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曾响铃
作家,十大年度作者
28
文章
8
视频
181
24小时
14
评论
更新后,视频号不能分享到微信了?
分享键放到下面了
共享经济背后的三大黑洞
所以不仅只是消费经济结构的变革,也是人心与习惯的变革。
wangsaigz:对于规则的驯化者,往往会害怕共享经济的自由。。
师兄师妹、男神女神、线上线下:创业者的校园故事听听就好,当真了也不一定能赢
这个还是蛮赞同的,受地理位置限制很大,且很多创业者小富即安,平台级产品少
各自远飏:我说一个真实的现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个看起来行得通的模式只要一出现,立马就会出现模仿者在自己的学校内创业,很难出现“一统江湖”的局面。校园市场相当封闭,只要在圈子内刷刷楼、借学生会推一下就有生意做,做大却很难。
师兄师妹、男神女神、线上线下:创业者的校园故事听听就好,当真了也不一定能赢
学生的消费诉求很奇怪,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产品需要,而是其他需求,比如装逼,炫耀,受气
摸来摸去:针对校园的创业最近太热了,不管是大学生自己创业,还是在校园里发现商机的外部创业者,都在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多无聊——学生无聊到创业,或是无聊到总想花钱
师兄师妹、男神女神、线上线下:创业者的校园故事听听就好,当真了也不一定能赢
懂大学生的人做大学生市场才可能成功,但不是每个人成功,我原来做考研项目,自己就是考研大军的一份子,所以很容易招生。
水原瓜子:嗯学生的钱确实好赚,但是大学生创业我不是很看好,就我观察到的身边的大学生创业者,大都想得太简单,对于趋势什么的没有概念和预判,被市场拖着走,他们一般会先选择自己的师弟师妹当第一批目标用户,这条路倒是饿不死,但是有大发展的可能也不大。
师兄师妹、男神女神、线上线下:创业者的校园故事听听就好,当真了也不一定能赢
学生是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形成的阶段,所以重要,所以要哄!信用卡就是这样套牢年轻人的。
huasiyu:如今的学生,没有统一的价值观,没有共同的消费理念,校园思想环境,在学生上的体现太过自由,因此没有办法像社会一样,抓得住潮流,并且有宽广的用户群支持。
师兄师妹、男神女神、线上线下:创业者的校园故事听听就好,当真了也不一定能赢
封闭市场做不大是通病,同时可复制性也相对差。
包云东:校园也是一个高失败率的地方。曾经我了解的那么多校园项目都不复存在了。
师兄师妹、男神女神、线上线下:创业者的校园故事听听就好,当真了也不一定能赢
我也不相信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用微博,但微博用户就是那么多,我身边的同学同事很多没有微博,数字故事只有老板知道
皇家莫布里:“课程格子”“超级课程表”风生 水起?作者也夸张了点吧,没看过几个人用它们
微软纳德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怎么样?
那你觉得啥是互联网思维呢?免费模式是谁提出来的。。
李拓:裁员尤其微软移动部门的裁员,是埃洛普下台之前确定的,纳德拉只是负责执行而已。另外想吐槽的是,不要把什么好的措施都往互联网思维上靠好么?免费、开源跟互联网思维有个毛关系?
微软纳德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怎么样?
基业长青都想,富不过三代是魔咒,难
彼特洛克:还是希望巨硬可以回归老大地位
雕爷、大熊、余佳文、NIKO、优酷撕逼大战下教给我们的社会化媒体公关启示
哥们,千亿这个字眼在哪个位置,麻烦指正,你这么细心,我得先佩服感谢,再修改
话说那些个事儿:“千亿”? 太不专业了吧
再见,僵尸微信群,你的圈子害了你!
在信息泛滥后如何删选优质信息就是新的市场需求。
微阅:现在智能手机的发展衍生出来很多的手机控,几乎天天手里转着手机,现在手机里面的信息也是海量的,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得到很多自己想要的信息,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简之后的信息 #微阅#里都是简单版本的咨询
再见,僵尸微信群,你的圈子害了你!
过犹不及就是悲剧,用户倒戈的开始。
MR-Tech:其实无论会QQ、微信还是微博什么的,就算是不必担心流量费用的问题,仍然觉得信息过度是中负担和让人发疯的事情。没有人有这个时间、精力和心情去看所有人对所有的对话,就算是在我们发言时,我们也仍然觉得希望自己被听到,而不是淹没在留言之海中。 所以怎么说呢,让原本的工作、生活、个人私密都回归到正常状态吧。。。
百度直达号,到底要阉割谁?
挺认可的,直达号只说改变原有结构和购物方式,谈不上颠覆,有时候有一点改进就够了,陌生人去陌生城市@一下就ok了,谈需求不谈市场。
皓音顾问:楼主,淡定! 感觉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让人们真的越发浮躁了。 真的忘了当初为什么要上淘宝买东西了? 是那个手机,我在路边的苏宁、国美电器店里买不到? 是那个衣服,我在路边的中央商场、大洋百货买不到? 错了,我们上淘宝,是为了追求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 所以,这是渠道革命,顺势而为。 今天,腾讯公众号、百度直达号,是和阿里服务窗同质的渠道模式,没有深厚的商务运营功力,很难谈颠覆,最多有点分流而已。 再谈应用场景。楼主所述仿佛冲动购物,又仿佛陌生购物。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可能会这么搜索、@,然后体验、消费。但是,本地生活,大部分是熟悉的人在熟悉的地方消费,需要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到达手段么? 回到商业本质,产品为王,而非渠道为王。尤其是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倡导粉丝经济、口碑营销的零售业态。 细分一下消费心理: 1用户主动型: 我有需求,我去主动搜索,渠道是网络商城、实体商城、媒体推荐窗口、搜索引擎 2用户被动型: 我暂时没有需求,商家主动骚扰我,渠道是广告、促销活动、消息推送、朋友转发 公众号和直达号共同的模式是:用户“关注“或”浏览“商户,体验、消费、留下踪迹、获得积分,以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商户”推送“消息给用户,形成所谓黏性,正向循环。 这种模式和纯线下行为没有本质区别,也没有多大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它只是一个渠道,无法帮商户自身去完善服务、完善产品。所以,电子商务不是救世主。要不然,李宁、安踏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库存了,凡客也不用成天学习小米好榜样了。
END