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4-08-26
写在前面:
任何企业在运营这件事上的态度都应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不管To B还是To C,本质都是To人。
8月14号,我与径硕科技副总裁汤璇老师联合做了一场直播:
分别从B2B企业运营者和专注做小红书运营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企业如何在小红书上获客以及做自己的品牌。
本篇文章是这场直播的汇总和延伸讨论,从以下3个方面和大家展开说说。
01/
小红书的平台特性是什么?
从这个平台来的客户有什么特点?
02/
To B企业如何搭建小红书内容体系?
爆款笔记是如何产生的?
创始人需不需要出面?
03/
To B企业在小红书要不要投流?
To B企业在小红书要不要做矩阵号?
要怎么做?
让我们依次来看以上3方面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的手机里有各种各样的App,在我们打开一个软件时,会下意识地给自己的行为做预期。
举个例子:当我们打开某宝时,会想买点东西;当我们打开某音时,会想看会视频,找点乐子。
那么当打开小红书时,用户下意识的预期是什么呢?
很简单:学点东西,找到答案,尤其看到“活人”的分享的“真实经验”。
学点东西不一定是指像上课一样,学一些系统的,硬核的知识,学着怎么贴假睫毛,学着怎么修家里的灯泡马桶,搜索医院的看病流程,都是学点东西。
重要的是用户是带着目的去看小红书,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所以它是用户搜索+活人分享真实经验的平台。
那么作为To B企业,在小红书上做内容,当用户搜索到你的账号,来询问时,会自带需求和预算而来。
比如一个企业做旅行线路,在小红书上发布线路内容和服务项目,用户搜索这类信息的时候,是本身带着要做功课,要花钱的心,有这个预算来看的。然后在做这类服务的成熟市场中,选择一家进行购买动作。
相比其他平台,客户花钱痛快,需求明确,受教育程度高。
这是和商销直播的一大不同点,后者是用户看到了,被内容打动,唤起了花钱的需求从而冲动下单,不会事先带着预算来看。
用户天然带着目的和预算而来,这是在我看来To B企业做小红书的第一大好处。
不管是To B还是To C,本质都是To人,所以要让你的客户看见你。
而在小红书中,不管面对B端还是C端,流量都是在同一个池子里的,因此如何精准吸引有预算有需求的高价值客户,是大家都希望解决的痛点。
这里有一件事情需要注意,To B不做直面消费者的生意,粉丝爱不爱看你的内容与业绩没有关系,就像我很爱看一个三轮车账号的内容,但在生活中并没有这个场景使用它,就不会有购买动作,所以我是这个账号的无效粉丝。
所以在小红书里,粉丝量是最不重要的指标,播放量也不重要,账号里的爆款内容和专业内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板块,各司其职。
爆款负责触达更多人群,把账号推到更多人面前去,这些人里面可能有我们的潜在客户,他/她点进了主页,被我们的专业内容吸引,从而达到转化的作用。
这样的账号就是在线的企业品牌宣传册。
那么如何做一个账号或者爆款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小红书的杂志属性,好的小红书账号是杂志属性很强的账号,它是属于双列瀑布流,就像以前的报刊一样,我们先在报刊亭里看到了这本杂志(账号),点进账号,再在你的内容里选择自己想看的。
因为你的封面会与其他三条内容做对比,用户的注意力被哪张封面吸引了,就会点进该内容,所以好的封面会对点击量有非常大的帮助。这点可以在专栏中搜索“货架思维”,有展开叙述。
封面最好是竖图4:3,这样在主页双列流里会更凸显,然后是封面的风格,可以很美很精致,也可以是泥石流风格,更为重要的是信息传达到位,后续内容在比例上没有太大要求。
那么在形式上是做视频还是做图文呢?
如果咱们的产品有某位代言人,有特别人格化的IP形象,或者上来就能吸引人,视频是能帮我们的产品或者品牌增强信任度的有效手段。因为视频是更亲切,信息素传递更强的一种媒介形式。
但图文也有图文的好,当用户带着某种目的去看小红书的时候,图文就会是用户的优选,因为图文信息密度更高,更结构化,更一目了然。5秒钟能搞明白的事,不用花1分钟看讲半天讲不到重点的废话视频了,所以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用户也会更喜欢图文。
总的来说,图文与视频是各有所长,可以掺着发,不是说发了图文就不能发视频了。
另外To B企业账号需不需要创始人经常出面呢?
首先有个前提,创始人的精力和情绪是第一要保护的东西,不能让出镜消耗他/她。
其次创始人经常出面会有客诉的风险,会不会有客户直接去老板的账号要求解决问题,不找客服了。
如果以上两点能接受,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样特质的创始人适合出镜。
如果创始人本人有很强的认知度,跟往常的企业家身份能有反差,他/她也本身很乐意,是一个E人,愿意表达喜欢表达,那么创始人出镜拍视频,会有非常鲜活的活人效果,对于增加品牌信任感是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而且小红书会有长尾效应,一条有质量的内容,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还能有点赞收藏关注,这是在我看来,To B企业做小红书的第二大好处。
在刚开始做小红书的时候,我更建议大家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如果在有产品的前提下,先把一个号用最小成本做起来,比如在不招新人的情况下,内容团队转型一部分做小红书,建立一套新的SOP。
还有一种花钱的干法,就是投流。在没有明确产品的前提下,投1块挣回来5块,小红书也愿意这样玩。但是前期势必有一个市场教育期,你花出的第一个5000块大概率是没有回报的,因为我们得交钱帮平台训练算法,起码到2024年的8月,企业是需要交钱陪玩的。
我更建议先在账号上测试不同的内容类型,看用户对哪一种更感兴趣,纯靠内容就已经有效果了,甚至可能开始有转化了,我们再在这个基础上投流才有机会,不建议一上来就投流。
当有客户被我们吸引过来,我们肯定要留下客户的信息,那在小红书上最短的,能够直接和客户对上话的路径是什么呢?
这里有个指标,叫私信开口成本,就是你的内容投出去之后,有多少人私信问你价格。比如我们花了500块投流,有10个人私信询价了,那私信开口成本就是50,每个行业都有一个行业大盘,我们可以对标和参照同行,看他们的开口成本是多少,这样就知道我们在什么水平了。
还要明确一点的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不要因为拓宽了一个小红书的渠道,就变得特别费人。我是技术公司出身的,在我的视角中,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机制解决,小红书有非常丰富的做生意组件,比如私信通。
如果大家平时刷小红书,也可以看到笔记的左下角,会带商品链接,会带各种群,也可以跳转各种小程序,这些都是在我们氪金以后可以商量的,它可以变成机制。
此外面对客户,我们需要多一轮筛选,让对方说一些自己的情况。在To B账号的自动回复中,可以设置为,请您留下您的公司+职位+…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个是不会让客户觉得拒人千里之外,另外一个是小红书是内容社区,给用户一个外部链接,从产品上来说,感受不会很好。
如果对方提供的信息,在内容里表现出的诚意,符合我们对客户的初筛要求,那么就可以跟我们现有渠道的客户对齐了。
用这样的机制做账号,至少到2024年的8月,不会比其他平台费劲。
当我们把第一个账号做出来后,就可以考虑矩阵账号。
首先还是明确前提,号越多,越耗人,因为需要运营。所以我们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先不花钱或少花钱搞成一个号,再考虑做矩阵号。
矩阵账号的逻辑是1+N+X。这点也可以在专栏里搜索“矩阵”查看,1个主号+N个副号+X个公司中不同的人的账号。
因为有些内容比如福利,在官方账号上发不是很合适,一方面有平台政策,另一方面显得我们的调性不是很纯粹。
如果公司中有一些很强的人,或者明星员工,或者销售,可以让大家各个开号,像MCN一样经营我们的企业。
当然还有另一种策略,如果To B企业的产品,能触达的消费者足够多,本身企业的声量很大,大家都知道它,会倒逼我们的客户选择我们。比如利乐包装是卖给牛奶厂的,但很多消费者都知道这个包装品牌,于是牛奶厂就会优先选利乐的包装。
以上就是今次分享的内容,分享几个群友的好消息:
如果还没进读者群,务必联系我:aiwanglaoshi。
该内容为专享内容
购买后厂女工小王的简报专栏即可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