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70

2024-04-02

虎珀拾书 虎珀拾书

能源即命脉,8本书带你读懂全球能源政治

主理人:
“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而是道出了能源在国际政治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上,能源一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很多战争因它而起。今天,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往往也都跟能源价格的变动有关。

本期简报,我们邀请《绿色剧变》一书的作者张锐,给大家推荐8本能源相关的书。相信这个能源书单,能够开拓大家的视野,甚至对你的工作和投资活动也都能有所帮助。

张锐

《绿色剧变》作者,长期参与跨国能源治理活动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张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3月

 

当今世界面临两大根本问题:一是保证以能源安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解决以气候为核心的环境问题。这是事关全人类的大事,解决这两个问题,关键是发展绿色能源。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跨国能源治理活动的工作者,我曾前往亚、非、拉美多国开展实地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全球能源正在经历的剧变。

 

从历史上看,能源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者技术问题,而是受制于大国博弈和国际政治秩序的演进。在今天碳中和的年代,这一点也没有发生改变。能源体系的低碳化将改变国际社会一些习以为常的博弈逻辑和游戏规则,但化石能源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本书里,我对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政治前沿性进行了探讨,也对大国能源博弈进行了剖析。当然,所有问题的探讨都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希望中国能成为引领世界能源革命的“造市者”与“造势者”。


《能源重塑世界》 (美)丹尼尔·耶金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年09月

 

如果想用一本书了解能源(尤其石油)在过往一个多世纪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这本著作显然是第一选择。中国人民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盛赞此书“很可能会成为探讨能源这个最复杂、最重要话题且涵盖科学、历史和经济三方面的终极之作”。

 

此书以可读性很高的叙事体将能源安全、大国战略、气候变化等严肃话题化为无形,作者的笔触从具有主宰地位的油气,到方兴未艾的“风光”,从北京拥挤的街道,到里海海滨,再到中东冲突现场,将一个被能源牵动的世界变局娓娓道来。

 

作为全球能源战略界的殿堂级人物,丹尼尔·耶金拥有太多闪亮的头衔: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剑桥能源周(CERAWEEK)创始人、普利策纪实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委员会成员、美国政府思想库布鲁金斯学会理事会成员等等。


《能源与文明》 (加) 瓦茨拉夫·斯米尔 九州出版社 2021年05月

 

这本书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人类文明史。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身兼科学家与历史学家的双重身份,他用跨学科、大历史的写作手法,以“能量”为切入点,讲述了能源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机械收割、转基因作物的现代农业,从冷兵器时代到热武器时代,人类文明史上的每次重大变革都伴随了能源的迭代,且为了完成迭代,人类也支付了巨额的能量为代价。

 

本书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搞了一套衡量能量的指标体系,用了大量图表,案例也不少,仿佛建立了一个“能量学”学科。


《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 (意)马可·阿尔韦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年6月

 

如果1990年代是风能的十年,2000年代是太阳能的十年,2010年代是电池的十年,那么在2020年代我们将迎来能源转型的下一个前沿:氢能。

 

自2021年以来,全球已经启动至少130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2030年2030 年全球氢能领域投资总额将达5000 亿美元。

 

作者马可·阿尔韦拉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公司Snam的CEO,他在能源行业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专业数据资料。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其中不乏令人莞尔一笑的诙谐论述),讲述了氢能的发展历史,通过丰富的商业数据和实例展现了氢能的巨大价值,描绘了在未来氢能如何帮助推动世界能源转型,提出对氢能在“绿色材料”“绿色道路”“绿色海洋”“绿色天空”等方面大有可为的愿景。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美)比尔·盖茨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04月

 

如果是气候变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经济发展本身能否解决掉气候变暖的问题呢?

 

这本书就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作者比尔盖茨是知名企业家,这些家把精力都花在了公益慈善上。在这本书里,比尔·盖茨讲述了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同时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帮助下,给出了一个“盖茨方案”,希望能借此帮助人类在未来免遭气候灾难。

 

翻阅这本书的评论,不少网友都称赞比尔·盖茨并未陷入到空洞的乐观畅想或不接地气的超前方案,作为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商人之一,他实实在在地用经济学的思考框架拆解零碳经济的成本收益比,进而结合技术和产业的创新成果,提出自己的绿色改造计划。


《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 (加)瓦科拉夫·斯米尔 科学出版社 2018年

 

这是一本十分冷静、沉稳的书,就像标题已经彰显的那样,它试图用不可辩驳的数据、真实发生的历史去展现能源转型的可能未来。

 

斯米尔肯定是一位为能源转型鼓与呼的学者,但他给出的是一个并不那么振奋人心的结论:和其他行业的技术颠覆需要的时间相比,能源行业的技术转型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大型经济体,尤其是那些有着相对较高人均能源需求的国家,由于已经建设了与其燃料需求相匹配的广泛基础设施,因此无法快速地实现能源替代。

 

当然,作者希望读者们更能够“知难而进”,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转型的任务多么艰巨,我们才会更有定力和准备去推动这场宏大的生产力革命。


《欧洲碳中和2050》 何继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01月

 

如果维持当前的能源模式,到2050年,人类不但享受不到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富足生活,反而会遭遇反噬。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气候变化已经给全世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2015年,世界各国政府在巴黎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郑重承诺会将全球温度升高的幅度限制在2度以内。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碳中和”的由来,大家一起节能减排,控制气候变暖。

 

如果你希望看点宏大叙述、战略探讨之外的东西,这本书带来给你很多一线的观察和正在发生的细节。

 

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欧洲能源转型考察,国家涉及德国、瑞典、芬兰、挪威等国。

 

作者们基于为期近16个月的实地考察,从欧洲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设定、欧洲碳税和碳市场、欧洲绿色金融机构的筹资与投资、北欧电力市场、欧洲主要国家能源转型政策等多个方面,通过翔实的案例介绍了欧洲主要国家碳中和2050能源系统图景。


《碳中和经济学》 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 中信出版社 2021年08月

 

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不仅需要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协力,也需要国家间加强合作。

 

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峰值目标在什么水平?实现碳中和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又会带来哪些投资和发展机遇?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就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和影响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具有严肃学术气质和现实关怀的书,展现了创作团队试图超越单一学术领域,从科学、经济、社会多维度探索中国绿色之路的努力。

 

该书为中国碳达峰的“峰值”进行估算,预测2030年中国净碳排放峰值上限不超过108亿吨。对于中国该如何走好减碳之路,全书在“绿色溢价”框架下,以八大高排放行业(能源、制造、交通运输等)为重点分析对象,提出了“碳中和之路=碳定价+技术进步+社会治理”的思路,并对绿色技术、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等领域展开针对性的探讨。

 

对于中国能源体系的未来,该书的预测是到2060年,中国的能源使用结构的电气化率能达70%,剩下的仍需要非电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氢能和碳捕捉。

 

 本书立足经济,聚焦政策,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对于公共政策、实体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读者都有较强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