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44
2023-09-18
在消费理念上,陈蔚然践行着非必要不买的原则,大多数物品如果不是用到实在用不了了,她不会换掉。但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被产品的设计理念或者品牌的观念所打动而冲动消费。
她坦言:“有的时候会有点自我感动,想着自己的消费会不会帮助这些品牌继续做下去。选择品牌的时候,我会尽量去买小众的、本地的、有自身理念和理想坚持的品牌。”
最后,我们聊了一些关于消费、设计、可持续方面的问题:
Q1:您在挑选产品方面有什么标准,会注重哪些方面的考量?
陈蔚然:我首先是践行非必要不买的原则,大多数物品如果不是用到实在用不了了,我不会换掉。
但有时也会因为被产品的设计理念或者品牌的观念所打动而冲动消费,会有点自我感动,想着自己的消费会不会帮助这些品牌继续做下去。选择品牌的时候,我会尽量去买小众的、本地的、有自身理念和理想坚持的品牌。
Q2:如果用“xx主义”(如极简主义)来定义自己,您觉得自己是什么主义,会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
陈蔚然: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地主义”。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但我希望未来不管是消费方式还是主理品牌都能够与个人身处的当地产生深层次的连结与互动。
比如买菜,对我而言在菜市场挑选不同的本地有机蔬菜和土鸡蛋比在进口超市更有幸福感。比如服装品牌,相比国际大牌,我会先去挑选国内的小众设计师品牌,尤其是上海有些很扶持国内年轻设计师的买手店。
对于主理的可持续品牌Swirl,我们目前坚持用本地的高质量回收塑料,希望消费者能够更够共鸣。
Q3:在您的作品中,3D打印和塑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您是如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产品中的?从概念到实现的这个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境吗?
陈蔚然:Swirl Design的创立初衷就是以一种有趣、注重探索过程去“玩”回收材料,并且通过设计把这有趣的过程和情绪传达给观众。
我们的slogan是“Swirl is circular in movement,是动态的循环”。我们希望循环经济不仅是二维的闭环,而是螺旋上升的动态趋势,对回收材料不断的创新、实验、再设计的过程。
我们用到的透明回收材料其实是来自回收的汽车车灯,蓝色回收材料则是来自回收的纯净水桶。这种材料本身的特性相比其他3D打印材料要更透亮、更耐高温、强度也更高。产品研发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不考虑任何后处理,直接把所有材料最美的特性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的花瓶和落地灯没有经过任何的染色、喷漆、打磨等处理,产品呈现的蓝色渐变和像玻璃一样的光泽度都是来自回收材料自身。
Q4:您有哪些特别欣赏的艺术家吗?ta们的作品是否会影响到您的创作方向?
陈蔚然:在可持续设计领域我一直很欣赏荷兰设计师Dirk Vander Kooij,他是最早结合回收塑料和工艺创新的设计师之一,他的每个产品从制造工艺、造型设计和色彩多个维度都有巧思与艺术感。
今年去荷兰的时候有幸拜访了他的工作室,虽然不大却很有创作氛围。在可持续设计上,我希望能够向他看齐,不去追波逐流,专心自己的创作与热情,结合当地的产业链进行回收与创新。
Q5:作为可持续家具生活品牌Swirl创始人,您怎么看待「可持续」的现象和产品,可以从设计师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聊聊目前「可持续产品」趋势吗?
陈蔚然:这两年可持续的话题趋势逐渐从国家从上至下的减碳政策演变到群众自发的社群行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像多抓鱼、三顿半这种有趣的循环互动之中。
目前国内没有像欧洲那样统一的规范与认证,不好的角度是有些产品会贩卖可持续概念,片面强调材料的回收或是可降解,但却对真正的生产碳排(比如运输、加工等)和降解时间、环境避而不谈。
但如果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待,在统一的认证标准到来之前,不同的品牌与创意人都在自发换着花样的去实现自己认为的可持续,有一种“草根环保”的感觉,这浪潮之中会迸发更多创新创意。
以上就是本期好好用的全部内容,你对可持续产品有了新的认识吗,之后会选择购买可持续方面的产品吗?如果你也有想要分享的好产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
我们不做说明书式的参数推荐,希望挖掘到那些具备“好品味”的“好产品”,让“好好用”成为大家的生活座标。如果你喜欢这个栏目,欢迎常来看看~
该内容为专享内容
加入超级消费者,即可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