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财经作者,私募基金经理

  • 巴菲特只要活得够久,终会破产
    谢谢提醒,已通知同事明天让排排网净值正常显示,收益今年为正,具体多少法律规定不能公开宣传,至少超过83%的公募基金。
    嗅友pkl0Y:我就问,你私募排排网的业绩显示呢
  • 笨蛋自信满满,聪明人却充满怀疑,这就是现代社会
    文章中说了:没有语法课,学生们平时不做语法测试,缺少过往的参考成绩,所以最后的预估完全依赖自信程度。
    嗅友nXtlf:文首的测试可能存在偏差。关键是在语法测试前还是语法测试后让他们预估的?如果在测试前预估的。那么最好的学生他对测试的标准,也就是他的目标会偏高,再加上更周全的思维逻辑,多种影响条件的考虑,他便会沽低。而较差的学生,其实是他没有能力考虑到各种影响,导致他在自己有限的认知里去考虑,目标也就相对偏低。这样的估值便会偏高自信。如果是在测试后预估,那只能说,那些所谓好学生并不聪明,只是学习很优秀而已。因为考试完对自己的解答没有确定的看法,说明他的知识点仍旧依照学习到的知识,而不是形成了自有的认知体系。他对创造这一块还未入门。gpt明显只是学习海量文献馆的学霸,离聪明还很远。当ai开始在没有提问,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开始创造,也就是ai开始自己构建自我认知体系的模型,那时才是真智能。
  • 如何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
    本文只是一个系列的第一篇,相关陈述被虎嗅转载时删了
    嗅友07yQ7:《如何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分析呢?举一堆例子,那如何分析?流水文章~
  • 起初不瘟不火的大事件,都是怎样引爆的?
    原文说的很清楚:假如你身边有100个朋友,A活动只需要看到20个人参加,你就愿意参加,那A活动对你而言的“激活阈值”就是20;B活动需要看到50个人参加,你才愿意参加,那B活动的“激活阈值”就是50。
    该用户无法理解:你那个所谓激活域值根本不准确,有些活动身边100个人参加我也不会参加,有些活动我身边只要有一个值得信懒的人参加我就会参加,跟人数多少关系并不是全部捆绑的,也取决于上游传播者的受信懒程度
  • 关于创业的七个“反常识”建议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经历很普通,那我什么话都不需要说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经历很特殊,那我也什么话都不需要说了。
    天韵醉:我第一次做医用灯 第二次做礼品 第三次服装 第四次印刷 第五次纸张 第六次餐饮 第七次金融 第八次民宿客栈 目前正准备第九次出发。十五年创业经历一线城市卖掉三套房,请问这次我成功率有多高?实践概率 与理念概率完全不同!
  • 关于创业的七个“反常识”建议
    这个算法是正确的,相差的10%,是创业成功之后又创业的。
    嗅友4kizC:12%+20%+30%=62%,概率并不比上班低。作者统计学跟谁学的?概率还能这样算?这样创业十次就超过百分百了。
  • 关于创业的七个“反常识”建议
    我知道有人会对这个概率计算有质疑,文中特意说明,创业成功的次数也是正态分布的,第三次成功的几率最大。
    嗅友4kizC:12%+20%+30%=62%,概率并不比上班低。作者统计学跟谁学的?概率还能这样算?这样创业十次就超过百分百了。
  • 关于创业的七个“反常识”建议
    知道会有这样的喷子,文中写早就写了:创业失败,再来一次,嘴皮子动一动容易,但你投下去的资金、付出的精力,对员工许下的诺言、对家人的承诺、三年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
    嗅友4kizC:12%+20%+30%=62%,概率并不比上班低。作者统计学跟谁学的?概率还能这样算?这样创业十次就超过百分百了。
  • 关于创业的七个“反常识”建议
    当然是相加,20%是第二次,不是二次。一次是12%,难道第二次的概率会比第一次低吗?
    嗅友4kizC:12%+20%+30%=62%,概率并不比上班低。作者统计学跟谁学的?概率还能这样算?这样创业十次就超过百分百了。
  • 怎样才能让他们改掉“吃野味”的陋习?
    补充再直白一点的结论:如果你只是觉得恶心才不吃,那是不是如果不恶心且味道好的野生动物,你就吃了呢?如果你只是怕生病才不吃,那是不是有益身体的野生动物,你就吃了呢?
  • 为什么“剩男”大多因为穷,“剩女”却什么类型都有?
    作者说明一下:估计你没有看完文章,最后一部分就是在介绍这一篇TED的演讲《30岁不是一个新的20岁》,这一段原本是在最后一部分,第二稿修改时,觉得结尾太冗长了,显得头重脚轻,就把部分内容调到了前面,所以才出现了你说的问题。
    木子康:原评论已删除
  • 为什么“剩男”大多因为穷,“剩女”却什么类型都有?
    作者版权备注:前两张图,原型来源于网络,作者未知,后面的图为原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