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4-03-13

哈雷的图书馆

用力过猛的人无法成功

主理人:
这几年见到不少年轻有为的朋友,很多00后的事业已经突飞猛进,短短几年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当你问到年龄才大吃一惊,感觉自己这么多年都白过了。

 

一个常规的中国孩子的人生轨迹,6年小学、6年中学、4年本科,毕业已经22岁,想让学历有点竞争力读完研出来就25岁了。

 

像我刚毕业22岁那会儿,对职场、商业的学习才刚刚起步,连熟悉公司里几十个人的团队在做的业务都花了大半年。

 

直到某天我看到和自己同一年出生的男生,已经一边年入百万,一边周游世界了。我花了半天研究他的知乎账号,才发现人家在大二就开始到外企实习、给老外开课讲技术,发现有培训需求后,就去知乎写软文引流到微信,给想学技术的人提供培训,一人8000,那可是it培训最火的几年。

 

那天我意识到,成年以后,人和人周期就开始错位了,并不是每个人20岁时都在为了成绩排名而在图书馆呆一整天,也不是每个人的大学四年都是为了考研或找工作而度过的。

 

所以如果压根没有跑道的话,还存在输在起跑线的概念吗?

 

朋友说清华毕业的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年轻时消耗太多资源去拼状元这个单一目标,前半生都在按部就班做事,等到毕业发现社会上丰富多样不被定义的成功,已经没有心力去竞争了。

 

我想是有道理的,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从身边的不完全统计来看,25岁这个年纪有血性、有拼劲、能量饱满的人,恰恰是在学生时代没有被过度消耗过的人。

 

人生的兴旺时期是20-30岁,正是搞事业的时候,哪怕你没读过本科,哪怕你没进大厂、没进国企、没考到事业编,只要搞事业的那颗心开窍了,一两年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起来。

 

人生是长跑嘛,足够长,足够你去耐心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起步太早,揠苗助长,未必是好事。

 

有的人25岁就进了大厂,很兴奋,觉得人生一帆风顺,加班几年到了30岁,发现工作上不喜欢的事自己是一点也做不了,心力没了,事业的动力也就不存在了。

 

自然而然的状态去发育,可以快点,可以缓一点,别站着,也别赶,某一天你突然醒悟过来,你就会开启一个若干年的高速增长期。

 

年轻时默默无闻,40岁才出头的强者也有很多,甚至这才是社会的主流。刘备在荆州闲居7年,看似啥也没做,实则休养生息、招纳人才、与士族建立联系,低调是为了更长远的布局。

 

不必要太羡慕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的人,无非是船够快,又遇到顺风顺水,你可以快三年,不可能快十年,在三年的尺度上我能保持看见你的背影,而在十年以上的事情上我可以比你更有战略眼光和持久力。

 

也不必羡慕年龄比你大、早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前辈,90后千万不要和70后去攀比世俗成就,这是找错了竞争对手。

 

年轻人刚走出校园往往会面临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从一千多万的“同龄人”扩大到好几亿的“全社会”,刚注册账号呢,就不得不跟早期版本大佬玩同一个游戏!

 

红极一时又消失的明星不少,火爆全网又停更的博主也很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正处在兴旺时期,推陈出新应该是你要行动起来的历史使命,还是那句话,人生是长跑,时间会给出答案。

 

不要急,一步一个脚印;也不要怕,时间会给你答案。

哈雷的图书馆

Digital Author,2016年湖北省文科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