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22 08:51
看了AI画画,我想拔掉它的电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吞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试想在城市里,楼房的排水管相互连通,组成一个巨大的管道迷宫,而你踩着冲浪板在管道里滑行,穿梭于一个个建筑体间……


这不是现实场景,而是梦境里的画面。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画面会渐渐模糊,散成零碎的片段,最终消失在记忆之海。


Disco Diffusion生成的画作


不过现在,你可以把它们画下来——不会画画也没关系,把你的梦告诉AI就行了。


最近,一个名为“Disco Diffusion”的在线图片生成程序引发热议,有人用它绘梦,有人试图用它做设计,还有人让它再现历史上那些伟大画家的灵魂。


不少人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AI作画的强大。


AI作画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次似乎有点不一样:如果过去的AI还是一个学画的儿童,那么今天的AI就已经成长为可以叫板人类插画师的职业画手。


Instagram上的AI系统DALL-E的作品


Disco Diffusion爆火后,更多AI绘图程序也随之浮出水面。Disco Diffusion的作者Somnai所在的Midjourney、细节更加逼真的DALL-E 2、下载APP就能立刻出图的Wombo,都迎来了一大拨尝鲜者。


从技术小白到科技爱好者,纷纷加入到围观AI画画的行列,空前盛景令投注AI图像生成技术的研发者感到兴奋。


网络上出现成千上万AI生成的作品,有的人开始担忧人类艺术的命运,有的人则张开双臂拥抱未来……


梦境建筑师


除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懂代码、爱冲浪的互联网人算是Disco Diffusion的第一批玩家。


今年3月底,交互设计师过儿看到网友用AI创作的绘画作品后,突然想到用这个方式来描绘自己的梦境。


在几个小时的配置后,他在电脑里随意输入了一些字句,即得到了第一幅用Disco Diffusion生成的AI作品。


不过,这次试水的结果并不理想。


“第一次得到作品的感受其实比较失望,因为看到别人做出来的效果都很好,但是我搞出来的作品和设想有差距,还很丑。”


过儿用Disco Diffusion得到的“失败作品”之一。/受访者供图


过儿用Disco Diffusion得到的“成功作品”之一。/受访者供图


但没关系,对于人类,一幅失败的作品意味着对时间、精力以及信心的大量消耗;而对于电脑,这一切不过是跑跑程序而已——让AI另外画一幅就行。


只要不停电,你就不用担心代码会疲倦。


在不停地尝试、反复修改输入的描述后,过儿收获了不少满意的作品,而更迷人的是这个体验本身:从一个词语或句子到一幅画,这个过程似乎体现了AI的理解和构思。


人类和算法在一次次从输入到输出的互动中,正一起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在微博和Instagram,都有不少网友分享着自己用AI生成的图片。/Instagram@eighty_level


除了过儿,还有不少人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这个游戏中。在微博,不少网友都在社交媒体上持续更新自己用AI得到的图片。


博主@王二木-象仔从今年4月16日开始发布自己用Disco Diffusion生成的作品。两天后,他已经生成了500多张图片。


他选出部分AI的作品,在图片下方写上了自己输入的文字内容,一起发布在微博上。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AI能得心应手地模仿马蒂斯、卢梭等画家的风格,甚至还可以用这些图片制作视频动画。


AI用马蒂斯和卢梭的风格生成的作品。/新浪微博@王二木-象仔


这意味着,小到搭建昨夜的一个梦境、大到帮不会画画的人制作一部动画电影或游戏特效,都有可能让AI来实现。


用Disco Diffusion来得到一幅AI画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步:打开程序地址并运行程序;设置图像的基本参数,如大小、生成的图片数量、存储位置等;输入文字描述。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等待AI层层渲染出这些图片。


与此前较流行的GAN(生成对抗网络)不同,Disco Diffusion等目前流行的程序大多使用的是扩散模型,扩散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步消除噪声、添加细节的迭代过程。


AI生成图片的原理大概可以理解成一个逐步消除噪声、添加细节的迭代过程


不过,尽管Disco Diffusion免费,但使用它的门槛是你可能需要购买谷歌的云服务Google Colab(有免费时限)、最好懂一点代码,还得愿意多花点时间。


相比之下,能在手机上操作的Wombo(Dream by Wombo)更加适合普通网友:下载APP,输入词句,即刻就能得到一幅AI生成的作品。


你可以选定巴洛克、浮世绘、水彩等各种风格,每种风格下,都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作品。


输入内容:晨雾下的热带村庄(未限定风格)


输入内容:森林里,树枝连成了桥(浮世绘风格)


用户可以选择将这些图片下载下来做壁纸,甚至还可以在线购买这些画作的实物版——一幅装裱后的印刷品。


人类,被AI全面碾压?


AI的聪明程度,早就超出了大众的想象。这一点,从业者心知肚明。


2016年12月,AI围棋程序AlphaGo在相继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和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后,以神秘棋手“Master”的身份在中国弈城围棋网大杀四方,取得60连胜,手下败将包括天才围棋少年柯洁。


2017年5月,AlphaGo在正式比赛中3:0击败“人类的最后的希望”柯洁,这备受关注的一战,宣告了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对人类的全面碾压。此时,距离IBM的计算机“深蓝”首次击败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正好过去了20年。



不过,当时还是有人认为,计算机凭借精密的算法在棋界称霸,只是赢在了擅长的领域,而艺术依靠创作者的灵感、情绪,这些东西AI并不具备。但实际上,AI在艺术上的表现同样惊人。


早在1998年,一则由AI完成的故事《背叛》(Betrayal)引发关注,甚至有人把创作故事的AI布鲁特斯1型(Brutus.1)称为“硅谷海明威”。


《背叛》讲述了博士生戴夫在论文答辩现场遭到信赖的教授哈特背叛,以至于没有取得学位,而事后哈特甚至还独自为学生戴夫难过了一番的故事。


这篇短小精干又颇具讽刺意味的文章,很难看出是出自上世纪90年代的AI之手。而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能像模像样地生成各种题材的文字内容,诗歌小说统统不在话下。


琴棋书画全面发展的AI,让不少人难以接受,情况恰如摄影技术出现之时。


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看到摄影作品后,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绘画已死。此后,人类的绘画越发抽象,艺术家的目标变成了观念的突破。


而如今,连抽象画的饭碗都要被AI抢走,绘画面临又一次“死亡”。


人类连抽象画的饭碗都要被AI抢走了。这是用DALL-E 2系统生成的图像。/Instagram@openaidalle_2


关于AI作品的拷问接踵而至。这些作品是艺术吗?创造力是不是人类独有的?AI是创作者还是创作工具?


即使我们清楚,AI的本质是强大的算法,并不具备思想,但相比它们对人类的了解,人类则很难理解它们的“脑回路”。


博尔赫斯1975年的小说《沙之书》中,写了一本令主人公着迷的奇书。那本书的页码无穷无尽、无始无终,即使做笔记,也难以理解其中的规律。在一段时间的沉迷后,主人公感到难以名状的恐惧,最终放弃了这本书。


如今,AI恰如这本奇书,将无穷无尽的作品送至我们眼前。而我们也和故事主人公一样,对这超出理解、难以预料的未来感到既好奇又恐惧。


超出理解、难以预料的AI作品让我们感到既好奇又恐惧。/Instagram@openaidalle_2


不过,相比科技从业者的兴奋和评论家的悲观,设计师似乎更加务实。


在用了一段时间Disco Diffusion后,他们发现这些AI作品的细节和人像处理有许多不足,对文字的理解和识别有待提高,得到满意成品的概率和所需时间也普遍较长。总而言之,人类的后期参与仍然相当重要。


但AI的学习速度我们早已领教,功能的进化和完善不过是时间问题。AI把手伸进各个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领域,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微博上,一位设计师说:“AI不会让我失业,它大概率能让我早点下班。”


至于AI的创作到底是不是艺术?让哲学家吵去吧!


科技和传媒公司的新战场


画画的AI,不仅饱受争议,还充满了生意。


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在此前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2022年的一大重要技术趋势。


Gartner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而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


DALL-E 2系统模范达芬奇设计iPhone。/Instagram@openaidalle_2


这些AI生成的作品意味着什么?


对于内容创作者,它是无穷无尽的可商用素材和图片;对于设计从业者,它是让生产力飞跃的工具。


平面广告、服装设计、城市建模、古籍修复、影视和游戏制作……这些只是AI图片生成技术最显而易见的应用面。


在DALL-E系统上输入“牛油果形状的皮革钱包”,该系统就会通过这一指令进行数次迭代,最终生成各类图像。/ OpenAI


如今,科技和传媒巨头已经走在前列。


迪士尼试图借助AI来生成动画,提升从文字剧本到动画视频的制作效率。Netflix则用AI抽取出海量视频中更受欢迎的画面,制作成内容封面,从而降低内容搜寻难度。


谷歌、微软、特斯拉、Meta等科技公司扎堆“教AI画画”,中国企业也纷纷在AI内容生成领域下重注。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AI数字商业展望2021-2025》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AI数字商业核心支柱产业链规模将达到1853亿元,其中AI数字商业内容产业规模将达到495亿元。 


AI图像生成技术早已沉淀多年,Disco Diffusion的走红更像是AI时代全面来临的铺垫。中国本土的研发者已经隐约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从业者顺势开始宣传自家AI程序,不少年轻人则开始将AI用于画自己的头像、壁纸和同人画稿……


中国AI图像生成系统Tiamat生成的作品。/小红书@青柑普洱不甜_


那些一幅幅AI生成的华丽作品,就好像一张张通知单,告诉迟钝的我们:未来早就来了。


参考资料

[1] 承认AI“创作”的画比人类好多了,很难么?| 品玩

[2] 危险算法“达利”,开启“图片造假”新高度 | 虎嗅

[3] A Silicon Hemingway -- Artificial Author Brutus.1 Generates Betrayal By Bits | Science Daily

[4] 过去五年里,AI图像生成技术走了多远?| 36氪

[5] 生成式AI,引领AI从“换脸”到“造脸” | 中智观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吞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