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1

2024-04-02

刘涵宇harry Harry's Insight

虽然不会买,但依然想给小米SU7点个赞

主理人:
这篇文章聊聊小米汽车,可以看出,雷军依然在高度关注用户的需求,从用户视角来思考问题。

本文来自Harry's Insights,这是一档我个人的聊天栏目,采用视频方式呈现,这篇文章是视频的口播稿。

 

Harry's Insights的每一期,会跟大家聊一个商业或科技相关的小知识,也有可能会分享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

 

这一期关于小米汽车,有3条视频,如果你不想阅读文字,也可以微信视频号搜索「刘涵宇harryliu」,在这个账号下面能够找到本文的口播版本。

 


各位好,我是Harry。 刚刚看了小米SU7的发布会,看雷总介绍了很多SU7的设计,说实话,我有点儿感慨。虽然不会买,但是还是想给小米点个赞!

 

这条视频,来聊聊小米汽车,顺便拿比亚迪的仰望U8来做个对比。先说结论:

 

1、小米汽车延续了其作为互联网公司独特而强大的产品力。我认为产品设计能力,是头部新势力车企最核心的竞争力。

 

2、跟仰望U8对比之后(为什么要跟它比?后面会提到),我们会清晰的看到,小米和比亚迪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产品的思路。或者说,一个是产品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技术的思维方式。

 

3、在产品层面,我个人看好小米;在商业上,我看好比亚迪。虽然我不会买小米汽车,但是我看好它后续在产品层面的表现,说不定以后我会买;相反,如果我现在需要买一辆便宜的轿车,我可能会考虑比亚迪,但是原因,更多只是因为它便宜,但是这样恰恰说明,在商业层面上,我更看好比亚迪。

 

另外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会拿小米Su7跟仰望U8做对比?这两款车,不论是从定位,售价还是各个维度来看,都完全没有可比性。没错,因为我想讨论的,并不是这两款车怎样,而是穿透这两款车,去看这两家车厂各自的产品设计思路。我想对比的是产品设计思路,不是产品。

 

我完全不懂车,所以各类参数我其实也看不太懂;我开车的风格也偏保守,对于所谓性能,在我这里并不会特别关注。主打一个开着还行,就行。但是作为一个挑剔的产品经理,我更加关注车的整体设计,关注这个车在嵌入具体的使用场景后,是不是能够有效的解决我的问题,提升我的体验。是不是能够让我开着顺心,而不仅仅就是一个工具。我觉得,至少从发布会来看,小米貌似做得明显比仰望好。

 

先说小米,我认为雷军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他保持了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小米SU7的发布会,从始至终都在试图以用户的视角去讲述这辆车的各类功能和场景。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从停车场出来,或者下高速要缴费。可以使用语音唤起手机的支付二维码,然后停车,拿起手机,什么都不需要操作,直接往扫码枪那边一放,就完成了缴费。

 

很简单的车和手机的联动,这个功能本身,说实话,不难。对吧?我猜,如果你是传统车企背景的工程师,或者你是特别懂车,特别在意驾驶体验的同学,你现在可能正在屏幕前露出不屑的表情。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朋友,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说。这个功能我们也能做,但是某某技术,他们很垃圾,肯定跟我们没办法比。

 

没错,这类功能的确一点儿也不硬核,也不觉得有什么科技含量之类。但是你会发现,它在实实在在的解决用户的问题。它让我听起来,特别有共鸣。

 

因为我在开车的时候,就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我每次都是停车,降下玻璃,然后拿起手机,解锁,滑动屏幕到第一屏,打开微信,点右上角的+号,点收付款,然后才能把手机递出去。不但很麻烦,而且像我这种很不喜欢给人添麻烦的人,操作起来还会很紧张,因为我会担心我付款慢了,后面的司机不耐烦按喇叭催我。

 

对于我来说,百公里加速多少秒一点儿都不重要,当然了,你别跟我说你的车要1分钟,这个肯定是不行。我意思是,差不多就行。但是如果这个车能够让我更加顺畅的缴费并且通过闸机,我会非常喜欢。如果这个车拥有100项类似让我更顺畅通过闸机的功能,我会觉得太棒了!相比之下,天天在市区开车,能跑到60公里每小时都算不错了,百公里加速3.6秒有什么意义呢?

 

而对于类似快速使用手机扫描付费之类的场景,一般制造业企业的思路,肯定是把边界会放在自己制造的产品之内的。上面描述的这类问题,他们不一定是完全没想过,但是大概率,他们发现,因为这看起来不是车的功能啊,是手机的功能。手机又不是我制造的,我控制不了,所以这事儿,跟我没关系。对吧,这是典型的工程思维。

 

但是小米的思维方式显然不一样,它不是以工程为核心,而是以人和事儿为核心。用互联网这边常用的说法,就叫以用户和场景为为核心。只要是我的用户,在我们产品作用范围内遇到的问题,我都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只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作用下,才有可能会做出这种真正有价值,能够让用户有共鸣的功能。

 

另外,这个功能其实并不是一个专门用来付款的功能,它只是手机与汽车联动这套能力里面的一个应用而已,对吧。所以你会发现小米不仅仅【做一个功能】的思路是以用户为基础的,讲解这个功能的思路,也是用户视角。他没有只是跟你说,我们这个汽车呢,有一套非常好的能力,就是可以让你的手机跟汽车中控屏幕联动。对吧,没有只是讲这个功能逻辑。而是,他在试图告诉你,这类能力,你可以怎么用。比如,要用手机付费的时候,你就语音唤起,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用法。你看,这就成功的把干巴巴的技术和功能逻辑,转化成了有共鸣的场景。事实上,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更加有可能做出一款用户喜欢的,有口碑的产品的。

 

ok,我印象比较深的第二个地方,是他演示说开车进入一个隧道的时候,驾驶员问语音助手,这个隧道多长。AI就回答,我们现在行驶的隧道叫什么,它有多长等等。我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说,正在运行的几套体系,可以深度的交互。

 

什么意思呢?理论上,导航是一个功能,语音助手是另外一个功能,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视角看来,这是两个独立的模块。模块之间呢,一般只需要有接口进行极其有限的数据传输即可。比如说,大多数车厂的思路,语音助手只需要能够唤起导航软件,能够用语音向导航软件提供起点,终点等等数据,就可以了。因为完成一次导航的输入,只需要这些。至于导航过程中应该怎样,那是导航软件自己的事情。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场景。比如说现在路上车特别多,不容易变道。我现在在最左侧车道行驶,我知道一会可能要往右变道下到辅路,但是我不知道距离那个下辅路的地方还有多远。而导航呢,一般都只会提示我下一步的操作,对吧?所以很有可能,距离实线200米的时候,它才提醒我前方要进入辅路。如果这时候我才开始尝试从最左侧车道变到最右侧,第一我可能根本无法完成这个操作,第二我强行变道,有可能发生事故。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就很希望有类似这么一个功能。就是,我问语音助手,我们还有多远要下到辅路。它或许可以告诉我,还有1km。这时候我就可以自己判断,如果道路比较空旷,我就不着急,快到了再往右侧靠,对吧;如果这时候道路很拥挤,那我就应该现在开始就慢慢去到最右侧车道,防止到了地方我下不去。

 

所有这一类功能,首先对于用户来说是会实实在在的影响他们使用产品的。其次,传统车厂并不重视这些,他们更多关注制造本身,但用户关注的更多的是他在用这台车的过程中,是不是很顺手。另外从功能研发的角度来看,只有车厂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想办法去设计软件和逻辑解决这里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发现,这类功能的实现,要依赖更大范围的数据流转。比如说,至少导航要能够把整个路径规划的数据传回给车机,车机才能做计算,才能响应用户的提问。比如说,这类交互过程可能使用简单的语音识别+关键词匹配,然后触发相应程序运行的方式,肯定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应该尽早研发大模型等AI能力。而这些结论的得出,依赖于底层的思维方式——关注到用户使用过程中真正遇到的问题,而不只是去做好机械和发动机的性能。

 

总之,至少从小米SU7的发布会来看,小米的产品力是远远领先于我印象中的传统车厂的。

 

下面再来简单说说仰望U8。我刚刚特意去找了一下U8的发布会,简单看了一遍。我发现跟小米相比,U8最大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第一,发布会整体都是在以技术和工程的视角来讲解这台车。

 

比如说,雷军在发布会上,典型的话述是这样的: 「在家里你用语音跟小爱音箱讲话就可以备车。夏天出门前就可以提前打开空调。当然这个功能我们特别增加了声纹识别,避免你们家的熊孩子捣乱啊。家里的门铃响了,车里能收到通知,你点击就可以对讲,看看是不是有人来送外卖。」

 

你看,这个话述非常平和,他在讲他的产品可以怎么用,有什么用。他并不是在生硬的介绍某种功能逻辑。说白了,这个叫做说人话。

 

而U8的发布会上,演讲者典型的话述是这样的: 「冗余才能真正做到极致安全。首先我们在架构设计上易四方凭借着颠覆性的动力架构,四电机独立的驱动,做到了整车转向、制动、驱动三重的冗余,通过四电机的插动控制实现转向的冗余。在转向器不工作的情况下,能将 U8 的转弯直径控制在 12.5 米以内,同时四电机可对四个车轮输出负向的扭距,获得一个g的制动减速度,不依赖制动器可实现安全的制动。」

 

唉... 这个,你必须仔细听,一边听一边思考,你才有可能get到他想表达什么。上面那段,比如说那个转弯半径我看懂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转弯半径毕竟小吧?也就是说,掉头的时候,比较容易。但是,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话,真的get不到12.5m,究竟是多长?如果雷军讲这个故事,他会怎么讲?我猜,他会直接说,掉头的时候,对向只要有2车道,就能成功转过去弯。然后他可能还会补充说一般的什么类型的车,需要对向有三车道的空间才能一次转过去,之类的。对吧,这就叫说人话,大家都能听懂。

 

第二,U8的发布会上,演示的功能更像是在炫技。比如原地掉头,以及那个能够把车开到水里浮起来变成船的能力。这种呢,可能的确会比较有话题性,但是说实话,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这家公司完全不懂如何做产品。谁TMD没事儿把车往湖里开啊?算了,不展开讲了。

 

总之,客观上看,比亚迪这家公司底层的思维方式依然是技术流的,工程化的思路。所以它和小米其实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代表。

 

小米互联网的背景,更加关注人,关注产品。关注应该做什么功能,可以更好的嵌入用户的使用场景,以便于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但是,它的制造业的硬实力,或许还是要比老牌车厂有很大差距。这个我猜的,因为车刚发布嘛,尚未经过市场检验,谁也不好说。

 

比亚迪制造业的背景,更加关注制造本身,关注技术。关注应该如何做出更快的加速,更长的续航,更便宜的价格,没错,这个很重要。说实话,我觉得比亚迪目前取得的商业价值,更多其实还是依赖于它便宜。便宜,量大,才是这个行业的最好的商业模式。但是,说实话,我对于他能够做出好的产品,几乎不抱希望。我说的好产品是指让用户开起来整体上会更加顺心,更加满足这种,并不是指某个方面的能力特别出众。

 

最后,为什么在视频一开始我说,我不会买小米的汽车呢? 我有两点理由。

 

第一,说实话,我还是不太信任小米的质量。因为我用过的小米的各类产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质量特别不好。我的好几个小米产品都不是用几年会坏的问题,而是用几次。所以即便我认为从发布会上来看,小米这款车真的很不错,但是,至少目前,我是绝对不会买的。

 

第二,我实在是受不了,它太像保时捷了。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不自信的表现。我可以接受自己开一款特别平庸,便宜,没亮点的车。因为就是一个代步工具嘛。但是我真的接受不了开一台看起来特山寨的车。说白了,我买不起保时捷,并不影响我热爱生活。但是在我买不起保时捷的前提下,如果我一定要装作自己开了一台保时捷,我就特别鄙视自己。

 

当然,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我看好并且支持小米!我希望小米能够借这次新车发布,彻底改变一部分人对它的看法。希望雷总继续努力,一方面努力创新把车设计好;另一方面踏踏实实把车造好。说不定,下次换车的时候,我会选小米。

 

今天聊到这。如果你对于商业和科技感兴趣,可以点个关注。

刘涵宇harry

我是Harry,在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工作多年,创业数年,出版过两本书,读过两年商学院。作为讲师给上万名学员上过课。以纯个人视角分享关于互联网、商业、科技等领域的观点。点评犀利,嬉笑怒骂,但是在此尽量收敛。公众号:ux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