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75

2024-05-25

虎珀拾书 虎珀拾书

这8本有关创新的书,或能助你打破内卷

主理人:
对于国家、企业乃至个人来说,无论如何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如果没有创新,人类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用不上智能手机,平均寿命也到不了八十岁。

不过,即便人人重视创新,创新也会是少数人的游戏。因为,直到今天,还没有人真正搞清楚创新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为何发生。

本期书单,我们精选了8本有关创新的书籍,并不是为了教会大家如何创新,而是希望书里面的知识和案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若能如此,足矣。

张洪雷

虎嗅图书编辑

创新主义 梁建章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05月

 

最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以为又是一本具有专家特色的“用大词造概念”的作品。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本书还是有创新之处的。

 

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人口这个变量加了进来。之前,我们提到创新,会想起熊比特、克里斯坦森这样的创新之父,的确,他们讲创新非精彩,但是,他们都没有把人口这个变量加进来。

 

梁建章能够做到这一点,得益于其企业家、经济学博士、人口问题专家的多重身份。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自己的创新力模型——创新力=人口数量×人口能力×(内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他把企业、国家、乃至全人类涉及创新的地方,都给串讲了一遍。

 

对于一个之前没有阅读过有关创新作品的读者来说,读这一本书相当于读了很多本书。不过,其中有些部分,可能相对难理解一点。


伟大不能被计划 (美) 肯尼斯·斯坦利 中译出版社 2023年04月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算高,但是这两年却频繁地出现在一些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演讲稿里,更多地是源于它用很多的故事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伟大不能被计划。

 

按说,伟大不能被计划,这个道理,几千字甚至几百字就能讲明白,为什么作者非要写一本书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一个概念,听明白很容易,但做到很难。我们阅读这样的书,让作者一遍一遍地给我们讲,其实是想把这样一个常识,嵌入到自己的无意识里面。这样,我们在决策的时候,才不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另外,这本书讲到很多有关创新的案例,对我们的工作也能够有所启发。


经济发展理论 (美) 约瑟夫·熊彼特 华夏出版社 2015年01月

 

如果你经常读经济学家写的文章,一定在里面看到过约瑟夫·熊彼特这个名字,因为,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熊比特都是很难被绕过去的一个人。

 

约瑟夫·熊彼特,既是伟大的经济学家,也是创新理论之父。他的这本《经济发展理论》,对创新发展研究而言,无论怎样强调重要性都不过分,因为这是研究创新发展问题的基础理论 。

 

在这本书里,熊比特讲述了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讲述了什么是创新以及如何创新。今天,我们提到的颠覆性创新或者其他名字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对熊比特创新理论的改版或者换词。

 

当然,这里不是否认后面的创新大师们的作用和价值,而是想强调一下熊比特是这个理论的源头。


自私的基因 (英)理查德·道金斯 中信出版社 2018年11月

 

将这本书列入创新书单,还是缘起于梁建章的《创新主义》。

 

在他看来,生命本身就是伟大的创新,而基因在进化和保全自己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对我们理解和思考创新能够有所启发。

 

对于读者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并不是作者科普了多少生命科学的知识,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可能因为这本书发生较大的变化。

 

《自私的基因》1976年首次出版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如今,48多年过去了,这本书也经过了几次修订,比之前“更科学”了。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美) 彼得·德鲁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09月

 

一看这个书名,就知道德鲁克也是深受熊比特影响的人。因为,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这两组词,也是熊比特非常看重并且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进行过阐述的概念。

 

只不过,德鲁克在这本书里,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阐述,让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变得更清晰和容易理解。比方他分析归纳了创新的七个来源:意外之事、不协调之事、程序创新、产业/市场结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前四个来自于产业内,后三个则来自于产业外。

 

熊比特没有德鲁克讲的那么详细。对于读者来说,肯定是讲的越详细越好,越详细就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应用。


创新者的窘境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中信出版社 2020年07月

 

这本书是“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传世管理经典。

 

从学术上说,克里斯坦森对创新理论的贡献比不上熊比特,但是,由于他生活的年代跟我们是重合的,并且,他对颠覆性创新讲的很详细,所以,他对于读者的影响要比熊比特要大。比方贝佐斯、乔布斯,一说起创新,都曾言必谈克里斯坦森,足见克里斯坦森和他的创新理论对于企业家的影响之深。

 

这本《创新者的窘境》,主要讲大企业的创新策略陷阱的,它解释了大企业为何往往错失颠覆性创新的机会——既得利益者很难放下当下的利益,也给出了解决方案——设立独立的部门才能避免官僚体制的拖累。

 

相信这本书可以给你很多的启示。


创新者的基因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中信出版社 2013年07月

 

这也是克里斯坦森的一本有关创新的书。从理论上说,创新是很难被教会或者习得的,它有点像天赋,你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后天的努力效果并不好。

 

但是,克里斯坦森有点不信邪,他觉得创新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就写了《创新者的基因》这本书。在这本书里,他研究了许多创新者职业生涯中最有价值的创新性商业构想的产生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五项发现技能:联想、发问、观察、实验、建立人脉。

 

虽然不敢说只要掌握它们,就能把创新者的基因植入体内。对于企业或者组织来说,你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至少有利于把公司里现有的创新者的创新力给释放出来。


创新者的解答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0月

 

这也是克里斯坦森的书,和前面的两本一起构成了“创新三部曲”。目前来看,三部曲里面,《创新者的窘境》名气最大,但就实用性上,不少读过的人都觉得,《创新者的解答》实用性最好。

 

这本书可以说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延伸,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创新模式作了更加精准的划分,在原本的延续性策略和低端市场破坏策略的基础上,加入了在零消费客户和市场中的新市场破坏策略。无论是之前的工业社会,还是现在的信息社会,其方法论都没有过时。

 

相信这本书也可以让大家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