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5-01-14
三天前(1月11日),小红书孵化的 AI 搜索应用“点点”悄咪咪更新了1.14.1版本,进一步丰富搜索效果呈现;而一个多月前,“点点”才在1.13版本新增视频回复——其“小步快跑”的迭代速度,足见整个团队对 AI 搜索的重视。
事实上,当整个互联网都在为 AI 躁动,心有猛虎的公司自然会四面突围以期找到向上攀爬的入口,小红书也纵身一跃跳入了这股时代浪潮——从“小地瓜”到“Trik”,从“此刻”到“达芬奇”,小红书一直在 AI 方向低调潜行,只不过针对产品形态始终有些摇摆,直到 2024 年 8 月“点点”立项,团队对于要做一款什么样的 AI 应用总算达成了共识。
接近小红书人士向虎嗅表示,“AI 这个方向,互联网公司都在赌未来,至少点点算不上搜索领域新的突破,不是外界理解的冲着百度去的,它就是业务对未来的思考,在一定意义上或将成为大家使用小红书的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点点”是小红书探索 AI 至今唯一拥有独立 App 的项目,区别于豆包、元宝、Kimi 等通用型 AI 助手类产品,“点点”诞生之初就将产品心智锚定在“专注于生活场景的智能搜索助手”,主要通过聚合小红书笔记生态及中文互联网信息,帮助用户针对具体场景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目前,“点点”覆盖交通出行、美食推荐、旅游攻略、美妆护肤、购物消费等垂直生活场景,尤其强于旅行攻略、美食推荐、美妆护肤,其“搜索避坑”的市场心智占位还属独一份儿。
事实上,早于 2024 年 8 月“点点”就已上线 App store ,但从最初的 1.0 更新迭代至 1.14.0 版本,小红书才打通主站内置测试。
与之对应,市场对“点点”的态度也发生了“两级反转”——“点点”上线前四个月,市场上几乎没有相关讨论;但自 2024 年 12 月下旬开通内置功能“问点点”后,市场便迅速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
虎嗅了解到,小红书自研的珠玑大模型为“点点”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为小红书在 AI 领域的一次业务试水,并非 AI 应用的终极产品形态。
至今,该项目仍处于独立研发状态,去年 12 月下旬向部分用户开通内置功能“问点点”后便成为嵌入主站的一种搜索路径。“它是一个独立团队在做,业务团队暂未确立具体战略目标。”接近小红书人士说到。
上述人士指出,“整个产品跟市面上的搜索产品错位竞争,立项之初团队就达成共识要去切透垂直细分场景,产品定位是做一个新功能延展,而非试图脱离小红书做产品矩阵;所以,点点仍然依靠小红书站内笔记反哺来做前期流量积累。”
也就是说,“点点”的底层逻辑是通过站内丰富 UGC 生态为用户呈现更场景化的搜索结果,擅长对垂直搜索进行精准匹配,较传统搜索渠道在用户体验的即时性、细节准确度、可实操程度上大幅提升。
这背后,“点点”与其他 AI 搜索产品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一是,小红书社区内 UGC 笔记是点点特有的数据来源,用户在搜索真实生活经验的时候,“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有用的答案,像一个生活百科,且答案呈现图文并茂;
二是,“点点”搜索结果能更好地帮助用户理解,因其更多是基于小红书社区属性里审美与有用调性契合的笔记,具体场景落地的指导意义更强;
三是,“点点”支持更丰富深入的检索,用户点击搜索结果中的任何文字,均可以再次跳转到更为细分的结果页面,并非只局限于一段封闭式回答。
等于说,相较之前一系列 AI 产品试水,“点点”的受众人群和产品结构仍然是基于小红书深度用户服务垂类场景,定位更像一个辅助工具,是智能助手逻辑——其底气在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尤其近几年随着小红书的崛起,小到餐厅推荐,大到考研考编,很多年轻人早已把小红书当搜索引擎在用——这使得小红书逐渐稳住信息流场域+搜索场域的双场域心智。
甚至,小红书搜索场域之于平台内容消费的渗透程度远超外界想象:55% 用户倾向于沉浸式浏览,45%用户会主动进行深度搜索,且搜索内容会基于综合得分排序,这使得小红书成为很多年轻人解决具体生活场景的“指导手册”。
一位搜索行业人士表示,“小红书本来就是搜索场、内容场、社交场并存的一款产品,所有产品长大之后都会用户泛化,也会针对垂直场景进行功能迭代,以满足人群更精准的使用需求,最终小红书可能会根据场景及用户习惯差异,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心智。”
黄青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