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5-01-15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读书笔记

《干法》:稻盛和夫给破局者的忠告

主理人:
作者:稻盛和夫

如作者所说,本书的内容不过是从“我”粗浅的人生经验和思索中所产生的质朴的“劳动观”。但同时,它又是从“我”70余年的切身经历中所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也可以说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哲学”。

寒冬不会永远持续。真正的英雄不是等待阳光,而是在黑暗中依然前行。

 

你现在的处境,只是人生的一个逗号。保持饥渴的学习心态,对自己保持耐心和信心。就像稻盛和夫在《干法》中给我们的启示:成功从未由外部定义,而是由内心的坚韧和行动决定。选择相信自己,选择前行。

 

如作者所说,本书的内容不过是从“我”粗浅的人生经验和思索中所产生的质朴的“劳动观”。但同时,它又是从“我”70余年的切身经历中所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也可以说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哲学”。

 

当代职场,我们被无数"成功学"和鸡汤文章淹没。但稻盛和夫在《干法》中用朴实而深刻的方式,拆解了成功的本质:那就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持续突破自我设限。

 

对待工作如初恋,对待朋友如春天。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会产生良好的工作结果,你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不但能获得周围人的肯定,而且会让你从内心感到满足并产生自信。而这又会成为动力,激励你更努力地投入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因为这种良性循环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所谓“提高心性”,稻盛和夫又常用磨炼灵魂、净化心灵、提升理念、陶冶人格、扩展器量等说法来替代。

 

这里又出现一个因果循环:只有提高心性,才能拓展经营;反过来,只有在拓展经营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提高心性。

 

比完成活儿更重要的是完善干活人的人格。但是干活人的人格必须在干活中才能提升和完善。“工作造就人格”。要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对年轻人来说,以下五个关键洞见尤为重要:

 

1.心态决定高度传统观念告诉你:能力决定上限。但稻盛先生说:心态才是真正的天花板。年轻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部竞争,而是内心的懒惰和自我怀疑。

 

2.目标是最强大的动力引擎稻盛先生强调设定"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为什么?因为宏大目标会迫使你超越当下的舒适区。年轻人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缩小梦想,但真正的成长恰恰在于挑战不可能。

 

3.执行力高于一切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干法》最大的启示是:执行的质量,决定成长的速度。这不是完美主义,而是持续、专注的行动。

 

4.内在驱动比外部奖励重要真正的成功来自内心的使命感,而非外部的金钱或地位。对年轻人而言,这意味着要找到内心真正热爱的事情,而不是盲目追随所谓的"热门行业"。

 

5.持续学习是最大的竞争力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稻盛先生提倡的是一种开放和谦逊的学习心态,把每一个挑战都当作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干法》对当下年轻人尤其重要?

 

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过载、焦虑蔓延的时代。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技巧和捷径,而是重新连接内心,找到真正的驱动力。

 

稻盛和夫是第一位提出经营哲学的人,而所有哲学又是他一生亲身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实践中的真知总是击中人心。

 

稻盛和夫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傲人的学历,27岁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以78岁高龄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仅仅一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的利润,也是当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 卓越的人物身上总有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虽然这样的人生不能复制,但仅仅靠近他的思想文字本身,就能被那人格的光辉和力量熏陶浸染。

 

古典说:成功就是越来越近。 离自己期望的生活越来越近,是成功;离自己期望的偶像越来越近,是成功;离自己期望的思想越来越近,是成功。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加倍努力,辛苦钻研,一直拼命地工作。

 

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这个“平凡的人”变为“非凡的人”,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干法》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你若有颗种子,便能期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