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4-07-18
2.万斯的外公外婆(很多媒体只说是祖父母,其实就是妈妈的父母,万斯的父亲不知去向)是爱尔兰移民,来到美国后生活在阿巴拉契亚山区,这一带的居民被称作hillbilly,意思是山沟里的乡下人,万斯的成名作就叫《Hillbilly Elegy》,hillbilly们的生活方式保守而传统,和发达平原地区的人群格格不入,在美国的地域鄙视链里是被歧视的人群。二战后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繁荣,钢铁巨头们在五大湖地区开设了大量工厂,万斯的祖父母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大山,移居到了俄亥俄。
祖父母当年移居俄亥俄的路线
万斯就于1984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米德尔敦
3.万斯一家本来生活还算滋润,到了1970s年代美国的制造业遭遇转型危机,五大湖沿岸的老工业基地衰落成了“铁锈带”,大量工厂倒闭,万斯的生父就是失业工人中的一员,父母也在他很年幼的时候就离婚了。他的母亲是一名护士,但迷上了吸毒,生下万斯后陆续又换了20多个男朋友。万斯不仅原生家庭是天崩开局,自己学校里的同龄人也都是不学无术,因为大家的父母基本都是失业工人,按照一般的剧本他的人生就要烂在这个小镇子里了。
美国版的老工业区
4.这个时候万斯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自己的外婆。外婆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住,严格要求他认真上学,教育他不要和坏孩子玩,努力学习、自力更生,万斯也在高中的时候就到镇上的超市里兼职赚钱。在外婆的严格管教下,万斯没有被环境污染,反而在很小的年纪对自己家乡发生的一切有了深刻的洞察和理解,这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吧。
5.高中毕业以后,万斯慢慢发现,要想逃离自己的家乡,要么去读大学,要么去参军。因为没钱,他选择了加入海军陆战队,驻扎在伊拉克担任通讯记者,当时2003年正好是伊拉克战争爆发期间,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政治的现实意义。退伍后,得益于退伍军人的优待政策,他进入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读政治学。
6.接着,他又抓住了军方的特殊名额机会,通过了耶鲁的入学考试,进入法学院,到现在算是一个美国版的小镇青年通过自身努力卷进名校的故事。在耶鲁读书期间,他的世界观收到很大的冲击,毕竟同学大都来自美国的精英阶层,和自己人生前20年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7.耶鲁的读书经历成了万斯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他在这里结识了改变自己人生的几个人物。
8.第一个是他的研究生导师蔡美儿(Amy Chua)。蔡的祖辈是福建人,爷爷奶奶在1920s年代移居到菲律宾(当时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相对发达)经营塑料生意,为强生公司提供产品,经商赚了很多钱。蔡的父亲厌恶商业,但学业优秀,在本科毕业后独自前往美国MIT读书,后来在加州伯克利担任电气工程教授。蔡美儿建议他“撰写一些对家乡的回忆录”,这启发了万斯开启自己的写作生涯,为后来出版《乡下人的悲歌》做了铺垫。万斯说:“我曾经认为写书是一个有点傲慢的想法,但后来逐渐开始自己写点东西”。
9.第二个是他的妻子,一位印度裔的女孩。他们后来有了三个孩子。虽然自己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但他在自己这一代,亲手结束了不幸的传递。2017年的时候,妻子成为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书记官,美国是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权分立,而首席大法官,就是联邦法院的领袖。
10.第三个人是彼得·蒂尔,这位大哥是著名的PayPal Mafia(PayPal黑帮)的领袖人物,这个“黑帮”是干啥的呢?其实这个组织就来自PayPal的创始员工,马斯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此外还有Youtube、领英等的创始人,彼得·蒂尔还写过一本很出名的书叫《从0到1》。万斯第一次结识他,是在耶鲁的一次演讲,他听了彼得关于技术创新和美国精英阶层衰落的分享,深受启发,后来在自己的书里称那是自己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时刻”。
11.万斯2013年从耶鲁毕业,先是进入了一家律所,然后在2015年被彼得·蒂尔的投资公司招聘到了硅谷。很难说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是彼得看中了他,还是他主动链接到了彼得并说服他给自己一份工作,也可能两者都有。总之,他投靠了彼得,而彼得是犹太人和高科技新贵的代表,万斯从一个衰退地区的小镇青年一跃而成为精英阶层。
12.在2016年,那本著名的《乡下人的悲歌》出版了,这本书很快被著名媒体转发,就爆火了,这是万斯第一次被公众熟知。那年刚好是特朗普竞选总统的年份,这本书后来被评价为“你读了就能理解为什么特朗普能当选”,就是因为它精准地揭示了底层白人的真实处境。写书的人很多,他一写就火爆全国,显然彼得在背后多少有所运作。
13.到了2019年,万斯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背后的出资人就是彼得和他的科技同行。这家公司的名字叫Narya,出自《魔戒》,意思是“火焰戒指”,彼得蒂尔有一家数据公司叫Palantir,也是出自同一本书,意思是“不可摧毁的水晶球”,可以看出他们的联系有多密切。Palantir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做大数据分析,和美军有合作,算是一家科技军火公司了,当年就是靠它提供的数据,美军才找到本拉登躲避的那间隐秘建筑,在俄乌战争中的AI技术也是这家公司支持的。
14.万斯的那本畅销书在2020年被改编为了电影,再度火了一把。在这一年的总统竞选中,他把票投给了特朗普,这背后可能是有彼得的意思。因为万斯起初在2016年是反对特朗普的,而彼得却是一个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他支持万斯,也是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万斯的态度在认识彼得之后发生了转变,很难说不是为了靠山而做出的改变。
15.到了2022年,万斯参与竞争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彼得捐赠了1000万美元支持他,特朗普也公开为他站台,最终以53%比47%击败了民主党的竞选对手。这个得票率是很低的,差点就赢不了,相比共和党在全美的平均表现要差很多,万斯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从政经历,可以说靠着背后的支持势力硬是迈进了政坛。
16.到了2024年,也就是前几天,特朗普宣布万斯成为副总统候选人,他现在蔡39岁,极大概率即将成为副总统。由于美国总统不能任期2届以上,特朗普如果当选,会是他的最后一届任期,那么4年后万斯会不会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呢?这个概率还是值得期待的。
17.回顾万斯39年的人生经历,你会发现有这么几个转折点。首先是外婆的存在,兜住了原生家庭的下限,让他没有掉进地狱;第二是考进了耶鲁,这里有参军经历的加分,也有他把握机会的能力,不算太标准的做题家路径,但也最终迈进了精英名校;第三是导师,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最终站稳了作家的人设,成为底层白人价值观的代表;第四就是彼得蒂尔,可以说前面几次转折的接手助力,似乎就是为了等待彼得的出现,是真正的命中之人。
18.万斯的人生开局要比90%的美国人都差,但他最后走到了一人之下的位置,你会发现最重要是圈子。家庭、参军、读大学、贵人、创业,实质都是在选择自己的圈子。和街头混混在一起,你大概率也会成为街头混混;和投资人在一起,你也会成为投资人。挺励志的,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共鸣之处。
19.我觉得小镇青年还要看到一点,他懂得灵活地选择自己的价值。投靠彼得的实质,是投靠科技财团;当他要更进一步迈进政治,就会180度转变对特朗普的态度。乡下人既是自己的不利出身,又可以成为一块招牌,借势改命。大丈夫行事,只执着于做一个好人,对成大事没有益处。
20.小镇青年成事三步棋:做事、立名、混圈,万斯是个教科书般的案例。
哈雷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