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168
2024-11-22
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
经营是眼睛向外,是开源,是多赚钱,是从市场中汲取“三桶水”。而管理是眼睛向内,是节流,是少花钱,是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
20世纪是生产管理的时代,企业主要依靠管理提高效率,而当今是经营管理的时代,企业主要依靠经营提高效益。20世纪,大多数企业的问题出在管理不善上,而进入21世纪以来,大多数企业的问题则出在经营无方上。
企业无法用过度的管理弥补经营的缺失,无法用管理的勤奋代替经营的懈怠。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工作上,而把管理工作下移给部下,要从管理转向经营,这不是说管理不重要,而是经营更重要。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40年的企业实战心得、近年来对数百家企业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有效经营者的概念和逻辑,并总结了有效经营者的5项任务、10大能力和16条常理,对我国身处经济转型期的企业家、管理者、创业者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宋志平在这本书里,讲了企业领导者现在面临着两个转变,一个是要从管理者转变成经营者,第二个是要从普通的经营者转变成有效的经营者。
宋志平建议有管理偏好的企业领导人,应该学会把管理工作下放给部下,要从管人管事的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不要有大权旁落的感觉,而应该积极地走到市场中去,去思考行业的变化,思考企业的未来,正确选择,注重效益优先,利润和现金流优先等,把握住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和进步发展的重大核心问题。
宋志平认为,现在经营企业,从理念上来讲,既要重视节约管理上的“三滴水”,也要重视获取经营上的“三桶水”。他进一步解释道,管理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而经营的边际效应是递增的,所以一定要更重视获取经营上的“三桶水”效应,不能用勤于管理去掩盖经营的缺失,一定要找准自己的问题,不能在错误的地方或者不重要的地方层层加力。柯达胶卷、摩托罗拉的铱星电话、诺基亚的手机,都是出在经营失误上。宋志平讲到,有些错误在企业里是不能犯的,因为这些错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这样的问题就是战略上的问题,经营事关战略,如此重要,不可不察,需要高度重视。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了有效管理者的五大要领,即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利用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而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在《有效的经营者》一书中也归纳并提出了有效经营者的五项任务,即正确选择、有效创新、资源整合、创造价值、共享机制。”
正确选择
企业面对的巨大挑战是不确定性与脆弱性,正确选择是有效经营者的首要任务。
作为经营者,最难的就是决策,谁都替代不了你。尽管做决策可以集思广益,但是最后到底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还是不做,都得由企业的经营者定夺。即使做了决策之后,如果发现信息不对称或环境发生了变化,经营者还得改变自己的决策,哪怕是昨天才做的决策。
经营者如果在战略选择上、在业务选择上、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建立起一套选择的底层逻辑,那就不怕做不出正确的选择来,这样的经营者也可算得上是有效经营者了。因为战略、业务、人才三个方面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生死,是那种不可不察的大事。
有效创新
普通经营者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也想做创新,但在创新方面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方式方法。创新是要有效益的,如果没有效益,再好的技术都不能做,因为企业长期赚不到钱就做不下去。
创新有风险,但是不能说有风险就不干,有效经营者不甘冒风险,还能把风险降至最低。对风险投资来说,30%的项目赚钱就行,但一般企业既不能这么想,也不能这么干。那么,企业要有多大的成功概率才能做创新呢?我认为,70%的成功率就可以,也就是说,对创新项目来说,要有七成的成功把握,企业才能干。
创新既有规律可循,又有模式可依。有效经营者在创新上更加注重有效性,追求有目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创新,同时也更重视创新模式的选择。
资源整合
今天的竞争,不在于企业自身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企业能够整合多少资源。做企业,资源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也不能凡事都从零开始,那样做既没必要,也过于传统,还会错失良机。
经营者要有整合的理念,但又不能因单纯做大规模而去整合,整合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有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有效经营者在整合资源上也有自己的原则,不会简单盲目地谈整合,而会讲究具体的方式方法。联合重组一定是符合战略的重组,联合重组之后也会特别重视管理、文化等层面的整合。
价值创造
今天的企业需要面对两个市场:一是产品市场,二是资本市场。在产品市场中,企业注重的是创造利润;而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关注的是创造价值;利润是价值的基础,但利润并不等同于价值。普通经营者往往重产品市场而轻资本市场,而有效经营者则是两者皆看重,不偏废其一。
有效经营者主张从产品现场到产品市场,重视产品定价和品牌建设,不仅要善于管理工厂更要善于经营市场。做出好的产品是做企业的基础,但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能否获得客户的溢价则是经营水平高低的问题。
有效经营者认为市场是个大系统,他们秉持这样一种理念: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蕴藏于行业利益之中。在价格上,他们非常重视与竞争伙伴的和谐相处,一般不采用盲目的杀价竞争,而是采取稳定价格的方式,从量本利走向价本利、从竞争的红海走向竞合的蓝海。
共享机制
机制就是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自组织产生以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就是困扰组织发展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国企还是民企,谁能破解机制的难题,谁能有好的机制,谁就能发展得快、发展得好。
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共享机制的出发点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经营者认为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强调企业员工等通过员工持股、科技分红等在初次分配中实现与金融资本的利益共享。
普通经营者还没深刻认识到共享的价值,多数时候会从激励角度出发,而从激励机制到共享机制是有效经营者进行的一次升华。有效经营者本身也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过去,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与有效的经营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展。
当下,我们既要把管理做好,也要把经营做好;我们既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需要有效的经营者。有效的经营者毕竟还是个新概念、新逻辑,希望大家读后多提些意见和建议,在我们的共同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
此外,还讲到了十大能力与十六大常理则是有效经营者的基本功。
十大能力,宋志平是从工作的重心、企业的目标、精力的选择、创新的有效性、整合的效果、市场与工厂的平衡、分利的思想、数字的敏感度、领导力的水平、风险的识别和处置这些方面来讲的。十六条常理,是宋志平归纳的做企业的四大主义、四大核心、四支队伍和需要防范的四大风险。企业的领导者按照十六大常理,建立起十大能力,做好这五大任务,就能从普通的经营者不断跃升成为有效的经营者。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