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5-03-10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读书笔记

《过度互联》:为什么努力做得越多反而越焦虑?

主理人:
作者:卡尔•纽波特

谁适合看这本书? 
苦恼于几乎所有时间被网络侵占,感到焦虑的大众读者;
身陷职场低效沟通,追求更高效、精简工作流程的职场人士;
想要深度工作,重视认知能力,想得到高质量产出的知识型工作者。

你觉得工作中什么让你最累?

 

是加班?是通勤?

不不不,是沟通!

是一连串的未接电话,

是频频闪动的聊天对话框。

好焦虑啊!

感觉自己需要时刻与人保持联系,

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一刻不停涌入收件箱的邮件通知大大小小的日程,线上会议一边讨论推进分工,一边频频闪动的聊天框催促着进度……但忙碌了一天却看不到多少进展。其实,我们深陷于无休止的职场沟通文化,以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来推进工作,让结构凌乱、毫无计划的信息充斥着每一个流程,这是导致效率低下、工作进度缓慢和身心疲惫的罪魁祸首。

 

在一个大量时间被“收件箱”占据的时代,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摆脱电子邮件,重新找回专注与创造力。

 

作者在书中剖析了电子邮件文化如何导致“协作过载”,侵蚀我们的注意力,破坏深度工作的能力,并引发工作场所的疲惫与低效。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非仅仅批判现状,而是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替代方案。纽波特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包括优化工作流程、引入明确的协作规则以及利用技术工具减少无效沟通,从而帮助个人和团队在不依赖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实现高效运作。

 

如何在数字时代轻松有效地工作,做得更少,成果更好?警惕低效沟通,以四项基本原则重建个人工作系统:

 

基于注意力资本原则——优化大脑能力

 

有两种应用注意力资本原则后会影响与你一起工作的人的方式:

一种是改变工作流程。比如原本大家要通过打开内部办公系统才能看到的信息,如今直接做成看板挂在了公司墙上,大家一进办公室就能看到了。

另一种是影响其他人对你的期待值。比如你平日里每天只有晚上才会看办公系统,那么同事们就别期待你白天得到你的反馈信息。

 

工作不是简单地把事情做完,而是一群个性不同的人在混乱中试图找到成功合作的方法。

 

基于过程原则——采用智慧的工作循环结构

 

用原则来代替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所导致的无休止的信息往复,让知识型工作者花更多时间在工作上,而不是谈论工作。

 

工作看板是这本书中常提到的一个工具。

 

将一串任务卡片,用任务看板进度条的方式来标注,让事情变得清晰有条理。看板上可以分为:计划中、准备中、已分配、工作中和已完成。工作中又可分为开发中和测试中。

 

当一个项目进入“工作中”,被指派到这一项目的员工就会建立自己的看板,用于跟踪、记录项目的任务。

 

除了团队的工作可以用看板的形式展现,个人的事情也可以通过电子看板的形式进行梳理,并且可以将个人工作自动化呈现。

 

基于协议原则——谨慎设定沟通的规则

 

无论什么工作流程,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人们之间的协调工作的方式。这个协调的方式需要沟通,更需要提前确定好规则,通过设计来优化何时协调以及如何协调的规则,短期来说会不习惯但长期下来会带来高产。

 

基于专业化原则——遵循质量为王,少即是多

 

减少你需要处理的任务数量,或者退掉自己专业之外的工作,可以让你获得喘息的空间,还可以让你有机会更加负责地提升每件事的完成质量,从而提升生产力。

 

卡尔·纽波特指出,技术变革并非简单的增量,而是颠覆性的生态变化。新的媒介出现,并不是增加了新东西,而是改变了所有东西。

 

过度互联已成为现实,我们仍渴望以更加专注、高效的方式工作。通过遵循这四大原则,以不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来工作。

 

《过度互联》的目的并非倡导大家逆着潮流,抗拒科技。一旦理解了知识型工作令人沮丧的概况,我们便会发现,我们不仅有潜力让工作更有生产力,还能让它更令人满意且持续。

 

在这一场变革之路上,“我们必须睁大眼睛前进”。

 

那么,睁大眼睛吧!与其被高密度的工作消息压垮,不如让科技真正为我们所用。

 

而在享受科技进步成果这件事上,人类合理拥有“既要又要”的资格,打工人理应如此,我们值得一个不再焦虑、更健康高效的工作生态。

 

“未来的工作需要新的协作工具,而这本书正是寻找知识工作者之间更好的协作方式的尝试,这会带来新的工作空间。”

 

这本书不仅是对现代工作文化的深刻反思,更是迈向更加专注、高效和满足的工作方式的实践指南。这本书适合所有被信息过载困扰的职场人士,也是组织变革者和管理者不可错过的重要读物。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你若有颗种子,便能期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