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5-02-10
与同事聊起了过往一年,唏嘘不已;也聊起了新的一年,很明确的一个字——难,但在艰难的背后,也充满期待。
对于2025,暂时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愿,或者说没有一个具体而是的美好心愿,但对自己的职场还是有希望,希望一如既往,就是坚定内心,坚持走好,无负今日,不负此生。
然后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上,有几点自己的目标:
1、读百卷书;
2、行万里路;
3、好好学习;
4、认真生活。
以上其实都有具体的目标,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还有一点不是目标,但需要特别标注,那就是更持续、更深入的学习、使用人工智能。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所说:
"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审视自己,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本质,作为一个人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答案并不是智能。就智能而言,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我们没有办法与人工智能竞争,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有限的,人工智能将会历经几代人,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的发展。
但人类真正重要的是意识,即使音乐或诗歌之类的东西,人工智能可以开始比我们更具创意地创作音乐,但我们没办法让人工智能去体验音乐,这是只有人类具备的体验,类似的体验不仅是听,还有演奏。
所以我认为一直以来重要的是人类去探索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再一次去理解生活中痛苦和幸福的深层根源,这就是存在的最终意义。至少目前,这是人工智能完全无法做到的,因为它没有意识,没有心灵。
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以及发展我们的智能方面投入了很多,忽视了发展我们的意识,但实际上对于人类来说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说回主题,套用一句话,我们总是高估一些当下短期的困难,而低估从长远看走好人生每一步的重要性。
我问同事们,大家觉得是过往两年职场不容易时成长的快,还是前面职场顺遂时成长得更快,大家普遍说,是过往两年。这就像稻盛和夫所说,萧条就像竹子过冬时节长出来的“节”,有了这些节,我们才能获得再次成长的支撑,结构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固而强韧。
所以,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时间拉长来看。
是的,把时间拉长来看,我们可以对比100年前的1925,也可以对比四分之一世纪前的2000年,同样,我们还可以往后看十年,2035,或者再过四分之一世纪,2050。
以上的时间点,如果我们是一个穿越者,恐怕会很难,无所适从;好在,我们永远拥有的,就在当下。
最后,多说两句有的没的。
乐观去看,很多观点都说2025是新周期的起点,未来的3~5年内,经济将结束当下的萧条期。围绕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新能源、新技术、新格局,我们将迎来又一个长达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上升周期。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此前文章有提到的,修炼自己的心力。
当然,心力不是孤立存在。
第一是自己身体的健康,这是物资基础,是体力;
第二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保证自己能够不过度内耗;
第三就是思维能力,或者说逻辑能力,比如做事的逻辑,思考的理性,以及专注力和耐心;
最后,当然还有自己对生命的向往,积极昂扬的生命力,内心的passion、使命感、目标感。
在这新春时节,愿你我都能在眼里心底看到漫天朝霞,静待那下一刻的日出东方。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新西兰Tekapo湖畔日出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