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5

2024-04-11

虎珀拾书 有书不孤读

对话柳智宇:上山求佛,下山创业

主理人:
十二年前,当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选择出家修行的时候,绝没有想到自己将来有一天还会下山还俗,恋爱结婚,并成为一名心理咨询领域的创业者。

去时舆论大哗,归来充满争议,这一生注定不平凡的柳智宇怎么看待自己当年的出家,如何解释后来的还俗,在山上十一年的修行,他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吗?

这一期的“有书不孤读”,我们跟柳智宇聊了聊。

一、不为找到净土,只为找到自己的路

 

虎嗅:你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虽然书名听上去有点鸡汤,但内容却是非常真诚, 可以分享一下你写作出版这本书的故事吗?

 

柳智宇:最开始出版社联系我,希望出一本“个人传记”色彩的书。当时我有些犹豫,因为我还年轻,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后来出版社说,我的经历和人生故事很传奇,或许有一些地方会和大众有共鸣,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其实自己也曾多次有过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的愿望。我的人生走到现在,不管是最初学习数学,还是后来出家,还是现在从事心理工作,每个阶段都很投入,每个阶段都在用自己的真心去活。这里面有很多的心路历程值得记录下来,如果不记录,有很多珍贵的记忆就慢慢淡忘了。

 

作为我人生阶段性的总结,这本自传也是我自己的梳理和成长。前后改了好几遍。第一遍写的时候,有很多过去的情绪,尤其是悲伤和委屈流淌出来,整个风格比较偏负面。后来慢慢修改,我自己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当那些痛苦宣泄完之后,我会更关注自己是如何面对那些人生的至暗时刻,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坚守和力量。基于这些新的思考,我也重新调整了文章的结构。

 

同时,我的爱人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一些地方,最开始我的思路是很跳跃的,很多关键的细节没有写出来。在我爱人的反复追问下,我补上了不少曾经忽略的内容,包括我出家时麻省理工大学的老师给我写的信。这些内容也使得这本书更加丰满。

 

下山后的柳智宇

 

虎嗅:小时候,你是个“听话的孩子”,但长大后,却可以顶住父母、老师以及社会舆论压力选择出家,是什么促成了你的这种的转变?

 

柳智宇:我确实是“听话的孩子”,但我的另一项特质,是很真实。我愿意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节奏。

 

如果我做了一件违背本心的事情,我会很快知道,我会感到不舒服。正如儒家经典《大学》上说:“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我对自己当前的生命状态会有很深刻而敏锐的感知,知道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天生异于他人之处,还是后天不断培养的结果。或许与学习数学有关,因为我在数学中看到一个永恒的精神国度,超越于所有世俗的评判和目光。我因此知道,他人和社会的声音不代表就是正确的。要去追寻那永恒的真理,就需要首先看淡他人的评判。因此,我慢慢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虎嗅:当年,不少人觉得你是看透了人生真相才去修行的,看了你的书才发现,你是为了寻找真相才去修行的,对你来说,十一年修行的收获是什么?下山时获得了上山时曾想获得的东西了吗?

 

柳智宇:其实修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有些事情即便你知道答案,但是当你完全的做到之前,依然不能说你已经到达了终点。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几句话,并不能够真正的回答一个人生的问题,真正需要的是我们长时间的践行。

 

所以山上修行的十一年,我觉得最主要的收获是对一些以前没弄明白的佛学问题基本上都清楚了,对人生和修行的道路已经非常的明晰了,对佛法的修行也会有些初步的感受,并且有很强烈的信心。所以,即便是我的师父和寺院出事,遇到那么大的事件,我内心修行的道心依然是十分坚定的。直到现在我依然对我所要走的修行道路坚信不疑,我觉得这是出家十一年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

 

 当然,当时有一个问题就是对自己的照顾是比较缺乏,所以在我下山的一段时间中,身体其实不太好。我在书里面提到的人生的一个至暗时刻,就是会经常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比如说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后就需要休息很久才能够缓过劲来。

 

下山之后我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我慢慢的学会了照顾自己,这种照顾是包括身和心两方面的。其中,对内心的照顾和心理学有很大的关系,在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看到更多自己内心更真实的一面,也逐步去放下了那个对自己完美的要求,更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虎嗅:今天的你,怎么看待自己当年出家这件事?如果今天有清北的学生想要出家,向你咨询,作为一名过来人,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

 

柳智宇:对于我,出家这件事情在当时的那个阶段,是正确的选择,而且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因为那时候我非常希望去寻求一条自己的道路,一条心灵成长的道路。

 

我从初二开始就有归隐山林的想法。在大学期间,我也接触了很多儒家、道家、佛家,包括气功养生各方面。当时我觉得在佛门的修行其实是最适合我的,也能让我从中间真正的获得成长。

 

那个时候我并不太了解心理学,我当时也去北大的心理学系看过,但是我发现他们都在做一些实验,方式跟物理、化学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我觉得不是我想要的,当初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到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所以在当初有限的所接触到的这些出路当中,我觉得出家是最适合我的,因为别的方向其实都不符合我的本心,那即便出家遇到了这么多的挫折,我依然觉得这段经历是很值得的。

 

如果有清北的学生想要出家,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建议是要看清自己的心,就是你出家是为了什么?因为确实有些人是因为逃避世俗的困难而出家的,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怀抱对出家非常浪漫的理想主义的幻想而出家的,其实出家和做任何一个人生的职业选择一样,你既需要了解自己的心,也需要了解这件事情本身是什么样子。只有在这两方面都有更清晰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虎嗅:有人说,你之所以下山还俗,主要是因为你发现山上亦非净土,失望了,才下的山,是这样的吗?

 

柳智宇:其实不全是这样,因为山上的生活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的滋养的。我也充分地接受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间都会有的分歧和矛盾,这个是不可避免的。我也并非要去找到那个完美的净土,最主要的还是我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出家的后面几年,我对心理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也在尝试着把心理学跟佛学包括传统文化相结合。其实是最开始我内心就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心态,不管儒、释、道还是其他的方面,只要能够帮助当今的大众安顿身心,能够给人带来平和与安宁,带来生命的成长,那都是我愿意去学习的功课。

 

我学习心理学一段时间后,非常的喜欢,也觉得通过心理学能够更好的去与大众接触,能够更广泛的把一些关于生命成长的理念传递给大家,那当时我发现,出家的这个身份其实会让我和大众有隔膜,对自己也会带来一些束缚,所以最后就选择了还俗。

 

二、  曾想普渡众生,但力量不够时会自我耗竭

虎嗅:在书里,你提到心理咨询师不应承担无限责任,不然会自我耗竭,这是不是你曾经想要“普渡众生”情结的一种纠偏?

 

柳智宇:确实我书里面专门有一节就是关于助人情节的。因为我以前就是这样子的,高中的时候,包括在学习佛法之初,我的理念是要完全的牺牲自己去奉献大家。在实际行动中,也确实是把自己搞得非常的累,非常的疲惫,身心耗竭。

 

慢慢我意识到,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长远的去为他人付出,就好比一辆车子,你要用这辆车去载很多的人,把很多人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那你首先要保养这部车子,不能够无限的去消耗它,没有节制的去使用它。

 

对待车子都是如此,更何况对待我们自己的身心,我们自己和其他的众生都是平等的,也需要我们去好好的对待。所以在下山之后,我也有花一些时间去梳理自己的助人情节,包括当时有做个人体验,和我的咨询师去谈这件事情,然后也有做一些处理。到后面,在这方面是有所调整的。

 

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些比较深的个人的主题,可能一下子讲不清楚,邀请大家去看我的书,在书里面我有做相对比较深入的剖析。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虎嗅: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柳智宇: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外乎就是自我成长以及帮助他人,或者如佛法里面说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佛道是觉悟之道,也就是自我成长之道。下化众生,就是在我们自我成长的同时,要用我们内心的体悟、能量、智慧去尽可能帮助其他的人。这一点上其实跟儒家和道家的很多理念都是一致的。儒家经典《大学》上也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样,“明明德”是自我成长,而“亲民”是帮助他人。这两件事情都要尽可能做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三、哪些书影响了我

虎嗅: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庄子》吗?

 

柳智宇:在我成长的初期,影响最大的书是《庄子》。因为是《庄子》让我一下子产生了修行和成长的非常强烈的动力,而且让我一下子认识到,在过往的生命经历中,那种很在意老师的评价,希望在考试竞争中获得一个好分数的一种生命状态,其实并非是我想要的。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成长、修行和助人等。

 

当然在后期,我还读了很多其他的传统文化的著作,包括儒家的《四书》,也包括很多的佛经,应该说对我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虎嗅:除了传统文化经典,在其他方向上,你有比较喜欢的书吗?

 

柳智宇:除了传统文化经典之外,其实心理类的书我也比较喜欢,还有一些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书我也会感兴趣拿来一读。最近在读的书有一行禅师的《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有武志红老师的《深度关系》,还有陈海贤老师的《重新找回自己》。这些都是和自我和解以及疗愈有关的,我希望了解更多的方法,更多老师的经验,让自己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助人以及自我觉察的能力。

 

虎嗅:一个普通人,如果想了解一些佛学的知识,有没有什么入门书推荐给大家?

 

柳智宇:推荐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常识答问》,一行禅师《故道白云》。前者是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后者是佛陀的传记。两本书都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