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4-02-22
作为可能是全网信息密度最高的小红书运营社群,大家经常会讨论一些很有趣、很当下、跟实操强相关的问题。比如今天吴老师的困惑:
吴老师以前就是UX设计师,做东西非常漂亮。现在被迫继承家业,经营家里的门厂。
主页链接: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641ef3362a60c10cbc2db1e
吴老师的短视频做得跟电影儿似的,把门卖出花了,强烈建议大家去小红书看看。
大家先是七嘴八舌提了一些建议:
附分享群里咱们的热心朋友瑞琳主页链接,她的账号也是值得学习的案例,很具「杂志感」。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89584b75e87e70fb47b0d3e
现在她的粉丝还没有很多,关注她可以成为前1000个老朋友。
我大概看了吴老师的账号,先回答了他的第一个困惑:
「内容生产能力快到极限了」,其实借助AI还有更多可能。
AI做门,把门放到家里去,整个呈现不止体现门,可以高效地构建各种主题的家。
不过这个实际产品没有而只有AI图的话,对产品销售是好是坏不好说,就是可以作为一种内容形式试一试。
也可以结合影视剧里的特殊的有记忆点的家居去做门,比如说老友记里面有个紫色的门,这其实是一个有热度的门,小红书我一搜,也有相关笔记。
但是,归根结底,门是家的一部分。
卖的是门,讲的得是家的故事。
家有各种风格,门也是的。什么样的家需要什么样的门,用户在刷到笔记之前,是完全没有主意的,装修家里,没有人会单独只买一个门。
有门的供应链,这是作者的优势。但是光把门这一个产品卖给客户,这是一个对客户要求非常高的事儿,需要客户有非常高的审美,不怕麻烦,知道自己要啥。
所以,我推断,这个账号再对细节做再多的优化,投产比都很低。
当务之急是修正定位。
「单独卖门」注定是不好卖的。作者所面临的是一个重力类问题,重力类问题就是你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你无论怎样改进自己的生产内容也无法改变的现实问题——这个现实问题就是,装修追求的是高效,省心,用户在装修过程里的需求,很少有人会专门搜门买一个门。
我家装修过几套房了,不管是我,还是我的父母,还是我周围的朋友,我有限的经验看下来,专门买门都不是一个普遍需求。
因为在实际装修的过程里,如何安装,如何运输,售后怎样,是一个系统的东西。装修大家都是希望越快完事越好,责任人越少越好,任何地方出一个问题都找同一个人最好。
买门这个事儿在装修的太下游了。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一想这个事儿,光卖门这个生意天生难做。
如果能力允许,应该尽量往上游走,做风格,做全屋的风格,而不是门的风格。然后再做全屋的风格里面,把直接有门的供应链,可以把门做的特别牛逼这个事儿带上。
这样下来,其实挣的钱也不一样了:由卖一个门的钱,变成了挣全屋设计费。
不止是做小红书——运营任何平台账号,开展任何事业,要干什么和做成什么,中间是有GAP的,有GAP才能把要干的那个事儿干成:
要卖门,就不能只说门,要说全屋定制,要说家的感觉。
要搞旅拍,就不能只讲照片,要说当地文化,要说文旅体验,要说吃住游购娱。
要分享移民心得,就要说过日子,要说选择在哪儿过日子,就是选择一种人生。
要分享旅行攻略,就是要说生活方式,说地球无限美丽,人生无限宽广,世界那么大,咱得去看看。
这是定位,定位要定比本身能完成的东西高一些的地方,这样上限才会高,故事才会多,讲起来才好听,才动人心弦。
我在群里一通输出,吴老师听完说,好像更难了一点。
是的,需要新的思考,做没做过的事儿,就是更难,因为更陌生了。
愿不愿意学或者思考,取决于个人的愿力有多大。
在创业的人,想把业创好,那就得思考这些:升级自己的能提供的产品,研究更加正确、投产比更高的定位,做出好的产品,找到需要它的人,卖出去……做这些打工的时候不用做的事儿,思考上班不用思考的问题,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我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见过特别多写代码很牛逼,做设计很牛逼的人,大家都把一项技术钻研到了极致,做出来的东西可以说是完美,但是很少思考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有时候,不思考,就是对才华的浪费。
其实,做账号,最难的就是定位。但是光想是想不出来的,得先发起来,提高自己对流量的感知,这也叫「练练手感」吧。
关于定位的内容,枪上花老师总说的生态位理论给我很大启发。枪上花的小红书账号也在专栏之前的案例分析里,作为「泥石流风格」的案例出现。
生态位本质是一种系统思考视角,世界不是单点,是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相互协作思维,优势竞争思维。
你需要思考自己在何种生态,有何特性,属于自己的食物是什么,给人提供什么,如何更好协作,自己擅长什么,如何获得优势。
细分行业的行业规模就是小水坑,能获得的资源有限,但是胜在狮子看不上这点资源离开领地,所以小而美的动物也有生存空间。
想明白你是什么物种,能吃哪口饭,能做出什么更吸引人的产品,在属于你的生态里成功捕猎,或许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没事不要总想着直面竞争。
「不做高峰,做孤峰。」
有时候你活得很好,甚至不需要你生存能力强,单纯的就是系统资源足够多,生态位好在淘金时代卖牛仔裤,在电商时代做刷单,在几年前拍战狼选题,在公司做一些其他同事不会的事情,都是占据了系统里的生态位优势。
再举一个定位的例子。
如果你把这本手册从头看了下来,应该会记得我给大家讲过一个案例:百岁老人养成计划。你也可以直接在专栏里搜索「百岁老人养成计划」。今天看到这么个账号,叫,生活真香指南,形式和定位都很类似:
这种账号在我看来投产比老高了,非常适合副业,我第一个起来的小红书账号其实就是类似这样的一个账号,主要变现形式是接广告,看了下,这个账号目前报价1600元。
当时我的这个账号叫「富婆养成计划」,我截图给大家看个大概,之前的内容我都隐藏了。
这个账号内容基本上是网上摘抄金句加手动编辑加AI,AI的很难出爆文,因为文采太差了,几乎没有。这正是AI暂时替代不了人的地方,是好事。
这类账号的变现都是接广逻辑,因为用户无法爱上背后的这个人。这个人本质上就是一个「编辑」,而不是「作者」,这是其缺点。
优点是投入成本很低,能快速试错,起号贼快,选题无穷尽,强烈建议不知道做啥的朋友试试。
该内容为专享内容
购买后厂女工小王的简报专栏即可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