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20

2024-05-23

打工人的成长赚钱之路 成长日更思考

大厂真香,你们却一点也没看见。

主理人:
我们四处找金矿,殊不知我们就身在宝藏之中。

 

昨天在公司内和一位同事聊起,他来咨询我关于广告的问题,我们交流完多聊了会。原来他快离职了,想在离职前珍惜下公司的资源,于是约了咨询,想多了解下兴趣领域的知识。

 

这对我启发很大:人总是这样,在快要失去时才会懂得珍惜。

 

今年是我在大厂的第六年,六年来我除了在工作上的投入和成长之外,也四处在公司内摸索折腾。

 

我用周末时间去上公司的培训课,加入兴趣圈子认识到更多好朋友,也参加了公司的各类公益活动等等。现在回忆起来,这些占了我大厂高光时刻至少有1/3了。

 

在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事在公司就是上班八小时=打工八小时,其他时间与公司完全say byebye,回到生活探索无限可能。殊不知,你只要踏出多一步,就会发现大厂,真是一个宝藏,真香。

 


个人成长的宝藏地

 

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师兄姐们都建议选择大厂。原因除了大厂有较好的福利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着完善的培训机制,可以帮助白纸般的毕业生建立更系统的职业经验与思维体系。这点,真不是创业公司可以比拟的。

 

另外,我曾经对一个数据印象深刻:我某季度参加了三节公司的培训课程,耗时6小时,系统就显示已经超过90%的同事了。说明,在公司投入众多讲师资源和培训精力后打造出来的课程,大部分人其实没有注意到或者参与到。

 

大厂在培训上是下重本的,会花很多预算邀请一些行业大咖或者专家,免费给员工做分享。我曾听过一个分享,课后查了下那位大咖在外分享的课程,单场都是数千元的报名费。

 

说了这些,只想表达一个点:大厂给予员工很多成长的土壤和营养,甚至设计了激励机制去鼓励员工学习。但事与愿违,我们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忽略了这些布满宝藏的「成长金矿」。

 


链接高手的社交场

 

在大厂6年,也见证了不少同事出去创业,创业经历和结果虽不同,但有一个反馈是出奇地一致:在外创业招不到和大厂同事一般高素质的员工。

 

是啊,肯定啊。大厂的薪酬待遇、业务空间以及同事圈子,都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想,真是这样的吸引与筛选,能在大厂共事的,大多素质都是普通人之上呀。

 

所以,其实我们就是在一个身边都是高手的场域里,我们常说的向上社交,实际上就在身边。

 

你可以向优秀的同事请教工作经验和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导师;

 

也可以去找同频的兴趣圈子,一起学习,说不定就成为了一辈子的同路人;

 

也可以去寻找各领域的专业请教,这些领域不局限于工作,而是在人生各个领域:情绪管理、投资理财、语言学习等等。

 

说实话,这些真的就都在身边。很多大厂人出外去参加各种圈子和社群,美其名曰扩大圈子向上社交。殊不知,在公司里在身边,甚至就可以免费地实现这一点。

 


给你表演的舞台

 

最后,大厂不仅教会你,还提供舞台让你演出。

 

你可以成为老师。申请成为某个工作专业领域的专家讲师,也可以申请成为某个兴趣领域的技能导师,站上老师的讲台,循循善诱更多同事。助力别人成长的同时,自己也锻炼了备课-讲课等培训能力。

 

你也可以成为作者。把工作经验、学习笔记或生活感悟总结成文字,投稿到论坛、专区等内部平台,吸引了同频者,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

 

你也可以成为行家。把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经验或者某项技能,通过咨询的方式,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完成自我总结,同时帮助他人甚至积累粉丝。

 

只要你敢,只要你能,大厂真的有无数个舞台让你上台练习和演出,在练习中逐渐完美,甚至孵化出你的更多职业可能性(比如成为培训师)。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在学习这件事上,因网络的发达与圈子的互通,我们其实不缺资源,甚至资源溢出。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的意识和行动,我们意识不到这些资源是宝藏,也不曾行动去感受和进步。很多人不曾看见,不曾勇敢,不曾前进,最终与宝藏擦肩而过。

 

企业如社会,我们要拥有一双发现宝藏的眼睛,拥有一个积极探索的心态,拥有一份积极践行的行动力。很多时候,你看见并去做了,就领先了90%的人。

 

最后,愿你也看见宝藏,珍惜宝藏,抓住宝藏。

 

 

 

 

 

我写完了,记得点赞,祝你今天好心情。

 


成长成就自由。

 

坚持长期主义与复利思维。

 

读书 | 写作 | 运动 | 公益 | 交友 | 投资

 

加我微信,进群围观我的日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