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4-10-24
大家好,我是李明Bright,这篇给大家说下,未来我创作的内容会做一次升级调整,大方向不变,还是关于商业、科技和创业,但是会更加聚焦到细分领域,我个人的定位也会发生变化。
首先说说定位,我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究竟需要创作什么样的内容,满足什么需求,之前我更多地是比较随意地创作内容,主题没有限定,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这样有个好处是输出内容的来源广泛,可以输出的很多,内容的创作成本比较低,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定位不清晰,满足什么需求,交付什么明确的价值不是很明白。就变成一档个人闲聊、培养型的节目了,里面有比较多的是我个人的观点、解读和经验。当然,这个过程有可能是必不可少的,我需要去尝试、探索自己以及我生产内容的定位,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
那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呢,我未来对自己的定位会是一个新商业博主,创业参谋的角色,主要会研究新商业和新产品,分享搞钱信息差,做好新商业创业的观察者、整理者、思考者、参谋。
一个好的定位呢,需要考虑到个人兴趣和特长、用户需求、商业价值,需要在这3者中间找到交集。我个人最感兴趣的部分还是商业和创业领域的内容输出和参谋,其他方面例如职场领域、科技领域以及历史文化领域,当然也能输出内容,但是于我个人而言好像并没有创作商业和创业领域的内容那么兴奋,这个内在动力非常重要,即使没有外界的回馈是不是也有足够的动力走下去?
另外一方面,我过去自己有过一段2年半的创业经历,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结束,跟大学同学在广州那边创业做APP产品,后来复盘当时主要是一件事情没做好,就是商业化,当时想着要获得投资人认可,更多去追求规模,投资人反馈规模天花板不高就放弃掉一个好的方向。
创业失败之后,2016年初我来到杭州,加入到一家创业公司,全权负责产品,从0到1把产品做起来,帮创始人写BP,协助搞定800万的天使投资,然后产品收入做到几十万的规模,因为和创始人理念不合,我就离开了,只待了1年,随后我加入到KaDa阅读,那会儿还叫KaDa故事,只有20来个人,提供全免费的内容,没有收入。
我依然是负责产品,不过这次一开始不是产品负责人,我的Leader是阿里巴巴很早期的员工,公司的创始人是阿里前几十号的员工,他们早已财富自由,但还是觉得不应该躺平,得做点什么事情。我一开始是主力的产品经理,过了一年我的Leader升职为公司的COO了,然后我就开始承担管理职能,成为产品负责人,带产品团队,中间有段时间业务增长困难,老板把我指派去负责市场增长工作,后面公司被更大的一个集团并购,创始人和我原来的Leader都退出了,我又去负责产品了,后面又把设计团队也让我带,这个是我在KaDa阅读这家公司的经历。
在这段经历里面,我最大的成果呢,是从0开始做产品的商业化,做到了亿级收入的体量,用户规模呢也增长了10倍以上,当然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但我是非常深度地参与其中,核心的商业化项目全部是我负责策划、设计并带领团队落地,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关于商业、创业的经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段经历相当于我为过去创业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去补课。
到2023年的时候,我从KaDa阅读出来去到阿里巴巴,因为我此前经历更多是在创业型的公司,想去更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去认识学习一下,在阿里呢主要是负责做一款AI产品,这个产品上线之后运营数据不错,拿到了公司的年度最高产品奖。
但是大厂有大厂的好,比如待遇、制度等等,也有大厂的束缚,除了深入接触并具体负责做一款AI产品这个对我来说是学到很多东西之外,于如何做好产品、如何做好商业的方面并没有帮助我有所成长,我发现在大厂里面的人大部分的人并不关注这些,或者说是关注了也没用,因为不能发挥影响,只有一种很强的螺丝钉的感觉,在里面待久了我认为自己的产品、商业、创业能力会退化,所以我选择出来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离职的当天,我在阿里内外发了一篇帖子,分享自己的离职感悟,然后就有很多阿里的人加我微信,我想大厂可能就是一座围城吧。
当然,我不是否定大厂,对于职业生涯早期的朋友,互联网大厂依然还是非常优先的选择,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如果你已经30多岁,如果你依然有更大的梦想,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有不一样的活法,那么你还是要明白大厂不会是大部分人的职场归宿,我之前也是这个观点,分享出来有些人喷,说你从大厂出来谁知道是不是被优化的呢。我其实没有必要去解释这些事情,我拿了大厂年度最高产品奖,我有普遍大厂人没有的创业激情、产品增长和商业化经验,我有种很强烈的被束缚感,觉得没有把自己的能量完全发挥出来,所以想离开,Leader挽留了我好几次,被我拒绝了。
虽然这个阶段大厂人员优化力度很大,但是怎么就不可能有主动想要去看外面新机会的情况呢?我觉得人还是被自己的认知限制,习惯性地找理由说服自己,让自己逻辑闭环。到后面我想起了很多博主分享的一句话,在网络上,如果你的观点和我不同,那就是你对,我不和你吵,没有意义。
说回正题,我想自己独立做点事情,那么就得寻找自己的定位,提供什么价值。我给自己贴的标签呢,就是创业者、产品经理、商业化、内容创作者,选题赛道呢就是商业、科技、创业,我跟其他的内容博主有什么不一样的?差异化呢就在于我真的创过业,也在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大厂都有工作经历,所以我对商业底层逻辑的理解、新趋势的判断会有更贴近实战的优势,这是大多数媒体人所不具备的,恰好就是我的差异化优势。
而恰好,新商业、新产品机会发掘这个领域也有比较强的需求,当下的趋势,大家比过去更加现实,创业者搞钱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谁不搞钱谁OUT!
所以,我之后输出的内容,会聚焦在几个领域: 1、AI产品系列 AI领域的趋势、新产品解读,分享搞钱信息差。
2、个人IP系列 个人IP的案例梳理、解读,分享搞钱信息差。
3、互联网平台系列 互联网平台,例如短视频平台的一些功能升级、政策调整等等解读,分享机会点。
4、创业故事系列 一些创业成功案例的创业经验、方法总结,以及其他关于创业的思考。
那么我的受众群体,会聚焦到创业者和未来的创业者,帮助这些人提供参考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大家有创业增长、AI产品、个人IP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找我咨询。
感谢订阅关注,搞钱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李明B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