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mubing_s
个人博客mubing01.cn,公共账号mubing01,求职中,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 专注于互联网 keep curious keep thinking keep expessing
1
文章
0
视频
0
24小时
2
评论
来往去哪儿?怒戳来往的几大败笔
内心有反骨,广积粮,高筑墙, 缓称王。很好的解释...赞
嗅友GFHu2:刚才忘记说来往了,呵呵 从百度公司对外宣传自己的品牌名称来自念奴娇那首“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古诗词后,中国的互联网掀起了一度“起名文化”潮,从四大名著到康熙词典,查了又查,意欲找个词语来或者擦边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企业多么的中国化,多么的有文化底蕴。 来往,来而不往非礼也。现实中,有多少人请过自己的同事或者朋友没事回家坐坐,一壶二锅头,几个家常小菜的唠唠嗑的? ”夜不闭户“被长城防盗门防盗窗,摄像头淹没;因为你对社会有恐惧有防范,逐渐对所有人产生了防范! 中华民族从安利非法传销到合法直销的发展中,AA制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命。紧接着,什么天狮,雅芳,国企,央企,媒体的一路追捧报道,好像AA制才是一种最符合神州大地文化底蕴的模式,可笑之极。 最后帮虎嗅宣传下其品牌名称:取自西方诗人的一句洋诗,我英文不好,直接翻译吧: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通俗点说:内心有反骨,广积粮,高筑墙, 缓称王。
来往去哪儿?怒戳来往的几大败笔
很赞的推断,已经推荐有料评论..
张昭轶:来往的对手根本不是微信,或者是道德名义说辞的“垄断”,而是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产品观。短期内任何产品原则与建议对来往的改进都不适用。 1.来往至今都是“推销” “促销”的模式在运营,既缺乏“互联网思维”,也少有用户视角的考量; 2.来往的迭代周期是短,但也很诡异(版本和功能改动多而乱),这种节奏能让老板看见团队做了很多事情,自己也很忙碌且有存在感(不是批评而是直白地坦露事实,以往我自己的工作模式也存在这种弊端),但用户不明白你在干什么或你要干什么。 上个月和几个朋友(都是在大中型互联网公司做过高级产品经理以上职位的从业者)解析来往,从功能、交互、视觉等等多个方面,我们很惊诧一款重磅的产品为什么对用户角色模型、情境分析和核心价值的定位不能清晰而一致地呈现。经过许久博弈,我们判断根源不是产品层面的问题。第一,在来往,完全有可能存在年薪百万的市场顶级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职称可能是总监),我们从功能、交互和用户视角层面挖出的问题,来往团队不可能全然不知;第二,就算没有夸张的薪酬,根据以往的了解,阿里系P7以上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认知作者在本文提及和没提及的设计问题都不是很难的事情,只可能这些问题的反馈没有传到至决策者,或者决策者没有采纳。 更深层次的原因,贸然的推断如下: 1.阿里巴巴出身虽是互联网公司,但他的成功也多是来自传统的营销模式,缺少用户视角的思考,从而很难理解这个时代的“用户价值”;来往至今的模式都是“推销”模式,真诚与到位的推销,阿里巴巴早期做到了极致,但要在这个时代继续开疆辟土就力不从心了。 2.战略思维多了,落地思维少了。可能正是危机感的紧迫,才孕育了来往,这本是好事,但布局、入口等这些词汇带来的过度压力占满了视线,落地的问题可能就没有精力考虑了。比如“用户期待的是什么”,“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和“用户能明白我的产品和意图吗”等问题就被降级或忽略了。 3.顺从高层的判断是安全的,如果向上级汇报了“这么做不对”或“这儿有地雷”,不管结果是对了还是错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不利,职位越高风险也就越高。 这里没有褒贬,只是陈述与探讨。期待灌注在来往的资源,能对阿里巴巴本身能带来可观的回报,以及带来促进产业内的良性竞争,但请不要忽视产品的立足之本——用户价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