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4-07-18
在本专栏里,我经常和大家提及几个词组:
杂志感。人感。平台视角。数据思维。
杂志感和人感前面已经花很多篇幅拆解了,今天再来补充一些关于平台视角和数据思维的新内容,方便你理解它们。
一、平台视角
最近我帮一个企业客户做小红书账号,发出来笔记有的流量好,有的流量不好。
有同行一顿分析说,这条流量好是因为切中了用户什么点,那条流量不好是因为没切中用户什么点。
而其实真实的原因非常的简单,那就是:
流量好的那一条我找平台推了。
流量不好的那一条平台当时还没推。
后来流量不好的那一条,平台推了,流量也超过原来那条了。
我就想之前看有些营销分析文章,说江小白成功是因为怎么写文案了,怎么做包装了。
其实背后的管理,背后的钱,背后的渠道能力,资源关系、战略方向,传统营销人的位置上,根本看不见。
他只能看到显现出来的营销,一些表面上的东西,然后以为那个就是企业成功的原因。
如果人一直这么思考,永远都是流于表面,永远都是只学到一些形式,就是永远跟不上。
那些平台在水下经营做的事情,没法在网络上看文章知道。
水下经营不是说一定是什么灰色操作,而是说那些叫做「你看不见的努力」。
就像很多人只看到一个女生打扮得挺漂亮,会穿搭,怎么光发美女图片就能火了,就觉得这么容易吗?
但其实美女背后,怎么运动,怎么饮食,怎么睡眠,怎么规律的管理生活,别人是看不到的。
美人是一个系统。
任何好的内容,任何好的品牌,任何好的产品,都自成系统。
在思想的系统之下,才有商品,才有商品的交换。
平台视角的形成不在一天两天。最起码对我来说,我产品经理和内容运营工作经历里的平台视角,多年副业的博主视角,自己做产品做品牌的品牌视角,三方面结合,才造就了今天的我,才让今天的我能干今天的事。
不过当然了,企业能否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人和产品。
所谓营销的营,首先是经营的营。
二、数据思维
说完平台视角,我们再来说数据思维。
关于数据分析的思路方法之前也跟大家分享过很多,今天讲数据上的心态问题。
当你开始做号,你会对数据非常有「瘾」。你会忍不住地经常看手机,刚刚发的内容数据如何,数据好与坏,都非常搞人心态。
那在这里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打分体系,而不是内容平台给你的。
分享读者朋友老C在群里说的他近期发现的解决数据焦虑的方法。
欢迎关注。老C非常棒也非常热心,从0做号现在粉丝过2000,已经开始顺畅接广变现,你可以在4群和5群找到他。
数据焦虑其实是因为我们做事情需要正反馈,有正反馈才能有动力继续下去。
发小红书这件事,数据表现如何就是最直观的反馈。所以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必然会陷入属于焦虑中。
那么关键就是找到一个除了数据之外的其他的正反馈,用另一个指标来衡量自己做的好不好,而不是数据。
而这个新的指标最好是那种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控制,而不是指望外在因素影响的。
老C给自己的新的正反馈指标,是单篇笔记完成的时长:从最开始的一篇笔记一个小时,到现在一篇笔记10分钟。只要每一次都能比上次时间短一点,轻松一点,这一篇就成功了。
数据表现当然还是要复盘。但是数据好不好,是另一件事,和发笔记有没有进步没关系。
这样一来,每一次发笔记都还是很有动力的,也不会一直不停看有没有新的小红点了。
你也可以定一个自己的策略,比如这次创作在上次基础上有没有创新和改进,有没有把封面、标题、正文换行、评论区互动等细节维护好,也可以就是单篇笔记完成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注意力都是成本,快乐则是最大的利润。
要把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快乐的体验,都保护起来。拥有快乐的能力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确定目标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解放,因为这意味着你衡量成功的标准不会由他人来定义。
内在的动力才是最坚实强大的动力。
咱们共同进步哦。💪
该内容为专享内容
购买后厂女工小王的简报专栏即可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