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3-12 21:19
非洲猪瘟加速中国生猪产业集约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ID: hkcj2016),作者:方沁雨。头图来自:东方IC


10多年前的一场蓝耳病,曾经创下了中国猪周期历史上最大的价格波动幅度。如今,一场正在向全国蔓延的非洲猪瘟疫情,也在加快生猪养殖的去产能速度和幅度,进而刺激猪价全面上涨,开启新一轮猪周期。


本周,《红周刊》记者专访了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就非洲猪瘟、猪价、猪周期下上市公司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下是访谈实录。


一年内不会出现拐点


《红周刊》:本轮猪周期有什么特点?有人将本轮周期与2006年的蓝耳病进行比较,在您看来,二者有何不同之处?


冯永辉:以往猪周期短、平、快,这是由于过去小养殖户占比较高,行情好的话产能马上就上来,行情差的话产能马上就下去,不容易走极端;平则是因为没有疫情催化,缺口不会很严重。2006年蓝耳病后,猪周期越来越长、波动越来越大,产能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从波动幅度来说,2006年至2008年那轮猪周期最大。在此之前,一轮猪周期的持续时间约为3年左右,但此后延长至4-5年。上一轮周期持续了5年时间,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到2015年上半年结束。其中,2013年至2015年均亏损,亏损连跨3个年度,原因是在没有疫情帮助去产能的情况下,规模化越来越高带来的是行业抗亏损的能力越来越强,出现产能过剩时去产能的时间越来越长。然后迎来2016年上涨、2017年下跌、2018年亏损。本轮猪周期从2015年3月开始,到今年3月份,基本可以确定本轮猪周期已经结束了,周期长度为4年。和上一轮猪周期相比,本轮猪周期最大的不同是去产能的时间相对更短,2018年亏损了4个月,然后开始发生非洲猪瘟,在疫情的帮助下去产能速度加快。在这一点上和2006年基本一样,先是亏损后是疫情,双管齐下,去产能速度非常快,而且幅度很大。


和2006年蓝耳病那波猪周期不同的是,本轮猪周期处于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散户退出、规模化扩张非常快,加之疫情复杂,不确定性更大、波动更剧烈,预计本轮去产能幅度或达到蓝耳病级别甚至超过。而且,当年的蓝耳病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研发出疫苗,进而控制住疫情,产能快速恢复。本次非洲猪瘟则不同,2018年8月发生非洲猪瘟,但2019年研发出疫苗的希望比较渺茫。


《红周刊》:您认为本轮猪周期的拐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冯永辉:猪周期的拐点就是生猪供应量的拐点,这和母猪的存栏量有关系。我们现在只看到母猪存栏的下降,还看不到母猪存栏的增长。所以,在2020年3月之前不会出现拐点,期间应该都会处于周期性上涨阶段。


疫苗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红周刊》:本轮周期最直接的催化剂是非洲猪瘟,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否详细介绍下非洲猪瘟在全球和中国的传播、防控及成效?


冯永辉:从发病情况看,全世界发生过非洲猪瘟的国家有60多个,已经占全球近1/3的国家,真正根除非洲猪瘟的国家仅十几个,这十几个还存在复发的情况。非洲猪瘟在中国发生较晚,但由于我国养殖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养殖密度、人口密度、交通线密度均非常高,猪场外部环境较复杂,再加上养殖方式落后、生物防控体系不健全,非洲猪瘟进入后会搅动我国乃至全球的生猪产业,产生的巨大缺口会影响全世界猪肉贸易格局,我国的猪肉进口量可能会提升,但贸易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疫情开始时,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歼灭战,并且制定、实施严格的活猪跨省禁运。这导致南北的价差急剧扩大,从而存在巨额的暴利空间。一些不法分子从价格较低的产区疫区向价格更高的销区违法贩猪拉肉,加剧了疫情扩散,导致产能出现大幅下降。


中国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在去年12月份启动,一旦成功,不仅能控制中国的疫情,还能稳定全球的生产贸易格局,将是影响全球生猪产业未来预期的重大事件,但目前还只是处于研发的初期阶段。对于全国养猪行业来说,我们还在了解非洲猪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们原有的生物安全体系存在巨大漏洞,现在政府在不断完善政策,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生物安全水平。


不过,想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难度恐怕很大。因为我们一开始的想法是打歼灭战,希望根除。目前来说,研发疫苗成为我们应对非洲猪瘟的最大希望,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红周刊》:作为控制疫情的关键,您预计疫苗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来?


冯永辉:我国是在2018年12月才开始研究疫苗,而西班牙、美国早在这之前就开始着手研发,西班牙在实验室阶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的是基因重组技术,发现抗体。


但问题是非洲猪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毒,已被鉴定的结构蛋白有28种。西班牙做实验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序列是否和我们国内的一样?


当年我们蓝耳病防控成功主要就归功于疫苗研制,当时疫苗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疫情爆发一年半以后了。按目前的进展,非洲猪瘟疫苗到市场阶段可能需要两年甚至两年以上时间,乐观估计,实验室阶段在一年之内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头均利润会突破800元


《红周刊》:未来猪价有没有可能只是区域性上涨?前段时间南方有些地方的猪价甚至还微跌了些。


冯永辉:现在已经出现部分地区南北倒挂,江西、湖南、广西、广东这四个省的价格,还没有山东的猪价高。南方猪价比较高的现在是四川、重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之前几个月疫情比较严重,现在存量少,所以价格猛涨。南方是因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较北方晚,暂时产能还在,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状况。


《红周刊》:目前猪价是否还处于筑底阶段?对未来猪价的涨幅和持续时间,您有什么预判?


冯永辉:筑底已经完成,接下来很明显要涨,且爆发力会相当强,态势可能是一天几毛的向上涨。中间可能会小幅回落,涨一涨、停一停,不是一口气冲到最高点。


5月份之前的全国平均价会达到14元/公斤,现在价格是13元/公斤。然后5月份至8月份,可能会涨到16元/公斤,国庆节前后可能会到18元/公斤,到年底可能会接近20元/公斤。明年还会继续上涨,打破2016年21元/公斤的历史纪录的概率很大。


《红周刊》:2016年?好像是2006年蓝耳病这段时期涨得最多吧?


冯永辉:那是累计涨幅。我说的是绝对价格,建立在成本基础上,2016年创下21.2元/公斤的历史高点,对应14元/公斤左右的成本价。而2008年4月17元/公斤的价格,成本价在7元/公斤左右,成本不一样。现在我们的成本是12-13元/公斤,比2016年少一点,原因是饲料原料价格不同。


《红周刊》:目前市场预期比较乐观,认为未来生猪的头均利润能到800元。您怎么看?


冯永辉:今年头均利润就会突破800元。只要猪价达到每斤10元左右,一头猪就能赚800元。未来猪价可能不是能不能到每斤10元,而是能不能到12-13元/斤,甚至更高。非洲猪瘟具有不确定性,疫苗出现的时间也不确定,可能是长期问题。这不是蓝耳病,蓝耳病只对生猪行业造成了一年半左右的深度影响和威胁,疫苗出现后,整个养猪生产就得到了有效保护,但非洲猪瘟可能两三年之内没有解决方案。


《红周刊》:不同养殖模式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哪种养殖模式受猪瘟冲击的程度更小?在猪瘟的冲击下,未来中国的生猪养殖格局会怎样演变?


冯永辉:自繁自养最典型的代表是牧原股份,拥有上市公司中最大的自繁自养猪场。温氏、正邦、雏鹰是“公司+农户”模式,化整为零。纯散户和超大规模都极易被感染,也极易受到重创。受冲击最小的可能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中小型的自繁自养可能是最安全的,因为自繁自养在两三年之内引种次数最少。


不过,非洲猪瘟的扫荡是无区别的,一些上市公司也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比较而言,未上市的生猪养殖公司一旦遭遇非洲猪瘟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更大,而且复产的可能性也因为巨额债务变得渺茫。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养猪行业划分为两大阵营,即有资金的和缺资金的。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就能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吃下竞争对手的份额;没有资金实力的,在非洲猪瘟冲击下几乎没有机会翻盘。所以,非洲猪瘟会加速中国生猪产业的集约化,产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至少加速了5年。一旦猪价涨到每斤12~13元,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业绩会非常好看,可能会在2020年到2021年出现超高盈利水平。但前提是上市公司梯队在整个行业遭受重创的大环境下能够独善其身,保证计划出栏量。我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养猪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它们也会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出现不同幅度的减产。


(本文已刊发于2019年3月9日出版的《红周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ID: hkcj2016),作者:方沁雨。头图来自: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