的理财规模连年高涨,并在2018年达到顶峰。在2018年创出峰值后,上市公司的“理财热”,在2019年出现了降温。不过,随着调整后的再融资规则于今年2月份公布实施,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热情重燃,被用来理财的资金规模可能也会水涨船高。


在一位券商策略人士看来,“最近上市公司公布的理财计划较多,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理财收益高于银行存款,这样做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今年疫情影响了部分企业的开工率,但货币流动性又比较宽松,上市公司干脆将富余现金转向理财投资”。


记者手记:疫情下热衷理财的上市公司,更应专注主业


A股上市公司不缺钱?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上半年,大量A股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收益,部分上市公司理财热情高涨,这与今年再融资新规落地、疫情影响企业开工率等情况也有关。


不过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也存在着对投资者利益损害的可能,证监会曾在2017年时强化上市公司理财的信披要求,就是旨在促进公司专注主业,防范资金“脱实向虚”。当时间来到2020年,也望热衷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在积极进行财务投资等运作的同时,做好运营规划,不要荒废了主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记者:彭斐、宋可嘉、汤辉、张海妮,编辑:张海妮、汤辉,实习生杨煜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