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尘归尘土归土

  • 【一线报告】二手车电商:三大模式与五个软肋
    对于我这种小白读者,还是很不错的。宏观了解下,建立概念蛮好的。
    month13sky:大而全的流水账,虎嗅现在喜欢这类文章了?
  • 中央网信领导小组会议对业界有什么影响?
    必须实名制,过程在艰难也得去做!
    他大爷突然:既要清朗网络,又要信息流动,就是实名制。
  • 对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工具。以前出门走路 后来有了马车 汽车 飞机……但是结果还是A到B
    敖铭capital:2013年天弘基金亏损243.93万元,解释是说在网络技术上投入加大。那么互联网金融究竟应该理解成一种新的模式或者是 一种工具?
  • 我们打车,他们打架
    如果这类软件没有跟不上解决了交通供需调配的问题(这类问题也不是一款APP就能解决的。)也仅仅就是个价格战而已。
    王卷福:早就该预测到降价后的后果。 人都是这样:你一直给他,突然不给了,他就会弃之不用,离你而去。价格战是最低级的战术,到最后无非两败俱伤,修炼内功才是王道。 要用补贴才会有人用的产品本身就是失败的产品。。 要用补贴才会用你的用户就不是你的用户。 只有那些被你的产品和哲学感动了的人,才是你的目标用户。
  • 越来越慢的微信,请温习一下谷歌的极简追求
    因为暂时没有人可以收购腾讯。
    微博评论:如果你们只聊天,腾讯怎么赚钱呢
  • 微信支付不缺用户,缺的是让用户安心使用——奉答质疑者们
    可以理解为 IM与支付存在精神上的冲突吗?
    jianghu52: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为什么微信的支付这么多人不看好,也包括我本人。因为总觉得微信支付有点别扭。后来自己给出了一个理由: 微信最开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IM。既然是IM,那么自然是公开的。但是支付这件事本质上是需要一个钱包一样的载体,不管这个载体是一个app。或者是整个一个手机也好,但是所有的这样的载体都是私密的。 所以支付宝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安全措施,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微信也上一层又一层的安全措施,我们就觉得支付场景很垃圾。可是如果微信上不上足够的安全措施,那么又不能保证支付的安全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微信支付别扭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年前我好不容易鼓动了一个“生活在旧时代”的80后玩了余额宝,年后因为收益率低以及觉得不安全,他又抛去买定期理财了。由此可见,对于用户的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啊。
  • 怎样用互联网思维意淫一家豆浆店
    换个别个卖吧,豆浆推个小车公司楼下就行了。
    Ly-听风:我们用菲利普科特勒的产品5层次理论来讨论我策划的这个产品。 核心产品:便利(解决用户早上没时间买豆浆的痛点,只要你上班,只要你赖床,老子的产品就有需求!); 形式产品:早餐外卖; 期望产品:新鲜时髦、干净卫生、低脂安全环保绿色、女美容男壮阳(我胡扯!!) 附加产品:周边饭馆、超市、电影院优惠劵,甚至网店二维码!!! 延伸产品:打造年轻白领的O2O(电商方向)、以碎片化精准人群为特色的传媒公司(传媒方向)、以传统中国特色小吃为主打的早餐店(饮食方向)
  • 我,谷歌眼镜:使用谷歌眼镜的一年
    我觉得这个“眼镜”只是一个过渡平台。 BP机让手机给干掉这就是个例子,因为BP机阻碍了更高级的连接。
    青年维特的烦恼:我看到有人说戴眼镜是累赘我就很受不大聊,我一直以为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我是戴眼镜的,当然也不是自愿的,但是没办法不戴眼镜就会看不清前面的路,但是我戴眼镜一段时间,可能也就2周人也就自然而然的习惯了。很多时候你说的累赘都是敷衍,这根本不算理由,打个简单的例子,古时候女人为什么裹脚呢?社会风气让她必须裹脚。未来的科技普及也是必将改变人的生活,或许你会反抗科技的革新,那你也势必会迷失于未来社会。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好逗,涂一乐呵。
    zhao_bill021:lz的研究有新意,来点更有新意的。 最好的社交app,一定是无限逼近真实社交习惯的,qq这种同步一对一就比不上微信的异步一对一,微博的异步一对多也是如此。 颠覆微信,一定不能玩差异化,可以尝试从异步一对一的软肋--默认人工设定关系--入手,默认自动调整,具体: 1)互加好友只是好友关系维持的必要条件,一定频率相互发信息才是关系维持的充分条件, 2)即使是公号和会员之间,也是一对一平等关系,公号可群发,但会员如连续几次不响应或反馈,关系自动断绝,反过来,会员可发信息给公号,公号如不及时响应,关系也自动断绝。 如此安排,普通好友之间会非常重视常来常往,公号会非常审慎群发和对会员信息的反馈。
  • 好产品需要一针、一刀、一线
    需要挣钱嚒?这就是个游戏。
    微博评论:饿了么,很不错,但是挣钱么?
  • 清晰、精准、无比正确的百度硬件战略,执行力或许会是硬伤
    里外乱成一锅粥,都在忙着抢地盘,谁会去钻那些“偏门”。我看老美又要抢先一步了。
    emouse:目前看百度的硬件产品,更多是对原有业务的补充和对硬件的卡位,虽说整体还可以,但是总觉得少了点惊喜和期待,如果百度能够跳出原来的产品框架,做点新的东西,就像谷歌眼镜、无人汽车、机器人那样,或许更值得期待。
  • 2013,躲不开的BAT,战犹酣的三国杀
    有意思~
    黄健铭:根据超哥的描述,有一个有趣的内涵。腾讯的无懈可击可以单独对抗阿里的南蛮入侵和百度的万箭齐发,但是只能用一次,抵消掉以后,另外一家没有参与的就可以渔翁得利了。这样看来,对抗的胜者会在阿里或百度中产生。
  • 社交媒体时代的品牌玩法问题
    有人总结就是好~
    ZHCnIYX6: 作者用了这么大的篇幅,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部分的忠实客户,并通过这些客户将自己产品的口碑,传递给他们周围的朋友,从而使这些朋友们也产生购买意愿。这才是社交媒体的新玩法。其实这些和传统的品牌传播没有区别,我认识很多做小生意的朋友,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钱去公众媒体做广告,都是靠一个个客户积累的口碑慢慢做起来的。 作者说的“传播驱动力”我非常赞同,我补充几点我的看法,这里面有个问题,即使你的产品非常好,给客户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客户也不一定会帮你传播口碑,比如像“好太太晾衣架”这类的商品,我想一个家庭妇女不会把自己家里买了一个晾衣架作为话题来跟她的朋友讨论的。因为这类天生就是低关注度的商品。 再比如我是联想的粉丝,当我家里人买手机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购买联想这个牌子,如果是朋友要买手机,除非他问我,否则我是不会主动给他意见的。因为这类商品虽然有高曝光度,但不具备朋友间的足够的话题性。 再比如购买了一个电视,关系较好的几个朋友到家里来玩,看见电视效果特别好,就会讨论一下电视的品牌和价格,作为忠实的客户也会向他的朋友门推荐这个牌子,但我不会主动将我买了一个电视这个话题放在朋友圈里面跟其他朋友讨论,更多的人会选择坐在一起讨论这样的话题。 所以在社交媒体上如何使自己的品牌有一个较强的“传播驱动力”,值得大家思考。
  • 比特币走到十字路口
    说的比较中肯,我个人支持比特币的发展。回复@GTH ://@GTH:你用黄金、钻石替换掉比特币,仔细想想,后面的是否依然成立?“黄金、钻石……靠造舆论吸引新人进入,老人套现,靠发展人头和下线,赚的都是下家的钱”
    微博评论:比特币就是一个国际性骗局,没有信用(政府或黄金)保证。其作为一种“货币”的法律地位尚未有在任何国家确立,只是数字游戏,靠造舆论吸引新人进入,老人套现,靠发展人头和下线,赚的都是下家的钱,和网络传销一个性质。维基百科辩解它不是庞氏骗局,不代表它不是其他的骗局——比如网络传销。
  • 都宣布融资千万美元!记账APP的两个排头兵:随手记与挖财,异同何在?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马哥应该来看看了。
    kanheze.com:腾讯如果出一个这样的app 这两家还有的玩吗?
  • 汽车后市场O2O项目3个生存判据
    你们的网站还需要在用点心去美化一下。给我感觉很混乱。
    开拓者101:我们就做着这件事www.xgxshop.com
  • 从新浪“秒拍”看短视频分享在国内的窘境
    没得在中国复制不了的!
    微博评论:我了个去。。VINE这么快就被复制了啊。。
  • 100亿美元估值后,要看小米如何把控商业模式的变换
    雷布斯?你太抬举他了吧...
    微博评论:我也曾对雷布斯的饥饿营销咬过牙切过齿,虽然雷布斯也经常食言自肥,可有一点他做到了,顺势而为得屌丝,至少目前来看小米是成功了,管你恨也罢,吐也罢,他就是成功了。后来我想,不如放掉情绪,深究一下别人成功的原因,比只会吐槽应该会要有意义的多。//@飞行员X
  • “火腿肠”的亲民广告语能捞HTC于水火么?还是挺难
    你要不说是唐尼,我还没真没注意。核桃村?HTC没有灵魂。
    陈乃章:这10亿元是打水漂了,舍得请小唐尼不舍得请个像样的广告公司,这种自黑型的营销能成功才叫怪事。——你不能想象苹果自称自己水果,小米自称自己粮食,三星自称自己卫生巾。
  • O2O平台:追求三赢愿景的苦逼货
    回复@胡子邋遢的猫叔 :“大多数的O2O都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的错误逻辑就是永远都是向着消费者端,而他们没明白其实最终服务消费者的是商家” 您这句话不是在否定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逻辑吗? 所以我想知道 什么公司才具备这样逻辑。//@胡子邋遢的猫叔:您是什么逻辑来理解我的逻辑的呀//@NokeXXXX:那按您的逻辑来说的话,你觉得什么类型的公司适合o2o 广告传媒公司?
    jojo_liku:怒评!(尼玛把这当知乎了) 目前的O2O都基本的逻辑是:优惠→导流量(人流量)→分类信息→导流量... 个人觉得,所谓O2O最理想化的就是商家赚更多钱,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和实惠,O2O从业者也能赚钱。 但是目前问题就出在O2O的逻辑有问题,仅仅是优惠导流量的结果就是商家大多数都没赚到钱(赚到的是那些原本就不错的)。而团购等O2O是不可能改变这一点的,人家销售为导向,有KPI考核谁管你商家赚多少。 中国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基础类如餐饮,信息化程度是很低的。中小饭店的老板在“用户体验”“成本控制”“营销”方面都是弱项。你哪怕给他更多的流量,有什么用?客户去了一次就不会再去了因为去也是冲着价格去的。而商家倒贴了钱,消费者被惯坏,对整个产业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大多数的O2O都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的错误逻辑就是永远都是向着消费者端,而他们没明白其实最终服务消费者的是商家,把商家服务做好了,商家才会把消费者服务的更好,消费者服务好了才会为你买更多的单,商家赚更多钱了,你也能赚更多钱。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