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2025-03-21
最近,李嘉诚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次是因为他出售港口的举动,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3月15日,香港《大公报》连发多篇社论,痛批李嘉诚“见利忘义”“损害国家利益”,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转发相关文章,香港特首李家超亦表态“社会关切需重视”,要求交易“符合法律法规”。
图片来源:长江云新闻
据报道,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宣布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涵盖亚欧美23国、199个泊位,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控制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21%的货轮依赖其通行。
交易宣布次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称“已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将此视为“外交胜利”。
而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管理资产超10万亿美元),其与白宫的紧密联系引发猜测——这场交易究竟是“纯商业操作”,还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环?
图片来源: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一事件。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公司长期在全球运营多个港口业务,而此次他将手中43个港口的相关权益卖给了贝莱德。贝莱德可不是一般的角色,它被认为是美国政府背后的产业资本力量。
这43个港口中,巴拿马港口尤为关键,要知道巴拿马加上马六甲,承载着全球贸易量30%以上的份额。
2024年,共有9944艘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货物量4.23亿吨,约占全球海运份额的6%。根据克拉克森统计数据,在通行巴拿马运河的船舶中,43%的比例“关联中国”。
李嘉诚把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199个泊位打包出售给贝莱德财团,将会使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控制了全球约10.4%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成为全球史上最大规模的港口资产出售案。
这一交易完成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控制了这些重要港口。
具体来看,此次交易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出售资产权益价值为177亿美元,长和持股为80%,长和出售上述港口的股权价值为142.12亿美元。
据星岛周刊等媒体报道,这笔交易由长和的老朋友高盛独家撮合,此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堪称迅雷不见掩耳。
国内之所以关注这笔交易,并非因为它规模大,速度快,而是因为三个字——巴拿马。长和公告,本次交易除了不包含中国地区港口以外,涵盖了其他所有地区的港口业务,其中,位于巴拿马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也在其中。无奈的选择纯粹的商业不纯粹。
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强调中国掌握了巴拿马港口,对美国运输安全造成了影响。
2月4日,BP社报道,迫于美国压力,巴拿马政府考虑取消长和旗下子公司的和记港口的运营合约,以回应美国政府的威胁。仅一个月的时间,长和就卖出了巴拿马港口在内的几乎全部港口业务,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大家可能要问,商人做买卖,港口卖来卖去,怎么就引发这么大争议了呢?
这得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说起。如今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我国进行贸易围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就拿《船舶法案》来说,它计划用15年时间,把船舶的关税从1%提升到10%。
图片来源:《美国船舶法案》415条
收船舶税,就需要依靠码头,李嘉诚这一卖,美国就有了更多操作空间。以后我国的货船停靠这些港口,就可能面临高额征税,船的维修成本也会大大上升。
这不仅仅是在美国本土封锁我国贸易,更是企图在全球海域对我国贸易进行围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打击巨大。如果这些码头还在我们手中,或者不在美国控制下,美国想征这笔税就没那么容易了。
巴拿马运河,是各国商船在拉美、加勒比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核心要道,全世界超过6%的海运贸易,都要经此通行。
而李嘉诚就在4年前,刚刚续约拿到了巴拿马港口的特许经营权,一直延续到了2047年。也就是说,如果李嘉诚没有把港口卖掉的话,那么完全可以经营到2047年,但李嘉诚还是选择了在这时候出手。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件事背后反映出的是大国博弈。
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化,积极构建新的全球贸易体系,培养新的市场,比如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我国还在积极推进一些战略项目,像通过建设高铁运输网络,降低对马六甲海峡海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并且提高贸易效率。
从财务和时间成本综合考量,高铁运输有着独特优势,48小时就能抵达欧洲,而船运则需要两周。
但是美国却在极力反全球化,设置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导致很多国家在贸易合作上摇摆不定。在这种关键时刻,李嘉诚把关键港口卖给美国资本,相当于给我国的国家战略实施带来了阻碍。
美国通过此次交易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实施贸易封锁,提高中国企业的运输成本,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就好像我们正在产业升级、更换发展“轮子”的时候,旧轮子被拿掉了,新轮子却还没完全立起来,这无疑是一种新的“卡脖子”。
从商人的属性来看,一直以来都有个争议性的话题,那就是商人有没有国界?
犹太人灭国后散落在世界各地,他们秉持着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的理念,没有祖国的概念。但对于一般商人而言,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
就像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拓展贸易时,如果没有国家背后的支持,靠船坚利炮打开市场,其商业边界会非常有限。
一个国家不强大,商人在国际上也很难有底气。在国家面临外部压力和挑战时,企业家应该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为国家的发展和利益做出贡献。
李嘉诚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商人思维。
新加坡总理曾评价,他是亚洲赚钱的超人,但对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贡献有限,他更多是在水电煤气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赚钱。
这次卖港口事件,或许是基于商人趋利避害的本能,想尽快撤出,避免自身损失。
然而,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不禁要思考,商人是否应该上升到企业家的高度,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
虽然李嘉诚以前也做了不少公益,但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他的格局和责任感还是受到了大众的质疑。
李嘉诚会后悔这次交易吗?很难说。
从财富角度看,他依然是全球顶级富豪之一,这笔228亿美元的交易,对他而言不过是账面上的一个调整。
但在公众舆论和历史评价上,这可能是他商业生涯中最具争议的一次决定。
这一事件引发如此大的舆论风波,并非空穴来风。
它关乎我国的贸易发展、国家战略推进以及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巴拿马港口的控制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少人呼吁必须把这件事挺住,不能让美国轻易得逞。
这不仅仅是李嘉诚个人的商业决策,更是涉及到国家利益和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
我们期待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能有更多具备家国情怀的企业家站出来,共同应对国际挑战,推动国家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稳步前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不仅要关注商业利益,更要关注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在进行海外投资和资产交易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确保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李嘉诚卖港口事件不仅是一次商业交易,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的舆论风波。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每一个商业决策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影响国家的命运。作为商人,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作为企业家,更应该有担当、有格局,在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朱国勇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