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27

2024-06-11

张美吉 张美吉

创业公司怎么裁员才能不裁到大动脉

主理人:
这 3 类人,不能裁。

前段时间,网传某知名电动车企业裁员不到 1 个月,发现核心功能不能运转,只好开始召回部分被裁掉的员工。

 

消息真假咱们不评价,但可以想象,一个在外人眼中相当成功的企业,在裁员上,还有可能百密一疏,更别说我们这些正在发展,缺医少药的创业企业。

 

裁员的本质,我认为有 3 个:

 

1. 为过去战略错误买单。过去热钱多,既要也要还要下,做了很多该做的不该做的所谓创新,未来靠现金流支撑不了为创新持续大规模供血了,止损收缩,回归主业。

 

2. 为未来战略调整阵型。既然要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就要根据当下的市场,产品,人才竞争环境重新调整战略,排兵布阵,人员调动首当其冲,保留适合当下战役的,去除不合适的。

 

3. 以实际行动传递创始人对业务或人才的态度。在企业中,员工从来不听上面怎么说,员工只看上面怎么做。怎么叫聚焦?什么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派谁去做了核心业务?公司裁员谁,留任谁,又在提拔谁?咱们创始人背后对业务和人真实的想法,这些小九九,员工不傻,看得清楚着呢,只要咱们知行合一,这比文化上墙,喊口号管用多了。

 

裁员远不仅仅只为了降本或者增效。单纯从成本层面考虑裁员,就容易裁到大动脉。只要成本目标一下去,大家的眼睛都在工资高的人上面,裁掉一个贵的,能保住好几个便宜的,但这也是最有可能裁错的。因为,优秀的人才一定是贵的,但是,但是啊!贵的人不一定优秀!前者的优秀是指能为你解决真问题的人,后者的优秀是广义上的,职级薪资,工作经历,学历学校等等。识别谁是真牛逼,这点,需要创始人的「创业人才力」。也就是再牛逼,不能为你的业务创造价值,也没用啊!而你的业务挑战是啥,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裁员,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说,其实只是你重新梳理业务战略后的关键行为。

 

假定我们一切都想明白了。创业公司怎么裁员才能避免裁到大动脉,别让裁员成为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游戏。

 

这 3 类人,不能乱裁,甚至需要额外关注:

 

 

01

驱动引擎人才

 

驱动引擎人才,指的是那些能决定公司核心竞争力质量的核心人才,不能裁。

你的公司是产品驱动、技术驱动、人力资源驱动、品牌驱动,还是什么驱动?你要搞清楚。

 

驱动引擎人才不能裁,因为他们能带来的价值极大,是很多这类驱动引擎驱动的企业(不一定是你的竞品)都在抢的人才。不仅不能裁,还要关注怎么留住用好这些人。

 

1、给与人才发自内心的尊重:

 

这类人才往往不缺工作,金钱只是吸引他们的方法之一,更多的是认同感,成就感,使命感。他们能创造的价值是普通员工的 10 倍以上。不小心裁了这些人,估计给多少钱,这些人也不会回来了,因为他们对你失望了,这些人普遍厌蠢。这类人才需要的是真正的尊重,不是言语上的客气,而是倾听他们的想法,创意,洞察,并且让他们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2、让优秀的人和更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这类人才,他们的工作动力,往往来自于和业内公认更优秀的人一起共事!作为他们的创始人,有没有能力构建一支超配的驱动引擎人才团队,让优秀人才密度增加,让他们在一起做伟大的事,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把公司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这些人身上,给公司打造极致竞争力(极致长板)。

 

3、为明天投资:

 

这类人才,他们创造的价值,有时候不一定在今天就显现出来,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时间沉淀。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领域算 ROI,往往是算不出来的,也没意义。要用投资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型的人才,要看他们的开放性,成长性,迭代性。用你的耐心和精心,设计好每一场实战演练,完成他们能力的迭代,形成你的核心竞争力。

 

 

02

正在创造利润的人才

 

顾名思义,那些正在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岗位不能裁,不仅不能裁,可能还得扩张,因为有可能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利润。比如SaaS行业的销售或者曾经的教培行业的 LP,这些岗位都是在技术不能完全带来和人工的结果一样之前,堆人就是堆利润。 

 

这类人才最重要的进行清晰的目标管理:

 

1、论功行赏,把“功”和“赏”说清楚:

 

无论是利润,还是价值,都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外显出来“公司认为做到什么样是好的”!然后通过会议共识,让大家理解,明白,认可。

 

说白了就是干到啥样啥奖励,干到啥样谁走人!很多创造价值类岗位其实也可以外显,就是麻烦点,老板只要多动动脑子都能想出来。

 

2、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别用股权或者情怀:

 

这类人才,大多是为当下创造价值的。既然如此,在激励构成上,就要多关注当下,也就是人才的现金收益。我发现很多创始人在这块喜欢讲情怀,说到底就是不想或者不敢分钱。你想想,这些人,你指着他们天天赤膊上阵,你觉得他们会每天和你一样考虑怎么才能江山稳固吗?给钱,给大钱,给够钱,是对这类人最好的认可和激励。你钱给的够大方,本身也是一种人才策略或者竞争护城河,因为你的对手需要花更多的钱挖走他们,大多数人做不到嘎嘎。

 

3、招聘拉动才能不怕人才流动:

 

这类人才流动性很大,如果不能前端一直保持招聘拉动,就会出现人才断档,然后你就不敢严肃考核,越找不到新人,越不敢严肃考核结果,结果一群占着茅坑不拉 S 的人就会把你绑架了,你留也不是,裁也不是,留不出业绩,裁没人干活。

 

 

03

打仗剩下来的人才

 

创业公司和成熟型公司最大的差别就是,员工培养场景完全不同。成熟型公司资源多,预算多,时间容忍度高,人才密度高,所以可以用培训,来完成或者协助员工的能力和认知的成长,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创业公司没资源,没钱,没时间,没人才,培训投入产出比低,一定不是最优解。我服务了10年近百家5000万-10亿营收的创业企业,我发现,打仗练兵,是创业公司最高性价比的员工培训。 

 

毕竟创业公司就是一场仗接着又一场仗。我们把有限的钱和资源都投在实战中,一战成,业务成,人才成,一战败,业务没成,但人才也还是有可能成了!所以,和你一起打过仗的,别管战役大小,输赢,剩下来的人才都是值得你关注的。打赢了没走的,可能对你或者业务认可,希望继续创造战绩,打输了没走的,可能不服输,憋足了劲等着打下一仗。(当然,这里还是考验创始人识别人才的能力哈,有些人如果1次 2 次失败,我们还可以给机会,次次都失败,放弃吧,大概率肯定是人不行,千万别说什么张一鸣,王兴,很多都是失败7-8次才成的,嗯,那是创始人)

 

怎么才能发现识别并用好留住这类打仗剩下来的人才?谁才是你已经花大钱磨合出来的人才呢?挑这 3 点行为突出的。

 

1、主动复盘: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失败。很多人表彰坚毅和韧性,但一个每次都冲,每次都摔得鼻青脸肿的人没什么可认可的,说明这个人根本没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摔跟头。只有懂复盘的人,才能最终突破。很多人都不怕试错,但很少人可以突破,背后就是一个人复盘能力的差异。复盘的本质就是向内看,看真实的自己,承认自己傻 B  然后又怎样的一个过程,太少人可以真正做到,但顶级优秀的人可以。

 

更何况还是主动的复盘。一个主动,跑赢 95% 的职场人是肯定的。有多少人是老板没要求,自己追着你非要和你复盘的,必须关注。

 

2、有能力沉淀可复用能力:

 

之前我说关注当下创造利润的员工,但是对于一个公司而言,肯定不能仅仅只看利润,还要看长期价值,利润只是价值这部分里面最可衡量的。很多价值没那么好判断,因为1000个老板,有1000个对价值的定义。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价值是保证公司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能力。承载这些能力的岗位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助力公司流程梳理沉淀的项目管理(PMO)类岗位,比如助力公司一切可复用能力沉淀的运营类岗位,比如保持老板高效运转的 CEO 助理岗位等等。这类岗位很多时候看上去是支持岗位,不直接创造利润,但持续投入会为公司成功带来质变。这类人最容易被裁错,因为他们的活,琐碎不讨好。但这些人逻辑,细致,踏实,耐得住寂寞,可能显得没那么张扬,闪亮,机灵,但一个公司要想走的稳走的久,琐碎无聊重复但必须的事,总要有人做,这就是价值。

 

3、赢了是团队强,输了是自己认知不足:

 

一个人如果赢了都是他,输了都是环境。这类人基本上用到这,也就够了,天花板太低了。一个人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会赢,他能把他下面谁做了什么,因为什么才成功的,说得条条是道,而失败基本就一句话,自己认知不足(能力不够),敢于承认自己不行的人,往往进入了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界,也有了敬畏心(前提你得分清楚,他是真认为自己不行还是假装“谦虚”哈)。

 

因为最牛逼的领导者,最强的一定不是他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他的领导力。领导力培训不出来,我见过太多什么领导力课程都上,还什么好上什么,但依旧嫉贤妒能,身边围着一群奴才的人。领导力培训只能让你“知道”,不能让你“得到”。领导力是你见过的人,交过的朋友,读过的书,看过的世界,做过的决策,这些造就了你真实的自己,而这个自己因为真实而强大和具有感染力。

 

驱动引擎人才,当下创造利润的人才,打仗剩下来的人才,这 3 类人才,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很大,一旦裁错了,招新成本和风险巨大。不到万不得已,别裁。

很多人可能会说,创业公司人都不够,怎么还会需要裁员。很多时候,人够不够用,和你正在用的人裁不裁,是两回事。

 

创业公司只有一种人,就是合适的人。让合适的人进来,就是招聘。让不合适的人离开,就是裁员。没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