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苹果这样搞,会不会让第三方数码店没了生意?
Apple自助维修计划将提供超过200款独立零件与工具,使顾客能够完成对iPhone 12与iPhone 13的常见维修。
某数码店主向我回复称,“想多了”!
第三方数码店的优势在于,第一,它们能够提供更便宜的配件,其价格比官网的价格要更低;第二,能够动手自己修手机的人很少很少,看起来修手机很简单,但是有些人在网上买高仿便宜的屏幕自己换,把主板都烧坏了,还有的出现屏幕排线扣断掉等问题,这样修起来的成本更高,自己动手很多都是为了省钱,最后不专业反而多花钱。
2021年初,库克在苹果财报会议上提到称,苹果目前正在使用的iPhone已经超过10亿部。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其售后维修数量必然不低,苹果这样做,某种程度上是为用户着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它对用户的要求很高,就国内而言,这个计划有些“不切实际”。
近期,小米、魅族纷纷关闭了应用商店的“积分商城”。小米应用商店发布公告称,小米应用商店的积分商城宣布将于 2022 年 1 月 1 日 0 点停止服务。魅族的公告显示,2022 年 1 月 20 日上午 11:00,应用商店积分商城将全面停止运营。
小米应用商店、魅族应用商店曾将应用宝、豌豆荚等第三方应用商店打的找不到北,与第三方应用商店相比,手机自带应用商店不仅能一键安装和更新App,同时还通过各种手段,让第三方应用商店的用户体验急剧下降,由此也推动了自己应用商店的发展。另外,小米应用商店、魅族应用商店中也无法搜到豌豆荚、应用宝。
毫无疑问,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手机自带应用商店都有过辉煌期,可为什么小米、魅族纷纷关闭应用商店“积分商城”?难道用户突然不值钱了?
“积分商城”是应用商店拉动用户活跃度的重要平台既能激励用户,同时还能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以及App的评分体系。“积分商城”的关闭,从侧面反映出平台与用户关系的分离,平台并不想维护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说到底,还是平台认为,“积分商城”的价值消失,平台没必要再在“积分商城”上花费心思,与其浪费人力、物力,还不如直接关闭。
到今天为止,无论是第三方应用商店,还是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属于他们的高增长时期已经结束,他们只需要维护好整体功能的稳定即可,因此,用户端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除非他们进行巨额投入来拉动用户活跃度,而科技公司如今都在压缩成本,显然不会在一个比较平稳的业务版块进行巨额投入。
看来光用户体验好用处不大。
阿里云盘于2020年8月24日上线,2021年3月22日开始公测,阿里云盘的主打亮点就是阿里云盘上传下载均“不限速”。毫无疑问,阿里云盘不限速的用户体验要远远超过限速的百度网盘的用户体验,但阿里云盘并没有超过百度网盘。
七麦数据显示,阿里云盘仅在3月22日公测期间,超过了百度网盘的排名,其余时间段内,阿里云盘多数时候都位于App Store免费榜总榜的100名以后,而百度网盘的排名比较稳定,一直处于前50名左右。
俞军提到过一个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阿里云盘不限速的用户体验确实好过百度网盘的用户体验,但用户的替换成本过高,导致用户不愿意迁移。
事实证明,电商这块骨头是真难啃,腾讯亲自下场,也没成功。
最近,腾讯旗下潮鞋社区产品“嚯”发布公告称,由于业务发展方向调整,“嚯”将全面停止运营并下线。
很多人对“嚯”可能并不熟悉,毕竟腾讯并未大规模向外推荐这款产品,它的slogan是“腾讯旗下潮流文化社区”,后来又去掉了“腾讯”两个字,变成了“年轻人的潮流文化社区”。
尽管产品定位是社区,其实跟得物、nice这类潮鞋平台很像,既有社区,也有电商,卖的商品是潮鞋、潮玩等。
这款App从上线到下线,不足7个月,目前在App Store、应用宝等应用商店中都无法搜到。
腾讯并未公布“嚯”关闭的具体原因,但是从侧面也反映出几个问题:
1)大厂对于创新业务其实也很谨慎,一旦发现苗头不对,立刻选择止损关停。
2)电商真的不好做,空有流量,没有运营、物流、售后、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的支撑,很难形成完整的电商链路,生意也就很难做起来。
3)巨头对创业者并不是“降维打击”,关键要看巨头是否真的下定决心要做这个业务,如果只是试水,那对创业者的压力并不大。
4)潮鞋、潮玩受上游的影响非常大,考验平台的资源控制能力,平台是否有优质资源,比如限量款的yeezy等。
美团“坐不住”,终于要做社交了?
社交就像个“万能口袋”,什么都能往里面装,电商、游戏、广告、短视频、直播,既可以由社交向外延伸,这些产品也可以借由自身的特性向社交延伸。
为什么电商、游戏、直播等互联网产品都想做社交呢?
1.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使用时长;
2.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
3.结合社交特性,带动用户扩张。
社交不会带来显性效果,比如直接让App用户量暴增、营收暴涨,但社交会提升隐性效果,这就是社交的魅力。
美团是国内生活服务领域的No.1,以前可能它的发展重心是提升长板,挖深“护城河”,但美团坐稳No.1后,仍旧需要进行无差别扩张。
所以,看起来就是,美团也“坐不住”了,它也要做社交。
美团App新推出了“饭小圈”功能,以微信好友和通讯录作为社交关系链基础,彼此再在其中做社交,另外它还有一个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好友们也可以进群。
美团做社交,其实并不难理解,第一,它需要做增量,第二,它需要带动ARPU提升,只要能起到效果,美团自然敢于尝试。
当然,如果从社交行业来看,美团的社交对社交行业构不成威胁,它跟社交网络是两种概念。
前程无忧要是早点转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境地。
前程无忧2021年Q1季度财报显示,净营收8.95亿元,其中,在线招聘服务业务营收5.45亿元,同比下降0.3%;其他人力资源相关营收3.50亿元,同比增长43.3%。
在线招聘业务主要盈利点,就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靠企业付费,一方面靠用户付费,当然大头仍是企业。然而,平台只解决了招聘过程中的一小环,并未帮助企业在招聘上节约成本。直白地说,前程无忧并没有跟企业扎在一起。
实际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最初依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互联网平台最终都开始没落,比如58同城,它在去年就已经私有化。
在企业服务市场,除了招聘外,猎头、培训、团建等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不过,行业分散严重,很难一家独大。
前程无忧招聘业务下滑,人力其他营收高速增长,就充分说明招聘外的庞大市场,考虑到前程无忧的企业历史,如果它早点注重企业服务市场,而不是靠信息不对称“躺赚”,肯定要比现在强。
一加跟OPPO合并,对于一加而言算是好事儿,为什么这么说呢?
1.一加可以跟OPPO共用上游产线和供应链。
2.OPPO在线下的实体店布局,也能铺开一加的销售渠道。
3.售后和服务,曾有网友在社交网络上吐槽一加的售后网点少,有了OPPO的增持,一加在售后方面会有很大的改善。
一加手机的品牌和口碑都很不错,但是国内手机市场出了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剩下的空间没多少,一加过去在印度市场的表现很好,但是疫情因素,让一加也得考虑未来的生存问题。
一加不可能一直都走“小而美”路线,有了OPPO的加持,未来只会更好,当然,也要看是否能保住一加的品质,产品本身还是很重要滴。
618/双11等购物节对于用户没有吸引力了?要我说,这纯粹是个人的错觉,不能把个人的“感官”带入集体的想象中。
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
电商的用户基数那么大,有些人不受购物节的影响,但是多数人还是会被辐射到,手机App开屏广告、公交站/电梯等户外广告,目之所及,到处都是618/双11促销的信息,他们会源源不断地向用户Push。
很多人嘴上虽然说不买,但是现在618/双11等购物节的活动被拉长到半个月甚至更久,有些用户只是不在购物节当天购物而已,但是会在购物节期间购物,仔细淘一淘,还是会有不少便宜的东西,数码、服装、日用品等,本来平时就是要买这些商品,购物节便宜的时候就顺手买了。
谁都不是“万能的”,微信在中国用的人最多又怎样?也不是做什么成什么。
最近,微信圈子发布公告称,6月28日起,微信圈子将下线圈子入口,关闭互动功能,停止新增帖子、评论。在圈子停止运营前,用户可导出个人主页数据,保存本人发布过的内容。
微信圈子主打的特性是兴趣社区,类似于QQ兴趣部落、百度贴吧、微博超话。腾讯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微信及WeChat月活12.416亿。
微信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也有社交的基因,做社区那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微信圈子的入口过深,而且全靠用户端自发增长,开始可能很多人热情满满,可一旦用户认识到微信圈子流量不足,做不起来,圈主很容易就放弃。
毫无疑问,微信拥有非常庞大的流量,但这个流量让第三方来用,更靠谱,如果是微信自己来做,失败的概率很高,微信“太大了”,自己做就容易复杂,一复杂就没戏。
小时候吃辣条的时候,从没想过一包5毛钱的辣条竟然这么赚钱!
卫龙公布的招股书文件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卫龙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7.52亿元、33.85亿元、41.2亿元,2018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2.4%。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卫龙的净利润分别为4.76亿、6.58亿、8.19亿
卫龙的产品销售以调味面制品为主,营收占比高达65.3%;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8%。
卫龙的产品组合涵盖调味面制品,主要包括大面筋、小面筋、大辣棒、小辣棒及亲嘴烧;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及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主要包括软豆皮、卤蛋及肉制品。其中,2020年,调味面制品销售收入为26.9亿,占比为65.3%。
卫龙最牛的地方在于,不靠营销。2020年,卫龙用于分销及销售开支费用为3.7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9%,远远低于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零食品牌。
当前有几家消费品牌敢不依赖电商?卫龙的主要销售渠道就是线下,截至2020年底,卫龙线下渠道对收入贡献达到90.7%,且这些主要赖于线下经销商进行卖货。大至大润发、家乐福这些大超市,小到街边的小卖部,都可能是卫龙的销售渠道。
卫龙说明了一个问题,一家公司要想成功,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卫龙多年来都保持住了自己的品牌口碑,因此,哪怕一包辣条的价格从5毛钱涨到了4/5块钱,买的人还是多。
读书时候记忆最深刻的美食就是泡面+辣条,百吃不厌。
很多人觉得这次苹果春季发布会没亮点,特别是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紫色版iPhone 12和iPhone 12mini,难道苹果现在的创新只剩下在颜色上做文章了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并非苹果的老粉丝。对于真正的果粉来说,他们本身对于苹果已经非常“佛系”,苹果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并不重要,只要有需求的时候,他们的第一购物选项,仍然是苹果,品牌和系统是他们最重视的点。
苹果之所以推出紫色版iPhone 12,主要目的还是通过推出新配色,弥补市场短板。5——9月份新机发布之前,是智能手机销售的淡季,用户要么早在去年Q4季度买了,要么就是干脆等到今年秋季的新手机发布,中间这段时间的需求反而不够旺盛。紫色版iPhone 12接上了空缺的这段需求。
仅从配色本身来看,不少紫色都集中了用户的审美,有用户甚至感叹自己的手机买早了。显然,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内想要换iPhone的用户,肯定会被紫色所吸引。现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非常饱和,用户换手机并不是因为手机坏了,而是手机卡了、电池不行等因素,市场需要有新的刺激。
最近,罗永浩又被“心灵鸡汤党”带偏了。罗永浩提到称,去年完成了30亿的业绩,今年要争取在100亿到150亿。有人就带节奏,罗永浩一个人完成了30亿业绩,抵得上多少业务员,甚至多少家上市公司的营收。
首先,罗永浩完成的30亿业绩背后,肯定不是靠罗永浩一个人完成的,罗永浩背后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支持,比如助理、运营、供应链人员等,上镜和名气最大的确实是罗永浩,但肯定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业绩。
李佳琦曾表示,自己组建了一支QC团队,这是团队里所有的成员都是研究生。薇娅背后的团队人员近500人。每个成功的带货主播背后,都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为其服务。
其次,罗永浩提到的是营收总额30亿,而不是罗永浩的团队赚了30亿,从GMV到净营收,中间差距很大,如果再去掉团队各项开支成本,罗永浩个人的净收入肯定没那么高。
显然,市场只相信成功的故事,如今眼看罗永浩蒸蒸日上,各种无底线的追捧又来了,真的是“毒鸡汤”。
当然,罗永浩自己还是非常清醒的。既然打算做带货主播,就好好卖货,并一步步扩大,罗永浩提到今年的营收目标时表示:“是直播、供应链、代运营及市场营销,还有主播培训这四块业务的总 GMV 和收入100~150亿”。
不得不说,成功真好。
库克称10年内可能卸任苹果CEO,这就是经理人制度的优势,要想多赚钱,就需要把公司业绩给做好,反之做不好的话,可能随时被踢走,硅谷CEO被公司董事会踢走的故事屡见不鲜。
2020年库克的基本工资为300万美元,绩效奖励为1073.1万美元。奖金比工资高得多。
CEO的作用毋庸置疑,从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再到踏实风格的库克,苹果公司浮浮沉沉。哪怕换了一任CEO,苹果还是不是跟现在一样强,这很难说,硅谷的经理人制度,让人记忆深刻。
国内的商业公司,更看中老板的作用,老板们本身习惯了运筹帷幄,有些上市公司的老板最爱亲力亲为,更没想过用经理人/退休。
经理人制度更考验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不因个人的短暂失利而垮掉。老板制度就跟大多数人提到的一样,“老板就是公司的天花板”。
为什么国内很少有FAANG这类公司?跟老板本身有很大关系,老板可能会失误、犯错、衰老,而老板却缺乏纠错能力。公司也会出现这些问题,但伟大的公司会有更强的韧性。
不管小米造什么,外界就怕吹大话!一不小心成了下一个“乐视”。雷军的“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说法儿,颇有些背水一战的意思,但某种程度上也给人以“说大话”的感觉,造车就好好造车,别扯什么“最后一次”。
小米造车图什么?
1.扩张小米生态链。手机、电视、电脑、智能硬件,小米生态链能延伸的产业链基本上都包括了,但唯独没有涉及汽车,因此,小米要想让生态链更完整,进入汽车领域是必然的。
2.提升业绩和用户对小米的口碑。小米早就试图将小米往中高端上走,最初讲究性价比的那波用户,早就长大了,小米也不想再用性价比来给自己贴标签,这个用户心智已经形成,短期内其他厂商想要抢走这个标签并不容易。
通过进入汽车领域,小米能带动中高端用户成为它的客户。
业绩方面,2020年,小米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小米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都处于新低。这意味着小米必须提升自己的营收能力,硬件和互联网业务,要想大幅度提升的难度非常大,而汽车的客单价高,且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小米造车也是朝着提升业绩去的。
造车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且当前又处于新能源和传统车企竞争的时期,大公司都有机会来搏一搏。
一个时代的结束,作为曾经四大门户之一的新浪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现在的年轻人对新浪可能比较陌生,但老网民们对于“新浪”这两个字的情感绝不会低,特别是2000年左右就开始上网的那批人。
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是中华网,新浪并没有抢到这个名头,但新浪网已位列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名。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大佬们的创业故事才刚刚开始,新浪一下子站在了“巅峰”。
新浪也想上市,但是当时由于一些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新浪上市基本无解。新浪CEO王志东想了一个法子,将新浪拆为三家公司,既能绕开政策的限制,又能让美国人知道这三家公司是一回事。新浪后来找到了摩根斯坦利作为上市承销商,于2000年4月13日成功在美国上市。王志东被戏称为“中国网络之王”。
新浪上市的意义在于,它为后来网易、搜狐等公司提供了思路,“新浪模式”也被其他公司竞相效仿,没有新浪跑通这个上市模式,其他几家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日程势必会往后推好多年。
新浪的管理权也经过多次浮浮沉沉,最后落到了“曹会计”曹国伟的手里。
2005年起,以新浪博客为首的博客风在互联网兴起,包括徐静蕾、韩寒等多位名人都靠博客走红。到2007年3月,新浪网博客频道的流量甚至超过了新闻频道位居第一,徐静蕾、韩寒的博客流量也相继过亿。考虑到当时的网民规模,新浪博客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新浪博客之后,影响力迅速转至微博。再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
新浪网在中国互联网的前10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故事里,过去叱咤风云的新浪也只能干瞪眼,从自行车到汽车,压根不是一回事。现在的故事属于“越老越妖”的腾讯,和如日中天的“新秀”字节跳动。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使用扫码点餐,不再需要服务员来协助。扫码点餐确实方便,但扫码点餐对用户隐私信息的获取也很恶心。
不仅要用户手机号码验证,有的还要填写姓名、生日等信息,有些用户可能认为餐厅这样做没有问题,其实这也是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的一种。试想下,你去饭店吃饭,服务员先让你填写姓名、手机号、生日,你会不会觉得不爽?数字化形式下,用户无形中降低了对隐私信息的防范,而餐厅恰恰利用了用户的这种心理。
最近,连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都在吐槽吃饭扫码点餐遇到的隐私获取问题。说到张颖,可能不是投资圈的人并不熟悉,但说到经纬中国,科技圈的人应该都很认识,经过中国曾经投资过滴滴出行、猿辅导、车好多集团、陌陌科技、饿了么、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新氧、富途证券等多家上市公司。经纬中国与KPCB中国投资团队都是中国科技行业中较为知名的投资方。
张颖的原话是:“特别特别讨厌扫码点菜,一般碰到我就直接要求服务员记录点菜,做不到或者拒绝者,我就老老实实滚蛋换餐厅,没有一丝纠结。国内用户对隐私的不敏感我不吃惊,但又很吃惊。”
百度CEO李彦宏曾在某次会议上提到称,“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看来,李彦宏倒是说了实话,与张颖的吐槽遥相呼应,中国用户确实对隐私没那么敏感。
今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 商店等企业非法收集用户人脸数据。用户隐私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扫码点餐问题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虽然没被曝光,但其涉及到的隐私问题却也值得重视。
美团要做社交,这是真的吗?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美团App正在内测“群聊”功能,该功能需要由商家开启,其入口则在用户在该商家店铺内购买后,会弹出邀请入群的通知。群聊内,提供商家红包功能,用于给用户发送相应的优惠券。
提到群聊,外界难免会将其想象成“社交”,继去年多闪、聊天宝、马桶MT“围剿”微信之后,今年的社交网络行业又火了,特别是CH的语音社交,人人都想做成中国版的CH。
然而,CH的爆红某种程度上市由于名人效应,特别是马斯克的推动,才让它火出圈,而国内的语音社交产品在形态上模仿CH完全不成问题,可真要想做成CH,难度非常大。小米不仅复活了米聊,近期还上线了一款名为“HEYY”的交友App,“HEYY”与米聊都是采用语音社交形式。
在外界一窝蜂做社交的情况下,美团“群聊”功能难免也会被打上社交的标签,不过,美团的群聊与通俗意义上的社交产品区别很大。
首先,社交极度依赖用户的关系链,而用户关系链目前基本上都在微信上,美团不可能直接跟微信竞争。
其次,社交概念虽好,对美团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美团是一款商业性极强的App,用户上美团会有明确的商业行为,比如吃饭、订酒店、门票等,就像用户去天猫、淘宝上去购物一样,社交虽然能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长,但App的主要功能仍是满足用户的第一需求,而不是社交。
见到风就是雨,外界对于美团推出“群聊”过于大惊小怪了,现在看到“聊天”,外界都会想象成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