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5-03-12
《第一性原理》是李善友教授继《第二曲线创新》之后的全新力作,也是混沌学园的创新必修教科书。
书中深度解析了“第一性原理”这一根基性命题,探讨了其在商业创新中的应用。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
进化论中的第一性原理是基于生存竞争和遗传变异。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作者通过8个思维模型和实践方法,帮助企业与个人厘清问题的本质,直达本源。
归纳法的局限
归纳法通过实践推导结论,将连续性经验推广到一切时空。然而,并非所有事物都有连续性,固有的思维可能使我们陷入 “归纳法谬误”。它虽能帮助我们生存或暂时性生存,但无法得到真理,因为人类进化出用较小认知成本获取相对正确知识的习惯,这就是人类的最小作用力原理,且归纳法无法在非连续性时空中确保有效性。
演绎法的基石
打破认知边界,实现第二曲线创新需要演绎法。演绎法必须有一个基石,即第一前提、逻辑奇点或第一性原理。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回忆,为演绎法奠定基础,亚里士多德完成了具体推导方法。与归纳法不同,起源于古希腊的演绎法思维模式更倾向于相信逻辑假设在先,实践检验在后,如牛顿发现力学公式,虽未解决实际问题,却帮助后世解决大量力学问题,展现了演绎法思维模式的力量。
“所有的顶级科学家都使用演绎法。如果不会演绎法,没有公理化的思维方式,你只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帮助大科学家证明或证伪他们的假设。”
对于习惯东方思维的我们来说,接受西方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只要逻辑成立,事实一定成立” 的思维模式并不容易。在古希腊哲学中,结论不重要,中间推理过程才是重要实体,这与东方传统思维相反。
书中指出,第一性原理是任何系统的核心假设,不能被缺省或违反。
作者强调,创新的本质在于打破认知边界,通过破界创新实现第二曲线的跨越。
“人类进化出一种合理的认知习惯,即用较小的认知成本获得维护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信息量。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这样才能在付出最小成本的前提下,获取相对正确的知识,所以归纳法不能得到真理,但可以帮我们生存下来,或者暂时性生存下来。这就是人类的最小作用力原理。”
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哲学科学方法,识别并击碎隐含假设,从而实现真正的创新。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如果你只是在商业领域思考,你的视野将会非常狭窄。如果你想更好地投资,必须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此外,查理·芒格在这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多元思维模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思维层次的病叫作“锤子综合征”。简单来讲,如果你的手中只有一把锤子,你满世界看到的都是钉子。往深刻的角度剖析,我们自认为是在使用大脑进行思考,其实只是用大脑中既有的思维模型在思考。
芒格建议投资者应该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通过广泛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将其融会贯通,然后基于这些思维模型和理论建立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每个学科都是一种思维的视角,就像一个个功能不同的眼镜,有的是近视镜,有的是远视镜,有的是显微镜,有的是望远镜。而我们就是通过功能各异的眼镜研究这个世界,从而形成不同维度、不同角度的综合认知,这才是学习不同学科的要义所在。
成年人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增加信息量,而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型。
勒庞认为,“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对群体而言,“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而“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勒庞:“个体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那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原本只是自己编织的一个谎言,当所有的人都相信了之后,自己也就跟着信以为真。这是人类的天性,不可避免。
比“我的思想”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在这个语境中,“我们”的“我执”更强,而“我们的思想”更能够自证其明。
我们要勇于承认两件事情:一是“我错了”;二是“我们错了”。
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从0到1》中说过,每当我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好的回答是这种模式: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面”。他把这种东西称为“秘密”。他坚信,假如一个人能够出人头地,必须有这样的秘密。如果你在所有事情上都与所有人的观点是一样的,你凭什么出类拔萃呢?
“我们总是倾向于比较,而不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比较让我们停滞不前,而第一性原理让我们不断前行。”
本书适合创业者、企业家以及所有希望在商业和生活中实现认知升级的读者。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